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全國人民的衛生意識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常消毒,所有人都遵守著外科醫生般的消毒流程,但還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
這個問題就是筷子問題。
中國式合餐
合餐,就是指大家集中在一張桌子上,從公用的菜碗中夾菜吃飯。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餐桌文化是標準的合餐制,跟西方國家很不同。但其實並非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中國也曾經是分餐制,直到宋代還有分餐制。
合餐制出現於北宋,其中最關鍵的原因是飲食文化的商業化:食材種類豐盛、烹飪方式多樣了,大家坐在一起吃才能每樣都來一點。與此同時,茶樓酒肆等公共飲食空間出現了,尋常百姓走出家門享受美食,飲食成為一種熱鬧的市民活動。
人情連帶的合餐制延續下來,流傳至今,對於許多許多中國人而言,吃飯不僅是填飽肚子,更是一種人情交際,同飲同食是一種情感連帶的象徵,將「分享」「熱情」等傳統人情特色寫進了食物。
公筷,或者分餐?
合餐雖然熱鬧,但也引發了一些衛生健康的問題。
所謂「病從口入」,許多疾病都能通過飛沫傳播、接觸性傳播,當大家合餐圍坐在一起,筷箸紛飛、觥籌交錯之際,病毒就會趁虛而入,通過一個個餐盤、一雙雙筷子,傳進在座每個人的體內。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簡單高效的方式就是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
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標準出爐
3月10日,江蘇省泰州市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規範》(以下簡稱《規範》)地方標準。
根據《規範》,公勺公筷為兩人以上同桌共餐時,用以舀(夾)取菜(點)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與嘴接觸的分餐工具,材質應符合GB4806.1要求。公勺顏色宜為白色或類白色,且明顯不同於自用勺,勺柄處印(燙)「公勺」字樣;公筷顏色宜為紅色或類白色,且明顯不同於自用筷,公筷粗端印(燙)「公筷」字樣。
多地倡議就餐使用公筷
北京倡議餐飲行業推行公筷公勺
3月9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發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推行公筷公勺行動。倡議號召,北京餐飲服務要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企業可定製帶有「公」字標識的公筷公勺,建議有條件的餐飲企業應積極推廣分餐制。
上海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
近日,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等四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倡議全體市民,無論是在飯店還是家人用餐,都請使用公筷公勺,文明健康用餐。
浙江省文明辦發布《公筷公勺文明就餐》倡議書
浙江省文明辦發出《公筷公勺文明就餐》倡議書,組織部署「文明好習慣——公筷公勺」公益宣傳主題創作和刊播。省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又專門發布倡議,大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廣東百家餐飲企業提倡「公筷制」
近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發出「使用公筷公勺,推進廣州文明餐桌建設」的倡議,截至3月1日,包括龍頭餐飲企業廣州酒家集團等在內的共116家星級酒店與知名餐飲企業加入聯合倡議。指引建議餐飲門店配備有相對識別性的公筷公勺,便於消費者根據顏色、長短、形狀或材質等直觀性地區分。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3月中旬將發布相關標準
3月6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在官方網站發布《中餐分餐制、雙筷制、公筷制服務操作規範(徵求意見稿)》團體標準意見,公開徵集意見。預計將於3月中旬發布,並向海內外中餐業推廣。
原標題:《全國首個地方標準出爐,這件事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