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夾塊肉,你幫我挑塊魚,否則總覺得不夠熱絡。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似乎讓這樣的中國式餐桌社交走到了轉折的路口。近日,泰州地區的大小餐廳逐步恢復堂食,記者調查發現,很多餐廳開始推行分餐制,桌上專門擺放了公勺公筷,大酒店也做起了零距離配送。在上述變化的推動下,泰州食客的就餐習慣也發生著改變。
變化 1分餐制
分餐服務做得更細了
口感更好,造型更美觀
3月26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酒店餐飲部總監傅亮告訴記者,酒店自3月9日起正式恢復堂食接待,禁止接待群體性聚餐,避免人群大量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的風險。對於選擇包間的客人,酒店工作人員會在他們訂餐時第一時間推薦分餐分食,包廂內用餐人數都減半。
「其實我們酒店之前就提倡分餐制,包廂也一直提供分餐服務,如今做得更為細緻了。」傅亮告訴記者,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的分餐服務從廚房就開始了。無論涼菜、熱菜、湯,還是甜品,廚師都會在準備食材階段就按份數做好規劃。菜餚烹飪完成後,由廚師進行分餐,精心擺盤之後,再將菜品交給各個服務員,送入包廂。相比於菜餚上到包廂後由服務員進行分切,這樣製作完成的分餐菜品口感保持得更好,造型也更加美觀。
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廚師在進行分餐。
對於整體烹飪、講究造型的菜品,則由服務員先整盤端上桌給顧客看一下,報菜名後,由顧客選擇服務員分盤,或使用公筷分食。
造型精美的分餐菜餚。
「即便是已經選擇分餐制的顧客,我們也會為他們每個人分別準備公筷公勺。」傅亮介紹,能分餐的他們都儘量為顧客分好, 疫情發生之後,顧客對於這種餐飲習慣的接受度更高了。
人力成本成倍增加
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在探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定位大眾消費的餐廳來說,分餐制將導致人力成本成倍增加,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其中主要原因還有疫情造成的人員返工難等問題, 相信再過一段時間該問題緩解之後,分餐制的推行也會有所改善。
變化2 公勺公筷
提倡公勺公筷
部分顧客不「買帳」
3月10日,泰州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規範》,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和個人也比以往更加注重使用公勺公筷。
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恢復堂食後,為每位顧客提供兩副筷子,一副自用,一副公筷。其中,公筷選用醒目的白色。
酒店提醒顧客使用公筷。
記者在市區鴻之運酒店內看到,平時能容納12人的餐桌只擺放了六七套餐具,餐具包括兩個餐盤、一個放有湯匙的小碗、一個醋碟、一雙黑色的筷子。在黑色筷子的前方,放有一雙白色的筷子及一個銀色的湯勺。服務員介紹,白色筷子和銀色湯勺就是公筷、公勺。
餐廳擺放公筷、公勺後,市民都用了嗎?位於泰州城西的泰申大酒店,飯店高經理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市民就餐取菜時能使用公筷、公勺,取好的菜放入餐盤中後,再用另外的筷子、湯勺送入口中。但也有一些市民並不『買帳』,很多人一開始是用公筷的,用著用著又忘了。」
近日,市民劉明與朋友在外聚餐,他發現餐廳包間內雖然準備了公筷和公勺,但大家都沒用。「一來我們還沒有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二來也許是從眾心理,看大家都沒用,我想想也就算了。」劉明說,安全起見,他決定以後外出吃飯的話,還是儘量使用公勺公筷。
酒店醒目位置的公益廣告。
變化3 外賣
零接觸配送
小館大店都空前重視
「我們酒店的規模雖然不大,但之前家宴比較多,從沒想過做外賣。面對今年這種情況,不得不考慮上線外賣業務了。」海陵區東方花園小區外一家飯店的老闆告訴記者,近期雖然堂食也恢復了,但來的客人很少。最近他們開始對接外賣平臺,摸索學習如何在線上開店、進行店鋪營銷,以及外賣菜品的搭配和打包等。
網絡配圖
這段時間,外賣撐起了餐飲業的「半邊天」。在疫情衝擊影響下,很多以前不怎麼做外賣的餐企也開始做外賣,其中不乏高檔酒店。
2月中旬過後,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會賓樓等相繼推出零接觸配送服務,從包子、點心,到冷菜、熱菜、海鮮等一應俱全。顧客只要打一通電話或發一條信息,從幾塊錢的包子,到20元至40 元不等的便當,以及數百元的家宴套餐,都可以由餐廳工作人員免費配送至家附近,零接觸取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顧客可以輕鬆享受到酒店大廚的手藝。
對於一些高檔星級酒店來說,開闢外賣業務並不賺錢,更無法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但作為一個重要市場,外賣業務不能丟,尤其是堂食比例還不太高的情況下,餐企不能放棄外賣。
網絡配圖
記 者 | 姜 婧
美 編 | 範進存
我就知道你「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