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分食、公勺公筷、零接觸配送……疫情過後泰州人如何吃飯

2020-12-20 騰訊網

我給你夾塊肉,你幫我挑塊魚,否則總覺得不夠熱絡。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似乎讓這樣的中國式餐桌社交走到了轉折的路口。近日,泰州地區的大小餐廳逐步恢復堂食,記者調查發現,很多餐廳開始推行分餐制,桌上專門擺放了公勺公筷,大酒店也做起了零距離配送。在上述變化的推動下,泰州食客的就餐習慣也發生著改變。

變化 1分餐制

分餐服務做得更細了

口感更好,造型更美觀

3月26日下午6點,記者來到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酒店餐飲部總監傅亮告訴記者,酒店自3月9日起正式恢復堂食接待,禁止接待群體性聚餐,避免人群大量聚集引發交叉感染的風險。對於選擇包間的客人,酒店工作人員會在他們訂餐時第一時間推薦分餐分食,包廂內用餐人數都減半。

「其實我們酒店之前就提倡分餐制,包廂也一直提供分餐服務,如今做得更為細緻了。」傅亮告訴記者,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的分餐服務從廚房就開始了。無論涼菜、熱菜、湯,還是甜品,廚師都會在準備食材階段就按份數做好規劃。菜餚烹飪完成後,由廚師進行分餐,精心擺盤之後,再將菜品交給各個服務員,送入包廂。相比於菜餚上到包廂後由服務員進行分切,這樣製作完成的分餐菜品口感保持得更好,造型也更加美觀。

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廚師在進行分餐。

對於整體烹飪、講究造型的菜品,則由服務員先整盤端上桌給顧客看一下,報菜名後,由顧客選擇服務員分盤,或使用公筷分食。

造型精美的分餐菜餚。

「即便是已經選擇分餐制的顧客,我們也會為他們每個人分別準備公筷公勺。」傅亮介紹,能分餐的他們都儘量為顧客分好, 疫情發生之後,顧客對於這種餐飲習慣的接受度更高了。

人力成本成倍增加

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在探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定位大眾消費的餐廳來說,分餐制將導致人力成本成倍增加,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其中主要原因還有疫情造成的人員返工難等問題, 相信再過一段時間該問題緩解之後,分餐制的推行也會有所改善。

變化2 公勺公筷

提倡公勺公筷

部分顧客不「買帳」

3月10日,泰州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規範》,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和個人也比以往更加注重使用公勺公筷。

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恢復堂食後,為每位顧客提供兩副筷子,一副自用,一副公筷。其中,公筷選用醒目的白色。

酒店提醒顧客使用公筷。

記者在市區鴻之運酒店內看到,平時能容納12人的餐桌只擺放了六七套餐具,餐具包括兩個餐盤、一個放有湯匙的小碗、一個醋碟、一雙黑色的筷子。在黑色筷子的前方,放有一雙白色的筷子及一個銀色的湯勺。服務員介紹,白色筷子和銀色湯勺就是公筷、公勺。

餐廳擺放公筷、公勺後,市民都用了嗎?位於泰州城西的泰申大酒店,飯店高經理告訴記者:「絕大多數市民就餐取菜時能使用公筷、公勺,取好的菜放入餐盤中後,再用另外的筷子、湯勺送入口中。但也有一些市民並不『買帳』,很多人一開始是用公筷的,用著用著又忘了。」

近日,市民劉明與朋友在外聚餐,他發現餐廳包間內雖然準備了公筷和公勺,但大家都沒用。「一來我們還沒有養成使用公筷的習慣;二來也許是從眾心理,看大家都沒用,我想想也就算了。」劉明說,安全起見,他決定以後外出吃飯的話,還是儘量使用公勺公筷。

酒店醒目位置的公益廣告。

變化3 外賣

零接觸配送

小館大店都空前重視

「我們酒店的規模雖然不大,但之前家宴比較多,從沒想過做外賣。面對今年這種情況,不得不考慮上線外賣業務了。」海陵區東方花園小區外一家飯店的老闆告訴記者,近期雖然堂食也恢復了,但來的客人很少。最近他們開始對接外賣平臺,摸索學習如何在線上開店、進行店鋪營銷,以及外賣菜品的搭配和打包等。

網絡配圖

這段時間,外賣撐起了餐飲業的「半邊天」。在疫情衝擊影響下,很多以前不怎麼做外賣的餐企也開始做外賣,其中不乏高檔酒店。

2月中旬過後,泰州國際金陵大酒店、會賓樓等相繼推出零接觸配送服務,從包子、點心,到冷菜、熱菜、海鮮等一應俱全。顧客只要打一通電話或發一條信息,從幾塊錢的包子,到20元至40 元不等的便當,以及數百元的家宴套餐,都可以由餐廳工作人員免費配送至家附近,零接觸取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顧客可以輕鬆享受到酒店大廚的手藝。

對於一些高檔星級酒店來說,開闢外賣業務並不賺錢,更無法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但作為一個重要市場,外賣業務不能丟,尤其是堂食比例還不太高的情況下,餐企不能放棄外賣。

網絡配圖

記 者 | 姜 婧

美 編 | 範進存

我就知道你「在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南寧的餐廳「恢復堂食」之後,「公勺公筷、分餐分食」做得怎麼樣?
    點擊播放 GIF 0.1M近日,南寧市多部門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市各餐飲服務單位及廣大市民積極踐行「公筷公勺、分餐分食」,並做到節儉用餐,綠色用餐,拒食野生動物走訪:多數餐飲店能分餐分食 間隔就餐3月28日,記者來到民族大道旁的航洋國際購物中心。儘管是下午1時了,但此時商場餐飲區仍有不少市民在就餐。
  • 公筷公勺是什麼意思 怎麼用?
    03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飯,在每個菜盤、盆、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個人都用公勺公筷夾、盛食物。公筷公勺的外形尺寸應當明顯區別於普通筷勺,可以標識「公筷公勺」字樣,印製「使用公筷、文明衛生」等提示語,尺寸要明顯大於普通筷子勺子的尺寸(普通筷子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約為22-24釐米;普通勺子約為15-18釐米),方便稍遠距離的夾取或盛取,避免混用。2、公筷公勺架的設置。
  • 公勺公筷怎麼用,有標準了……
    勺子筷子是中國人最常用的飲食工具濃縮了中華民族最深邃的情感然而用勺子筷子同桌合食卻存在健康隱患為做好在不同就餐場所公勺公筷的推廣使用,推動文明就餐,今天下午,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由市文明辦、市食安辦、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起草的《公勺公筷使用規範
  • 提供公勺公筷的餐飲店不到一半?江蘇省餐協又發通知強調這件事……
    通知強調餐飲服務單位提供公勺公筷等服務,提倡就餐時間不超過 2 小時。 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於學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據協會調查發現, 目前大型餐飲商家堅持公勺公筷的約60%,而小店中約七成目前沒有提供公勺、公筷,總體來看,提供公勺公筷的餐飲商家不到一半,與此同時,很多消費者文明用餐習慣尚未養成。 為此,省餐飲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通知中也強調了這一點,明確提出顧客進店就餐,提倡採用分餐方式。
  • 「筷子問題」引發關注:泰州出臺全國首個公勺公筷使用標準
    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全國人民的衛生意識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常消毒,所有人都遵守著外科醫生般的消毒流程,但還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這個問題就是筷子問題。
  • 北京市餐廳全面推行公筷公勺
    來源:北京日報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停止承辦酒席宴會等群體性聚餐活動、每個包間限開一桌……近日,由市商務局制定的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4.0版正式對外發布,進一步明確了餐飲服務單位的防控標準,根據指引要求,體溫正常且「北京健康寶」狀態為
  • 調查|長沙超五成餐飲店重啟堂食服務,公筷公勺有人用嗎?分餐制推行...
    疫情結束後公筷公勺制會否變成傳統?不過,消費者在取餐後,都會主動分桌用餐。另外,有約五成消費者選擇打包帶走,還有兩名男性食客見店內無空餘餐桌,主動搬起板凳坐在門外「嗦粉」。費大廚辣椒炒肉:每桌預先提供消毒公筷「每天清潔消毒,公筷公勺,請您放心用餐。」
  • 網絡文明傳播|使用「公筷、公勺」,健康你我他!
    合餐共食是國人由來已久的習慣,甚至成為表達親密的方式。 提前分食 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碗裡面,大家只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
  • 視頻|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視頻 | 公勺公筷,分餐不分愛 2021-01-09 2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筷公勺怎麼用?快看餘姚這份使用指南
    大家一起學起來吧   ↓↓↓   一、「公筷公勺」的基本要求   1、公筷公勺材質應符合安全標準(GB4806.1—2006中食品接觸材料的標準要求)。   2、餐飲單位應根據用餐規模,配置足夠數量的「公筷公勺」。並在工作檯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域,以便消費者識別取用。   3、小微餐飲飯店、單位食堂、學校食堂等以分餐為主的場合,應在明顯位置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域,方便就餐者按需使用。如提供桌餐,則採用「一菜一筷」「一菜一勺」或者「一菜一勺」再配置2-3雙公筷的配置方式。
  • 「餐桌革命」呼聲再起:分餐進食好處多 公筷公勺擺上桌
    選擇出門到商場、飲食街「覓食」的人逐漸增多,其中以多人聚餐為主要的用餐方式。疫情之下,「餐桌革命」呼聲再起。為有效地防止病毒、病菌通過合餐交叉感染,各地倡導分餐制,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引導廣大群眾通過健康、文明的就餐方式,守護健康安全。日前,記者走訪多家餐飲單位,了解文明就餐的實際情況。
  • 食聞丨「公筷公勺」拼創意,你更中意哪一款?
    食聞丨「公筷公勺」拼創意,你更中意哪一款?,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再度進入視野。哪種公筷公勺更討人喜歡?如何讓公筷公勺更顯眼、更具有辨識度? 「太有文藝範了!」木質、樹脂、銀質、大漆和手繪款,由手工匠人製作的各式筷子和勺子陳列擺放在上海浦東唐鎮文化創藝中心內的文智工坊創意體驗中心。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家風家訓也被印製在公筷上。骨瓷生產企業瑪戈隆特創始人趙春陽介紹,準備上市一批「家宴」公筷公勺。
  • 公筷公勺」在餘姚全面倡議後,餐飲行業和市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01、蘭江街道四明社區的王女士 「家裡已經使用多年的公筷公勺了,哪怕不是因為疫情,這也是體現文明的一種行為近日,家住蘭江街道四明社區的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家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用公勺盛湯,用公筷夾菜,健康衛生。雖然用了公筷公勺,但絲毫不影響我們家人的感情,一家人吃飯依舊其樂融融。」使用公筷公勺用餐,如今已成為王女士一家的一種生活方式。 說起這一習慣的養成,王女士告訴記者,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
  • 公勺公筷不「生分」!阻斷病毒守護彼此才是情
    近日,商務部發布《餐飲服務單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技術指南》,其中重點明確,對合餐顧客,餐飲服務單位應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戰疫一年,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科學防疫必須重視細節。
  • 公筷公勺漸成新食尚,這波潮流你得跟上
    晚上7 點,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一家火鍋店的大廳,基本已經客滿。每張餐桌上都擺放著「公筷公勺」專用架,桌角處貼著使用公筷的溫馨提示。
  • 長沙開展新文明餐桌行動 讓「公筷公勺」走進千家萬戶
    受疫情影響,人們對安全飲食的要求愈加強烈。如何吃得安全又健康成為時下熱門話題。  日前,長沙市文明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消費者委員會、市飲食安全協會聯合發出倡議,倡導市民無論是在公共用餐場所,還是家庭用餐時,均使用「公筷公勺」。飯店、賓館、家庭積極響應,「公筷公勺」正逐漸成為長沙人文明用餐的好習慣。
  • 和女朋友吃飯,她用公筷,你介意不?
    比如,在2月18日,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倡議「使用公筷,形成健康用餐習慣」;3月5日,首都文明辦聯合北京市衛健委發出倡議,其中,關於公筷、公勺、分餐的倡議又一次被提及;3月14日,北京發布餐飲經營服務指引3.0版,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對於合餐顧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
  • 成都首批100家餐飲企業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良好的餐飲習慣關乎市民的生命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成都市文明辦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引導全市人民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近日,成都市文明辦等五部門聯合發布「美食成都,美在文明」全面使用公筷公勺倡議書。
  • 保持安全距離 採用公筷公勺
    ●排隊取餐保持距離從家或單位前往餐廳、飯店就餐時要全程佩戴口罩,提前洗手,儘可能避免接觸餐廳內的門把手等公共物品。進入餐廳前要主動配合店內工作人員測溫,如發現體溫異常要及時處理。進入餐廳到就餐前最後一刻才能摘下口罩,就餐後立即戴回。就餐過程中離開座位取餐或上衛生間必須戴口罩。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隨身攜帶一個密封袋將口罩妥善保管。
  • 公筷公勺:上海六個「健康時刻」
    從2020年疫情防控中的一份市民倡議,到120多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的全面倡導,到地方標準的發布實施;從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的正式納入,到2021年成為千家萬戶的實用健康工具……「公叉公勺」經歷了上海的六個「健康時刻」,每一時刻都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