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黑人???

2021-02-24 谷大白話

隨著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持續進行,昨天一條推文突然爆紅,引發正反兩方的論戰。這條爭議性推文的主題是:


貝多芬其實是黑人。

推文引用的證據是一張截圖。截圖聲稱貝多芬是非洲後裔。但是為掩蓋這點,他每次在公眾場合亮相時都要在臉上塗白粉,而且在繪製肖像時使用替身。而「歐洲中心主義」的歷史學家們刻意隱藏了這一真相。

這種不靠譜的「理論」並非首次出現,但在BLM活動搞得如火如荼,推倒雕像事件接連出現的現狀下再次提起,立刻吸引到大眾的注意力,以火箭般的速度成為熱帖。

打倒舊「偶像」 塑造新偶像

這條推文下面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憤慨,抨擊那些惡意篡改歷史的白人學者,同時為貝多芬跟自己有同樣膚色而感到驕傲。對面陣營的網友也表示憤慨,指出這是流傳多年的「陰謀論」,並沒有任何切實證據,是對偉人的侮辱。

兩邊你來我往,從爭論到對噴。推文一天多的時間就被轉發七萬多次,點讚幾十萬次。大火特火。

其實,「貝多芬是黑人」的說法確實屬於「美國登月是騙局」一樣的陰謀論。上面推文截圖的日期是2015年。當時加拿大一份學生報紙上刊登了論證「貝多芬是黑人」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截圖裡的照片。

文章發表於2015年2月19日,標題是Beethoven may have been black貝多芬可能是黑人。作者說摩爾人(穆斯林)8世紀來到歐洲。而(上千年後的)貝多芬母親來自摩爾人控制區,她應該就是摩爾人。那麼貝多芬就應該有黑人血統。

作者說雖然自己google到的畫像都表明貝多芬是白人,但找到很多文字描述說貝多芬有「厚嘴唇,寬而扁的鼻子,深膚色,黑頭髮,小眼睛。」

作者還說歐洲人有「洗白」歷史的傾向,所以貝多芬的真實血統可能被隱瞞了。由於貝多芬的年代沒有照片,肖像畫又並不靠譜,所以無法確切證實他的種族。但作者找到貝多芬死亡面具death mask作為證據,告訴大家去google一下圖片就能明白,貝多芬確實可能是黑人。

結尾作者也補充說到,雖然自己不是貝多芬專家,但提出這個主題是很重要的,可以揭示歐洲殖民主義者的影響,以及他們對種族歧視的推動。

總體來說,聽著有種「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有個英國,所以英語起源於中國」的感覺。雖然沒啥證據,但是「我覺得地球就應該是平的!

「貝多芬是黑人」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十上百年前。雖然算不上「年經貼」,但並非新鮮事。比如1969年《花生》漫畫裡就提到了這點:

報紙上說貝多芬可能是黑人,

那我這些年彈的都是靈魂樂了?

因為精準迎合受眾心理,猛戳吃瓜群眾「癢點」,陰謀論在各國都有巨大市場。比如前幾年就有紐約地產富三代聲稱「歐巴馬是肯亞人」並懸賞巨資搞出浩浩蕩蕩的「出生證打假運動」,被事實打臉之後仍然拒不認錯。他的MAGA粉至今仍相信歐巴馬是生在非洲的境外勢力。

所以,願意相信陰謀論的人根本不在乎有沒有證據。比如:

我才不想查清貝多芬到底是不是黑人,我就願意相信他是

這條推文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除了BLM運動的大背景之外,昨天正好是紀念美國南部黑奴解放的Juneteenth六月節。於是,網友們看到貝多芬是黑人的「理論」更是群情激昂。

「Beethoven is black」相關的表情包,meme圖,短視頻如雨後春筍,一天之內傳播得到處都是。

那條推文的發帖人看到大家都信以為真,便在帖子下面解釋說:

笑死我了,我不知道這事是真是假,但看到白人那麼喜歡篡改歷史,我也不排除這事屬實的可能性。「他還說雖然不能100%確定此事的真實性,但是能搞點事出來激怒對面陣營,他也很開心。

貝多芬的年代確實有傑出的黑人作曲家和音樂家,比如貝多芬的朋友George Bridgetower

但目前各種研究都表明貝多芬是歐洲人,就像他所有肖像畫裡描繪的那樣。只用「他媽媽來自摩爾人控制區---所以媽媽一定是摩爾人---所以貝多芬是黑人」這樣牽強的主觀猜測來反駁諸多切實存在的畫像,確實太說不過去了。

不過在這樣信息汙染的社交媒體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完全不上當呢?

請問,下列新聞中哪幾個是真事:

1. 著名歌手埃米納姆/埃爾頓約翰患上新冠肺炎

2. 歐巴馬準備離婚並宣布出櫃

3. 有巨大威脅的小行星將以驚人速度撞擊地球

4. 男子嫌妻子嘮叨裝聾作啞62年避免與其對話

5. 128歲阿根廷老者自稱是躲藏多年的希特勒

6. 男子中彩票後在前老闆家草坪上傾倒20多萬大糞

7. 英國脫歐後,愛爾蘭英語將取代英語作為工作語言

8.史密森尼博物館保安因侵犯2500年歷史的木乃伊而被捕

上面有好幾條是不是看著非常眼熟?中文媒體轉載之後引發無數人上當。甚至有很多人至今仍然不願意相信自己上了當,堅稱「男子裝聾作啞62年」的新聞肯定是真事。

其實這8條都是假新聞。大部分來自World News Daily Report(世界新聞日報),一個類似洋蔥新聞的扯淡新聞段子網站。他們多年來一直用吐槽惡搞的方式編造假新聞。網站的口號是「事實並不重要。

所以,有時間的話練練英語閱讀吧。如果有能力去尋找並閱讀原文的話,被有意或無意的二手誤導信息矇騙的機率會大大下降。

比如之前的「香蕉或將會在2050年完全消失「的震驚體假新聞。2050年香蕉消失 | 一道上了熱搜的閱讀理解題 大家可以試試看,這道閱讀理解題你能不能搞定。

祝各位周末愉快!

THERE IS NO [俗] WITHOUT [谷]!

BRACE YOURSELF. SANSU IS COMING!


谷大白話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音樂是無色的,貝多芬的母親可能是黑人,貝多芬本人是黑人嗎?
    2020 年正好是貝多芬誕辰 250 周年,但是因為疫情,許多貝多芬的紀念演出活動都被迫取消。但是 6 月,在美國因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掀起的蔓延全國的反種族主義運動的背景下,貝多芬卻因另外一個角度成為了公共輿論場上爭論的焦點——貝多芬是黑人嗎?
  • 貝多芬是黑人?
    這一次大家battle的主題是:貝多芬到底是不是黑人?雖然缺乏證據,但是很多外國網友堅持認為:是的,貝多芬是黑人(圖源:indy100.com)正方一辯認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是非洲人後裔。在公共場合露面時,貝多芬經常被迫在臉上撲白粉,以掩蓋其種族和血統。
  • 貝多芬是黑人?一些事情正在變得不可思議
    貝多芬是黑人,這聽起來似乎很新鮮,實際上這個說法已經流傳了一個多世紀。儘管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但這位交響樂之王的黑人身份卻在不同的時期不斷被提及。而就在2020這個不同尋常的年份,這個說法再次出現。黑色混血兒1907年,就在貝多芬去世80年後,英國作曲家塞繆爾·科勒裡德-泰勒就開始猜測貝多芬是黑人。
  • 貝多芬原來是黑人?!這麼多年歷史白學了?
    話說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作為西方音樂界最有名的作曲家,今年各種紀錄片、慶祝活動都早已安排上了…而隨著貝多芬250大壽的來臨,一個關於這位西方樂聖的驚天大秘密,也終於浮出水面: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原來是個黑人???《貝多芬是黑人嗎?
  • 美國抗議黑人又發表神言論,稱貝多芬是黑人,被白人篡改了膚色!
    最近美國黑人的抗議活動進入了新的局面,已經從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據美國的《新聞周刊》近日報導,如今在美國的網絡上最火爆的話題就是:貝多芬是黑人!
  • 闡釋貝多芬的一百個政治角度:從「貝多芬是不是黑人」談起 | 紀念...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貝多芬是不是黑人?」今年6月,在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這一話題在推特上成了熱點。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的梳理,貝多芬是黑人的說法來源於美國一份學生報紙2015年的一篇文章。文章稱,貝多芬的長相和黑人很相似,他的母親還可能有摩爾人血統,我們之所以認為貝多芬是白人,是因為後世的歐洲人出於殖民主義心態改寫了歷史。
  • 音樂家貝多芬是黑人?美國的白人和黑人網友因為這個問題吵翻了
    這不行,這顯示我們黑奴這地位太低了,所以林肯雕像也得被毀壞重建,一方面所有歷史上的白人,只要你跟黑人沾點邊,你雕像就甭想保了。另一方面,很多人還對歷史人物進行了再認識,比如說貝多芬,大家知道嗎,最近在網際網路上竟然流傳一種說法,說貝多芬是黑人。為什麼會這樣,長久以來,我們知道有各種各樣穿鑿附會的說法。
  • 貝多芬竟然是黑人?!這麼多年歷史白學了?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原來是個黑人???這一次大家battle的主題是:貝多芬到底是不是黑人?貝多芬不僅是黑人,他還是多米尼加人。>比如和貝多芬同時代的黑人小提琴手和作曲家George Bridgetower(喬治·布裡奇託爾)。
  • 周末速報 | 貝多芬是黑人?Elon Musk駁斥多人運動傳言,YEEZY要進軍美容界了
    最近一個事情在推特上討論的如火如荼,有一名網友在the Concordian網站上發現了一篇標題為「Beethoven may have been black」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寫了自己對貝多芬膚色的質疑,他截了圖分享在推特上。文章寫道:「貝多芬每一次描述自己都是白人。但是,以下是從各種可靠渠道對貝多芬臉部的描述,其中包括他的愛人,學生,老師,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作家。
  • 貝多芬最具挑戰性的小提琴奏鳴曲
    在貝多芬的手稿碎片中,小提琴奏鳴曲op.47被命名為 「Sonata mulattica composta per il mulatto Brischdauer, gran pazzo e compositore mulattico」——意思是「為偉大的瘋子和黑白混血作曲家Brischdauer創作的黑白混血奏鳴曲」。
  • 貝多芬的作品,只能由貝多芬本人超越
    © Urghhlings* 本文轉載於「古典縱橫」,已獲原作者授權
  • 貝多芬2020 | 貝多芬重要作品大全集(34CD)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6CD)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3CD)格萬特豪斯四重奏: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9CD)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3CD)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2CD)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10CD)(新版)皇家愛樂樂團:《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 貝多芬的一生
    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但貝多芬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在5歲時患上中耳炎;8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貝多芬在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擔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時貝多芬的「音樂僕役」生涯開始了。
  • 歡樂頌---貝多芬
    貝多芬22歲時(1792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18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1822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
  • 貝多芬的遺產︱從現代到未來:貝多芬與我們
    對作為重大文化現象的貝多芬及其創作的解釋,從他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貝多芬清楚地知道這一點,甚至試圖去引導,有時還會故意把水攪渾),然而和一切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一樣,貝多芬首先是個被造者,其次才稱得上創造者,人們常常因為忘記前提而錯誤地估計或有意識地曲解結果。
  • 貝多芬——《歡樂頌》
    貝多芬史無前例地把《第九交響曲》轉變成哲學法典與個人抒懷;《歡樂頌》幾乎就代表貝多芬自身的道德觀。
  • 貝多芬:行板
    因為這是比較「另類」的貝多芬。我們都知道孟德爾頌創造了一直體裁叫「無詞歌」,貝多芬的時代還沒這破玩意兒,但這首《行板》,活脫脫的就是一首無詞歌啊!而且樂章的特點,像極了威尼斯船歌:略帶憂鬱的G小調、9/8拍節奏、前長後短的抒情順分型旋律、再配個espressivo的術語……什麼時候見過這麼浪漫的貝多芬,特別是當注視著手稿譜時,那麼清晰、那麼整潔、完全沒有塗改的痕跡,根本不像貝多芬平日糾結的作風,仿佛都可以感覺到貝多芬想撒嬌的小情緒了……貝多芬的手稿所以,這個樂章真的是很
  • 貝多芬:歡樂頌
    ——貝多芬 我們現在聽到的《歡樂頌》,並不是一首單純的歌曲,它出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歡樂頌》的歌詞是取自德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席勒。貝多芬成長的年代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年代,他深受「自由、平等、博愛」的影響,創作了大量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 貝多芬、莫扎特與巴赫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隨想
    貝多芬的作品是我青壯年時的最愛,年邁之後就差了,聽他的作品需要有精氣神。貝多芬是位承先啟後又攀至巔峰的過渡者,他是位拉大音量差至極限,仍保持旋律流暢的大師。聽貝多芬的作品會心潮澎湃情緒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它把你帶入哥德式教堂,一股宏偉升騰的形式感裹挾聽者的靈魂向上生發!這種感覺很奇妙,很神聖!
  • 貝多芬250 | 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收藏
    以下為大家推薦我們這個時代五位實力派的鋼琴家,他們都是貝多芬鋼琴作品的頂級詮釋者。這些唱片值得終身收藏。,這樣的觀點已經明確了有一段時間,他是自埃米爾·吉列爾斯以來,出生於俄國的貝多芬最佳詮釋者。1996年,帶著天賦與優雅,基辛和傑姆斯·萊文指揮的愛樂樂團合作,為Sony演出錄製了《貝多芬第二、四鋼琴協奏曲》。他的演奏生動而流暢,其技藝令人敬畏,尤其是他能在那些貝多芬表現力最為豐富的高音區,呈現出精煉過的語調和逐漸細化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