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先生和他的胡琴——《笑傲江湖》中的道家氣質

2021-02-20 國學呷哺

我老是在想莫大先生是什麼樣子。
他有可能是一個先生,也可能其實是一個大先生。
他或許真的是一個先生,但是我不感肯定,因為描述這個方面的事情,是很難說得清的。我覺得這個問題,就像描述「幸福的方向是什麼」一樣困難。對於這件事情其實我並沒有臉紅,因為我聽說過楊朱先生走到十字路口放聲大哭,也知道墨子先生在染坊中悲痛萬分【1】。我有點迷糊,因為很多問題就像一大團彩色的毛線, 它們五彩繽紛但是雜亂。不過我一直在拼命的找著它的頭。
總而言之,我覺得莫大先生就是模模糊糊的一團背影,混在了另一個更大的背景之中。


年代
這個模模糊糊的年代我不知道是不是夢,值得肯定的是,中國的古代社會有做噩夢的潛質。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還沒有走到盡頭,一次一次的統治,包含在更多的顛覆之中。中國的哲學一開始就和政治聯繫了起來,失去了民主之光——這不難解釋,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卑微的生命地位下,不論是儒墨道法還是其他的眾學派都能意識到能夠了解一下政治一件多麼有必要的事情。混亂的年代沒有尊嚴插足的位子。為此,這個習慣一發不可收拾,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都籠罩上了一層政治的黑影.
我望了望莫大先生背後的那片黑影,意識到這樣的朝代是如此之多,看來似乎是很難找到故事的開頭了【2】。但這樣絲毫難不住老聃先生的智慧, 他總結說,自然被破壞的時候啊,仁義就倡導了,國家陷於混亂的時候,忠臣便出現了【3】——歷史的間隙之中容易造就傳奇的故事【4】——所以你很難走到路的盡頭。
我們的推理走到這裡的時候暫且打住,我覺得可以增加一點懷疑的必要。我相信懷疑在各個前途未卜的時代都是不可少,假如你只認識方塊字和包裡陌生的銅版,那就危險了。我相信夢想在荒誕的時候難以生存,懷疑可以編出另一些對立的理由來說服你,荒誕的時代中,當你剛為一件事燃起希望,一盆冷水就撲面而來——先不考慮打沒有打中。這是歷史,但這是中國的歷史,於是我不能輕信武林的角落裡的小細節。我現在掏出一張紙來寫下我的懷疑,順便在紛亂的歷史中理清思路:大家沒有扎辮子的習慣【5】, 這只是花城版和三聯版插畫中的樣子,本來沒對於髮式的描寫,電視更不可靠。
祖千秋說過「……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於元瓷,則不免粗俗了」【6】 這隻說明在元朝之後
武當派現任的衝虛道長正繼承張三丰的衣缽 這個只能說明在明朝或者明朝之後
嶽姑娘提到「……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小時候便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7】 如果這是在明朝,那嶽姑娘怎麼不說「本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武林中人大多以遊俠自居
兼有道墨的雙重氣質,相異於儒家必須忠君報國的說法,不承認政治難免 但是本書是一本講政治鬥爭的書,完全不去碰政治有點說不過去。
丹青生喝得興起,提到「我只怕蒸酒時火候不對,糟蹋了這十桶美酒,特地到北京皇宮之中,將皇帝老兒的御廚抓了來生火蒸酒……」【8】 大明朝一開始「號洪武,都金陵」,後來由于靖難之變之後遷都北京,這說明在建都北京之後
連幾十百年之後的少林寺的呆和尚也說「……武功到於絕指,那便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聽說前朝有位獨孤求敗大俠,又有位令狐衝大俠……」【9】 如果依照連環格,那事情在明朝發生。
但是依照連環格,獨孤求敗也不是明朝的人物,楊過也沒有看見他 「前朝」未必是前一朝代,而且澄觀呆子一個,並不可信。
我列到這裡,覺得自己有一點死皮賴臉意思。我覺定先不去懷疑他的朝代,能不能從其他方面把莫大先生勾勒下來。

音樂
是了,衡山派都是音樂家。那莫大先生就是一個音樂家。他用的樂器似乎是胡琴。
他的師弟劉正風也是音樂家:擅於吹簫。
音樂是隨性而發的藝術,由不地半點勉強的。
巧的是,「笑傲江湖」也是首曲子,曲子在故事的首尾相合。《笑傲江湖》脫胎於《廣陵散》,《廣陵散》中有太多道家的暗示。嵇康曾經喜愛此曲,但並不傳授,他不苟合於司馬氏的統治,後被司馬氏所殺。嵇康的表現和儒家傳統思想相異,也不認同儒家「音樂治世」思想。
這麼一推,曲子就是用藝術的自由抵抗強權的暗示。
劉正風和曲陽最先演奏這一個曲子,在整個血腥場面的開始。劉正風想全身心地把生命奉獻給藝術,他甚至委曲求全,折辱身份,去巴結朝廷買個小官來做。但是武林中不允許輕易退出遊戲——你固然沒有算計別人,但你怎麼能肯定別人沒有算計你呢?
莫大先生能用一把胡琴把 「瀟湘夜雨」奏的悲咽悽涼,但是就是這個被他師弟評為「太也俗氣」。但是「一直代表著人間的音調,貫串圍繞,時隱時現。沒有莫大先生的「瀟湘夜雨」,「笑傲江湖」之譜就顯得曲高和寡,不能突出了。」【10】
我不知道藝術家喜歡怎麼的說法,但我確實認為劉正風有失偏頗,既然能夠看正邪的束縛,怎麼就自認為自己的音樂是陽春白雪而否定其他音樂的意義呢?音樂沒有哀傷和快樂,正如汗沒有香臭【11】。悲傷的音樂只是聽曲子的人自己的悲傷。「正統論就是無意識」,如此看來,莫大先生的調子又要高些了。
衡山派都是音樂家,音樂家的出場已經是一種悲劇暗示了。

劍意
「琴中藏劍,劍發琴音」,有一把劍是藏在莫大先生的胡琴裡面的。
他理應用劍。如果他用的是板斧,配上胡琴多多少少有點滑稽。
奇怪的是,「五嶽劍派」,大家都用劍。仿佛時間走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大家都愛上了劍的飄逸。
劍這種老式的兵器,卻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劍已經夠老了,雖說古代冶煉技術不夠優秀, 「吳王金鉤越王劍」,在春秋的吳越,已然劍道獨步天下。劍的取名頗為考究,但是一般按照自然的形態和紋理。「龍淵」是看起來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太阿」是「觀其紋,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東漢末年擅於劈砍的環柄刀已取代適於推刺的長劍,而成為軍中大量裝備的短兵器」,實體的劍似乎早早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不知道是否從莊子先生的故事開始,劍的精神就超過了實用,劍代表了「俠義」,或者,其他額外的意思。【12】
長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是士大夫表示有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的象徵。
短劍更在於其中的紀念意義和傳道用途。
這樣,厲害的從來就不是劍的本身,而是劍法和劍意。如飛鳳的劍就更加自由,甚至讓人領悟「不役於物」的道理。莫大先生使「百變千幻衡山雲霧十三式」;令狐衝領會了「行雲流水,任意所至」這八個字的精義;當年的越女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招式;而楊過大俠用過的玄鐵劍無鋒,換成鋼管也無妨。
劍派,劍派,劍意本無派,各派加在劍意上的規則,還不如東方不敗手下的繡花針來得爽快。【13】


莫大先生出現在酒鋪中,但是他似乎不擅飲酒。
「他連連呼酒,只是他酒量和令狐衝差得甚遠,喝得幾碗後,已是滿臉通紅」,而他的令狐老弟,天生好酒。從開頭的人未至,酒已至,從討「猴兒酒」到同丹青生論杯,從和田伯光打賭到大醉五霸崗,從來就沒有斬斷過和酒的聯繫,喝得真是痛快,真是佩服,「劉伶醉酒」,這令人想起魏晉的之士的風度了。
魏晉之時,路分了叉,有的人積極進取,有的人縱情享樂——相同的都是看重於現實的人生。飲酒已經是時尚了。你可以說,他們是到酒中尋求慰藉。有人以酒會友,有的借酒澆愁,或移杯抒懷,或醉而揮毫,曹操唱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阮籍也大醉六十日。
那是一個亂世,慶幸的是,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了,生命並不僅僅是屬於三綱五常,當虛偽的法則把人們弄得痛苦不堪時,大家迫切希望一種宣洩和解脫。酒是辣的,也使會醉人的,為何去追求那痛苦呢。我想很多讓人感到興奮的事情,都在痛苦之中。醉的時候,自個兒就是自個兒的了,從酒裡面可以想到老莊,找回一點點的自己的意義。醒有什麼好?醒了又是一個大家的世界了。
後來陶淵明﹑李白、歐陽修和蘇東坡都喜歡酒,道家的思想塗了一地:那是對人生境界的藝術體驗。酒可以調控時間的速度,把日頭拉長或者縮短,當然附帶著生命的長短——你為它付出了真情。
莫大先生醉了,令狐衝也會醉的。酒把滿腹的心事沉在杯底,怎麼能不醉呢。

隱士
翻開歷史的時候,我很震驚一些事情:一直有人在山中度過他們的一生。他們是一種樸素的生命存在。我看到一些人,他們為自己貼上歸隱的標籤,詼諧,高潔,自由,不羈。雖然這些人各具形態:有的人只忠於他們追求自由的天性,有的人為了入仕,有的人是真正地看透了黑暗,絲毫沒有一點愛的意思。
這雖然是一個難以勾勒的朝代,但這並無大礙,因為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人醉心其中,有的人淡薄名利,帶上一種清高,用自己的經歷寫下名為「隱」的著作。
在我的眼裡,他們是這樣的:
有的人其實不算真正的隱士,他們報著幻想不情願的走入山林,只惦記著有另一個明君把他們請出山來,或者,有朝一日能大顯身手。儒家思想對其上的影響很大,孔子先生說「隱居以求其志」「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儒家的想法很迂迴,但頗有成效,他們不能入仕就歸隱,歸隱恰好能夠入仕。
「避」多多少少有點無奈。風清揚心灰意冷了;梅莊四友為了躲政治鬥爭,但。仍然殉了葬;劉正風想往自由邁一步,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另一些方面來說,避世並不消極,讓人有更多的時間面對自己。這有點像武術——武術一直是主體的「自我運動」,並不是以觀賞性為主,真正的武術家心平氣和地修煉而不為天下人知。避世也說明:他們憚於生命的痛苦和政治的殘酷。佛教將人們的幸福放在人生的彼岸,道教告訴人們煉丹升仙,這些人仍將自己放在此刻。莊子似乎給過我們一片十分寧靜的世界,用詼諧來面對荒誕的世界,他的影子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揮去,陶潛自由過,蘇軾也曠達過。
真心的歸隱讓人肅然起敬。有的人只將自己放入山水之中,自由而充實。嚴光來的時候,只告訴了富春江垂釣一生的清幽。使人愉悅的,是大隱的淡漠,還是到過桃花源那個武陵人的感嘆和悲涼呢。

人物
好長一段時間我認為隱居理應生活在靜謐的角落:山間,月下,林裡。事實似乎不是這樣的。因為隱居的不一定是隱士。隱士也不一定生活在那些地方。我現在記不起莫大先生是不是一個隱士了。
我盼望在其他人的影子下得到一點提示。
我注意到何三七,這個名字和武功都很奇怪的人。他不是一個大俠,他是一個市井中人,雖懷有武藝,但不以自居。他喜歡買餛飩,「他雖一身武功,但自甘淡泊,以小本生意過活……」當無數的人不甘於自己的平庸而為追求權利奔走時,他懷有武功而隱沒於人群,反而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風清揚在出場中老是嘆氣,「嗓音低沉,神情蕭索,似乎含有無限的傷心」,他在政治鬥爭之中心灰意冷,無時無刻不被舊事折磨。他的出場,並不是單單向令狐衝傳了一套劍法,而是以自己的親生經歷告訴令狐衝「世界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他傳的是個人的自由和,是靈活運用,活學活用的武學之道,在於相信自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各個方面。風是縛
不住的。風清揚瘦削的背影飄飄,他在夜中來了,又退於山的幕後去了。
封不平是個假隱士。他在中條山中隱居十五年,創出了一套「狂風快劍」。似乎他不願對不起他的名字,最終跳了出來。可惜他碰到了天下無敵的獨孤九劍。「封不平霎時間臉色蒼白,說道:『罷了,罷了!』」。就是這樣,比起氣宗的人來說來說,他能都讓人小小地佩服一下。劍宗的人敢作敢為,多為直爽,哪似氣宗的人主意太多呢。
令狐衝是一個隱士罷。如果不是,那他最有當隱士的氣質。他雖然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也不是一個思想家,沒有對「隱」的深刻體會。這個號稱比楊過多了幾分隨意,比小寶多了幾分的氣派,比喬峰多了幾分瀟灑的人,喜歡交友而不分貧富貴賤;本性豁達,在為人處事上俠義率真,不為各種禮法所束縛,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哪怕世界上所有人都反對,他也要去做。他是一個性情中人,嗜酒如命,性情中人自有自己處事的一套方法。故事中的他並不是一帆風順,但是他在身受重傷的時候仍然牽掛著《紫霞秘籍》;在和向問天一起退敵時想到「想起生死大事終於有個了斷,心下反而舒泰」;在武當山下比劍暫處下風時,想到「盈盈對自己情深義重,為她斷送一條手臂,又有何妨?」令狐衝雖然跟著嶽不群生活了十幾年,卻和嶽不群的表裡不一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嶽不群的虛偽完全地蓋過了真性情。令狐衝坦率真誠、光明磊落,一心的幫助人沒有其他的目的,他救儀琳,幫助恆山派,和向問天共同退敵,都不是有目的性的,看起來他不明善惡,但他卻是最明了的人之一,他心中好人是高潔率意之士,而不是看起來正派中人,實際上虛偽狡猾的人。他可以結交田伯光,卻看不起金刀王家,對曲陽表示敬意,卻對青城派嗤之以鼻。他追求自由,悄然歸隱,正符合了道家「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不居,是以不去」【14】的觀點。

主角
哦,經過這麼多努力,我總算回憶起了莫大先生的樣子。
不巧,似乎莫大的先生的影子和他們並不相像。他不是一個與何三七一樣的市井中人,他是衡山的掌門人。他沒有懷著封不平一樣的野心,沒有做政治霸主的意思。他也不是風清揚,因為心灰意冷而歸隱。他更不是令狐衝無所忌憚,功成之後飄然遠去。
他給人這麼一個樣子:身材瘦長,臉色枯槁,青布長衫,形貌落拓,衣飾寒酸, 「偶爾眼光一掃,鋒銳如刀,但這霸悍之色一露即隱,又成為一個久困風塵的潦倒漢子」,總是拉著他的胡琴,伴著曲子夜雨瀟湘,充滿著他師弟說的「市井味兒」。
莫大先生不僅僅是這些:他似乎是一出即隱,沒人知道他何時會來,何時已走。莫大先生的胡琴和著他的市井小調,一股滄桑躍然紙上,唱詞「金沙灘……雙龍會……一戰敗了……」聽起來一股悲壯;殺費彬之時神出鬼沒地幫了師弟一把,事後不留下任何囑託,也不接受師弟的道謝。真正的「格調高的出奇」;方正大師,衝虛道長,衡山三定雖為正派之士,有心去辨正邪,接受令狐衝之前尚需考慮,而莫大先生則是毫不猶豫地相信他的為人,只相信他自己親眼所見,不在意其所謂的正邪。封禪上的關心小輩,願賭服輸,不愧是一代掌門。令狐衝大喜的日子,他送來了一曲《鳳求凰》。
莫大先生似乎將門派之爭看得很淡,早就知道了善惡只是在人心。他本身形貌落拓也好,謙謙君子也罷,我這麼想:他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這麼道理:表面的東西是很難靠的住的,就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規定,話語,號令都是無用的東西。潔身自愛是一種表現,誰知道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在物質的追求上永無盡頭,我們不如把真實放在精神世界。
就像他的胡琴裡面藏有利劍一樣,就像俗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他稱為一個正直的人,應當也是一個隱士。但是由於他處於一個無從選擇的政治鬥爭中,只得在恰到好處時,突然幫別人一把。充滿了抹不去的無奈。

哦,現在想想,回憶莫大先生的路走得沒那麼必要。對於模模糊糊的年代我們知道一些就夠了。
我記得莫大先生對令狐衝說「儘管去將那位任大小姐救了出來,娶她為妻便是。別人不來喝你的喜酒,我莫大偏來喝你三杯。他媽的,怕他個鳥?」
我記得月亮下的漢水,漢水旁有冷酒鋪,莫大先生是一棵孤獨的樹,他的腳邊靠著胡琴。


註解:
【1】此典故很多地方都有記載,按《淮南子•說林訓》載:「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一般將楊朱看成道家之人,他反對儒墨,主張貴生,重己。次句本意是指選擇的多樣性使人無所適從。
【2】金庸先生在《後記》裡面說「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笑》P954頁)。
【3】取自《老子》十八。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其學說中深滲辯證法的觀念。
【4】在《後記》(《笑》P955頁)中說「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金庸作品一般不會對正史作評論和修改,取材往往是中國的亂世,從亂世的兒女到濟世的英雄。這些亂世往往能夠成就大俠們的成功之旅。
【5】我曾經對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歷史排序。主要是依靠以下的幾個判斷:1是否尊重歷史2按照「連環格」的敘述3書中人物對朝代的評價4插圖(這個主要是三聯版和花城版的插圖)來判斷結髮問題(清朝人留髮不留頭)5峨眉武當兩派的創派的時間
【6】取自《笑》十四 論杯P340頁
【7】取自《笑》三十五 復仇P827頁
【8】取自《笑》十九 打賭P446頁
【9】取自 《鹿鼎記》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與此圖皆可傳
【10】 自溫瑞安文章《<談笑傲江湖>之莫大先生》
【11】魯迅先生《文學和出汗》:同樣是出汗,然而「弱不禁風」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長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長留世上的文學家,是描寫香汗好呢,還是描寫臭汗好?
【12】 在金庸小說中,劍的出現除了這些意義,也充當了書的線索,推動情節的發展。《倚天屠龍記》中的「倚天」(語出宋玉「長劍耿耿倚天外」,想像中靠在天邊的長劍),《碧血劍》中的「金蛇」(劍身彎曲,劍尖分叉,據說是用來鎖兵器),《書劍恩仇錄》中霍青桐所送短劍皆是此類。本書中衡山掌門四大法器中的寶劍,泰山東靈道人所傳鐵劍,武當衝虛道長復得的「真武」,都是具有傳道意義的劍。對劍的理解是中國武術「形」到「神」的轉變。(此請參照獨孤求敗對其用過劍的理解以及最後境界「不滯於物」的道理。金大俠1970年作的《越女劍》也對其有深刻暗示)。
【13】對於這個繡花針的意象,我一直以為是相對論(Principle of relativity)的暗示。相對論出現後,有這麼兩首詩。一首是There was a lady named Bright, Who traveled faster than light. She once went away, in a relative way, and returned the previous night.中譯為年輕女郎名伯蕾,
神行有術光難追;愛因斯坦來指點,今日出遊昨夜歸。記載是詩人阿塞爾•布賴爾(Auther Buller)1912年寫的。還有一首是:斐克小夥劍術精,出刺迅捷如流星,由於空間收縮性,長劍變成小鐵釘。(筆者沒有找到英文版,第一次看到是在科學出版社的《從一到無窮大》上,說是這首詩是流傳甚廣的)。中國的武術中有句諺語是「唯快不破」,使用繡花針的意象太有震撼力了。
【14】自《老子》 二章

相關焦點

  • 金庸《笑傲江湖》中,莫大收林平之為徒,能讓他報仇嗎?
    而莫大,最怕的就是麻煩。縱觀《笑傲江湖》全書,莫大出場幾乎都是形單影隻,拿著胡琴,拉著悽涼哀婉的曲子。別派的掌門人身邊或多或少都有些弟子陪同,或者總要和別人說說場面話,做做戲。你看莫大他有嗎?在小酒館裡,有嘍囉說他武藝不如劉正風,他長劍一揮,七個杯子口子全斷,杯身不動,切口處平整光滑。他未發一言,拉著胡琴離去,任他們張口結舌。在大嵩陽手費彬意圖殘害劉正風和曲洋時,他二話不說,直接替劉正風料理。留下費彬屍身逕自離去。傳來的仍是悽涼哀婉的曲調。
  • 一位被江湖耽誤的大俠——瀟湘夜雨莫大先生
    但凡寫笑傲江湖的,我想很少有人會寫瀟湘夜雨莫大先生。之所以沒人寫,一是對莫大了解的不甚多。二是因為喜歡讀莫大的讀者更是比較少。 莫大先生,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莫大先生為衡山派掌門,因以一曲《瀟湘夜雨》名動江湖,所以人送外號「瀟湘夜雨」。
  • 莫大先生與抑鬱症
    前幾天有個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男星因抑鬱症跳樓自殺了,令人扼腕嘆息,剛巧最近我又把笑傲江湖撿起來重讀,於是不禁聯想,在笑傲江湖的世界裡,誰最有可能得抑鬱症呢
  • 瀟湘夜雨,莫大先生.
    有人會問,莫大先生是誰,我看了笑傲江湖好像沒有這個人啊。莫大先生在笑傲江湖裡的形象是,五嶽衡山派掌門,衣衫襤褸,形容枯槁,來去無蹤。金庸對莫大先生這個角色實在著墨太少,卻令我印象極深,全書莫大先生僅出場五次,讓我們回去看看。        莫大先生的第二次出場是在師弟劉正風的金盤洗手大會上,劉正風善吹簫,魔教長老曲洋善撫琴,兩人合奏一曲笑傲江湖,結為莫逆,本應成就一段佳話。
  • 《笑傲江湖》中,為什麼最後只有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能活下來?
    《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狼子野心,嶽不群同樣也是卑鄙小人。可到頭來還是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五嶽劍派不是被日月神教打垮的,而是被內鬥搞垮的。左冷禪和嶽不群罪孽深重,死有餘辜。泰山派掌門人天門道長死於非命,衡山派的掌門人定閒師太慘遭毒手,只留下了衡山派的莫大先生。
  • 莫大先生武功不如左冷禪,劍法不如嶽不群,為何結局比他們圓滿?
    江湖,是一個充滿未知的奇妙世界,身處其中,隨時有可能因一個人、一件事,改變自己的命運,武功高強者未必能笑到最後,唯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笑傲江湖。《笑傲江湖》中,武林格局亂象叢生,正、邪之爭,上升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稍有不慎,都會成為「犧牲品」,至於到底什麼是「正」,何以為「邪」,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
  • 如何評價《笑傲江湖》裡的莫大先生?
    莫大先生是一個有很多人性弱點但又頗有正義感的江湖人。首先,莫大很在意自己的身世,記得原著中有說他和劉正風不和,是因為他家窮而劉正風富的原因,劉正風提到他的時候也是搖頭嘆息,說他們不和是以為對音樂的意見不和,劉正風覺得莫大的音樂太哀傷了,由此不和。
  • 我為什麼喜歡莫大先生
    ——《笑傲江湖》第25章,聞訊讀金庸的次數越多,越對書裡光環滿點的男主角們提不起興趣:一個個都情懷爆表,為了詩和遠方放棄一切眼前的苟且,結果最後不但得到詩和遠方,連眼前的苟且也一樣不落攬到懷裡——郭靖捨生取義,結果東邪西毒裘鐵掌輪番都整不死他;楊過舍義取情,結果成了神鵰大俠世所共仰;令狐衝舍情取自由,結果嶽父掛了……至於張無忌,唉,我都不稀罕說他。
  • 莫大先生,一位被嚴重低估的實力派!
    《笑傲江湖》衡山派掌門莫大「令狐衝見莫大先生形貌落拓,衣飾寒酸,哪裡像是一位威震江湖的一派掌門?魔教沒想過動他,對他是」以和為貴「;左冷禪明面暗地裡,都不敢跟他翻臉,明知莫大不服他,也只能借劉正風與曲洋的事去打壓衡山派——他敢派人直接去藥王廟殺嶽不群,可就是不敢派人殺莫大。他作為名門大派衡山掌門,當然不會是外表那麼簡單。事實上,他一柄既薄且窄的利劍早已名動江湖,所使出的衡山雲霧十三式,百變千幻,讓多少高手防不勝防,無從逃避。在《笑傲江湖》裡,莫大先生很少出手,但每一回出手,都讓人驚豔。
  • 笑傲江湖裡任我行怎麼突然就死了,他到底是怎麼死的?是誰出的手
    關於金庸在笑傲江湖裡把任我行突然寫暴斃這一點,很多網友都不能理解,怎麼說任我行也是一代梟雄,而且自稱找到了解決吸功大法弊端的方法,怎麼就突然暴斃了呢?關於這一點網上眾說紛紜,幾乎每一種說法都有點可信度,大家可以來看看。
  • 《笑傲江湖》曲洋劉正風知己情
    群雄越聽越奇,萬料不到他和曲洋相交,竟然由於音樂,欲待不信,又見他說得十分誠懇,實無半分作偽之態,均想江湖上奇行特立之士甚多,自來聲色迷人,劉正風耽於音樂,也非異事。知道衡山派底細的人又想:衡山派歷代高手都喜音樂,當今掌門人莫大先生外號「瀟湘夜雨」,一把胡琴不離手,有「琴中藏劍,劍發琴音」八字外號,劉正風由吹蕭而和曲洋相結交,自也大有可能。忽聽得遠處傳來錚錚幾聲,似乎有人彈琴。
  • 《笑傲江湖》:你真的能找到懂得自己的知音嗎?
    昨天有人問小巖喜歡,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的哪個主角,小巖的回答是令狐衝,今天就講講《笑傲江湖》好了。小巖讀《笑傲江湖》時年紀很小,重讀時,正是讀書的年紀,沒錢上網,不怎麼都找不到第一冊,只好把後面的故事讀了個爛熟。直到很久以後小巖尋回第一冊,才想起貫穿全書的《笑傲江湖曲》。
  • 《笑傲江湖》中的權力遊戲
    魔教中有東方不敗和任我行的明爭,正派中有左冷禪和嶽不群的暗鬥。明爭和暗鬥的,都是為了權力,可這四個人本身已經權力極大,為什麼仍要爭來爭去?那當然是在追求一種更大的權力,也就是所謂的「千秋萬載,一統江湖」。要說起來,這八個字也算是言簡意賅內涵豐富。
  • 笑傲江湖人物名字的內涵
    而金庸以他的小說敘事,揭示出這個道理,誰還能說小說是小道呢?而其祖孫幾代人的名字,和你耐人尋味!-(莫大) 莫大衡山派掌門人,江湖人稱「瀟湘夜雨」。金庸筆下的莫大先生是身材瘦長臉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長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狀甚是落魄。  以一曲《瀟湘夜雨》名動江湖。莫大先生愛拉胡琴,一曲《瀟湘夜雨》,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
  • 莫大先生殺死費彬,絕不是為了救劉正風和令狐衝,而是另有目的
    作者:暴雨梨花孤燈下歡迎關注笑傲江湖雖是以青城派尋找闢邪劍譜,福威鏢局被滅門開始,但卻不是小說的鬥爭主線,只是一個引子,而整個《笑傲江湖》中真正的鬥爭,卻是從劉正風金盆洗手不成,被嵩山派費彬誅殺全家開始,而後莫大先生突然出現殺了費彬,那莫大先生為了要殺費彬,是為了就劉正風和令狐衝嗎?
  • TVB演員孫季卿去世 曾演《笑傲江湖》莫大
    孫季卿前段時間因後頸有一腫瘤而受到關注,他鑑於自己年事已高,於是決定不把腫瘤割除,化妝的時候以頭髮遮掩。孫季卿於2014年退休,結束三十餘年的影視生涯,《使徒行者》《名門暗戰》為他的暫別作。2014年11月20日,孫季卿於「TVB長期服務暨傑出員工頒獎禮晚宴」上獲頒30年金牌。
  • 《笑傲江湖》中的政治世界
    一派是自詡為名門正派的五嶽派,包括恆山派定閒師太、泰山派天門真人、衡山派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嵩山派左冷禪、華山劍派嶽不群;另一派是日月神教,總壇位於河北黑木崖,掌控江湖上其他的各個細小門派,因教中之人行事詭異,多造殺孽,而被稱為魔教,與五嶽派勢不兩立。少林武當自然是屬於正派,但其策略在於使得對立的五嶽派和日月神教達成均勢。實際上,政客的江湖無分正邪。
  • 《笑傲江湖》中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可以一招刺出九劍,匪夷所思!
    (圖)電視劇《笑傲江湖》中的令狐衝,霍建華(飾)▼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笑傲江湖》從頭至尾沒掛掉的比較重要的人物中
  • 《笑傲江湖》裡,這七句話讓人爽得想喝酒
  • 周深演唱全新主題曲 新笑傲江湖手遊周年慶今日開啟
    一周年主題曲《江湖覓知音》 歌手周深為遊戲帶來一周年主題曲《江湖覓知音》,他跨越時空次元,來到了生機勃勃的江湖畫景,一路尋覓知音,與一位位武林豪俠為伴,一起放歌江湖,不醉不歸。主題曲通過對江湖的生動描繪,讓聽者也仿佛置身於那個仗義任俠、快意恩仇的江湖之中,憑一腔熱血不懼生死,挑戰日月神教教主東方不敗,彰顯武俠世界中的勇氣與豪邁。 在《江湖覓知音》中,周深嘗試以國風電音的形式來演繹這首全新單曲,憑藉完美的聲音天賦,他在不同風格間自由切換,嫻熟駕馭多種曲風,給各位少俠帶來了無限驚喜!主題曲現已於遊戲內上線,歌曲MV也將同步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