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傳統五行文化命名(號)
不得不說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五絕。
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五絕與五行對應,然其名號與其行事,也無不體現所應五行的特性。
南帝一燈大師,出家前是大理段氏,大理地理位置為南,又燈者,火也,光也,乃是智慧之象徵,所謂薪火相傳,這一切都是火的屬性。
一燈大師的絕學~~一陽指,也暗含火姓。
北丐洪七公,北方位為北放水,洪姓,五行屬水。又洪七公所懷絕學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龍興雲致雨自然與水有關,而九陰則是水火既濟的功夫。非洪七公這種純陽之體無法練就!
東邪黃藥師,藥師與中藥本草接觸,自然是木的屬性,又其所居桃花島,據說在浙江沿海一帶,自然是東方甲乙木。
觀其人一襲青衣,持碧玉蕭瀟灑之貌,其顏色也佔木之特性。其武功落英神劍掌,蘭花拂穴手。都有木性之特點!
西毒歐陽鋒,鋒屬金,主西方,色尚白。武功特點是,快而狠,掌功鋒利,天下一絕。歐陽鋒,身穿白衣,高鼻深目,臉須棕黃,英氣勃勃,目光如電,眼神如刀似劍,甚是鋒銳,語聲鏗鏗似金屬之音。
具有金屬性的特點!
最後來看,中神通,王重陽。
中部按地理方位,為土。又全真教乃道教,道士之別稱為黃冠,全真道道袍尚黃色,故有土之特性。
王重陽,名王喆,所謂重陽,九月九,九九歸一,萬物亢盛到了極至復歸為土。因土能容納萬物,為金木水火之歸藏者。
王重陽之武功為五絕之首,能夠涵蓋眾家,無懼東南西北各派。其原則就是土之特性~~厚德載物,品物鹹亨。
舉個例子十二地支的辰戌醜未四土,地支藏幹中包含了其餘五行,其中,辰醜,有水性,戌未有火性,辰未有木性,醜戌有金性。總之能夠函藏萬物。可為其餘四行之根。
這一點就是其餘幾位所不能比的。因此於生克制化方面得天獨厚。為五絕之首!
再看看幾人之間之關係。
水生木,洪七公對東邪黃藥師女兒黃蓉幫助甚大。是其相生之特性。
火克金,西毒歐陽鋒蛤蟆功雖然厲害無比,但是竟被南帝一燈大師,一陽指輕鬆點破。這就是火克金!
金生水,西毒和北丐之間的關係,互有消長,第二次華山論劍,歐陽鋒武功無人能比,但是也因逆練九陰真經武功走火入魔,此時王重陽已死經年,一燈也已潛心向佛,不問世事!此時無人能降伏其人,既然克已不成,只能靠洩,金生水,自然是洩金之氣,這個任務非俠之大者,北丐莫屬,最終西毒北丐相擁大笑而死!
火生土,一燈大師和王重陽二人,乃是相生之關係。也難怪兩人歸宿相似,都是宗教中人!
其次,化用經典詩文的。
既然姓曲,曲姓是比較容易起出有一定格調的名字的。這裡談談化用問題。化用要做到了無痕跡,方顯裁雲縫月之妙~~金庸~《笑傲江湖》裡的曲洋和劉正風。
曲洋,首先出自,詩經.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意思是河水北流發出譁譁的聲音,
至於曲洋,用的是孔子評關雎之曲的話: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盈耳就是其音樂旋律仍在耳畔迴繞,所謂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最有名的,還是那段列子的文字~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因此從詩經中,水流洋洋之聲為濫觴,再到流水與音樂相交感,最後回歸孔子評關雎之樂,可為一邏輯關係。洋洋乎,其中有一種激情,瀟灑,和自由不羈的意思,用此作魔教長老的名字也再合適不過了!
又關雎乃是周南之首,和正風完全相合。
音周南屬於詩經風雅頌之風,周南乃是國風首篇,一邪一正,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化用詩文典故毫無斧鑿之痕,且用典故以言志,彰顯出人物身份,性格,真是姓名中的上品!
第三,姓名與人物命運暗示
(林遠圖,林震南,林平之)
笑傲江湖是一部寓意頗深的作品,有人說影射了當時政治。在筆者看來,更多的是揭露了社會人生之哲理。
比如林氏祖孫幾代人,從林遠圖到林震南,林平之。筆者就簡單解讀一下。
先看,林遠圖,福建福威鏢局就是由其一手創立,他原是福建莆田少林寺紅葉禪師弟子,在少林法號為渡元禪師。
遠圖二字,出自~1、《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榮成伯 曰:『遠圖者,忠也。』」
2、《後漢書·章帝紀》:「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績遠圖,復 禹 弘業。」 李賢 註:「遠圖,猶長筭也。」
3、《莊子》……背負青天……而後乃今將圖南。」 「圖南」謂南飛,南徵。後遂以「圖南」等比喻人的志向遠大。
觀林遠圖以一套七十二路「闢邪劍法」,一百單八式「翻天掌」,十八枝「銀羽箭」馳名中原。在故鄉福州開設福威鏢局後,一帆風順,短短十年間便即聲譽鵲起。可見林遠圖,如同其名志向遠大,且本領過人,在當時乃武林中數一數二的人物!
再看看林震南,林震南為遠圖公之孫~
這福威鏢局便由他孫子震南執掌。林震南的武功是祖父親傳。林遠圖七十大壽那一日,大宴各路英雄,席上曾命孫兒試演武功。林震南其時不過一十六歲,但單掌滅燭,銀箭射穴,各位英雄看了無不讚嘆,都說:「林老英雄好福氣,林家繼起有人,這福威鏢局在震南手中,更當發揚興旺。
到了林震南這一輩,只能靠著遠圖公的餘威雄霸一方(震南),也就是福威鏢局在福建,江南等地有些影響。而其勢力已經無法達到中原腹地,林震南武功更是平平無奇,甚至連餘滄海的弟子都打不過了!
不過其尚能保住祖業,也非不肖子孫。
而到了林平之這代,慘遭青城派餘滄海滅門,福威鏢局也被血洗,林平之不但無法克紹箕裘,甚至連一分家業都守不住了,在艱難險惡的江湖中,無非就是求得安穩做個普通人,(平之)而已,可是即便如此,也難以達到,後來為練~闢邪劍法,決然自宮。從此福建名門徹底絕後!平之而不能平,遂讓讀者遺憾不已!
一個家族的興亡史即是如此~~遠圖~震南~平之
祖上的煊赫未必能澤被後世,好比清代八旗貴胄,大清亡了沒有多久,大多數門第凋零,甚至絕後,不得不令人惋惜。
這也許就是一種天道吧!而金庸以他的小說敘事,揭示出這個道理,誰還能說小說是小道呢?而其祖孫幾代人的名字,和你耐人尋味!
-
(莫大)
莫大衡山派掌門人,江湖人稱「瀟湘夜雨」。金庸筆下的莫大先生是身材瘦長臉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長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狀甚是落魄。
以一曲《瀟湘夜雨》名動江湖。莫大先生愛拉胡琴,一曲《瀟湘夜雨》,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這八字,是他武功的寫照。 金庸書中說,忽然間耳中傳入幾下幽幽的胡琴聲,琴聲悽涼,似是嘆息,又似哭泣,跟著琴聲顫抖,發出瑟瑟瑟斷續之音,如是一滴滴小雨落上樹葉。令狐衝大為詫異,睜開眼來。費彬心頭一震:「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到了。」但聽胡琴聲越來越悽苦,莫大先生卻始終不從樹後出來。費彬叫道:「莫大先生,怎地不現身相見?」
琴聲悽涼好比嘆息之聲,將其肚內之悽苦一併灑出,可以概括其音樂的基調就是一個:「哀」字。《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可見莫大之名出自於此,哀莫大於心死。心死則其琴聲亦悽苦,想必這瀟湘夜雨也是滴滴苦雨吧。然而筆者不禁想問,作為衡山派的掌門人,其心之哀又為何呢? 首先,是否與所在地域有關呢?我們最熟悉的王勃《滕王閣序》陣雁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高適的《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李白《清平樂》詞「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書也無.泣歸香閣恨,和淚淹紅粉.待雁卻回時,也無書寄伊」 王昌齡《寄穆侍御出幽州》「莫道薊門書信少,雁飛猶得到衡陽」 衡陽雁為何與「哀」字相關?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荊湖南路•衡州》載,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曰:『雁不過衡陽.』或曰:『峰勢如雁之回.』」可以為之做注。
因此以衡山這個特殊的意象烘託出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哀字的基調,是很合適的。 其次從《笑傲江湖》一書的政治隱喻來看,莫大作為一個遠在衡山化外之地的掌門,自身能力,個人威望都很有限,群眾基礎薄弱,甚至與其師弟劉正風關係不和,政治手段十分缺乏—從其對抗嵩山派左冷禪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除了情緒對抗外,別無他法。而對師弟劉正風的被滅門,眼睜睜看其一家慘死於自己勢力範圍而無動於衷。可以看出,其決斷力,執行力之缺乏何其嚴重!
而其凝聚力,號召力,更是一般,甚至連其師弟劉正風都比其高過不少。觀劉正風金盆洗手大會之隆重,武林為之震動,可知劉正風的江湖影響之大,已經蓋過乃兄莫大。 因此不得不說,莫大自身能力(武功與文藝才能除外)頗為低下,卻陰差陽錯的坐上了一個武林門派最高首領的位置,面對爾虞我詐,變化詭譎的武林局勢,莫大欲擺平「左冷禪」「日月神教」之威脅,恢復武林平靜。如此設想,好比蚍蜉戴盆能勝任乎?不過是悲劇收場而已。
再者,莫大所見所聞的江湖悲劇---林平之一家,慘遭滅門。五嶽門派為了爭奪最高權力互相殺伐,其師弟劉正風即是在此爭鬥中的犧牲品。為爭奪闢邪劍法,用盡心機。如此等等能不令其心哀乎?
故哀莫大於心死,莫大之名其實不單單是敘述莫大本人之遭際與心裡,也是用莫大之名來諷刺相關背景下的江湖政治。
左冷禪林平之設計華山欲殺盡五嶽人士,莫大卻僥倖的逃過一關。為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莫大好比一個種子,至少還有良知的種子。哀而不傷,碩果僅存。這裡也能體現出金庸先生對中國古代的哲學的深入理解---善的,弱小的總不至於斷絕。。。
然有哀就有笑,以令狐衝為代表的笑傲派終究勝出,於是在衝盈新婚夜,莫大奏了一曲《鳳求凰》,這曲子裡是否還帶有哀意呢?
笑傲俠客譜
嶽不群 寧中則 笑傲裡華山派君子劍嶽不群與其夫人寧中則乃書中重要人物,兩人一般都是同時出現的,不群 中則 好比一陰一陽,一體兩面。恰好兩人為夫妻。 其中嶽不群是陽為夫,寧中則為陰為婦。 名字也隱含了兩人之非同一般的關係!然而兩人名字似是實非。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不群即是不與小人為群,所謂君子不群 《論語》: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以此來突出其所謂君子的特點。 又 卓爾不群,形容其人本事過人,個性獨特,出類拔萃。 這些品質在早期嶽不群身上還是有所體現的,因此當時其形象似乎還頗有「君子之風」。
此外,歷代古詩文對「不群」的解讀也各異,然而其本旨大概類同~~即是,不平凡,高出於同輩,之意。 《楚辭·九章·惜誦》:「行不群以顛越兮,又眾兆之所咍也。」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三:「功成不受賞,高節卓不群。」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比之嶽不群,確實也非同常人,畢竟是華山派掌門,武林高手。
然而不群還有一個意項~不合群。 《楚辭·離騷》:「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後漢書·崔駰傳》:「獨師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與士不群。」 《南史·齊蕭子云傳》:「 子云 性沉靜,不樂仕進,風神閒曠,任性不群。」 不合群,不樂群,君子特質漸漸淡化,突出的是孤芳自賞之特質。
中則,則為君子道中庸。以中庸為則。 嶽通于越~越不群則難免有造作之意。 寧中則,則有本為狂放不羈之個性,而趨於中道者。 其次還有句話~~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也可以詮釋其女俠性格。
其女俠身份,為武林人士所深表認同~少林方丈方證大師、「劍術神通」風清揚和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間中會稱呼她為「寧女俠」而不是「嶽夫人」,可見她在武林中人心目中是個獨立的人物,並非附庸於嶽不群。
兩人名字連起來讀,即是與其不群(不樂群)寧願中則。這裡也可以窺見金庸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獨特的價值觀。
然而這種脫離君子語境,造作出的不群如果只是如騷人墨客孤芳自賞,那也是獨特性格,談不上不好。
若其膨脹到極致,甚至與權力,政治聯繫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
觀嶽不群之為人,行事,他表面謙虛文雅,正氣凜然,實則陰狠毒辣,富有智計和野心,為得闢邪劍譜,不惜迫害自己的徒兒,妻子和女兒,後為練闢邪劍譜而自宮。奪得五嶽掌門後,因女兒被令狐衝殺死的謠言和寧中則掉進陷阱,身中「三屍腦神丹」。後在左冷禪在思過崖用機關暗算觀劍的五嶽派之人時逃出,在密道中用漁網抓住令狐衝和任盈盈索要解藥。最後,被恆山派儀琳所殺。
可見若無君子之道的約束 其不群一與「利益「 「權力」 」政治「 相關聯 就是不甘心於在武林盟主左冷禪之下,不滿足於只是五嶽劍派一個小小掌門人身份
其不群乃是其野心勃勃,必欲取左冷禪五嶽總盟主而代之,方後快!
其不群乃是不甘於武功現狀,而欲武林獨尊!獨霸之!
因此為實現 不群 之目的 ,不惜使出陰險手段竊取林家祖傳的《闢邪劍譜》,為奪取五嶽派掌門以繡花針刺瞎左冷禪的雙眼,陷害恆山掌門 ,最終遭到正派人士的統一討伐,走向覆滅。
總之 由於《笑傲江湖》本身是影射政治的作品,其不群的特質自然與此相關, 作為政治人物的嶽不群野心之大,欲天下群歸於我,而我不能群於人也。 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嶽等同於五嶽劍派,意思為不欲與五嶽劍派等同,而我西嶽華山派必欲獨尊,眾山拱之,揖之方可!
當不群已與「君子」之本質無關,此時的「嶽不群」之名,則無異於一塊遮羞布,更彰顯出「偽君子」的本質!
作者匠心獨運,所設計的情結~~由早期頗具君子之風,時常孤芳自賞之人,到貪為權力瘋狂,步步滑向深淵,乃至自宮,搞得不陰不陽,不單單充分的詮釋了「嶽不群」三字具有的各種意項,也是展示出君子小人在一念間的退變!更是對此種人物的莫大諷刺!對江湖政治莫大諷刺!
而寧中則,與嶽不群相連而讀之,則為不管五嶽劍派朝於我,或我朝之中嶽嵩山。 皆無不可,要在中則也。 寧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的寧中則,恥於嶽不群之偽君子本質,最終不惜自殺以保持名節。 其最終選擇也是其君子,俠義本質之明證。同時也是與嶽不群的決裂! 中則於是乃心寧也。只有如此,女俠才能歸於安寧吧?
可悲的是這對夫妻是如此不同,一為野心家,陰謀家,一為君子。惜哉,以君子自居者,欺名盜世,而甘心陪襯君子者,卻有君子之風。也許相同的只有那對名字。
造化弄人!君子小人又結為連理,真是莫大諷刺。。。如此強烈的反差,另讀者唏噓不已!
無怪乎 連任我行都曾為她抱不平 特地指出寧女俠嫁給嶽不群等同「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笑傲人物譜
餘滄海 木高峰
讀者見餘連載標題一改再改,不禁疑問,此乃何故?餘曰 乃是因為當筆者漸漸深入小說人物情節之後,感覺金庸書中不見得都是俠客,甚至罕有真正的大俠,往往一部作品只有幾位稱之為「俠」者,比如這部,《笑傲江湖》除了令狐衝能稱為俠,還有誰?
觀左冷禪,嶽不群,東方不敗可乎?雖然武功達到一定境界,但是不符合俠之標準。俠不單單有高超的武功,還有仁者之胸懷,義氣幹雲者。
而左冷禪,嶽不群,東方不敗,並未以仁義為尚。相反其行事甚至戕伐仁義,比如左冷禪之殘害劉正風一門。比如東方不敗謀逆不軌,篡奪任我行之教主寶座,比如嶽不群之陰狠,暗算恆山師太,凡此種種吾未見其俠義之心,仁義之風也。故以「笑傲群俠譜」名之,甚為不妥,於是乎改以「笑傲人物譜」差可。
餘滄海,也稱為餘矮子、餘老道,四川青城派掌門、松風觀觀主,善用松風劍法。為謀取林家《闢邪劍譜》而將其滅門,後被林平之所殺。
如果不看書中內容,單聽餘滄海三字,一定認為其仙風道骨頗有蘇東坡《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覺,與自然為一,飄飄欲仙。誰謂其因一次誤會,乃殘忍滅林平之一門,上上下下老老少少上百口人命。如此狹隘,睚眥必報之徒,以魚入滄海以諷刺之,足見金老文字之高妙。
滄海這一意象古往今來,見諸諸多詩文。如《法言》:「浮滄海而知江河之惡沱也,況枯澤乎!」「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曹操《觀滄海》
皆是大氣魄,英雄胸襟氣概之抒發。金庸筆下之餘滄海不止心胸狹隘,為人也醜陋矮小。
書中說:楓松觀觀主餘滄海是一身材矮小的道人,五十來歲年紀,臉孔瘦削
可以說與英雄大丈夫之形象毫不相干,這種特意的塑造也是對此中宵小人物之有意諷刺吧。
其次,作者還設計了幾次餘滄海被羞辱的情節
劉正風的金盆洗手大會。定逸師太對其惡聲惡氣的,他只能忍著,因為恆山派雖是女流,然畢竟是五嶽劍派,人多勢眾。餘滄海只得忍了。
天門道長板著面孔教訓他,他也不能翻臉,因為泰山派也是名門正派,五嶽同氣連枝,直到木高峰對他趾高氣揚,他終於忍不住了,「那兩人都是武林名門,背景深厚,惹不起就罷了,你一個駝子,在格老子面前囂張作甚?」因此決定一戰,以洩心頭之忿,然而轉眼間又被曲洋破壞了,倆弟子屁股上那腳印,又增其辱;
後來群玉院一戰,田伯光先殺了他的弟子,又誹謗他是在爭風吃醋跟自己搶粉頭玉寶兒,餘滄海無計可施,沒辦法,他擒不下也殺不了這個採花賊,又被羞辱一番。
當餘滄海準備處理林平之的時候不巧遇上嶽不群,與之相鬥而不敵。又是一番羞辱。
而被囚禁的林震南夫婦於此時被木高峰所殺害,所以闢邪劍法的下落成了謎團。真是白白辛苦一場,無一不是諷刺!
到了三戰那一章,金老對餘滄海更是凌辱到了極致,先是欲挑撥令狐衝與任盈盈之關係,被任我行嗆了回去餘滄海冷笑道:「倒是有情有意得緊。只可惜這令狐衝品行太差,當年在衡陽城中嫖妓宿娼,貧道親眼所見,卻是辜負任大小姐一番恩情了。」向問天笑問:「是餘觀主在妓院中親眼目睹,並未看錯?」餘滄海道:「當然,怎會看錯?」向問天低聲道:「餘觀主,原來你常逛窯子,倒是在下的同道。你在那妓院裡的相好是誰?相貌可不錯罷?」
後來,他就在兩大高手對決前多嘴了一句,「呸!你魔教是甚么正宗了?也不怕醜!」任我行道:「方丈,讓我先殺了餘矮子,再跟你鬥。」方證忙道:「不可。」知道此人出手如電,若是如雷霆般一擊,說不定餘滄海真的給他殺了,當下更不耽擱,輕飄飄拍出一掌,沒有方證接掌估計餘滄海早成了齏粉。
當然金老不能讓任我行殺他,讓林平之報仇是最羞辱解恨的。
於是練成闢邪劍法的林平之血洗了青城派,把餘滄海肢解到差不多時,一劍刺死。羞辱了一整部書也終於有了結果。
可見這個滄海的實質不過是一個笑話,
《莊子·外物》:「 周 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 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 東海 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
其實餘滄海不過是車轍之魚耳。
與餘滄海類似的諷刺就是木高峰了,同樣,形貌醜陋,駝背,使一把駝劍,惡名昭著,陰險毒辣,為人心胸狹隘,自稱從來不做虧本買賣。
林平之因化妝為駝子在劉正風金盆洗手大會上被誤認為是其後人之後,木高峰突然出現,林平之為保存性命救父母之命甘願叫其為爺爺。然而這個「爺爺」並不盡心。且另有圖謀。後木高峰為了奪取《闢邪劍譜》從青城派掌門餘滄海手中虜得林震南夫婦,但被令狐衝以師父之名嚇走。
在衡山群玉院中木高峰強迫林平之拜自己為師,林平之得趕來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救助才使其未能得逞。
木高峰在「五嶽劍派」並盟大會之時因未得到左冷禪的請柬便躲在道旁等待落單的五嶽派門人動手,擒住了與林平之發生衝突的嶽靈姍意圖以嶽靈珊換取嶽不群手中的《闢邪劍譜》。
觀其為人,行事皆是卑鄙之至,甚至不如有時還以正派自居多少顧點面子的的餘滄海。有「塞北明駝」之稱的高峰真不知高在何處?難道是那駝背嗎?真是莫大諷刺!
其結果與餘滄海類似,最終陰差陽錯的遇上找青城派尋仇的林平之,被其以闢邪劍法殺死,死前緊緊仍抱住林平之的雙腿,被長劍刺入駝峰而死。但其駝峰中暗藏惡臭的毒液,也弄瞎了林平之的雙眼。
看來其駝峰裡都是壞水,木高峰徹頭徹尾的壞蛋而已。
這一對名不副實的醜陋小人,武功相當,結局相同。恐怕也是金老有意安排的吧?
笑傲人物譜
任盈盈 嶽靈珊
之所以將這兩個人放在一起解讀,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兩人都是武林大佬的獨生女,其次都曾經愛過同一個人(令狐衝)第三都是女人,年齡相仿的女性。
其實最重要一點,是兩個人的名字確實相關聯。
首先看盈盈,今天的讀者看來,盈盈兩字就類似「冰冰」「圓圓」沒啥特別意思。滿大街都是這種疊字的名字。
但是深入中國古代典籍,這「盈盈」二字有深邃的內涵。
至少大家讀過那麼幾句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笑語盈盈暗香去」
為了把「盈盈」二字搞清楚,筆者在翻閱手頭工具書同時,不得不藉助強大的百度。
首先,「盈盈二字」喻女子儀態美好。
盈,通「 嬴 」。《玉臺新詠·古樂府》:「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文選·古詩》:「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李善 註:「《廣雅》曰:『嬴,容也。』『盈』與『嬴』同。」
又宋 周邦彥 《瑞龍吟》詞:「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笑語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這些都是儀態美好,笑聲迷人之意項。
再看水中倒影時,見到那姑娘的半邊臉蛋,眼睛緊閉,睫毛甚長,雖然倒影瞧不清楚,但顯然容貌秀麗絕倫,不過十七八歲年紀。他奇怪之極:「這姑娘是誰?怎地忽然有這樣一位姑娘前來救我?」水中倒影,背心感覺,都在跟他說這姑娘已然暈了過去,令狐衝想要轉過身來,將她扶起,但全身軟綿綿地,連抬一根手指也無力氣。他猶似身入夢境,看到清溪中秀美的容顏,恰又似如在仙境中一般,心中只想:「我是死了嗎?這已經升了天嗎?」
(原文對任盈盈美貌之描寫)
那婆婆不語,過了半晌,低聲道:「倘若你能彈琴,自是大佳……」語音漸低,隨後是輕輕的一聲嘆息。
令狐衝道:「你說話聲音這樣好聽,世上哪有八十歲的婆婆,話聲是這般清脆嬌嫩的?」那姑娘笑道:「我聲音又粗糙,又嘶嗄,就像是烏鴉一般,難怪你當我是個老太婆。」令狐衝道:「你的聲音像烏鴉?唉,時世不大同了,今日世上的烏鴉,原來叫聲比黃鶯兒還好聽。」
她娓娓說來,聲音清脆,吐屬優雅,說到兩位師太時,帶著幾分傷感之意,說到「令狐公子」之時,卻又掩不住靦腆之情。令狐衝在木匾之後聽著,不由得心情一陣陣激蕩。
(原書對任盈盈美妙聲音之描寫)
當然任盈盈的音樂天賦,演奏的妙音,更是盈盈悅耳了。
充積;充盈。
《道德經》「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又云:「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其實這句話乃是暗示「令狐衝」與「任盈盈」珠聯璧合之關係,好比「嶽不群」和「寧中則」都是有意設計的一對姓名。
然盈與衝也有中國道家哲學意味。
盈即是充滿,衝是虛而不滿之意。
再看以下例證~
宋 張孝祥 《雨中花慢》詞:「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斷魂欲遣誰招。」
明 湯顯祖 《南柯記·御餞》:「擺天街色色珍奇,出關外盈盈車馬。」
清澈;晶瑩。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唐 白居易 《除官赴闕留贈微之》詩:「兩鄉默默心相別,一水盈盈路不通。」
北宋 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再看水中倒影時,見到那姑娘的半邊臉蛋,眼睛緊閉,睫毛甚長,雖然倒影瞧不清楚,但顯然容貌秀麗絕倫,不過十七八歲年紀。
(原文中這段話,好比是對「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之詮釋)
另外,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意思說法各一,然其本質,可以參考
「兩鄉默默心相別,一水盈盈路不通。」
其實意思是心有靈犀。然而令狐衝與任盈盈之身份~正道「華山派」邪教「日月神教」之間,似乎一條不得相通的銀河障礙,欲渡不得,只有衝破一定觀念束縛,才能相合。這也是暗示令狐衝的一系列境遇。
再看,嶽靈珊。
與任盈盈相比,嶽靈珊的美麗自然遜色一籌。
原文:令狐衝道:「我抬起頭來看天,看天上少了哪一顆星,便知姑娘是甚麼星宿下凡了。姑娘生得像天仙一般,凡間哪有這樣的人物。」...心裡想:「這姑娘其實比小師妹美貌得多,待我那樣好,可是……可是…….我心裡怎地還是對小師妹念念不忘?」
然而重點不是如此,而是兩人命運之截然相反。嶽靈珊突出的是一個 「苦」字,任盈盈是「盈」字。盈即是喜,是滿,是好的。
靈珊之於嶽,這裡有個諧音相關的修辭手法~即是「靈山」的諧音,靈山不在五嶽之中,故雖然嶽靈珊為華山派掌門嶽不群獨女,然其歸宿不在華山派,而是超脫五嶽範疇的靈山。靈山~佛教象徵。即是靈鷲山。
位於中印度摩羯陀國首都王舍城之東北側,為著名的佛陀說法之地。其山名之由來,一說以山頂形狀類於鷲鳥,另說因山頂棲有眾多鷲鳥,故稱之。
佛教四法印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有漏皆苦。
觀嶽靈珊一生即是對此的闡釋。
諸行無常~本來按理說嶽靈珊應該與令狐衝結合,然而半路上遇到讓其母愛頓生的林平之,原以為能夠與善良本分,知書達禮的林平之共度一生,沒想到林平之處處提防,
最後為練「闢邪劍法」自殘身體,搞得性情大壞,不陰不陽。婚姻的失敗即是無常。
而其父的偽君子行徑,竟然拿自己做籌碼,換來「闢邪劍譜」最後乃父不顧其死活等等行為亦足以讓她傷心不已,這也是無常。
走漏也就是有情有煩惱的眾生,其本質都是苦的。
嶽靈珊收起了哭聲,說道:「我是兩不相幫!我……我是個苦命人,明日去落髮出家,爹爹也罷,丈夫也罷,從此不再見面了。」
林平之冷冷的道:「你到恆山去出家為尼,正是得其所哉。」嶽靈珊怒道:「林平之,當日你走投無路之時,若非我爹爹救你,你早已死在木高峰的手下,焉能得有今日?就算我爹爹對你不起,我嶽靈珊可沒對你不起。你說這話,那是什麼意思?」
林平之道:「什麼意思?我是要向左掌門表明心跡。」聲音極是兇狠。
突然之間,嶽靈珊「啊」的一聲慘呼。
再看原書,描寫嶽靈珊的死~
嶽靈珊緊緊握著令狐衝的手,道:「大師哥,多……多謝你……我……我這可放心…… 放心了。」她眼中忽然發出光採,嘴角邊露出微笑,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
令狐衝見到她這等神情,心想:「能見到她這般開心,不論多大的艱難困苦,也值得為她抵受。」
忽然之間,嶽靈珊輕輕唱起歌來。令狐衝胸口如受重擊,聽她唱的正是福建山歌,聽到她口中吐出了「姊妹,上山採茶去」的曲調,那是林平之教她的福建山歌。當日在思過崖上心痛如絞,便是為了聽到她口唱這山歌。她這時又唱了起來,自是想著當日與林平之在華山兩情相悅的甜蜜時光。
她歌聲越來越低,漸漸鬆開了抓著令狐衝的手,終於手掌一張,慢慢閉上了眼睛。歌聲止歇,也停住了呼吸。
苦終於結束了,感情的無私,即使林平之殺了她,她也不恨,這就好比是是佛教的「無我」吧,然而最終也達到了寂靜涅盤。解脫了。
如果說,嶽靈珊代表了佛教的人生觀,那麼任盈盈則是道家的~《道德經》「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道衝,而用之或不盈」。然而,有高低之分嗎?答案是沒有的。
往期回顧:很燃的古詩詞
《聊齋》裡有趣的小故事
那些讀起來熱血沸騰的文言文
讀起來酣暢淋漓的千古名篇
新文化運動中的笑話
歷史上著名的笑話
喜歡記得添加語文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