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和贊]
由於蒂姆波頓的《蝙蝠俠》始終沒有講述蝙蝠俠從何而來,華納準備瞄準這個空檔,重啟《蝙蝠俠》系列電影,從頭講述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故事,華納選擇了擅長玩弄故事與敘事技巧的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因為上一部電影《失眠症》的失敗,而痛定思痛的諾蘭,十分硬氣地對華納說道:「想讓我拍《蝙蝠俠》不是不可以,但是劇本必須由我親自來寫,」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部劇情縝密,富有真實感與深刻思考,同時在動作場面上也毫不遜色的《蝙蝠俠:俠影之謎》。
2008年續集《黑暗騎士》再度來襲,而此片的反派則是大名的小丑,在電影開拍前,人們一直在猜測到底是哪位演員,會被選來扮演小丑這個燙手的山芋,而諾蘭則把希斯萊傑當作是這個角色的首選之一,他們是《俠影之謎》的選角過和程中認識的。當時希斯萊傑面試的角色則是蝙蝠俠,諾蘭非常欣賞希斯萊傑的表演,但兩個人也心照不宣地明白,蝙蝠俠其實並不適合希斯萊傑,於是才促成了這次的合作。基於導演諾蘭所要求的真實感謝,希斯萊傑一改傑克尼克爾森外放式的表演風格,而是選擇了更加內斂更加細緻的表現手段。他在開拍前租了一間只有6平米的賓館,一個人躲在狹小的空間裡整整6個星期,目的就是要體驗如精神病院一般幽閉環境,以及深入研究小丑這個角色的心裡,他致力於用細微的細節來表現小丑的精神問題,比如抽搐、舔嘴唇與聽起來有些悲傷的笑聲。
扮演阿福的麥可凱恩在對戲之前從沒見過希斯萊傑,因此當他第1次見到希斯萊傑小丑時,他被小丑強大的氣場所震懾,甚至忘記了說出自己的臺詞。凱恩後來對此評價道:「傑克尼克爾森的小丑是邪惡且有趣的殺人犯,而希斯萊傑的小丑則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可怕的精神病患者。」誠然希斯萊傑的小丑無論是外形還是性格,都與漫畫中的小丑大相逕庭,然而這個角色的內核,卻與漫畫中的小丑一脈相承,他的目的不是為了毀滅世界,不是為了復仇,更不是為了用滑稽的手段殺死整個城市的人,他更像是在做一場實驗,以向世人證明「正義」是虛假的,「人性」是醜陋的。希斯萊傑的這種瘋狂哲人的一般的小丑,為他贏得了觀眾與漫迷的喜愛,他的表演也得到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眾多獎項的認可,然而希斯萊傑卻沒能見證這一刻,在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因藥物中毒而死亡。
一時間塵囂至上謠言四起,稱希斯萊傑因過度沉浸於小丑之中,而悲觀厭世抑鬱致死等等,但最後他的家人澄清這個謠言,他們說希斯萊傑並沒有因為扮演小丑而對精神狀態造成損害,相反的,希斯萊傑在扮小丑之中獲得了很多很多的樂趣,小丑是電影世界送給希斯萊傑的寶貴禮物,小丑也是希斯萊傑留給我們電影觀眾的寶貴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