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演員而言,最高的評價大概就是「人戲合一」了。
在好萊塢之中,有些天才演員,基本上都能達到這樣的標準,甚至有一些天才演員,明明是配角的戲份,卻演出的主角的風採。
而希斯萊傑正是這樣一個演員,甚至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之中,得到了「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榮譽。
甚至,還憑藉「小丑」一角色獲得81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很多人都質疑,希斯萊傑是否配得上這個「最佳男配角」的獎項,以及「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的說法。
因為,在諾蘭在《蝙蝠俠2:黑暗騎士》原本的剪輯當中,並沒有給予希斯萊傑所扮演的小丑那麼大的戲份。
而是在聽聞了,希斯萊傑自殺的消息之後,才將他的戲份大幅度增加,才有了如今的《黑暗騎士》的內容。
所以,有相當一部分人,在此基礎之上質疑,如果沒有自殺和剪輯的濾鏡,希斯萊傑的表演,還能這麼出彩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希斯萊傑的生平。
和狼叔休傑克曼一樣,希斯萊傑也是來自澳大利亞的演員。
1979年出生當地一個小資家庭,母親是一名法語教師,父親是一名採礦工程師,並且賽車,是當地一名的賽車手。
父母兩人都對文學作品《呼嘯山莊》十分喜愛,按照書本中的男女主角,給兩個孩子取名為凱特和萊傑。
可能是受到了父親影響,長大後的希斯萊傑,在愛好上也是偏向刺激的衝浪和賽車。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小希斯萊傑的人生,可能也是父親的翻版。
長大之後,學習採礦知識,或者是學習其他工程知識,成為一名工程師,然後掙錢養家餬口。
再怎麼看,希斯萊傑都不可能會走上演戲的道路。
但在10歲的時候,希斯萊傑的父母離婚了。
單親家庭的孩子,本身缺乏安全感,小希斯萊傑十分黏自己的姐姐。
姐姐凱特在學校是戲劇社的成員,所以,每當姐姐凱特有作品要演出的時候,小希斯萊傑都會坐在前排,認真觀看。
看著看著,希斯萊傑就發現,感覺自己也可以上臺表演。
希斯萊傑的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姐姐凱特知道了,於是就推薦了他出演童話劇當中的小飛俠。
沒想到,效果還不錯,得到了很多人的誇獎。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對於外界都十分敏感,而小希斯萊傑同樣如此。
而對情緒的敏感,也是一名演員表演的基礎,這也是小希斯萊傑在小小年紀,就展露出演戲天賦的原因。
於是,希斯萊傑開始對表演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在《汗水》、《家裡家外》、《黑石》的表演後,希斯萊傑在澳大利亞已經算是小有名氣了。
澳大利亞的群眾也看到了一個演技精湛的天才少年。
為了追求更多的表演可能性,希斯萊傑在1998年,來到了無數影視從業人員都嚮往的好萊塢。
從行業發展的成熟度,到世界知名度以及專業度,好萊塢絕對是世界最頂尖的那一檔。
但希斯萊傑和其他演員不同。
別的演員在打進好萊塢初期,都會積極接戲,來增加自己的曝光量,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也方便更大的資本找上自己。
但希斯萊傑在1998年去到好萊塢之後,只拍了一部《我恨你的十件事》之後,就再也沒接過戲。
不是沒有劇組找到他,反而是有很多劇組找上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原因是,這些角色和他之前演過的角色類似。
身為演員的希斯萊傑,就和他的愛好衝浪一樣,渴望著挑戰,儘管是同一份工作,但也希望能夠有不同的徵程!
這種認真對待演員這份職業的態度,也讓他的經紀人斯蒂夫·亞歷山大認為他一定能夠成為偉大的演員。
或許也是這種積極的態度,得到了希斯萊傑的偶像梅爾·吉勃遜的欣賞,提議讓他來試鏡《愛國者》。
作為好萊塢奧斯卡第68屆最佳導演獎的得主,梅爾吉布森對於演員的要求自然是十分高的。
為此,希斯萊傑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來揣摩角色。
偶像就是偶像,梅爾吉布森在拍攝現場直接對希斯萊傑的表演各種挑刺,一度讓他失去了表演的信心。
但梅爾吉布森並不是無緣無故地挑刺,他也是為了更好地呈現影片效果,在挑刺之後,都會引導希斯萊傑進行更深層次的表演。
可以說,希斯萊傑的表演能夠在日後受到好萊塢各大導演的稱讚,離不開梅爾吉布森對他的調教。
尤其是在2001年,出演的《聖戰騎士》在全球範圍內票房大賣,成為了好萊塢新寵。
然而,在事業高速飛漲的同時,就會迎來事業的瓶頸期。
在0203年,《四根羽毛》、《食罪人》和《凱利黨》連續幾部電影,在市場上反應平平,讓希斯萊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自我懷疑感。
於是,他選擇休息一段時間,調整自己的狀態,再重新出發。
而在2005年,希斯萊傑則是一口氣帶來了5部電影。
其中就有讓他聲名鵲起的《斷背山》這部斬獲了第62屆威尼斯金獅獎的電影。
李安對希斯萊傑的表演十分優秀,稱他為年輕時的馬龍白蘭度。
就在這時,諾蘭找上門來,正是邀請他出演《蝙蝠俠:黑暗騎士》當中的小丑一角。
早在2005年,《蝙蝠俠:俠影之謎》上映的時候,就引起世界的關注。
原來超級英雄電影還可以這麼拍!
所以,當《黑暗騎士》開拍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的關注。
當在網絡上傳出,諾蘭要找希斯萊傑來扮演小丑的時候,有一部分觀眾聯名抵制他,表示不希望看到他來扮演小丑。
但諾蘭看重的是希斯萊傑對待表演的認真,以及在《斷背山》中對於人性掙扎的展現十分有靈性,才決定選擇希斯萊傑。
而希斯萊傑的表演,也確實沒有讓諾蘭失望。
為了探索小丑的內心世界,希斯萊傑將自己關在賓館中,體會那種孤獨冰冷的感覺;
在片場中,他也會給自己化妝,臉上的白色都是用油漆畫上去的,為了保持妝容的持久,他不得不久久舔嘴唇,這也成為了他那版小丑獨有的小動作。
諾蘭覺得這個小動作更能體現小丑的特殊性,就保留了下來。
還有,在劫持瑞秋的那場戲中,將演員瑪吉·吉倫哈爾嚇壞等等,以及在上映之後,全世界的觀眾都對他扮演的小丑十分認可。
都證明了諾蘭的眼光十分準確,以及希斯萊傑演技的出色。
只可惜,他還沒來得等到電影上映,就被人發現逝世在旅館當中。
李安稱他的死亡是「天妒英才」。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也足以證明他的演技。
這時候,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希斯萊傑的演技,已經是毋庸多言,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判斷,若非精湛,好萊塢那麼多的導演也不會選擇他。
作為一個演員,他是敬業的!
能夠為了體驗一個角色的內心,能夠將自己關閉在昏暗的旅館中。
很多人,都將菲尼克斯的《小丑》和《黑暗騎士》的小丑進行對比,認為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是一個過譽的說法。
但事實上,這種對比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只要看過《小丑》和《黑暗騎士》的觀眾都知道,儘管兩人扮演的都是「小丑」一個角色,但事實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鳳凰叔扮演的小丑,是一個社會邊緣人變成小丑的過程,擁有更廣闊的表演下沉空間;
而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則是小丑的完成狀態,是帶著鐐銬在舞蹈,有著種種的限制。
只能說,兩人都在既定的環境和劇本下,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表演。
鳳凰叔的小丑,讓人看到了病態社會是如何吃人的。
希斯萊傑的小丑,則是讓人看到了在灰色邊緣地帶的人性。
希斯萊傑的表演,擔當得起這樣的讚譽!
最大的佐證就是,如今距離他去世已經十二年了,還會有無數的隱秘懷念他。
他的一生充滿了激情,但卻又十分短暫。
生如夏花之絢爛,生如驚鴻之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