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不是個懂電影的年紀。還記得看到你去逝的新聞是在 Shanghai Daily 晨報赫赫然的大標題,腦子忍不住的「臥槽」一下, 你不是剛拍完Bat Man沒多久嗎?還期待在電影院捧著爆米花看你那張變幻莫測的臉呢,這次是joker,下次會是什麼。
可是怎麼突然間就變成酒店房門口無數的燭光和鮮花映稱下的一張黑白照片了呢? 這絕對不是你回報粉絲和世界的方式,沒人願意相信你離開的事實。
可你確實走了。
想說希斯萊傑是他這一代最有魅力的演員。不是因為獲得了奧斯卡亦或是高票房撐腰,也不是諾蘭手下絕無廢品的理論,眼裡流露出的靜謐真摯是對自己作為一個演員所有的體現,這個男人臉上全是戲。希斯萊傑最為人知的是《斷背山》和《蝙蝠俠前傳2》這兩部了,joker這個角色的經典程度至今無人超越。
希斯·萊傑1979年生於澳大利亞,在他10歲父母就離婚了,是姐姐凱特點燃了他對演戲的所有熱情。那時他在澳洲伯斯主演了《彼得潘》一劇,自此開啟了戲劇的一生。希斯·萊傑對表演的熱愛,是他用生命在不斷體驗和摸索的。1999年他在好萊塢出演了兩部影片《雙手》和《對面惡女看過來》,開啟了他的好萊塢之旅,同時為他帶來和梅爾·吉勃遜一起出演影片《愛國者》的機會。
2001年希斯·萊傑出演了影片《聖戰騎士》,該片的走紅也令他成為好萊塢新一代的青春偶像。2002年他又出演了大製作影片《四根羽毛》,但卻沒有預料中的成功,2003年他又出演了《食罪人》與《凱利黨》,這些影片都是後勁不足並沒有為希斯萊傑帶來事業上的走高。2004對於希斯萊傑是灰暗的一年,幾乎都沒什麼他的影片上映,對於把表演當命的人來說這一年似乎連呼吸都是困難的。
天才會被眾所周知。新的一年希斯·萊傑捲土重來,帶來了五部電影作品,分別是《格林兄弟》、《狗鎮議員》、《斷背山》、《卡薩諾瓦》、《糖果》。也是在這一部《斷背山》中的出色表演讓他被提名第78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這也是希斯萊傑在強強雲集的好萊塢站穩腳跟的一塊基石。
他還在年度大片《蝙蝠俠前傳2》中,扮演蝙蝠俠最強勁的對手「小丑」。化妝師曾說過,特效化妝不僅是一份工作,它需要和演員能夠很貼合才能看上去不僅僅是一副人造的皮囊。因為「joker」這個角色的形象比較特殊,對於化妝師也是一種挑戰更何況需要靜坐待描的希斯萊傑。
導演諾蘭在設計出小丑一角的形象之前,表示曾經受到了弗朗西斯科·培根的畫作影響。具體而言,是培根的一副三聯畫(如圖)的影響,諾蘭腦子裡的小丑就是這樣,終於有東西啟發出了這個畫面。
「我記得諾蘭買了一堆培根的書,一幅幅的看,他說這都是偉大的照片,像聖經一樣帶給我靈感。我喜歡這些扭曲的圖像,他重現了我心裡那個最初的、扭曲的joker。」在2013由泰特美術館的視頻中,諾蘭談到如何受到啟發畫出了小丑的樣子。
而後來joker成了經典,希斯萊傑的表演深入人心,這不再是簡單的經典塑造這麼簡單,只是因為構成元素逐漸被大神表演家鮮活化,在被「拍片過程中屢傳希斯萊傑入戲太深走火入魔」傳聞洗禮,我們對這樣一個角色多的不再是翹首以盼,而是這個用靈魂去感知的角色會是如何給電影帶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惜《蝙蝠俠前傳2》還未及上映,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內,享年僅28歲。死因至今是個謎。諾蘭把片子重新剪輯,加重joker的戲份,給他最後的熒幕時光。隨後的許多電影頒獎禮,包括奧斯卡,都把最佳男配角的獎盃送給了遠在天堂之上的希斯,實至名歸,毫無爭議。
希斯曾與米歇爾·威廉士曾因拍攝《斷臂山》生情,有過一段婚姻育有一女瑪蒂爾達,但最後倆人仍以離婚告終。有人問希斯萊傑,它演小丑時候的妝容會不會嚇到女兒。希斯萊傑笑笑說:「她只是皺著眉頭嫌棄爸爸滿臉的顏料,不會覺得我因為換了張臉就是個大壞蛋的。」可是後來女兒說「爸爸再也不會回來了,他是個拋棄我的大壞蛋」。希斯萊傑卻已經再也聽不到了。
這是希斯萊傑一生的故事,他的一生只有28歲。他是個好演員,但也許他並不是個善於在生活裡表演的人,所以他帶著那些不為眾人知的抑鬱癥結,謎一樣的離開了這個世界。又是一年奧斯卡,又是一年電影節,如果無法就此忘記希斯萊傑,去看他的每一部電影是最好的辦法。帶上你前所未有的專注,你會發現你只能說一句太牛逼。太多人這樣講,這次你也可以。
娛論界
_________________
歐美娛樂各種侃,寰宇趣聞各種聊
▲ 長按上方,動動手指,輕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