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
相信很多人聽過這句話,但今年傑昆.菲尼克斯版的《小丑》,將會和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載入影史。
沒有對比就沒有話語權,為了更好的迎接傑昆菲尼克斯版本的《小丑》,我又重新刷了好幾遍《黑暗騎士》。
今天這一篇,我們就來重度解析諾蘭《黑暗騎士》的小丑角色。
小丑!小丑!
小丑反派角色在DC漫畫中,舉足輕重的位置自然不用多說,小丑也是蝙蝠俠最強勁的頭號宿敵。
1940年,《蝙蝠俠》的作者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共同創造了小丑,小丑登場於《蝙蝠俠》的創刊號,可以說,蝙蝠俠和小丑是一起成長,甚至戲謔的說,兩人是相愛相殺的。
幾十年來,瘋癲,變態,反常的小丑,經歷了DC漫畫的好幾個時期,小丑的性格從殘暴到滑稽,再到暗黑無序智商超群,每一個階段的小丑都有著自身特點。
真正讓小丑充滿毛骨悚然的邪典魅力的,是在八十年代後,小丑的性格變得更為瘋狂和暗黑,進入到社會反思的維度。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艾倫.摩爾的《致命玩笑》,裡面較為完整的描述了小丑的轉變和精神世界。
在1996和1997年時,DC漫畫以月刊形式出版了《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裡面對於小丑的描繪,同樣是基於暗黑癲狂性格。
諾蘭的《黑暗騎士》故事概念,正是基於《漫長的萬聖節》中小丑的兩段故事。
《黑暗騎士》蝙蝠俠和小丑之間,兩者相互成就和毀滅,正義與邪惡兩極互相摻雜,讓觀眾看到兩人糾纏在一起更深的精神世界。
小丑角色塑造的成功,和小丑本身讓人不舒服的形象離不開關係。
據統計,很多西方人的童年陰影,就是小丑,現如今小丑已經成了恐怖片形象的代言人,《小丑回魂》系列大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DC的小丑除了形象同樣嚇人以外,最重要讓人畏懼的原因,是塑造了小丑對人性悲觀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準確指向人性最陰暗和軟弱的一面,小丑用自己計謀加以利用後,變成了摧毀人們精神世界最強大的武器。
別的反派都基本都是傷及對方體膚,更高級點的是摧殘你所愛的人,讓你痛不欲生。
而小丑這樣的超級反派,會讓你所理解的精神世界崩塌,讓你陷入瘋狂,墜入混亂深淵。
黑暗騎士!小丑!
說到底,DC小丑真正被眾人熟悉,還得歸功於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在2005年,諾蘭的蝙蝠俠獨立系列三部曲第一部《蝙蝠俠:俠影之謎》上映,影片備受好評,這一部主要講述了蝙蝠俠的源起故事。
也正因為如此,細心的觀眾會注意到,影片的開場,給了布魯斯韋恩。
從第二部《黑暗騎士》開始,還有第三部《黑暗騎士崛起》,兩部作品的開場,都給到了反派,這也讓觀眾對反派的印象非常深刻。
為了讓大家加深對《黑暗騎士》小丑的深入理解,我們先來回顧和解析《黑暗騎士》的劇情。
影片由一場小丑精心策劃的銀行搶劫拉開序幕,小丑的首次登場,是背對著觀眾,手拿小丑面具。
正如神秘的小丑本人,第一次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小丑,我們看不到他的樣貌,只能從淡定自若的背影中,看到一副去個性化的小丑面具。
在搶劫的過程中,其他歹徒在聊著神秘的小丑,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小丑的策劃,他們互相在完成各自的任務後,開始互相殘殺,以此來減少平分錢財的人數。
能留到最後活下來的,當然是小丑本人。小丑離開時,也摘下了自己的面具,此時鏡頭給小丑一個巨大的特寫,再一次讓觀眾對小丑的真面目不寒而慄。
當小丑摘下面具時,我們能看到小丑其實臉上也畫著小丑妝,按理說化了妝的小丑,不需要再戴面具,此處再次表達了小丑身份的神秘,即使脫掉面具,依然臉上還有一層小丑妝,在隱藏著他的身份。
更重要的,小丑的首次對白,就準確描述了小丑的人設。
銀行管理員說小丑惹錯了人,沒有犯罪信仰。
小丑對他說:「我相信,殺不死你的東西,只會讓你更加詭異...」
這句話已經闡明了小丑的人生觀,含義是人如果通過痛苦的進化,從傷害中得到改變和成長,最終這些艱苦的迫害,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這句話最原始的靈感,來自於著名哲學家尼採《偶像的黃昏》一書中,其中有句話寫的是:「Out of life's school of war. - What does not destroy me, makes me stronger.來自生命的戰爭學校:那無法殺死我的,讓我更加堅強。」
小丑開場的第一句話,就表明了他是一個狠角色,他的智商和計謀,都超越常人,這也是小丑沒有殺死銀行管理員的原因,因為小丑並不以殺人取樂,而是他有更高的邪惡信仰。
小丑打劫的這個銀行其實是黑幫洗錢的地方,從而引來了所有黑幫勢力的危機。
小丑趁機混入黑幫的會議,想和黑幫結盟,並指出他們真正的敵人,是蝙蝠俠。
黑幫頭目中,有一位黑人看小丑極為不順眼,便僱傭殺手要幹掉小丑,結果卻被小丑反制。
小丑在對黑幫黑人老大聊起了自己傷疤的來歷,引出了小丑似有似無,難辨真假的悲慘童年,而小丑那句「名言」,也由此誕生。
「Why so serious?」
(你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嚴肅?)
小丑這樣嬉皮笑臉瘋癲形象,正是對serious最強的諷刺,更深一層,小丑對於金錢,對於人的生命,對於秩序和正義,也是報以一種「why so serious」的態度。
這句話成為了《黑暗騎士》大家對小丑最難忘的一句臺詞,同時也是除了小丑笑臉妝外,又一個標誌性的言行。
與此同時,哥譚市新上任了一位檢察官哈維丹特,以清廉高效著稱,有著光明騎士的稱號。
蝙蝠俠和戈登警長,哈維丹特一起,對銀行搶劫案展開調查。
而黑幫的頭號財務會計師,把錢藏了起來,自己潛逃到香港,基於法律條文,美國警方無從下手。
這時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有著自己一套規則行事的蝙蝠俠,則跑到香港,親自把會計師抓了回來。
會計師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提供了所有黑幫的洗錢名單,一夜間哥譚市所有的黑幫頭目都被逮捕,但出於繁雜的法律程序,暫時無法被起訴,不過也大大削弱了哥譚市的犯罪。
黑幫頭目不得不僱傭小丑,來幫他們滅掉蝙蝠俠。
小丑的第一次威脅,是抓了一個蝙蝠俠的崇拜者,揚言蝙蝠俠如果不現真身,就每天殺掉一個人。
之後小丑又製造了兩起殺人事件,分別殺害了處理所有黑幫頭目案件的大法官,還有哥譚市的警察局長。
在布魯斯韋恩為哈維丹特舉辦的慈善晚宴上,有眾多各界名流到場,小丑親自光臨,想要手刃哈維丹特,結果蝙蝠俠搶先一步,將哈維丹特救出。
小丑則大鬧晚宴,對這些上流社會不屑一顧,還劫持了蝙蝠俠的前女友瑞秋,並再次提到他臉上的傷疤。
這一次小丑傷疤的來歷,並不是父親所導致,而是小丑自己。
傷疤的來歷到底哪個是真的,沒人知道,或許都不是真的,這也側面暗示了小丑的滿口胡言,錯亂的精神世界,以及神秘的身世。
正如漫畫《致命玩笑》中小丑對回憶的詮釋,小丑說:
「回憶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在某一刻會讓你迷失在歡樂中,下一刻就會帶你回到不想記得的事情。記憶是陰暗而潮溼的,有時候你希望被遺忘的事物模糊不清。記憶就像一個孩子,可以是卑鄙的,令人厭惡的小野獸。」
小丑越是對自己身世離譜的描述,就越讓人聯想到小丑過去有著非人的悲慘經歷。
緊接著,小丑下一個目標是哥譚市長,在警察局長頭七悼念活動上,小丑和同夥潛伏在警隊裡,關鍵時刻戈登警長為了保護市長,不幸中槍。
被激怒的蝙蝠俠直接去找黑幫老大,用私刑逼迫黑幫老大說出小丑的下落,可得到的答案,卻是面對毫無規則可尋的小丑,唯有蝙蝠俠摘下面具,小丑自然會來找他。
此時哥譚民眾和蝙蝠俠的矛盾,也因小丑的殺人目的開始不斷激化,眼看布魯斯韋恩就要出來自首,結果哈維丹特謊稱自己就是蝙蝠俠,並被警察逮捕。
在哈維丹特轉送到路途中,小丑果然出現,並帶領同夥想要殺掉哈維丹特,埋伏已久的蝙蝠俠和戈登警長聯手,把小丑抓捕,原來這是蝙蝠俠他們的一出調虎離山之計。
在這過程中,小丑面對衝過來的蝙蝠俠,故意不躲避,想要挑戰蝙蝠俠的權威和信仰,從不殺人的蝙蝠俠,面對毫無底線和秩序的小丑,只能選擇自傷躲避,來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線。
從精神道德對抗的角度看,小丑和蝙蝠俠的對決,現在才剛剛開始,兩人第一次的正面交鋒,都各有損失。
小丑被抓住後,哈維丹特卻神秘失蹤。
在審問室蝙蝠俠和小丑進行了第二次交鋒,兩人的對話對抗,揭示了兩人的精神世界,這場戲也堪稱教科書級別。
小丑先是和戈登警長交談,戈登警長完全不敵小丑,小丑三言兩語就把戈登警長擊潰的啞口無言。
戈登警長只能離開,讓蝙蝠俠來和小丑抗爭。
蝙蝠俠先是撞小丑的頭和捶他的手,但顯然暴力對於小丑來說,只是他的原始滋養食材,這些舉動完全讓小丑更加囂張。
於是蝙蝠俠和小丑開始了第一次的語言交鋒(精神對抗)。
其中最能看出小丑洞察力的,是小丑評價蝙蝠俠的一段話,蝙蝠俠問小丑為何不殺了他,小丑狂笑:
「我才不想殺你,沒有你我能幹什麼,再回去敲詐那些黑幫販子?不!不...你讓我變得完整」。
顯然,蝙蝠俠對小丑的態度,依然停留在這只是一位以殺人賺取錢財的小丑,但小丑則認為蝙蝠俠完整了他的人生,如果把蝙蝠俠視為正義的化身,那麼小丑一生最恨的,就是正義本身。
那麼問題來了,何謂正義,簡單來說,正義就是正當的道理,善意,博愛,仁慈,慷慨,同情,這些字眼都是正義的化身。
而小丑則是要擊碎這些正義的謊言,或許在小丑曾經的人生經歷中,都從來沒有體會過這些正義的字眼,從而讓小丑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這或許正是小丑活下去的動力,因此作為正義化身的蝙蝠俠,自然而然就成了小丑追逐毀滅的對象。
蝙蝠俠此時又說:「你就是個為了錢殺人的垃圾。」
這時小丑反而像情侶吵架一樣,有點生氣蝙蝠俠居然這麼看他。
小丑說:
「別像他們(警方和民眾)那樣膚淺,你不像他們,即使你想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但對於他們來說,你只是一個怪胎,像我一樣。
他們現在需要你,等他們用完你了,就會把你踢走,想驅除麻風病人一樣。
你也看見了,他們的道德,他們的準則,只是個糟糕的笑話,一碰上麻煩就什麼都忘了,他們只在太平盛世時才會充當好人,我會讓你看到,當一切分崩離析時,這些文明人,他們就會互相殘殺...」
小丑這段很長的話,正是《黑暗騎士》的題眼,這些話完美的詮釋了小丑的為人,還分析了蝙蝠俠的困境。
影片在前面的劇情,民眾因為在小丑的恐懼中,一夜之間忘了蝙蝠俠對他們所有的好,並把蝙蝠俠看成是引發混亂恐慌的幫兇,民眾要求蝙蝠俠自首,還有警方逮捕蝙蝠俠。
這樣的邏輯操作,在現實中不就是等同於民眾和恐怖分子合作了麼。
接著小丑乘勝追擊,指出蝙蝠俠其實本質上和他自己一樣,在眾人眼中都是異類,都是怪胎,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民眾需要蝙蝠俠。
但當蝙蝠俠對民眾造成威脅,或者民眾不再需要蝙蝠俠的時候,蝙蝠俠被拋棄的速度,比想像中的來得更快。
這就是小丑眼中的脆弱人性和文明,小丑這段話,同時也把蝙蝠俠說得毫無回擊之力,甚至從蝙蝠俠的恍惚的眼神中,似乎有那麼一瞬間,蝙蝠俠陷進了小丑的黑暗深淵中。
但蝙蝠俠很快回到自己正義的立場,把小丑整個人拖出來,再次使用暴力。
小丑這時則再放出陰招,讓蝙蝠俠在哈維丹特和瑞秋兩人上做選擇。
如果哈維丹特是光明騎士的代表,瑞秋是個人私慾,那麼這次蝙蝠俠的選擇,顯然是小丑佔了上風,因為蝙蝠俠選擇去救瑞秋。
此時小丑還將2人的地址故意說法,讓蝙蝠俠到了哈維丹特的地址,結果悲劇還是發生了,瑞秋沒有得到及時營救,葬身於火海中。
瑞秋的死讓蝙蝠俠深受打擊,同時哈維丹特的打擊也不輕,而且哈維丹特的臉被燒掉一半,痛不欲生,心中的正義天平也正在崩塌。
這時小丑再次下注,他下一個目標,是知道蝙蝠俠真實身份的韋恩集團律師,但這次小丑把殺人的選擇留給了民眾,如果民眾不在規定時間內殺掉律師,那麼他就炸掉哥譚市其中一家醫院。
這無疑是把人性的惡放大,讓民眾雙手染上鮮血和罪惡。
果然部分偏激民眾去試圖殺掉律師,不過被蝙蝠俠救了下來,而小丑則炸毀了哥譚市中心醫院。
在炸掉的過程中,小丑再次展現了他敏銳的人性罪惡洞察力,小丑對哈維丹特的那番話,一樣是在控訴著這個世界,我們原本認為堅若磐石的規則,似乎已經脆弱腐朽不堪,只要有人輕輕一推,整個文明大廈將會倒塌。
於是,小丑成功釋放光明騎士哈維丹特仇恨和憤怒,讓他變成了魔鬼的幫兇,變成了雙面人,哈維丹特將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對瑞秋的復仇。
最後,小丑放出殺手鐧,他分別在載滿犯人和民眾的兩艘渡輪上,裝上炸彈,並把對方的炸彈引爆器交換,讓對方來決定自己的生死。
但這一次,小丑卻低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光明,兩艘渡輪最終都沒有按下引爆按鈕。
蝙蝠俠此時也抓住了小丑,此時小丑打出了最後的底牌,他知道哈維丹特已經變成雙面人,並用自己的方式在復仇,如果民眾了解真相,知道曾經的光明騎士墮落成了黑暗騎士,那麼民眾最後內心微弱的善良之光,很可能就此湮滅。
蝙蝠俠為了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決定隱藏真相,把哈維丹特殺掉那些人的罪名,全部攔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成為了黑暗騎士。
雖然說最後小丑被繩之於法,蝙蝠俠勝利了,但這樣的勝利是極為艱辛的,有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味道。
蝙蝠俠在和小丑的對抗中,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失去了聲譽,失去了自己想要保護的愛人,而蝙蝠俠自己,也在精神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希斯萊傑!小丑!
小丑的角色之所有如此成功,當然和希斯萊傑的表演是分不開的。
李安導演就曾經這樣評價過希斯萊傑,說只要給到希斯萊傑一個角色,不管這個角色是否是主角,他會把一整部電影的光芒都搶過來,變成屬於他自己的電影。
這段話放在《黑暗騎士》一點都不為過。
希斯萊傑是喜歡在角色上做挑戰的人,這位來自世界最孤獨的城市之一的澳大利亞柏斯大男孩,卻十分狂野和冒險的性格,他喜歡滑板衝浪,他不想重複自己,也不想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其實在《黑暗騎士》之前,希斯萊傑演藝事業低迷時,蜘蛛俠這個角色有曾向他拋來橄欖枝,但希斯萊傑很快回絕了,理由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
但當夢寐以求的角色擺在他面前時,希斯萊傑會全力以赴爭取到這個角色。
《黑暗騎士》小丑還在選角時期,諾蘭就有考慮用希斯萊傑。
希斯萊傑為了演好小丑這個角色,把自己關在汽車旅館6個多星期,不開燈不出門,讓自己完全沉浸在黑暗孤獨中,去感受小丑角色的內心世界。
為了讓自己徹底和小丑合二為一,他還自己寫小丑日記,用小丑的人設去記錄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還有將自己對小丑的感受和分析都一一記錄下來。
小丑因為一直要有著厚厚的妝容,所以很難去用面部微表情對角色進行深入表演,肢體動作和聲音則成為演繹小丑的最好方式。
在肢體動作表演方面,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目中無人,時而瘋癲,時而神秘,每一次小丑的出場,都讓人印象深刻。
其中小丑不斷舔嘴唇的動作,就是希斯萊傑在片場時應急想的。
當時小丑裂唇妝做好以後,因為要在唇邊保持溼潤,不然拍戲一段時間後,裂唇妝就會破裂需要補妝,為了避免反覆浪費時間,希斯萊傑就用舔嘴唇的方式保持溼潤,這也很符合小丑奇怪舉動,也符合嘴唇受傷後遺留下的舔唇後遺症。
久而久之,希斯萊傑的舔唇舉動,也成為了他飾演小丑版本的標誌性動作。
而且小丑的白臉紅唇妝,基本都是希斯萊傑自己給自己化的,這也讓他自己在上妝過程中,能慢慢進入小丑角色,當小丑妝化好,希斯萊傑就已經徹底融入了小丑的角色,小丑的言行舉止,也更加細膩豐富。
關於希斯萊傑對小丑臺詞的詮釋,更是成就小丑這個角色重要的王牌。
希斯萊傑在揣摩角色期間,不斷練習小丑的笑聲,所以我們也能在影片中,聽到小丑各種毛骨悚然的笑聲。
在臺詞方面,希斯萊傑也下足了功夫,比如經典的「why so serious」那段獨白,簡直感覺被小丑抓的人,就是觀眾自己。
還有我印象最深的,是小丑抓了一名冒充蝙蝠俠的人,一開始他對著那人平淡的說:「look at me」,緊接著小丑像惡魔附體,用低沉高分貝的聲音嘶吼著發出:「look!at!me」!
希斯萊傑對臺詞音量節奏的把控,再加上肢體動作的精湛演繹,把小丑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豐富和立體。
這也讓希斯萊傑獲得了次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可惜,斯人已去。
2008年1月22日,希斯萊傑被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那一年他只有28歲,對於希斯萊傑的死,外界有很多種傳聞,目前比較官方的說法是,希斯萊傑長期抑鬱,導致他要同時吃好幾種藥物,而這些藥物合併在一起,最終導致了」急性藥物中毒「。
曾經那位陽光大男孩,沒有等到自己演繹事業的最巔峰證明,小丑這個角色似乎正要打開希斯萊傑演繹事業宏偉藍圖,但殘忍的現實卻把希斯萊傑的夢想之門,徹底關上了。
這不得不又讓我想到那句話:「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或許這是對希斯萊傑演技最好的肯定了。
之後,還會有更多小丑形象出現,但無論如何,希斯萊傑版的小丑,一定是永恆繞不開的話題。
我也深信,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也會讓人刮目相看,但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一定依然是不少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小丑。
諾蘭!小丑!
《黑暗騎士》小丑的成功,當然離不開諾蘭的功勞。
在整部電影裡,諾蘭把蝙蝠俠和小丑的對立,做得像打撲克一樣來回切磋,兩人不分上下。
第一回合,小丑引戰,搶劫銀行,蝙蝠俠上鉤,黑幫被抓後,黑幫和小丑結盟,小丑進而擴大自己勢力,小丑勝一局。
第二回合,小丑殺人,逼蝙蝠俠摘下面具自首,讓蝙蝠俠處於兩難,哈維丹特出來頂上,兩邊打成平局。
第三回合,蝙蝠俠做陷阱,小丑成功被逮捕,蝙蝠俠勝。
第四回合,小丑綁架哈維丹特和瑞秋,瑞秋葬身火海,小丑越獄成功,小丑勝。
第五回合,小丑煽動民眾,把殺死律師的選擇丟給民眾去撕裂,雖然蝙蝠俠阻止了這次謀殺,但小丑卻炸了整個醫院,並喚醒了哈維丹特心中的仇恨。這一局也是小丑勝。
第六回合關鍵致勝局,兩艘互相掌握命運的船都沒有引爆,小丑被再次抓捕,蝙蝠俠因為要保持哈維丹特的形象,願意承擔所有骯髒的罪名。
在最後的決勝局中,蝙蝠俠雖然勝利,但勝得非常艱難。
諾蘭用了擂臺對壘的回合方式,讓我們清晰的看到,小丑四勝一平一負,這足以展示小丑是多麼狠的一個反派。
在描寫小丑和蝙蝠俠內心世界上,諾蘭在鏡頭語言也做到了細思極恐的地步。
其中最經典的,還是蝙蝠俠和小丑在審訊室那場戲,諾蘭通過鏡頭運用,完全展現了兩人精神世界的狀態。
首先這場戲是小丑對戈登警長,小丑是固定過肩景別,戈登警長則是由遠到近,這組鏡頭表明小丑心境一直很平穩。
而小丑對戈登警長的言辭,讓鏡頭慢慢靠近戈登警長,最後變成了幾乎只有臉部特寫的戈登警長,這從中表示戈登警長受到了步步緊逼的威脅。
從光影來看,小丑一直在黑暗中,除了他的臉,背景一片漆黑,也意味著小丑的神秘莫測。
但更神秘的,當然還是我們的蝙蝠俠,所以當燈亮起後,我們發現蝙蝠俠在小丑身後。
在蝙蝠俠和小丑的對話裡,諾蘭一開始遵循了傳統的正反派鏡頭語言,既一般情況下,正派在左邊,反派在右邊。
這樣的定性思維是因為我們養成的閱讀習慣,一般都是從左到右,順方向的左邊,自然就成了好人帖的位置(大部分影視作品)。
諾蘭一開始也遵循這樣的傳統鏡頭語言,把蝙蝠俠放置在左邊,小丑放右邊。
但是,隨著小丑對蝙蝠俠精神世界的侵蝕,兩人的位置開始錯亂,小丑在左邊,蝙蝠俠到了右邊。
在同一場景,很少有影視作品把角色的位置互換,即使不是正反派,角色如果一直在左邊,就不會在同一場戲出現在右邊位置,不然觀眾容易有視覺錯亂。
但諾蘭卻大膽運用角色位置的錯亂,以模糊正義與邪惡兩方的界限。
無論如何,《黑暗騎士》的小丑,不光是希斯萊傑的小丑,同時也是諾蘭導筒下塑造的小丑。
如此實力陣容建立的小丑,想不經典都難。
警世錄!小丑!
除了影視作品的烘託,我們也不禁要問,為何小丑這個角色如此吸引人。
除了之前說的小丑高智商的洞察力和悲慘過往遭遇,最重要的還有滋養小丑的環境,和我們現在的世界太相似。
正因為相似,我們對小丑產生了很大的共情情緒。
《黑暗騎士》小丑中的經典語錄,都揭示了現實中人們對世界的不滿。
影片中小丑就像我們現實中的惡魔,而蝙蝠俠就像救世的神,在惡魔和神中間的,則是我們人。
我們人戰勝不了惡魔,同樣也戰勝不了神,我們人的理智和情感,都遊走在惡魔和神的灰色地帶。
這個情況下如果有神拉你一把,你就能成為善人,正所謂用愛感化世界。
但如果這時候有惡魔推你一把,你就會無惡不作,用仇恨來洗禮這個世界。
哈維丹特就是被惡魔小丑推了一把最好的例子。
說到這,我其實對小丑這個角色有著相當複雜的心情,一方面我同情他的瘋癲狀態,甚至覺得他說的有些話並不全是瘋言瘋語。
但另一方面,我當然不贊同他對待世界的方式,也極力反對像小丑的人存在於這世界上,畢竟小丑就是超級大反派沒得洗。
所以我在這篇小丑解析中,站在很克制中肯的角度點評小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或許小丑的不幸比普通人要更慘烈,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能成為報復社會的理由。
很快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就要上映了,據說這部電影非常有煽動性,畢竟這完全是小丑作為頭號主角的電影,而且還是從小丑的起源開始聊起,這將會給予觀眾更多的共情因素。
同時我也很好奇《小丑》如何處理複雜的道德問題,價值觀議題等等。
《小丑》上映後,屆時我會第一時間發布深度影評解析,如果想要了解《小丑》更多的觀影指南,還可以出門左轉,去看我的《小丑》雙預告的深度解析。
熱門點評:
DC《小丑》預告解析
《星際探索》
《第一滴血5》
《天氣之子》
《誅仙》
《小丑回魂2》
《哪吒之魔童降世》
《準備好了沒》
《經典電影如何開場》
《經典電影如何結尾》
《好萊塢往事》
《上海堡壘》
奉俊昊《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