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經典的小丑,真正的身份原來是他

2020-08-20 大聰看電影

一般電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創都會為這些人物寫一個故事背景,以此來豐富人物,也能讓演員找到角色的心理定位,但諾蘭為了創造小丑謎一樣的生平歷史,故意不去過多解釋小丑為何變成了影片中的樣子。


希斯萊傑為了讓自己徹底和小丑合二為一,他自己試著寫小丑日記,用小丑的人設去記錄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還有將自己對小丑的感受和分析都一一記錄下來。


據報導稱,希斯萊傑有和諾蘭聊過小丑的故事背景,大概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小丑類似於《計程車司機》那樣的退伍軍人,回到哥譚市看到的是社會的冷漠,從而要報復社會,這也是片中小丑為何如此熟悉各種武器運用的原因。


還有一個方向是小丑以前是心理學教授,所以小丑更能讀懂人心,從而攻破人心。


但這些諾蘭都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依然決定讓小丑的身世和背景故事劃上問號,從而增加小丑的神秘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黑暗騎士》劇本絕大部分是由喬納森.諾蘭撰寫的(他弟弟),諾蘭在喬納森開始寫劇本之前,要求喬納森去看一部1933的《馬布斯博士的遺囑》,導演是大名鼎鼎的「黑暗大師」,德國表現主義學派弗裡茨.朗。


該影片大概講述了馬布斯博士被抓進精神病院後,依然實行自己的「犯罪無限統治」精神,影響了精神病院的所有人,一直到馬布斯死後,他的那套理論和精神意識形態,似乎還在策劃和影響著城市間的犯罪。


《馬布斯博士的遺囑》影響深遠,之後被無數導演致敬和「融梗」,該作品也是「犯罪」和「毀滅」的心理精神焦慮黑暗電影典範,是關於心理學和思想控制的類型作品的先河,所以我們也能看到《黑暗騎士》的小丑人設,有幾分相似於馬布斯博士。


去年鳳凰叔的《小丑》上映,大家自然也拿《黑暗騎士》來和《小丑》對比。


在我看來,鳳凰叔更多展現了亞瑟成為小丑之前的掙扎和壓抑,然後如何成為無瘋不成魔的小丑,而希斯萊傑版本因為小丑已是完成時,所以更多展現了小丑對世界的宣洩和對抗。


從觀賞性娛樂的角度來說,希斯萊傑版本的小丑,復仇之火已經在心中燃燒已久,

所以希斯萊傑的表演會更直接和狂躁,帶來的衝擊力也會更強。


《小丑》和《黑暗騎士》的小丑,處在兩個不同表演的舞臺,《小丑》舞臺更廣也更有下沉空間,而《黑暗騎士》小丑畢竟不是第一主角,舞臺雖小,但希斯萊傑的舞姿更為劇烈。


聊到這裡,我們也不禁要問,為何小丑這個角色如此吸引人。

除了之前說的小丑高智商的洞察力和悲慘過往遭遇,最重要的還有滋養小丑的環境,和我們現在的世界太相似。


正因為相似,我們對小丑產生了很大的共情情緒。


《黑暗騎士》小丑中的經典語錄,都揭示了現實中人們對世界的不滿。


我其實對小丑這個角色有著相當複雜的心情,一方面我同情他的瘋癲狀態,甚至覺得他說的有些話並不全是瘋言瘋語。


但另一方面,我當然不贊同他對待世界的方式,也極力反對像小丑的人存在於這世界上,畢竟小丑就是超級大反派沒得洗。


所以我在解析小丑時,站在很克制中肯的角度點評小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幸,或許小丑的不幸比普通人要更慘烈,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能成為報復社會的理由。

相關焦點

  • 《蝙蝠俠:黑暗騎士》原來真正的黑暗騎士是小丑?
    在蝙蝠俠暗夜騎士這部電影中,如果說只是只是從主幹上來說內容,那麼這句話就是蝙蝠俠又一次拯救了自己所在的城市,他是當之無愧的黑暗騎士,可是如果從其中多個人物的角度去談談,那麼我們也就知道了,這個黑暗騎士指的是什麼了。
  • 諾蘭和他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
    黑暗騎士三部曲自諾蘭之手,《蝙蝠俠:開戰時刻》(2005年6月15日公映,全球票房3.5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2008年7月18日公映,全球票房10.02億美元)、《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年7月20日公映,全球票房10.82億美元),這是商業上巨大的成功,同時由於是系列電影的重啟之作,是完全獨立的系列,在保留黑暗基調的基礎上,拋棄了漫畫色彩過於濃厚的部分,塑造了一個現實化的蝙蝠俠
  • 黑暗騎士三部曲那麼好看,為什麼諾蘭導演不拍蝙蝠俠了?
    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1.超級英雄電影其實限制很多。
  • 小丑與蝙蝠俠:黑暗的兩種可能
    80年間,從偵探漫畫裡身穿緊身衣的犯罪剋星,逐漸被後來者賦予深沉氣質,再到電影裡形象多變的黑暗騎士,蝙蝠俠成為漫畫界最有辨識度的超級英雄。其中,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造就了神話同時,也讓克裡斯汀·貝爾的蝙蝠俠成為影史經典。
  • 蝙蝠俠2黑暗騎士
    - 小丑-相比於正面主角的光環,2008年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裡,反派角色才更像是把這部電影推向高峰的最大功臣。我也是第一次被一個反派驚豔到如此地步,想要費勁腦筋把這個角色的精彩點完全剖析出來...-當然,這裡的反派指的就是諾蘭黑暗騎士裡的小丑。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的收官之作,諾蘭的誠意之作!
    今天就跟大家講的電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安妮·海瑟薇等主演,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 【諾蘭】外媒紀念《黑暗騎士》10周年,手法……殘暴
    △多年以來,《黑暗騎士》都被視為超英電影界一部難以超越的傑作。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更是人們心中的經典。十年後,眾多主流媒體發文,從各個方面紀念了這部傑作。《IGN》:我們和《黑暗騎士》的化妝師John Caglione Jr聊了聊。
  • 影評:《蝙蝠俠·黑暗騎士》看小丑的瘋狂
    上周看完了諾蘭的《信條》後,對諾蘭早前的作品又有了好奇,發現了這部2008年上映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豆瓣9.2分,作為一部DC漫畫改編的電影,分數高得有點不可思議。為何小丑如此殘虐,電影並沒有交代的很清楚,小丑想贏,通過贏了蝙蝠俠,他就能成為控制整座城市的人。
  • 想看透《小丑》,得先深入《黑暗騎士》希斯萊傑版小丑
    諾蘭的《黑暗騎士》故事概念,正是基於《漫長的萬聖節》中小丑的兩段故事。《黑暗騎士》蝙蝠俠和小丑之間,兩者相互成就和毀滅,正義與邪惡兩極互相摻雜,讓觀眾看到兩人糾纏在一起更深的精神世界。小丑角色塑造的成功,和小丑本身讓人不舒服的形象離不開關係。
  • 黑暗騎士:遇到小丑前,我曾所向無敵
    一位超級英雄,白天是花天酒地的無腦富二代,晚上是法律之外的維護正義、剷除邪惡的蝙蝠騎士,有多少人愛他就有多少人恨他。不局限於正邪兩種勢力的對抗,總有一種被扭曲了的力量夾在中間,第一部和第三部都是披著「維護正義」的外衣試圖毀滅哥譚市,將作惡之人與無辜群眾平等待之的影武者聯盟,第二部則是唯恐天下不混亂、一心只願曝露人性弱點的經典形象小丑。
  • 諾蘭執導《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安妮海瑟薇演繹貓女
    延續前作《黑暗騎士》,本片的劇情呈現手法依舊類似,不過也因為這類手法已經見過一次的關係,雖然以諾蘭的功力還是能讓觀眾猜不透接下來的發展,不過新鮮感已經消失殆盡,這也是無可避免的問題,節奏、氣勢、配樂這三個部分是連在一起的,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在165分鐘的片長中,絲毫沒有任何冷場,張力十足讓人目不轉睛的盯著銀幕,深怕錯過任何一個畫面。
  • 《蝙蝠俠:黑暗騎士》,最經典的小丑,永遠的希斯萊傑
    《蝙蝠俠:黑暗騎士》,最經典的小丑,永遠的希斯萊傑。本片還刻畫了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經典反派人物--有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影片中希斯萊傑將小丑那種神經質、近乎瘋狂的狀態演繹得淋漓盡致,但不幸的是,影片上映前,年僅28歲的希斯萊傑卻意外逝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人們不禁扼腕嘆息,紛紛對這個極具表演才華的天才表示惋惜。罪惡之城哥譚市因為蝙蝠俠的出現犯罪率大大降低,黑幫和毒販們懼怕蝙蝠俠不敢造次,然而小丑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寧靜。
  • 足以抗衡漫威的諾蘭導演黑暗騎士三部曲 今年北影節,一起緬懷不可磨滅的「小丑」
    他短暫的人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演小丑前和演小丑後。因為小丑,他被譽為天才演員;也因為小丑,奧斯卡第一次把獎頒給了一個漫畫角色。 讓希斯·萊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將在今年的北影節上進行展映,同時展映的還有該系列的另外兩部——《蝙蝠俠:俠影之謎》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 深度解構《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部可以被稱作偉大的電影,便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在2008年導演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雖然我們承認蝙蝠俠在諾蘭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章《黑暗騎士崛起》中,回歸了自我,真正成為了曾經的那個布魯斯·韋恩,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對於世間傷痛的承受,蝙蝠俠擔起的重擔,是艱辛且偉大的。
  • 蝙蝠俠執法多久了?他是幾歲退休的?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年表
    我們喜歡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當然希望這應該被拍成三百部曲,不過,看來布魯斯·韋恩已經撐不下去了——在最後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裡,韋恩已經遍體鱗傷、行動不便。通過克裡斯蒂安·貝爾精彩的演出,我們感覺韋恩似乎已經衰老得像是五六十歲了。
  • 《蝙蝠俠:黑暗騎士》光明騎士與黑暗騎士
    《蝙蝠俠:黑暗騎士》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在這部影片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不是布魯斯韋恩的蝙蝠俠,也不是瘋狂的小丑,而是在他們中間的雙面人哈維。
  • 打敗蝙蝠俠的小丑輸了?不尬吹,獨家新解《黑暗騎士》史詩三部曲
    當諾蘭要實行現實主義的時候,他不能直接把紐約直接變成哥譚。於是只能把故事背景緊緊鎖定在一個哥譚市,避免邏輯事實上的誤差。橋梁是連接外部的唯一地面交通,哥譚天然地形成了一個相對孤立的小世界。在這裡諾蘭加入了現實中也存在的事件。《俠影之謎》明確說明了哥譚市曾發生經濟大蕭條,《黑暗騎士》主要表現城市犯罪,《黑暗騎士崛起》則是危險指數更大的恐怖主義。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或改變了一切
    而在這份令人眼花繚亂的片單上,要說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那就是系列饕餮IMAX版「諾蘭導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切。追溯到十幾年前,從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始,DC聘請諾蘭重啟蝙蝠俠系列,扶正DC的同時,更是為其塑造了一個票房和口碑雙雙出彩的王者系列。
  • 《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正義與邪惡,英雄與小丑!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於2008年全球公映。
  • 影片|深度解構《蝙蝠俠:黑暗騎士》
    這部可以被稱作偉大的電影,便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在2008年導演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雖然我們承認蝙蝠俠在諾蘭蝙蝠俠前傳三部曲的終章《黑暗騎士崛起》中,回歸了自我,真正成為了曾經的那個布魯斯·韋恩,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對於世間傷痛的承受,蝙蝠俠擔起的重擔,是艱辛且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