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塢賞秋香(上)
這幾天的天氣變化很大,已經有深秋或初冬的滋味了。回想起電影《三笑》「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詩句「賞花賞月賞秋香」,龍塢雖然桂子已落,但楓葉正紅,西山層林盡染,正是「賞秋香」的好時候。
留泗路兩邊的楓香已經黃中帶紅,成了一道風景線。費家橋邊的那一叢不知名的灌木葉子紅得有點嬌豔,茅草正在風中搖曳。慈母橋村六松林邊的櫸樹的紅,頗為顯眼。站在六松亭中,望著那插向天空的一排松樹,樹幹上刻印著的年輪不知是否還是當年的橫山才子江元祚留下來的,松樹邊的毛竹林的葉子已經微微泛黃,不像春夏那麼綠了。部分的茶蓬裡長出了茶花,會結茶果子,榨出的茶油好香呢。
溪邊有梅龍草堂,不由得想起了就在此附近的明朝末年江元祚的橫山草堂,十多年前,還有草堂的下馬石留在那裡。橫山草堂曾經雲集了兩浙的眾多才子,江南印刻名家馬元調曾經寫下《橫山遊記》。江南才子錢謙益,帶著夫人柳如是入住草堂,遊賞了龍塢風景。現在草堂已無蹤影,只能講講故事了,真的希望能恢復草堂八景。
之所以叫光明池,原因是唐朝時就有一個江南名寺——光明寺在這裡,曾經香火鼎盛。站在光明池的壩上放眼望,四周都是茶山,這才是西湖龍井茶的最大的產區,您喝的西湖龍井茶很有可能就是產自我眼底的茶園。
光明池西面飛鳳巖下的白房子就是何家村的「茗墅」,那白房子在秋色中更加醒目,正如杜牧的《山行》所寫,「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茗墅的菜餚頗有茶鄉特色,露臺上品茗賞景煞是有味,正是「賞花賞月賞秋香」的佳地。
壩下的村莊就是上城埭村,在雨霧朦朧中,村莊也就帶有點仙氣,那村前的山崗,真的像一條巨龍,蜿蜒在泗鄉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