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西京
鄰近香港中環蘭桂坊酒吧街,24小時經營的翠華茶餐廳停業了。這是電影《春嬌與志明》的拍攝地,《志明與春嬌》中有句經典臺詞,「從蘭桂坊出來後,一定要去翠華。」作為一度成為香港餐飲文化的代表,到3月25日翠華控股(01314)股價報0.325港元,市值4.59億元,而2013年公司市值最高曾達到81億元,7年市值揮發70多億元,跌掉一個海底撈(目前市值54億元)。
翠華日前宣布,因控制成本,自3月23日起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旗艦店暫停營業。3月22日,蘭桂坊翠華餐廳在下午5點提前收市後開始停業。至此,翠華半年內關了四家店。另外兩家位於銅鑼灣,一家位於佐敦白加士街。
這家翠華旗艦店,位於中環威靈頓街15-19號地下至二樓,自1998年9月起營業至今近22年。店鋪建築面積約8160平方英尺,目前月租約130萬港元,租約原定今年10月到期。
2012年11月26日,眾星捧月的翠華控股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1314」。當時已經57歲的翠華集團主席李遠康解釋,翠華成立數十年來,陪伴香港人走過不少風雨,希望可以繼續陪著消費者「一生一世」。
作為香港茶餐廳第一股,翠華上市備受市場追捧,定價高達29倍市盈率,在香港餐飲業上市公司中位列前茅,最終以2.27港元發行區間上限定價,超額10倍認購。翠華控股上市後股價起飛,市值一度窺探百億。
然而,2014年之後翠華控股淨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經歷2016年的賣身烏龍和股東內鬥後,人事大換血的翠華每況愈下,疫情也帶來衝擊。2月7日,翠華公告,公司成立危機處理委員會,並宣布全體董事局及公司高管2月1日起減薪30%,為期三個月,視疫情變化做進一步調整。
近年來翠華業績也不斷下滑。截至9月底的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實現營收8.38億港元,同比減少6.4%,虧損4450.2萬港元,而2018年同期其淨利潤為1441萬港元。這也是翠華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對於虧損,公司在財報中解釋,受香港社會活動和遊客銳減波及,公司門店不得不臨時改變、縮短營業時間、甚至關店,尤其在周末導致顧客無法兼顧,這些不利因素對業績構成了嚴重影響。此外,報告期內還受到食材和人力成本上漲的影響。
為此,公司試圖加開新店快速擴展來扭轉,旗下分店由2015年的51家增至去年9月的84家,但成效甚微。這84家翠華店包括香港、內地各41家、38家,另外在澳門、新加坡分別有3家、2家。財報顯示,內地市場在營收中佔比約35%。
「時代和消費習慣在變,還有自身經營管理的原因,在內地走中高端路線的翠華難免走下坡路。餐飲業一不小心容易被淘汰。」分析人士稱,投資者要保持謹慎,相比之下更看好食品飲料股。
來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h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