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是我國著名的評論家、文學家和批評家,也是在人們眼中一位有風骨的文人。緣何他能有如此之殊譽呢,因為他的評論總是能如此地深刻和入木三分,能夠具備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頭腦,從一些名人和社會現象中抽象出一般人看不到的本質與因素,因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極強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但同時他也會因為一些尖銳猛烈的語言而被人們詬病為尖酸刻薄,期中的一些言論甚至引起了極大爭議。
然而,就是這一飽受爭議的人物,他的許多評論仍然被人們奉為經典乃至奉為圭臬,即使在當時眾說紛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逐漸認識其思想的內核其實是光芒閃耀的。在這裡,筆者想要引用李敖先生對三毛、金庸、王菲,三個不同領域名人的評論,來揭示李敖思想的深刻性。
一、三毛——作秀式的無私
李敖早在上世紀中後期就已經揚名海內外,就連許多當時的社會名流也慕名前來、登門拜訪。上世紀著名的臺灣作家三毛就在其中。三毛為人非常樸實、真摯,她的作品也如同她的為人一般清新自然而又感情濃鬱,在臺灣現代文學領域享有盛名。
不過,在李敖眼裡,三毛卻總是顯得缺點多多,看到的形象總是與大眾相反。例如,三毛曾經多次聲稱自己從來不會活在某種特定的框架之內,然而李敖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恰恰相反,三毛作為一名作家,經常會將自己的作品囿於一些框架之內,例如,三毛的作品無非都是關於她和荷西愛情的,除此之外毫無新意、毫無創新。
此外,當三毛前來拜訪李敖時,兩人之間也有過一段對話。三毛談到自己曾經前往撒哈拉沙漠,說到那裡經濟多麼落後,人們多麼貧窮,每天都要為自己的生存擔憂,因此她之所只身前往那片沙漠之海,就是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受苦的人民。
在一般人看來,這或許是一件足以讓人肅然起敬的人道主義精神,但是在李敖看來,這是不可理喻的。他反駁三毛說,你知道在中國的各個地方,有多少窮人居無定所,整日都要蜷縮在陰暗的角落嗎?他們是黑眼鏡、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是你的同胞們,為什麼非要把援助之手伸向遙遠的撒哈拉而不是自己的身邊的同胞呢?
簡言之,三毛看似「無私」的行為,就李敖而言,就是作秀,就是矯情,就是捨近求遠。李敖的話頓時使得三毛語塞,這也意味著,三毛給李敖留下的初印象並不好。
二、金庸——「超凡脫俗」的偽善
說到金庸,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和翹楚。他所一手締造的龐大的武俠世界,是很多中年人青春回憶的寄託,甚至馳名中外。然而,就是這樣才高八鬥的文學家,也曾經難逃李敖的批判和抨擊。
有一次,金庸專程抵達臺灣,來到李敖家中做客,他談到自己的武俠小說時,李敖說他和胡適一樣,對這種小說抱有極大的質疑,因為在他眼裡,這種小說構造的是一個並不存在過的、虛無縹緲的世界,人們雖然為此著迷並深陷其中,卻無法對現實形成任何意義。所以在李敖認為理智文學才是有意義的,而武俠小說是「無用的文學」。
接著,金庸又說到自己是一個十分虔誠的佛教徒,他的親人同樣也對佛學感到著迷。然而李敖認為,他的這種行為只是「功利性」的,並沒有上升到非常高的精神境界。他說,佛教精神的核心之一不就是要淡泊寡慾、看破紅塵、杜絕貪慾嗎,然而金庸卻仍然不遺餘力地參與各種形式的商業往來,不斷壯大自己的家族財產,這難道是符合佛教精神的嗎?顯然不是。
雖然如此,但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恐怕是有些過了,在這個時代,很難找到一名純粹的佛教徒,並不能苛求所有的佛教徒都要遁入空門,與富貴無緣。所以這些話,筆者是不敢苟同的,過於激進和保守。
三、王菲——婚姻的維繫在於智慧
說到王菲這一華語歌壇的一代天后,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才女。那時王菲和李亞鵬的離婚事件曾經鬧得紛紛揚揚,眾說紛紜,批評家李敖也就此事做了一些點評。
在大眾眼裡,王菲是一個個性獨立、自由、爭強好勝的女性精英,而李亞鵬則更嚮往家庭幸福、安穩和美滿的生活,兩個人性格迥異,自然在婚姻中的矛盾和裂隙也會不少。
李亞鵬作為丈夫,自然要支持妻子的事業,因此他花了100多萬元用於購買門票,這使他不堪重負且難以顧及和照料家庭,直到離婚後,他也為沒有為女兒提供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自責
李敖認為,在歌壇上,王菲是個傳奇;而在情感生活中,她的智慧無法匹配她的傳奇,因此她可以被稱作「愚婦」。她過於專注自己的事業而不是家庭生活,因此這兩者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前者蒸蒸日上、如日中天,後者卻江河日下、支離破碎。
李敖鞭辟入裡的犀利語言,使人很難不信服,也對於現在婚姻的經營起到了啟發作用。
四、結語
曾經有人對李敖有這樣的評價:"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他的批判也並非是純粹的所謂「口嗨」,並非無中生有、空穴來風,或者給別人加上莫須有的」罪名「,我相信他的大部分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深刻分析後做出的點評。
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當人們仔細研判他的點評時,雖然言辭激烈或者過於犀利,但是很多話你很難做到不信服或者反駁,在這個將思想看作商品快餐的時代,很難有人再對一些事物做出深刻的點評,但是李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