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階級固化,可以看看《遙遠的救世主》這本十年前的小說

2021-02-19 混沌巡洋艦

階級固化是一個總是被人說起的話題,想繞也繞不過。而今天要談的這本書,雖然故事主線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模式,書中的故事也發生在快二十年前了,但其反映的問題還是適用於當下的,所以拿出來說說。

讀過《未來簡史》的人看了"遙遠的救世主」,一定覺得書中的男主丁元英是個神人,只是智商太高,應了尼採的那句話,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就是這麼一個高人,為了向他愛上的女人證明什麼,將一場思想實驗變成了真實的商戰。

當女主將丁元英帶到貧困村,為他要一個「神話」作為禮物,我就估計書的後半部分會是和扶貧有關,再結合書的名字,這本書的主題就應該是批判傳統文化中期待救世主的那部分。用書中的原話來說,就是「殺富富不去,救貧貧不離。救主的文化唯救世主可說,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覺悟。」

不說這些空的,現在請你想一想那些失敗的扶貧項目,想想怎麼樣的才是正確的扶貧。你的答案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是用書中的話,「對於農民,從基礎設置就不給他們期待天上掉餡餅得機會。我救不了他們。我能做得就是通過一種方式,讓他們接受市場經濟的生存觀念,能救他們的只是他們自己。」

這種不近人情的冷靜,背後其實有一種慈悲,因為沒有一夜暴富的手段,書中寫道「什麼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

農民一無所有,有的只有一股不怕死的勁頭。書中丁元英在貧困村辦血汗工廠時,說過這樣一番話「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如果咱們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們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生存機會。」書中對他們要做的事,還有一大段的可行性分析,簡直可以作為MBA分析的典範了。

丁元英說:「根據咱的條件,咱不能和人家現代化的生產方式硬碰,得揚長棄短,拾遺補缺,學會夾縫裡面求生存。咱們選擇的產品必須具備幾個特點,一是面向高消費階層的高品質產品,社會總需求量有限,不足以承載現代化工業流水線,達不到盈利的最低批量生產基數。二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一般的投資規模無法形成工業流水線生產。三是比較容易掌握和傳授的技術,是人都能幹,不是跟人家比技術,是比工夫,比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四是可以分解加工的產品,每個農戶都能利用家裡的房屋和院子進行生產,不受場地條件的限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咱們在家裡拼的就是不要命。這個市場夾縫雖然很窄,但是成就王廟村和幾個發燒友是足夠了。」 

接下來的情節,無非是引起了價格戰以及競爭對手的不正當競爭的訴訟,但是血汗工廠就是便宜。這從書中的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來。下面會列出,由於沒有低於成本的銷售,所以法院只得推翻了不正當競爭的起訴。

那是拍攝一家農戶打磨板子的鏡頭,左下角遠處的一位母親從地上撿起一塊被女兒丟棄的砂紙,母親用手觸摸了一下砂紙的表面,認為砂紙還能用,就把女兒手裡的新砂紙奪下來,將舊砂紙重新塞給她,並且生氣地朝女兒背上打了一下,而那個女孩的年齡看上去最多也不過10歲,因為她的書包在旁邊放著,胸前還繫著紅領巾。

到這裡這本書的故事主線就已結束了。而留給讀者思考的確才展開。書中的血汗工廠,不是文學家的誇張,就是改革開放這些年來的真實寫照。正是通過這樣的一個個個體化,將那些本來生活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社會中的人硬生生拉入了市場機制,成就了舉世罕見的經濟奇蹟,然而正如書中寫道:人從根本上要面對兩個問題:一、生存,得活下來。二、是要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住。 在大多數人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後,我們要面對的就是第二個問題了,但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所以因為「階級固化」這個偽命題而焦慮。

為什麼是階級固化是偽命題,因為真正焦慮階級固化的人,他的心態就已經固化了。《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的書評,總會提到書中的一個概念「強勢文化」,我不喜歡這種創造新詞的方式,本來是一個東西,卻被不同的名字搞的人腦子不清楚,這就是裝逼。先用書中的話說說強勢文化是個什麼東西,「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這樣的解釋還只是描述式的,那就來看書中另一段我很喜歡的話:「馬克思主義的道理歸根到底一句話,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什麼是客觀規律,歸根到底也是一句話: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這話終於說到了點子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是要不要有妄想,不盲從。而客觀規律,本來就不是具有連續性的。前者打破的是我相,不連續性是叫你打破人相。至於眾生相,則是在和傳統的觀念保持一些隔離的觀念。

然而正如書中說的:「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他的積澱的時間長短,而是看他與客觀規律的距離。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輝,是燦爛。這個沒有問題。但是,傳統和習俗得過過客觀規律的篩子。」 為什麼說幾千年的文化都是弱勢文化了,就舉個眾人都以為是強勢的例子,比如「朝貢制度」。

朝貢體系曾經是讓中國人很嚮往的一種制度,朝貢體系也確實為中國帶來了一些財富,但這種對萬國來朝的追求,是否有助於這個國家認清現狀了?一個國家的政策,必然會引起其國民的效仿。直到每一個國民,要麼強大了想去做救世主,要麼等待救世主,這還算好的,到了家的層面,也是類似的故事,就不細說了。這樣的心態上的影響,你也許會覺得是小題大做。但是文化的影響,就是這樣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國民的心態的。書中的話是這麼去說的「可品行這個東西今天缺個角,明天裂個縫,也就離坍陷不遠了。」,你能指望那些一邊追求著民主自由,一邊又任由人去做天朝上國的夢的思想自由嗎?書中寫道「中國得傳統文化是皇恩浩蕩的文化,他的實用是以皇天在上為先決條件,中國為什麼窮,窮就窮在幼稚的思維,窮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得文化上,這是一個滲透到民族骨子裡的價值判斷體系。太可怕了!」

回到階級固化,其實不管自己的起點是什麼,不管當下的環境,一個人若是想活得舒服,只要知足就好,若要再進一步,那就需要既忍人所不忍,還需要能人所不能,就這麼簡單,但即使做到了這些,又抓住了客觀的規律,也還要有一顆隨緣惜緣不攀緣的闊達,畢竟成敗之間還是有其本質的隨機性的。只是由於當下自媒體的回聲室效應,才使得那些無病呻吟被聽到了。說階級固化的前提是智商的固化,那隻五十步笑百步,終身學習就可以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靈藥了嗎?這裡再引一段書中的話。

「聖經的理由是, 因信著得救了,上天堂, 因不信有罪了 ,下地獄。用這種哄孩子,嚇孩子得方法讓人去信,雖有利於基督教的實踐卻也恰恰迎合了人的怕死的一面。貪婪的一面,這樣的因果關係已經不給人以自覺自醒的機會,人連追求高尚的機會都沒了, 又何以高尚呢?」

做一下仿句,模式上面句子的邏輯。那些將終身學習當作信條的人,以為學習就能得救。這種迎合人性中貪婪的天性的東西,反而使學習變成了一個半衰期越來越短的事情。終身學習者將學習的長期投資的價值消解掉了,這又談何高效的學習了。戰術上的高效,也許會提供了諸多的談資,但你若因為聽慣了二手的知識而缺少了學習能力,那又談何學習了?

寫道這裡,我想說說這篇文配的背景音樂。懶懶的口琴,吹的卻是《國際歌》,對於饑寒交迫的人來說,從來都沒有救世主很容易喊出來,但對於那些還能吃上飯的人來說,撤掉救世主的偽裝,卻需要更大的智慧。《遙遠的救世主》中有不少深受佛教影響的話語,比如著相。書中有一闕半詞,最初的那闕是主人公丁元英寫的,這個名字總讓我覺得寓意「頂級的思想元自英國」的意思,畢竟書中的觀點,在蘇格蘭啟蒙思想家那裡是能找到原點的。

原來的詞是這樣的: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那個前生註定? 
袈紗本無清靜,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鍾,都是痴人說夢。 

後來作者借一位叫智因的和尚之口,將上半闋改成了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必取真經,一生一滅一枯榮,前生因緣註定。

這麼一改,少了那些桀驁之氣,卻也太平順了,仿佛認識到這世上沒有救世主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但活著的事情再死之前是解不完的。我胡謅了這首詞的下半闋,就說這個意思。這雖然難,但正如書中所說「這世上原來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袈裟也難清淨,紅塵熬取性空,何處荒廟幾聲鍾,終得黃粱一夢。

原創不易,隨喜讚賞

擴增閱讀

小日子和無事忙-讀《Autopilot》

春節讀書札記:過去的將是未來的

相關焦點

  • 《遙遠的救世主》:解析書名「遙遠」與「救世主」二詞,意味深長
    電視劇《天道》是改編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電視最大還原尊重了原著。王志文塑造的丁元英這個角色如同弗雷德裡曼完美演繹的《流浪者之歌》般是手到心又到。這部作品也如同丁元英的「得救之道」般引發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 都說《遙遠的救世主》是男人的生存法典,其實女人更應該多看看
    其中對我最重要的,就是這部書----《遙遠的救世主》好書,是隨著歲月的沉澱讓人讀時有感,讀後有思的。那種心靈被撞擊的震撼讓人無法平靜,掩卷而思醍醐灌頂。《遙遠的救世主》,就是一本這樣的書。很多人說,如果早一點讓我看到這本書,我的人生會少走很多彎路。更有人將這本書中所體現的價值觀視為指導人生的坐標,將她視作一本男人的生存法典。其實,裡面有很多關於對女性的論述,和女性的價值觀點,同樣值得女人們關注,借鑑,看看做個聰明的、通透的女人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 豆豆三部曲:《遙遠的救世主》
    前幾天因為又在重複看《天道》電視劇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在看的過程中,腦子中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丁元英為什麼沒有提前把這個計劃告訴給葉曉明他們?如果告訴他們,會不會改變最後的結局?然後帶著這個疑問,我在網上撰寫了一篇《《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為什麼沒提前把整個計劃告訴葉曉明他們》的文章,真心沒有想到會引起好多網友的互動評論。在評論中,我看到了好多類似題主這樣的問題和困惑。
  • 電視劇《天道》和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其實《天道》的改編也好,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也好,都對宗教有著極大的關照。《遙遠的救世主》有別於其它財經小說最顯著的特點在精神理念。 其一,無相觀。小說主人公丁元英的智高在無相,「以佛的無相觀照人世的有相,故是實相,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受丁元英的感染,芮小月、肖亞文也具有了一定的預見能力,兵法上講,勝易勝而己,知道會贏才打這一仗。在眾生顛倒,故難見實相時,丁元英不受世俗制約,遊戲紅塵,隨意出入。襯託手法的大量運用實現了無相觀。
  • 趣玩讀書會 | 《遙遠的救世主》
    領讀人 | 高順媛:《遙遠的救世主》是2005年的一部長篇商戰愛情小說。根據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也曾掀起極大反響。引起了一系列關於情與愛,公與私,生與死等角度的思考。書中以年輕女警官芮小丹和商界鬼才丁元英浪漫傳奇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為王廟村的農民脫貧而創辦格律詩音響公司,在商場演繹了一場「殺富濟貧「的神話,通過闡述文化屬性,引發關於得救之道思考的故事。這個關於得救之道的思考,即在書中,也在生活中。不論是之前 「名媛圈」分享「裝備」意圖提高人設,以便嫁入豪門。還是網絡上的段子,男生的一句「X姐,你來接我吧,我不想努力了。」
  • 《遙遠的救世主》原著無刪減版
    若你窮困潦倒,不妨看看《天道》關於人的4個層級,少走十年彎路(轉載文章)                 海峽新幹線(原作者)
  •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評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
    恕我寡聞,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我並沒有聽說過,據說根據本書改編的電視劇《天道》曾經非常火,我也沒有聽說過。
  • 《遙遠的救世主》:用文化實現自我救贖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作品是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原名李雪,著有作品《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這三部曲均是當時的暢銷書;儘管如此,作者本人卻非常低調,網絡上關於她的信息也很少,所以也就更透露出一股神秘感。《遙遠的救世主》雖然是一本小說,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思維視角。
  • 《遙遠的救世主》好在哪裡?
    正如劉慈欣科幻小說描寫一樣,我們文明看似強大,但是沒有蛻變走向星際,星體就像一個子宮,文明就像胎兒,如果有一個重大節日,那麼一定是文明誕生之日,與其他人構建的烏託邦不一樣,網際網路成為人類幻想的溫床,人工智慧看起來是神器,但我們不知道,人類毀滅也許從這一刻開始,文明將付之一炬。
  •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篇文,我選擇的背景音樂是電視劇《天道》的主題曲《天國的女兒》。女聲空靈悠遠,仿佛從天國飄來。今天要分享的是電視劇《天道》的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因此選擇這首曲子,就是切合主題的。於是我就去網上搜索這部影片,果然,和他描述的一樣,評價的分數是9.2分,這年頭,能上9分的電視劇比較少了。這部劇就叫作《天道》。正式看劇之前,我習慣性地先去看看網絡上對於這部劇的評價,然後看到很多都是說朋友推薦的或者老闆推薦的。
  • 《遙遠的救世主》:在人生的分叉路口,該怎麼選擇?
    然而我已經好多年不怎麼看電視了,於是朋友又推薦我看《遙遠救世主》這本書,說《天道》就是根據這本書改編的。然而看了開頭,有些失望,感覺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看,文字有些粗糙,情節也有些生硬。不過因為很多朋友推薦,我還是咬著牙堅持了下去。結果越看越精彩,越看越覺得震驚,也越看越有滋味。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這本書,經過影視翻拍之後比原著名氣大。沒錯,就是《天道》它在2007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其原著小說是豆豆寫的《遙遠的救世主》。故事講述了「商業鬼才」的丁元英,在放棄操盤私募基金之後,來到古城隱居時和古城的女刑警芮小丹產生了愛情。
  • 你所不知道的《遙遠的救世主》三部曲背後的文化大棋
    豆豆的《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三部曲在中國小說界名氣並不算大,但讀過她書的人絕大部分都認可思想性高、可讀性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教育性,是真正覺悟人、蕩滌人靈魂的書籍。2000年作者為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個可以長相廝守的丈夫。2011年12月,又完成長篇政治小說《天幕紅塵》,於2013年7月出售。
  • 豆豆的小說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品讀
    豆豆的小說三部曲《背叛》《遙遠的救世主》《天幕紅塵》,其中的主人公特點大致相同:宋一坤、丁元英、葉子農,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能有如此見地和手筆,寫出如此的作品,作者確實了不起。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幕紅塵》,一窺「見路不走」的高深禪機
    看《天幕紅塵》得益於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看完就迷上了,立即搜索豆豆的其他作品,可惜豆豆是個「產量」比較少的作家,一共就出了三本書,分別是《背叛》、《遙遠的救世主》以及《天幕紅塵》,這三部曲依一個修行的次第而作,個人覺得作者豆豆意在開悟凡塵眾生,如此功德圓滿而封筆退隱。
  • 從《遙遠的救世主》到《天道》,讓思維境界提升一個層次
    從2008年接觸《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開始,就深深的被這部小說所折服,後來發現還有按原著改編後的電視劇《天道》,觀後真可謂是大飽眼福,這十年來,前前後後觀看了也有五、六遍了,裡面有很多觀點和思維模式覺得可以反覆玩味、咀嚼,每看一遍都有些新的認知。基於有這樣的得益,覺得很有必要把它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們。
  • 《遙遠的救世主》:郭德綱曾說,入佛門六根不淨,入商界狼性不足
    而這句話,出自豆豆2000年出版的小說《背叛》。5年後,豆豆的經典作品《遙遠的救世主》面世,至今仍然是討論不衰的網絡熱點。據說,根據這本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天道》當年火遍大江南北,有人曾經在音像店一口氣買了50套。這兩部小說有著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都塑造了一個有鮮明狼性的主人公,而且都是強人與眾生的互動遊戲。
  • 看了電視劇《天道》,為何還要看《遙遠的救世主》?原著更加完整
    《天道》是國內非常難得的良心劇,它是按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揭開了「人生命運、或文化屬性」的密碼,小說比現實還現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只能看到其中的「一角」,猶如盲人摸象一樣,在小說中可看到「全貌」 和前因後果,裡面的「逆向思維」是人生事業成功的基石,高人都在使用它,只是普通人不知道而已
  • 聊聊電視劇《天道》,根據《遙遠的救世主》改編
    《天道》前後看過三遍,第三遍是一集一集、一字一句看完了這部電視劇,後又繼續看《遙遠的救世主》電子書,天道就是本書改編的,天道的編劇和本書作者都是豆豆。第一次認真看作者的資料記得之前看完天道後,搜索與天道大概一樣的電視劇,推薦《背叛》,後又發現,《背叛》這一部也是豆豆寫的。
  • 藝術三院 《百家漫談》第二十一期——李世揚老師共讀奇書《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
    關於《遙遠的救世主》,有人稱它是傲然獨尊、特立獨行和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也有行家評論說,女人看到的是小說裡的愛情,商人看到的是裡面的商戰,不同的人可以從中找出自己不同的東西,可以獲取不同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