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菜市場裡一個穿藍色衛衣的小男孩渾身戰慄,像篩糠一樣哆嗦,在輪椅上使勁狂叫。原本熱鬧的地方,瞬間安靜下來,人們都齊刷刷地看向他。
孩子爸爸拍著小男孩的背,忙著安撫,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滄桑。賣菜老闆拿了一個西紅柿給孩子玩,一邊關切地問孩子病情。孩子爸爸嘆氣道,「唉,醫生說是嚴重缺鎂造成的癲癇。他媽跟我離得早,都怪我沒照顧好他。」
孩子爸爸迫不得已辭去了工作,現在專職在家照顧他。我突然陷入了一種心酸:這個家未來怎麼辦?父親老了孩子又該怎麼辦?
孩子缺鎂,易患癲癇和骨骼發育不全
孩子缺鎂有哪些表現?缺鎂早期表現常有厭食、噁心、嘔吐、衰弱及淡漠。缺鎂加重有記憶力減退、精神緊張、易激動、神志不清、煩躁不安、手足徐動症樣運動。嚴重時,有癲癇樣發作。
人體中的鎂大約60%在骨骼當中,其餘的則存在於肌肉、軟組織和體液中(包括血液)。
從微觀意義上來說,孩子體內的每個細胞裡都含有鎂,並且一直參與著體內高達上百種的生化反應,籠統來講包括:
催化人體內大部分的化學反應製造並運送能量合成蛋白質傳送神經訊息舒緩肌肉
當孩子身體獲得足量鎂的時候,就可以有效緩解煩躁、憂鬱、易怒等症狀。鎂可以增加GABA(一種可以讓人放送的神經遞質),對壓力和焦慮有舒緩作用。2017年一項研究發現,在攝入鎂補劑短短6周後,就顯著的改善了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症狀。
同時,鎂具有加強孩子骨骼健康的作用。
生活中,兒童出現腿疼或手麻時,很多家長往往認為是缺鈣,然後瘋狂補鈣卻沒有效果。其實,當人體攝入的鎂含量不達標時,同樣會引起上述表現。體內的鎂,可以幫助鈣質溶解和吸收,如果鎂缺乏而鈣質過多的話,很容易出現諸如肌肉抽筋、蛀牙等狀況。
很多動物實驗發現,缺鎂會減少骨骼和礦物質的新陳代謝,造成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
可見,如果娃娃長期缺鎂,那麼將不利於他健康成長。
湖南省腫瘤醫院營養科胡醫生表示,鎂是人體中含量佔第三位的礦物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它與鈣元素共同維護著骨質密度、心臟電生理傳導、神經遞質活動及肌肉的收縮活動。同時,鎂也是身體內多種酶系的重要輔助因子。
鎂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如果沒有鎂,那麼孩子的代謝循環就會像一壇死水一樣,根本無法完成。鎂還有利於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也正是因為鎂在人體中的這些作用,決定了鎂不但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更是決定著人體健康和保障的物質,因此,人體要保證足夠的鎂的攝入量,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為什麼孩子容易缺鎂?
相關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孩子,鎂攝入量不足。這首先和我們越來越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和食物品質,有著莫大的關係。
事實上,大部分的鎂,在食物加工過程中,都已經流失掉了。2002年的《哈佛心臟通訊》裡面指出,小麥精製之後,鎂只剩下原來的16%。
享譽醫學界的人類營養學博士Natasha Campbell-McBride,在她的《腸道與心理症候群》一書中也指出,身體消化1個葡萄糖,需要消耗28個鎂原子,要分解1個果糖分子,則需要56個鎂原子。
但是,現在的飲食結構,大部分的食物裡都是糖,米麵等澱粉也會轉化為糖,我們還會喝很多不健康的果汁(富含果糖)。
這樣的飲食結構,會大大增加鎂的消耗量,導致很多孩子嚴重缺鎂。
其次,壓力也會加大鎂的消耗量。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素的分泌不斷增加,這會加速鎂的流失。當孩子體內鎂過低的時候,又會反過來促進壓力激素分泌,進而加劇壓力狀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你的孩子如何有效攝取鎂元素?
孩子獲取鎂的途徑主要來自食物和水。
美國食品和營養委員會對鎂的推薦量為,1歲以內嬰兒每日為50~70mg,4~6歲為200mg,7~10歲為250mg。男生11~14歲為350mg,15~18歲為400mg。女生11歲以上至成年300mg。
一、平衡家庭膳食,是攝取鎂的有效途徑
合理的飲食,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保證充足的鎂補給。以青少年為例,每日體內攝取380mg鎂,需要吃30~50g堅果大豆,250~400g谷薯粗糧,300~500g的蔬菜,75~100g的魚蝦,200~400g的水果,300g的奶,50~75g的畜禽肉類,25~50g的蛋。
1、堅果大豆中的鎂含量非常高。例如,100g大豆中,就有199mg的鎂含量。如果孩子需要補充80mg鎂,建議吃30~50g堅果大豆。
2、谷薯粗糧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中,100g的小麥胚粉中,就有198mg的鎂含量。如果孩子需要補充80mg鎂,建議吃250~400g谷薯粗糧。
3、蔬菜中含鎂量相對來說要少一些,比如莧菜,100g中含有119mg的鎂含量。建議孩子吃300~500g蔬菜,可以補足約80mg的鎂。
4、菌藻類含鎂量也不錯,其中,100g的幹木耳中,就含有152mg的鎂含量。
5、畜禽肉類含鎂量較少,每日吃50~75g,可為孩子身體補充約20mg的鎂。
二、除了食物,水也是攝取鎂的重要途徑
水是礦物質最好的載體。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相對於食物而言,飲用水中攝入比例最大的微量營養素是鈣和鎂,這兩種元素通過水提供的量可高達每日攝入量的20%。
大家千萬注意,純淨水不能補充鎂元素。純淨水是一種經專業設備過濾、去離子化後的水。它在去除了水中細菌雜質的同時,也把水中對人體有益的鈣鎂元素等過濾掉了。長期飲用會導致人體的微量元素缺乏,引起少年兒童發育不良。
其次,市面上流行的人工礦物質水也不能有效補充鎂元素。據中華預防醫學會環境衛生常務委員、第三軍醫大環境衛生教研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舒為群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即使食物中礦物質含量完全達標,但長期飲用純淨水或人工礦物質水(純淨水人工添加礦物質)時,人和動物依然會出現某些病理性改變,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骨密度減少等。
事實上,補充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最好的水是天然礦泉水。
古今中外,人們最為看好的水源便是天然礦泉水。遠在古羅馬時代,歐洲一些地方的礦泉水就被人們奉「聖水」,用以醫治疾病。我國利用礦泉水治病的歷史源遠流長,已有三千年歷史。古代文獻酈道元《水經注》中有"魯山皇女湯,飲之愈百病",《醴泉銘》有"醴泉出京師,飲之痼疾皆愈"的記載。
由於天然礦泉水本身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內在平衡有特殊的調節作用。因此,天然礦泉水對於孩子生長發育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天然礦泉水貴在天然,易被人體吸附。天然小分子團水能直接進入人體細胞,輸送營養物質、溶解細胞內壁有毒物質,乳化多餘的膽固醇和脂肪,通過代謝排出體外,保持身體潔淨、健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膳食上的營養均衡外,也要讓孩子多飲用天然礦泉水。因為天然礦泉水中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有效被身體吸收利用,是礦物質最好的載體。為了孩子的健康發育,多喝天然礦泉水益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