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皆有心生,若心不動則天下萬物皆靜止,心一動則無物不動

2020-12-22 禪說國學

不為外物所動之謂靜,不為外物所實之謂虛。

惠能大師在五祖弘忍大師處得到衣缽時,為了悟道的修行而來到南海。當時因為廣州法性寺有位印宗禪師正在開講涅粲經,於是惠能大師決定在法性寺停留數日,以便聽聞法師講經。

這一日,寺前因為法師講經而豎起了幡。由於印宗禪師遠近馳名,因此大批的人從各地湧到。其中有兩位和尚見到廣場中飄揚的幡,便開始議論起來。

其中一人說是幡動,另一個人則說是風動。結果兩人就此爭論不休,引來人潮駐足圍觀。

這時惠能大師也趕到,他一看便開口說道:「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是你們二位的心在動。」正在爭論的兩人聽到惠能大師的話以後即刻恍然大悟。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每天都會遇到眾多煩瑣的事,有的人對此來去運用自由,沒有感到內心被填滿,或者被世事堵塞而感到痛苦不堪,有的人卻怨聲載道,哭訴世事帶來的煩躁與不安。其實世事皆有心生,若心不動則天下萬物皆靜止,心一動則無物不動。

某日天氣酷熱,香山居士白居易去拜訪恆寂禪師,卻見禪師靜坐在禪房裡。

白居易就問:「禪師,這裡好熱,怎不換個清涼的地方?

恆寂禪師答道:「我覺得很涼快啊。」

白居易頓生感悟,遂作詩曰: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如果心能夠靜下來,身體自然也就涼快了。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只要有寧靜的內心,就會不為外物所動,能夠擁有恬適的心情。

藥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位是雲巖,另一位是道悟。那一日,眾人在山中參禪,見到一棵樹長得很茂盛,而另一棵樹,卻只剩下枯黃的枝葉,此時藥山禪師想藉機示教,於是便問道吾說:「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

道吾回答:「榮的好!」接著禪師又問雲巖,雲巖卻回答:「枯的好!」

此刻剛好來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彌,藥山就問他:「樹是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沙彌說:「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

「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體現的是一種閒適、獨到的眼光。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內心的寧靜。一個人只有擁有這樣的寧靜,人生境遇再變幻多舛,其內心依然安謐、澄澈、淡泊如天籟山泉。

內心平靜之人,能做到處風雷而色不變,泰山崩而心不驚,受褒獎而志不驕,遇挫折而氣不餒;內心平靜之人,其內心也易和諧。內心和諧,能使人感到快樂,獲得幸福,怡然自得,身心康泰。

內心和諧之人,從不因外力阻礙而影響情緒,也不因事業受挫而放棄快樂,更不因壓力巨大而喪失理智,還不因多種刺激而追求和諧;內心和諧之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隨風聽雨,一路隨緣。

「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不知心境本如如,觸目遇緣無障礙。」時空自在,寒暑俱消,須臾忘卻聒噪與紛擾,正如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相關焦點

  • 其實都是心動,心不動則萬物不動
    大家都知道獵人都是打獵為生,肯定是以肉食為主,而這個又是佛門大忌,等於是間接的殺生,就算普通的僧人都要嚴守,更何況已經是禪宗祖師的六祖呢?這要是換成普通人早就炸了,要麼寧死不吃肉,要麼就出去和那些惡人們拼了,以身護法。
  •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葉子猶豫不決,徵求樹的意見,樹說:你若不離,我便不棄。                終有一天,葉子被風打動,於是選擇隨風漂泊        離開的那一刻,它問樹:你為什麼不挽留我?        樹驕傲的說:世界上不只有你一片葉子;        它問風:你為什麼要追求我?
  • 風、幡、心:誰在動?
    有一天夜裡,突然風起,惠能大師聽到兩個比丘在爭論門口幡為什麼動?有個比丘認為幡自己在動,另一個比丘認為風在動。惠能大師聽到,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六祖壇經》中云:「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 王陽明:此心不動,方能萬事從容!
    ,心是定海神針 如今,我們的內心早已受到世間萬物的驅使,甚至還覺得物質與幸福的增長不成比例。但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的內心變脆弱了,而是我們在不斷追求萬物的途中迷失了自我。 王陽明的心學恰恰讓我們看到了,心原本就具有的不可動搖的力量! 先不說王陽明連續兩次參加科舉以失敗告終;被宦官劉瑾迫害逃亡差點丟了性命;在平定寧王叛亂之時,所表現出的「此心不動」可見其心理素質有多強大;就連他的學生,我們都是望塵莫及吶!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遼寧的李玉成和馬玉琴,相差三十幾歲,一起演出使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於是他們火辣辣的愛了,而且一愛就是11年,這樣忠貞不渝的愛情卻也沒逃過被金錢利益所誘惑,雖沒有像以上仁兄那樣尋求捐助,卻也恬不知恥的伸出本來高潔的手向來訪記者討錢,他們的理由是生活所迫,真是可笑既然你選擇了這樣的人生,你就應該有能力承擔這一切,你大腦靈活,四肢健全,年輕氣盛,有勞動能力,難道還不足以養家餬口?
  • 動了心的人,忘不了;動了心的情,放不下
    動了心的人,忘不了;動了心的情,放不下1:別像個怨婦一樣到處挑刺,不清楚的事情不要評論,與你無關的事情不要抨擊,三觀正一點,愛你的人才多一點2:鼠年未到,祝福先行。問候聲聲,身邊圍繞。6: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還是做人,懂得自愛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7:今天盡力做的,雖然辛苦,對未來發生的,全都是禮物,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別人踐踏。8:生命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所有讓你失落的事或物,哪怕你曾痛徹心扉,但至少讓你明白,讓你懂得。
  • 世間安樂富貴法之不動明王
    修清淨解脫,障礙為二,一則所知障,二者煩惱障,不動皆可消除,求世間事業,障礙有二,一者業障,二者魔障,前次已略說二者症狀及分別。不動亦可全部滅除二障。何者宜修不動?舉凡誦經念佛,廣做功德,連年事業無起色者,即可加修不動,乃至初期主修不動。一切功德善事,乃至佛法中,寂靜尊之修持,如持誦聖號,念誦經典,皆為積累福德,然若行人魔障已起,則福德必為魔障所吞噬,是以久修無效。
  • 相由心生正確嗎?
    看到相由心生這四個字,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長相好壞是由他(她)的內心善惡好壞決定的。我想提問者可能也是這樣理解的。不過這樣理解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還特意問了小度,回答如下:"相由心生,命隨心轉。這句話出自佛教的《無常經》。
  •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你若不傷,歲月無恙。往後餘生不去抱怨,不怕孤單,努力沉澱,因為世間苦只可自渡。原來,時光裡的碎影,我真的拾撿不起,那麼,就讓我試著去忘記,或者永遠把你埋在心底,因為想也沒有用。在謀愛的路上,遇見對一個你好的人往往比較容易,但是若要遇見一個始終對你如初的人卻很難很難,可遇而不可求,需要很大的緣分。因此,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真正的好感情,並不是一下子把你感動到暈,而是細水長流地把你寵壞。而這一切都是緣分註定,可遇而不可求,也是命中的安排。
  • 音樂圖刊:回家的路 驛動的心_新華網
    回家的路 驛動的心 回家的路 驛動的心 ——2017春運特別策劃 編輯製作:陳競超 新華網新聞中心 · 攝影圖片室 出品追上了漂泊的人 卻趕不上漂泊的魂 走完了天下的路 才想起回家的門   春節,回家 是我們血液生就的基因 是候鳥面對自然的遷徙 是親情亙古不變的呼喚 是童年永恆純真的記憶   當年 為了夢想
  • 萬物皆有靈,草木亦有心。
    GOODNIGHT 心如止水鑑常寧 見盡人間萬物情 收集每一個快樂的瞬間,用它們回擊每一個糟糕的日子
  • 萬物皆可動森!當寶可夢住進動物之森~
    前有塞爾達林克亂入《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最近《寶可夢日月》裡面的美樂美樂島也來啦!即萬物皆可我的世界後,《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也以自由創作度極高的功能備受各方玩家讚賞!畫師 ウノユウジ 筆下《寶可夢》《集合啦!
  • 不動佛世界---現喜剎土之殊勝
    假令況之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算數譬喻。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5)「弟子勝」:羅漢四果除阿羅漢,餘預流果、斯陀含果及阿那果含皆須時間成熟方令成無學地,不動佛剎之諸有學地,則不待時間因緣成熟,即能坐定便當下證無學位。經云:「舍利弗。譬如懈怠預流果入七返受生。為其說法方獲勝果。我說名為七返生人。舍利弗。若有於不動如來初說法時獲預流果。
  • 人皆有不忍之心
    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秦: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 動了心的情,太傷人;入了心的人,太難放
    02真正入了心的人,無言卻溫暖,藏在心間痴念,直到永遠。有一種幸福,叫一生都有人住在心裡;有一種深情,叫心裡一直有你在陪伴,見或者不見,都會思念;聯不聯繫,都沒忘記,刻在心裡,無法抹去。入了心的人,是你心靈的依靠;動了心的情,是你情感的寄託,只因,愛在心中,無言很暖;只因,情在眼中,無需久念。
  • 不動明王破除邪術降頭及鬼神障礙的修法
    三千大千世界之王——大自在天,因不聽從佛之教化,被不動明王疾速誅殺命盡,又令其死而復生,給予授記,未來成佛。其威神之力,威震三界,無有神魔能敵。對於世人遇到各種邪術、符咒、降頭、鬼神侵害附體,修此法定能徹底解決。可破任何外道鬼神、咒術之法力。對於動不動就對人施邪術者,若惹惱了不動明王眷屬,是天魔波旬亦急速誅殺,何況小小世間鬼神。
  • 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一個人心靈的傷痕雖然隱藏很深,但同樣會通過自己的言行顯現出來。人的心靈就像一面鏡子,你感知到的是什麼樣的世界,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不管哪陣子,不論你再醜再窮,總會有一個不嫌棄你的人,陪著你,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不是只有烈酒,才會讓人陶醉;不是只有相守,才會讓人刻骨。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有一個人是你的白月光;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有一個人是你的致命傷;每一個人一生中,總有一個人是你留不盡的相思淚;每一個人一生中,總有一個人是你難解開的青絲結。
  • 現實思維解析:心動手不動,手動心不動,心動手動,手動心動!
    原因就在於,眾多的言論,告訴大眾階層人士,富人的思維,是錢生錢!窮人思維,是靠身體力行去賺錢!言外之意就是,窮人的思想僵化,思維固化,保守頑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現實中,普通階層人士,由於所處的特殊環境,特別是圈子的固定,環境與圈子的影響,以及根本財富的影響,普通人根本就沒有機會,資源對於他們來講,甚至為零!
  • 心若向陽 入眼皆美好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擁有一顆明媚向陽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美眼,豈不是人生處處皆美景。你若覺得自己的生活糟糕透了, 經常疲倦不堪 ,別急堅持住黎明前總有一段漆黑的夜,在心中一定要存有明媚和希望之光,你向陽的心態 能助你驅趕黑夜的悲傷。曼德拉說---你若光明,這世界就不會黑暗;你若心懷希望,這世界就不會徹底絕望;你如不屈服,這世界又能把你怎樣。
  • 傳奇花和尚蘇曼殊:偏愛女色卻不動凡心,生前一擲千金死後清貧
    有文人這樣記載蘇曼殊的闊綽曼殊在上海,宴必致多客,一人所識無多,必託友人輾轉相邀。問其故,則曰:「客少,不歡也。」客至則開宴,宴畢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謝,人皆訝之。因為跟滬軍都督陳其美交情匪淺,蘇曼殊經常得到陳其美大筆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