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花和尚蘇曼殊:偏愛女色卻不動凡心,生前一擲千金死後清貧

2020-12-25 精彩歷史解讀

蘇曼殊中日混血,其為父親日本小妾所生。自幼便離開父母,在祖屋長大。因飽受欺凌不堪忍受而出家,因偷吃鴿肉被逐出師門,以後便以和尚自稱。

蘇曼殊一生能詩善畫,通曉漢文、英文、日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本人熱衷革命宣傳,儼然一代怪才。

在民初上海灘的堂子裡,花和尚蘇曼殊算是有頭有面最能吃得開的人。他隔三差五就會在高檔酒樓辦群芳宴,宴請各路嘉賓。有文人這樣記載蘇曼殊的闊綽

曼殊在上海,宴必致多客,一人所識無多,必託友人輾轉相邀。問其故,則曰:「客少,不歡也。」客至則開宴,宴畢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謝,人皆訝之。

因為跟滬軍都督陳其美交情匪淺,蘇曼殊經常得到陳其美大筆饋贈。有了錢的蘇和尚自然不願意守清規戒律,租住在上海高等旅店滄州別墅,此處臨近靜安寺,環境清幽。好景當然美色配,蘇和尚經常邀請美女來此吟詩飲宴,好不快活。

雖然受陳其美饋贈,但蘇曼殊平生不願親近權貴,對陳並無深厚交情。倒是陳其美常去看望蘇曼殊,看到高朋滿座,美女如雲,和尚與美女詩詞唱和,便豔羨不已。還曾對蘇曼殊說

和尚在風塵中生活,不可令床頭無金,遂贈金若干。

蘇曼殊迷戀吃花酒,只要有錢就呼朋引伴,到酒樓吃花酒,並差人到堂子裡叫佳人作伴。蘇曼殊每次邀請,必邀上海絕色佳人作陪。他花錢如流水,上海灘高等娛樂場所都知道有個和尚出手闊綽,加上他對美女們彬彬有禮,這些佳人們也都喜歡出他的局。

有人曾統計過蘇曼殊的帳目開支,發現用於高檔娛樂場所的開支多達1877元,而當時女僕月工資僅為1元。曾有朋友在娛樂場所批評書曼殊

你是和尚,和尚本應戒欲,你怎麼能夠如此動凡心

蘇和尚笑答:「你不是我,怎能知道我動了凡心?」

正如蘇曼殊所說,他雖嬉笑縱情於娛樂場所,但也並非真的動了凡心。蘇曼殊喜歡逛青樓,閱人無數,卻一直守身如玉,不破佛門戒規。他最喜愛且往來頗多的青樓女子有素貞、桐花館、花雪南等數人。

花雪南性情溫柔好靜,少言寡語,待人落落大方,容貌秀麗,氣質高冷,儼然當今的冷美人形象。蘇曼殊稱她「溫暾水」,意思就是暖而不熱。蘇曼殊與花雪南同床共枕,卻終能不生邪念,只談風月。作為一代絕世美人的花雪南卻很奇怪,而蘇曼殊如是說

愛情者,靈魂之空氣也。靈魂的愛情而永在,無異身體恃空氣而永存。性慾,愛情之極也。吾等互愛而不及亂,庶能永守此情,雖遠隔關山,其情不渝。我不欲圖肉體之快樂,而傷精神之愛也。故如是,願卿與我共守之。

花雪南對這樣蘇曼殊這樣一位多金才子動了真情,想贖身做其妾室,在當時,這是很正常的事。蘇曼殊拒而不受,他認為與其結為百事可哀的夫妻,倒不如相忘於江湖,留無限念想。

民國初始,北洋當道,政府依舊腐敗不堪。蘇曼殊對前途極為悲觀,終日逛青樓,喝花酒。生活毫無規律,腸胃本來就不好,蘇曼殊成了醫院的常客。1918年5月,時年35歲的蘇曼殊在病榻上完成了他傳世的最後一部愛情作品《非夢記》,留一句「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掛礙」,隨即去世。

蘇和尚辭世後,除了幾隻簡陋的箱子和一些胭脂香囊,竟一無所有。他的追悼會上,有很多佳麗頭戴白花前來弔唁。蘇曼殊去世6年後,孫中山先生出資千金,將其遺骨遷葬於杭州西湖孤山,與名妓蘇小小朝夕相伴,民國一代妙僧,他傳奇跌宕的一生就此謝幕。

相關焦點

  • 「革命和尚」蘇曼殊: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於是,國內外紛紛湧現出大批革命人士,身在日本留學的蘇曼殊也積極參加了由留日學生組建的愛國組織革命團體青年會,成為一名革命黨員。不久之後,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義憤填膺的蘇曼殊便聯合其他人成立了拒俄義勇隊。眼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一寸一寸地被帝國列強侵佔,蘇曼殊常常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悲慟。
  • 民國一代妙僧——蘇曼殊|人物
    蘇曼殊喜歡吃花酒,也喜歡替人家「叫局」,據包天笑記載,蘇曼殊曾給鴛鴦蝴蝶派的高手畢倚虹叫過一局。某日,一群文人相會,到場的人都有熟悉的局可叫,只有畢倚虹沒。 蘇便道:「我昨天在惜春老四家,見一女娃兒,頗嬌憨活潑,可取材也。」有人接話:「和尚正法眼藏,必無錯誤,何妨叫來一看。」花箋飛去,不到半小時,人就來了。
  • 中日混血花和尚,一生情多累美人|蘇曼殊
    李叔同生前的最後一幅字是「悲欣交集」,蘇曼殊的最後遺言是「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如此,他們對人生的喟嘆又可謂殊途同歸。蘇曼殊與李叔同今日知李叔同者眾,知蘇曼殊者寡。如果不是在掛一漏萬的歷史中被遺忘,就是在莫衷一是的傳說中被歪曲。
  • 蘇曼殊: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其人還數度出家,卻全然不守任何清規戒律。這個集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各種封號於一身的「花和尚」,就是蘇曼殊。魯迅先生這樣描述他稱之為「古怪」的朋友蘇曼殊:「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錢就到寺裡老老實實過活。這期間有了錢,又跑出去把錢花光。」在先生看來,這位身披袈裟的僧人,更像個浪蕩公子。每每手頭寬裕,他便呼朋引伴吃飯。
  • 尾牙將近,誰能拒絕蘇曼殊的約飯?
    但是蘇曼殊太敏感又太透徹,世俗生活的表象怎能蒙蔽他。狂歡與落寞,愛與非愛,空門與紅塵,這之中的徘徊與糾結喋喋不休,曼殊幡然醒悟,真相不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不能苦了「糖僧」如果吃有級別,蘇曼殊定是一枚頂級吃貨。他不僅酷愛飯局,而且有嗜糖癖,自稱「日食酥糖三十包」。去南洋教書時賺了不少錢,全部都拿來買糖,可以說是為了糖而一擲千金。
  • 5本男主自律禁慾的古言,他冷靜自持,不近女色,卻為她動了凡心
    愛看書的毛毛蟲 舉報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推薦5本男主自律禁慾的古言,他冷靜自持,不近女色
  • 古代言情文:不近女色的傲冷戰神竟偏愛上身邊精怪小廝,寵她入骨
    古代言情文:不近女色的傲冷戰神竟偏愛上身邊精怪小廝,寵她入骨可能很多人。會找不到書看,而變得焦慮氣躁,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古代言情文:不近女色的傲冷戰神竟偏愛上身邊精怪小廝,寵她入骨,希望大家喜歡。《六宮鳳華》--尋找失落的愛情內容摘要:古代言情文:不近女色的傲冷戰神竟偏愛上身邊精怪小廝,寵她入骨其中一個約莫十四歲,面如冠玉,目如朗星,俊朗不凡。這個少年叫陸遲,是當朝首輔陸閣老的嫡長孫。另一個少年同樣十四歲左右,穿著寶藍錦袍,容貌英俊。眼眸略顯狹長,手握摺扇,嘴角含笑,意態風流。正是李湘如的兄長李默!這四個少年,俱在松竹書院就讀,既是同窗,也是好友。
  • 蘇曼殊:不是我太荒唐,只是努力活得像自己
    陳果夫說他:「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怪和尚,也是個酒肉和尚」。尋常人說他:「窮困潦倒,也要青樓相伴,歌妓左右」。或許,不是蘇曼殊太過荒唐,而是,經歷了人生各種薄涼後,他努力讓自己活得像自己,純粹,僅此而已。因為純粹,他的愛情,寧可流連柏拉圖式的邂逅,哪怕花場笙歌,也不逾越性愛的雷池。「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 寶玉出家後,成了蘇曼殊
    民國時期,有個和尚和弘一法師一樣著名,這個人就是蘇曼殊。客人到齊了即開宴,宴畢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謝。 蘇曼殊雖是僧人,卻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品嘗當地的美食,也常常因為暴飲暴食而得病。
  • 蘇曼殊: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蘇曼殊  行跡放浪於形骸之外,意志沉湎於情慾之間的蘇曼殊,實際並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跡的個性,在廣州一個僧寺裡,偶然拿到一張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變名為僧。從此出入於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時,誠為異數。
  • 一代奇僧蘇曼殊:本是多情種,袈裟鎖火焰
    5/14蘇曼殊的畫《琵琶湖記遊》蘇曼殊的畫格調不凡,意境深邃。後蘇曼殊以自己與菊子的戀情創作了情愛小說《斷鴻零雁記》,感慨幽冥永隔的愛戀之苦。雖然能夠做到潔身自好,但他對藝妓百助楓子畢竟動了真情,他亦曾與百助同床共枕一夜,但是相安無事。百助楓子問曼殊:「大師和我究竟如何?」曼殊道:「我怕達到沸點也!」許是為了成全這個出家人,楓子就此遠離曼殊而去,獨留曼殊在沉淪中悵悵不可終日,等到百助再度送回到他身邊,曼殊卻又靠向了他的皈依處,這時他向百助宣告說:「禪心總被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 就讓我們繼續下去 一萬萬年不動凡心 一千萬年抱在一起
    不勞作沒有人說你四體不勤不焦慮,不痛苦沒有人懷疑你精神空虛世界是如此的遼闊從上到下,從東到西都是一望無際,平整,柔軟沒有一絲一毫的陰影星宿,我們的好鄰居互相照耀,但又彼此保持距離誰的心,都明亮如寶石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天上,我們用一萬年時間
  • 中國最有才華的酒肉和尚,為何35歲暴死?人們在他床底下找出答案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集才、情、膽識於一身的酒肉和尚,他的名字叫做蘇曼殊。蘇曼殊的父親是華人,母親是日本人,從小,蘇曼殊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2歲從出生地日本來到廣州,投身六榕寺,做了個小和尚,可嘴饞偷吃鴿子肉,被趕出了佛堂。16歲,返回日本後與小美女杏子偷嘗禁果。
  • 和尚不是不能近女色的,那這個和尚是什麼情況,從了老衲了?
    3.你說你沒和藍翔有關係打死我都不信,這麼小就敢上車了4.現在來說這麼純粹的兄弟真的越來越少了!5.現在的旺仔的味道咋不對勁呢,是不是壞啦6.你到底會不會拉屎啊,拉的拉的怎麼翻了?10.姑娘讓你不聽話,去下面玩,這下好了吧,都溼了!
  • 蘇曼殊:一個以淚和墨的現代禪僧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標籤:「詩僧」、「情僧」、「革命僧」、「糖僧」、酒肉和尚、天真者、厭世者、怪誕者……民國時期,他是許多青年學生的偶像,又是世人眼中眷戀紅塵的風流和尚——時而僧裝,時而西裝,常和友人出入酒肆花樓。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早期革命組織南社的中心人物,也是我國馬列主義先行者陳獨秀的摯友。
  • 倉央嘉措:佛心與凡心的結合,半與如來半與卿,相思相望兩相盈
    在清朝時期,曾經有這麼一個和尚,一個多情的和尚,有了凡心便比任何人都要熱烈,所以他成為了一個詩人。他是一個宗教的領袖,佛祖留在人間的神邸,藏族人民名義上的王,可是他卻動了凡心。他本應該高高在上俯視人間,在雲端看穿生死幻滅,在王位上號令萬千,可是他卻動了凡心。倉央嘉措啊,你為何要動了凡心?你為何不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上悲天憫人?
  • 蘇曼殊的短命人生,曾經一頓吃60個包子,35歲英年早逝
    但是在民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特殊的酒肉和尚,這位和尚才學過人,名聲非常大,而且食慾也比較好,曾經一頓吃了60個包子,一次性的喝下了6斤冷水,為什麼佛教中人還敢如此放肆。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個酒肉和尚,是近代著名詩人蘇曼殊,在詩壇上面大有作為,但是最終因不聽醫生勸阻暴飲暴食,在35歲的年紀就英年早逝了。
  • 現代禪僧蘇曼殊 以淚和墨繪人生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標籤:「詩僧」、「情僧」、「革命僧」、「糖僧」、酒肉和尚、天真者、厭世者、怪誕者……今天我們來聊聊蘇曼殊和他的繪畫吧。一生坎坷 正如其詩所言「行雲流水一孤僧」蘇曼殊 穿西裝照片蘇曼殊,原名蘇戩,字子谷,學名元瑛。天資聰穎,才華卓絕,通英、法、日、梵諸種文字。尤擅七言情詩,格調憂鬱,以清逸見長。
  • 民間故事:小和尚貪戀美色,老和尚死後破戒
    老和尚的確是高僧,不過這說法怎麼給,徒弟早跑了,難不成把自己陪給人家。自己願意,人家還不願意呢。折騰來折騰去,老和尚一直沒說話,被打了巴掌也只是念念佛號。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不過這之後,村民對老和尚的態度變了。不去小廟上香了,也不給老和尚幫忙了。老和尚年老體衰,可能也是難以釋然,居然病了。
  • 大型電影紀錄片《斷鴻——蘇曼殊》在香洲開拍啦
    在上海做記者的蘇曼殊與陳獨秀、李叔同、蔣介石等交往,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並翻譯了許多國外優秀文學作品。革命低潮時期,蘇曼殊回到寺廟中潛心創作,一批傳世佳作誕生。遊歷東南亞的生活漂泊,國內的生活居無定所,曼殊生活極不規律,性情中人把酒當歌……35歲的蘇曼殊病逝於上海,一顆天才流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