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尚」蘇曼殊: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2020-12-25 史家之韻

蘇曼殊(1884年—1918年),廣東珠海市瀝溪村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革命者。

蘇曼殊的父親是一名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因此,由於他是外族人所生,又是私生子,所以在蘇家被人視作異類,常常遭人欺辱。

可以說是蘇曼殊與眾不同的身世才造就了他坎坷的人生,小時候的經歷讓他形成了優柔寡斷的性格,筆下的文字也一樣處處透露著憂鬱、傷感、彷徨的氣息。

蘇曼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其詩、文、小說、繪畫無不精通。尤其以詩的影響最大,故有「詩僧」之稱。他為後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嘆絕的詩作。今存有一百零一首,大部分是七言絕句。

蘇曼殊還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柳亞子曾將其著作搜集匯成《曼殊全集》5卷。

蘇曼殊的小說也很聞名,他一生創作了多部纏綿悱惻的愛情小說,有《斷鴻零雁記》《天涯紅淚記》《焚劍記》《非夢記》等。

其中《斷鴻零雁記》是蘇曼殊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書寫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充滿悲劇的愛情。這本小說還被譽為「民國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

蘇曼殊一生五次出家,又屢次還俗。雖未成僧人,他也極少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風流倜儻的蘇曼殊時常犯下色戒、酒戒、殺戒,過著半僧半俗的生活。

他不是一個合格的僧人,卻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僧人。他為革命肝腦塗地的精神受到無數仁人志士的稱道。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任由西方列強宰割,致使民不聊生。於是,國內外紛紛湧現出大批革命人士,身在日本留學的蘇曼殊也積極參加了由留日學生組建的愛國組織革命團體青年會,成為一名革命黨員。

不久之後,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義憤填膺的蘇曼殊便聯合其他人成立了拒俄義勇隊。

眼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一寸一寸地被帝國列強侵佔,蘇曼殊常常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感到悲慟。

他時常踮起腳尖面向祖國所在的方向遙望,曾寫下肺腑之言:「留螢明滅夜悠悠,素女嬋娟不耐秋。相逢莫問人間事,故國傷心只淚流。」

過了沒多久,蘇曼殊感到在日本沒有任何能力幫助祖國,便毅然決定回國。

早在1898年,以維新派人士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發動了戊戌變法,進行一場資產階級的政治改革,但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鎮壓,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幾年後,維新派成員唐才常又與興中會合作,並聯合周邊的哥老會,成立自立軍,準備發動起義。

然而,在起義還沒有發動的時候,就因為消息洩露而遭到清政府的殘酷鎮壓。唐才常被殺,哥老會的首領楊洪鈞和李雲彪則逃到英國殖民下的香港避難。

由於逃亡匆忙,兩人身無分文,生活十分落魄。此時,他們恰巧聽到同樣居住在香港的康有為剛剛向華僑籌集了一筆善款,所以就找到他,希望能夠得到幫助。

然而,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康有為不但大肆揮霍善款,還讓差役將他們驅趕出門外。幾天後,憤憤不平的兩人再次找康有為理論,卻沒想到康有為竟然讓英國士兵對他們拳打腳踢。

蘇曼殊聞聽此事,為此打抱不平,怒火中燒。他氣勢洶洶地找到陳少白(孫中山結盟弟兄,時任粵航公司總司理),並向他借一把手槍。

陳少白十分驚訝,詢問蘇曼殊為何借槍,蘇曼殊答道:「我要替國家社會清除奸人,為革命志士舒一口氣,殺了康有為。」

陳少白沒有想到一向沉默寡言的蘇曼殊竟然動了殺機。他連忙勸誠蘇曼殊不要輕舉妄動,更不要感情用事。

雖然蘇曼殊暗殺康有為的念頭暫時打消了,但他深知,只有國家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將侵略者趕出家園。於是,蘇曼殊開始幫助軍隊翻譯國外的軍事制度,參加軍務活動。

有人問蘇曼殊:「佛教徒以不殺生為戒,你怎麼參與軍務活動呢?是不是動了殺機呢?」

蘇曼殊解釋說:「如能善用軍制,可免上位者濫殺無辜百姓,這何嘗不是大布施呢!」

後來,袁世凱竊取革命的勝利果實後,稱帝之心路人皆知。於是,1913年,蘇曼殊在《民立報》上發表了著名的《釋曼殊代十方法侶宣言》:

「自民國創造,獨夫袁氏作孽作惡,迄今一年。擅操屠刀,殺人如草,幽葡冤鬼,無帝可訴……即衲等雖託身世外,然宗國興亡,豈無責耶?今直告爾:甘為元兇,不恤兵連禍極,塗炭生靈;即衲等雖以言善習靜為懷,亦將起而概爾之魂!爾諦聽之!」

從此,蘇曼殊便有了「革命和尚」的美稱,他短暫的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中掙扎,在激昂慷慨和無能為力中沉淪。

實際上,蘇曼殊並不是一個革命的活動家,而是一個革命的文學家;他的貢獻主要不在於對舊世界進行「武器的批判」,而在於運用「批判的武器」,為辛亥革命開闢道路。

蘇曼殊參加了辛亥革命的宣傳鼓動工作。如陳獨秀、章士釗所辦的《國民日報》、同盟會的《民報》、劉師培夫婦所辦的《天義報》等,都曾得到蘇曼殊的贊助。

蘇曼殊為秋瑾的遺詩寫過序,為馮自由的《三次革命軍》題過辭。1907年魯迅在日本準備創刊《新生》文藝雜誌時,蘇曼殊也是贊助者之一。

蘇曼殊在日本的過若松町時,曾給陳獨秀寫過一首詩,這也是他的自詡詩,表露出他孑然一身到處漂流不定的寫照: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1918年,蘇曼殊因病結束了三十五年的痛苦人生。彌留之際,他只留下了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本文參考自:《民國風流——大人物的情與傷》

相關焦點

  • 中日混血花和尚,一生情多累美人|蘇曼殊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契闊生死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蘇曼殊有詩云:「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寄調箏人》)」他與美女肉袒相對,「偷嘗天女唇中露」後又懸崖勒馬。「只是有情拋不了,袈裟贏得淚痕粗」摯友劉三一語道破曼殊心機,原來他是個鐘情於精神戀愛的痴情和尚。
  • 蘇曼殊: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歸入佛門放言「以情求道」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僧人中的文人,文人中的僧人,近百年來有兩人最出名,一是弘一法師,一是蘇曼殊。蘇曼殊究竟為何出家為僧?這個問題一直如迷霧般引人猜測。
  • 蘇曼殊:一個以淚和墨的現代禪僧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標籤:「詩僧」、「情僧」、「革命僧」、「糖僧」、酒肉和尚、天真者、厭世者、怪誕者……民國時期,他是許多青年學生的偶像,又是世人眼中眷戀紅塵的風流和尚——時而僧裝,時而西裝,常和友人出入酒肆花樓。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早期革命組織南社的中心人物,也是我國馬列主義先行者陳獨秀的摯友。
  • 現代禪僧蘇曼殊 以淚和墨繪人生
    蘇曼殊是誰?為何黃賓虹、陳獨秀盛讚蘇曼殊繪畫呢?這套《曼殊上人墨玅》冊頁為何能拍得高價呢?蘇曼殊1918年,34歲的蘇曼殊在上海病逝,臨死之前,寫下偈語:「一切有情,皆無掛礙。」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標籤:「詩僧」、「情僧」、「革命僧」、「糖僧」、酒肉和尚、天真者、厭世者、怪誕者……今天我們來聊聊蘇曼殊和他的繪畫吧。
  • 寶玉出家後,成了蘇曼殊
    ▲蘇曼殊(1884~1918)蘇曼殊是個不會掩飾自己喜怒哀樂的人,有時還在宴會上笑著喝酒,一想到傷心事,就突然泣如雨下,「無端狂笑無端哭」,像極了魏晉名士。後來蘇曼殊為他畫了《飲馬荒城圖》,但趙聲為革命四處奔走,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悲憤而死。 蘇曼殊獲悉後,極為悲痛,託友人將畫帶到趙聲墓前焚化,以示悼念。他也從此封筆不再作畫,以謝死友。就像俞伯牙與鍾子期,至情至性。
  • 尾牙將近,誰能拒絕蘇曼殊的約飯?
    蘇曼殊的臨終遺言掛念的正是日夜思念的從未相認的母親。視規則如空氣蘇曼殊雖然狂放,但是並不自大。在他的身上,難以看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痕跡。甚至有時候,完全讓人摸不著他行為的邊界。例如,日常生活中,他常著僧衣僧袍。居然還以此身打扮,出入風月場所。有一次,守門人嘲笑道:「如今竟是什麼光景,妓女邀起和尚來了,怕是要倒著貼了。
  • 傳奇花和尚蘇曼殊:偏愛女色卻不動凡心,生前一擲千金死後清貧
    蘇曼殊中日混血,其為父親日本小妾所生。自幼便離開父母,在祖屋長大。因飽受欺凌不堪忍受而出家,因偷吃鴿肉被逐出師門,以後便以和尚自稱。蘇曼殊一生能詩善畫,通曉漢文、英文、日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
  • 蘇曼殊: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這個集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各種封號於一身的「花和尚」,就是蘇曼殊。魯迅先生這樣描述他稱之為「古怪」的朋友蘇曼殊:「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錢就到寺裡老老實實過活。這期間有了錢,又跑出去把錢花光。」在先生看來,這位身披袈裟的僧人,更像個浪蕩公子。每每手頭寬裕,他便呼朋引伴吃飯。一旦「客少,不歡也」,便託人輾轉相邀,「宴畢即散,不通姓名,亦不言謝」。
  • 蘇曼殊:不是我太荒唐,只是努力活得像自己
    陳果夫說他:「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怪和尚,也是個酒肉和尚」。尋常人說他:「窮困潦倒,也要青樓相伴,歌妓左右」。或許,不是蘇曼殊太過荒唐,而是,經歷了人生各種薄涼後,他努力讓自己活得像自己,純粹,僅此而已。因為純粹,他的愛情,寧可流連柏拉圖式的邂逅,哪怕花場笙歌,也不逾越性愛的雷池。「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 民國一代妙僧——蘇曼殊|人物
    蘇曼殊喜歡吃花酒,也喜歡替人家「叫局」,據包天笑記載,蘇曼殊曾給鴛鴦蝴蝶派的高手畢倚虹叫過一局。某日,一群文人相會,到場的人都有熟悉的局可叫,只有畢倚虹沒。 蘇便道:「我昨天在惜春老四家,見一女娃兒,頗嬌憨活潑,可取材也。」有人接話:「和尚正法眼藏,必無錯誤,何妨叫來一看。」花箋飛去,不到半小時,人就來了。
  • 一代奇僧蘇曼殊:本是多情種,袈裟鎖火焰
    5/14蘇曼殊的畫《琵琶湖記遊》蘇曼殊的畫格調不凡,意境深邃。8/14蘇曼殊法相蘇曼殊不僅是一個詩僧、畫僧,還是一個愛國的革命僧人,他在東京加入過興中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9/14蘇曼殊小說《斷鴻零雁記》蘇曼殊最聞名於世的,恐怕要數他與眾多女子的感情糾葛了。
  • 蘇曼殊的短命人生,曾經一頓吃60個包子,35歲英年早逝
    但是在民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特殊的酒肉和尚,這位和尚才學過人,名聲非常大,而且食慾也比較好,曾經一頓吃了60個包子,一次性的喝下了6斤冷水,為什麼佛教中人還敢如此放肆。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個酒肉和尚,是近代著名詩人蘇曼殊,在詩壇上面大有作為,但是最終因不聽醫生勸阻暴飲暴食,在35歲的年紀就英年早逝了。
  • 大型電影紀錄片《斷鴻——蘇曼殊》在香洲開拍啦
    大型電影紀錄片《斷鴻——蘇曼殊》在香洲開拍啦! 珠海香洲 珠海香洲微信號 zhxiangzhou 功能介紹 「珠海香洲」微信平臺,隨時隨地了解「香洲政務」,一指一鍵「匯聚民聲」。在香山縣的瀝溪村,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受盡大媽打罵的小曼殊卻深受私塾先生的喜愛,香山文化滋養了啟蒙時代的蘇曼殊。
  • 蘇曼殊與上海 | 黃軼
    百年來,這個名字一直魅惑不減——其「斷鴻零雁」的生涯、「披髮長歌」的壯懷、「白馬投荒」的執著、「沿門託缽」的苦行、「冥鴻物外」的放達、「行雲流水」的浪漫、「以情證道」的虛妄、「此志落拓」的抱憾……,永遠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千千結;他「言辭孤憤」的雜論、「事辭相稱」的譯作、「靈月鏡中」的詩格、「哀感頑豔」的說部、「自創新宗」的繪畫……,總是富有解讀不盡的召喚力。
  • 1988年,福建一和尚向政府揭秘,死了七年的和尚其實是革命功臣
    在1988年的時候,福建一位法號叫做「馨揚」的和尚向政府揭秘,此前已經過世的「妙圓」和尚身份並不簡單,已經死了七年的他,是一位響噹噹的革命功臣!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查證之下,果然發現了妙圓和尚的革命經歷,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馨揚和尚身份同樣也不簡單,他也是一位充滿著故事的革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