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將近,誰能拒絕蘇曼殊的約飯?

2021-02-23 南都周刊

尾牙將近,和蘇曼殊的約約飯,呼朋引伴,想必美食們通通要到碗裡來,熱鬧自然是特別熱鬧,話題還可以繞著地球跑一圈,況且,還可以與一種風雅遺世的文人性情相逢。

文 | 蓍婆

蘇曼殊,一位充滿藝術家氣質的男子,可以把時光過得如同畫卷一般美好。他行為乖張,狂放不羈,渾身散發的浪漫氣質讓人神魂顛倒。

蘇曼殊

頂級吃貨的飯局

倘若與蘇曼殊約飯,他絕然不會接受AA制。在他眼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哪裡叫做問題。即使散盡千金,他也要換來口腹之慾與常來常往。他喜歡熱鬧的飯局,吃與因吃而來的熱鬧,都是蘇曼殊所刻意經營的人生樂事。

民國時期教師待遇非常高,每月有200銀元收入。雖然有如此豐厚的薪金,但蘇曼殊生活經常到了舉債的地步,其錢財大多揮霍在飯局之上。

他常大肆請客,每次廣邀眾人豪飲大嚼,若人少便叫當席的朋友再呼他人,直至人坐滿一大桌方罷休。席後眾人散去,他竟不記得入席皆為何人。這些還算不得令人驚嘆,他喜歡「叫局」,與一眾歌姬觥籌交錯,全然不顧及出家人的身份。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這樣一場飯局,必定是可以洗淨胸中鬱悶,有療傷治癒的功效。然而,飯局狂歡背後隱藏的自然是冷清、落寞甚至孤寂,再隨之而來的,是對下一次的喜樂、團聚與觥籌交錯的期許。

八寶飯、嘉興大頭菜、棗泥月餅、黃壚糟蛋……這些都是蘇曼殊的最愛。蘇曼殊是一枚正宗的吃貨。吃貨們往往是世俗生活的積極追逐者。但是蘇曼殊太敏感又太透徹,世俗生活的表象怎能蒙蔽他。狂歡與落寞,愛與非愛,空門與紅塵,這之中的徘徊與糾結喋喋不休,曼殊幡然醒悟,真相不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不能苦了「糖僧」

如果吃有級別,蘇曼殊定是一枚頂級吃貨。他不僅酷愛飯局,而且有嗜糖癖,自稱「日食酥糖三十包」。去南洋教書時賺了不少錢,全部都拿來買糖,可以說是為了糖而一擲千金。

在所有糖果中,蘇曼殊最喜歡的糖果種類是摩爾登糖,摩爾登糖是舶來品,是時尚的象徵。他曾說:「據聞茶花女愛吃此糖。茶花女愛吃,我當然愛吃。」據說,當時上海棋盤街有一家店鋪出售摩爾登糖,裝在扁形的玻璃瓶內,粒粒如圍棋子,色澤淡黃或者淡紅色。蘇曼殊每天要去買三罐摩爾登糖。有一次,他沒有錢買糖,走投無路之際想敲掉自己的金牙換糖,此舉嚇得老闆只好請他免費吃糖。臨終前,蘇曼殊對糖的依賴絲毫未減,朋友從他的枕頭底下找出一大堆花花綠綠的糖紙。

蘇曼殊自號為「糖僧」,包天笑曾寫詩評價蘇曼殊喜食甜食:

松糖菊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

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糖是甜的,蘇曼殊愛吃糖,也許是因為覺得人生苦短。甜是一種味覺。糖在分解融化之中自然會散發香味。嗅覺同樣是一種古老的感覺。嬰孩能夠辨識母親便是通過嗅覺。循著氣味這條線索,我們終於想到了蘇曼殊的母親。蘇曼殊自幼離開了母親,在一個冰冷的封建大家庭中成長。

有人分析,雪糕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雪糕裡面的香草味十分接近媽媽的味道。

摩爾登糖到底是否有媽媽的味道,這就無從考證了。天生敏感的蘇曼殊對於母愛的渴求無疑如同洪水猛獸,這也許是他對甜這種味道渴求的根源。

「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皆無掛礙。」蘇曼殊的臨終遺言掛念的正是日夜思念的從未相認的母親。

視規則如空氣

蘇曼殊雖然狂放,但是並不自大。在他的身上,難以看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痕跡。甚至有時候,完全讓人摸不著他行為的邊界。例如,日常生活中,他常著僧衣僧袍。居然還以此身打扮,出入風月場所。

有一次,守門人嘲笑道:「如今竟是什麼光景,妓女邀起和尚來了,怕是要倒著貼了。真是開張晦氣!」

曼殊停了,一把揪住門房的領子怒罵道:「你給本尊看清了,明日我自帶著銀子堵死你這臭嘴。到時,你給我大念千聲『佛祖饒我』。」

門房不屑道:「你一個和尚來這裡,不怕下地獄?」

「此處就是地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曼殊說罷朗笑著上樓去了。

門房自是目瞪口呆,又無可奈何。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還有,蘇曼殊的畫不知讓多少人垂涎欲滴。蘇曼殊很少以畫來應對人情世故,他常常閉門作畫,稍有不滿就直接焚燼。此舉讓惦記著他的畫的人心裡直發癢。更有意思的是,他為亡友趙聲作畫一副,囑友人帶去趙聲墳頭焚燼,稱這是還畫債。這更讓吃畫的饕餮們氣得七竅生煙。

蘇曼殊的書畫作品

日常規則,在蘇曼殊眼中如同虛設。但是,叛逆的靈魂往往充滿了創新。蘇曼殊的叛逆,從何而來呢?

在一個家庭中,代表規則的往往是父親。孩子與父親的關係,會投射為孩子與規則的關係。蘇曼殊的父親是一位無力挽救家族衰敗的茶葉商。他情感涼薄,與蘇曼殊的交流甚少。與蘇曼殊的母親分手後,也是任該女子在世間漂泊,很少給予關懷與問候。詩歌,是蘇曼殊極其喜愛的用於抒發情感的藝術形式,蘇曼殊的詩歌的內容有關於吃的、關於朋友的、關於愛情的、關於母親的,但是未見其對父親的懷念。可以揣測,蘇曼殊與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始終沒有建立,這也為日後蘇曼殊的叛逆埋下了伏筆。

百轉千回的愛戀

15歲的蘇曼殊遇見了他的初戀。像所有愛情的打開方式一樣。他們在試探中靠近,在眼神中確認。如果沒有家人的反對,愛情也許就在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誰知菊子柔順的表面之下竟是決絕而堅韌。以眾人始料不及的方式將這段愛情定格於最唯美的初見之時。

逗子櫻山溫柔的月色中,蘇曼殊遇見了此生第一份愛情。他擁有了指尖初點的牽手,也經歷了窗前蜻蜓系紅箋的浪漫,還有那「見人羞澀卻回頭」的純美。兩小無猜的愛情永遠帶著夢幻的光暈,只可惜這段情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中,以菊子跳海自殺而告終。

失去了戀人的日本無疑成了傷心之地,許多情感必定要在歲月淘洗之後,在一個倚欄回眸的瞬間抑或風清月明的晚上,舊時光不自覺地浮現眼前,方知最是難得少年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菊子沒有走進蘇曼殊的家庭中,但是進入了蘇曼殊的生命,在蘇曼殊的生命裡,菊子以及她的行為是愛的符號,無人替代。沒人誰能夠說得清這段悽美愛戀對於蘇曼殊身心的影響。在蘇曼殊文學作品裡,幾乎所有的愛戀都是破碎的。其著名的《斷鴻零雁記》便是以此段戀愛為藍本,這一文本,也可視為蘇曼殊內心蘊積的巨大能量的投射。

失題

斜插蓮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編。

此後不知魂與夢,涉江同泛採蓮船。

過若松町有感

孤燈引夢記朦朧,風雨鄰庵夜半鍾。

我再來時人已去,涉江誰為採芙蓉?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十年之後,蘇曼殊再遊舊地,他寫下來三首詩歌懷念菊子。可見,十年的時光無法磨滅一個已經走入內心的人。菊子的殉情,在蘇曼殊遇見菊子以後短暫的二十年間,其影響依舊是無孔不入的。蘇曼殊從未走入婚姻,雖亦為許多女子動情,一段段愛戀的底色始終是陰沉的。

星光熠熠的朋友圈

蘇曼殊的朋友圈,不僅高級,還星光熠熠:孫中山、陳獨秀、黃興、章太炎、廖仲愷、柳亞子、魯迅、周作人、章士釗、葉楚傖、包天笑……他們因蘇曼殊的橫溢才華而錯愕。蘇曼殊天生有著繪畫天賦,詩歌寫得百轉千回、勾人心魄,語言方面更是有如神助。常人需要花七八年時間才學會的梵語,他兩年就輕鬆掌握。在翻譯與文學創作方面,蘇曼殊的氣場十分強大,在當時還捲起了一股曼殊熱。若以當下的標準來衡量,蘇曼殊是超級學霸,而且作品定然常居暢銷書榜榜首。蘇曼殊二十歲時就翻譯了《慘世界》《茶花女》《拜倫詩選》。他的原創長篇小說《斷鴻零雁記》則是被寫入文學史的名著。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說:「東洋留學生捧蘇曼殊,西洋留學生捧黃遵憲。留學生不知道蘇東坡、黃山谷,目間只有這一對蘇黃。」

印順大師說:「中國有兩大詩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鬱達夫說:「……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而他的浪漫氣質,由這種浪漫氣質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朋友圈的口碑非一日之功。定是眾人看到了蘇曼殊的可愛之處。蘇曼殊並不持才自傲,也不孤芳自賞。他待人總是溫和有禮,自洽一方。雖然有時一意孤行,卻也懂得保持距離。朋友在他內心中的份量十分重,他從來不逢場作戲、曲意逢迎,對巴結權貴的更是毫無興趣。蘇曼殊終身未婚,可以說,朋友即是他的家人。留學日本時,身邊陪伴的是朋友,南洋執教時,身邊陪伴的是朋友,臨終病榻前,陪伴的也是朋友。一個星光熠熠的朋友圈,也是蘇曼殊在世35年的一筆數額不小的財富。

尾牙將近,和蘇曼殊的約約飯,呼朋引伴,想必美食們通通要到碗裡來,熱鬧自然是特別熱鬧,話題還可以繞著地球跑一圈,況且,還可以與一種風雅遺世的文人性情相逢。

所以,約麼?

歡迎來評論區寫下你的留言,小南將會選取10位讀者,每人送一本《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寶玉出家後,成了蘇曼殊
    相比李叔同的博大精深,蘇曼殊實在是太另類了。父親蘇傑在日本經商時納河合仙為妾,後又與其妹河合若子暗合而生蘇曼殊,由於中日混血和私生子的身份,蘇曼殊童年時在家庭中備受歧視和欺凌。蘇曼殊出了名的奢豪好客。他在長沙教書時攢了不少錢,旋至上海後,常在名館酒樓叫局吃酒。每次吃飯都會叫來很多人。
  • 蘇曼殊與上海 | 黃軼
    很多文人皆為其著言立說,如早期的陳獨秀、章太炎、柳亞子、柳無忌、周作人、鬱達夫、陳子展,晚近的任訪秋、李歐梵、馬以君、陳平原等,我個人在2005年也是以蘇曼殊研究取得的博士學位。在日本和我國港臺地區,也有不少學者做過或做著蘇曼殊研究。    蘇曼殊短暫的一生既孤苦飄零,又逢緣時會,他與上海的交遇成就了一種獨異的風華。
  • 中日混血花和尚,一生情多累美人|蘇曼殊
    行雲流水一孤僧,世上飄零誰似我契闊生死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李叔同生前的最後一幅字是「悲欣交集」,蘇曼殊的最後遺言是「一切有情,都無掛礙」。如此,他們對人生的喟嘆又可謂殊途同歸。蘇曼殊與李叔同今日知李叔同者眾,知蘇曼殊者寡。如果不是在掛一漏萬的歷史中被遺忘,就是在莫衷一是的傳說中被歪曲。
  • 現代禪僧蘇曼殊 以淚和墨繪人生
    蘇曼殊是誰?為何黃賓虹、陳獨秀盛讚蘇曼殊繪畫呢?這套《曼殊上人墨玅》冊頁為何能拍得高價呢?蘇曼殊1918年,34歲的蘇曼殊在上海病逝,臨死之前,寫下偈語:「一切有情,皆無掛礙。」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曾有過無數標籤:「詩僧」、「情僧」、「革命僧」、「糖僧」、酒肉和尚、天真者、厭世者、怪誕者……今天我們來聊聊蘇曼殊和他的繪畫吧。
  • 李誠儒揭秘節目內幕,卻遭嘲諷,送禮約飯該不該拒絕?
    李誠儒一再強調自己,無論是比賽前還是比賽後,都和演員沒有任何來往,自己避嫌都來不及呢。 不得不說,李誠儒的三觀非常正,俗話說「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身為一名鑑影人,必須站在中立的位置,拿了任何一位演員的禮物都不合適,拒絕收視是最基本的素養。
  • 民國一代妙僧——蘇曼殊|人物
    蘇曼殊喜歡吃花酒,也喜歡替人家「叫局」,據包天笑記載,蘇曼殊曾給鴛鴦蝴蝶派的高手畢倚虹叫過一局。某日,一群文人相會,到場的人都有熟悉的局可叫,只有畢倚虹沒。 蘇便道:「我昨天在惜春老四家,見一女娃兒,頗嬌憨活潑,可取材也。」有人接話:「和尚正法眼藏,必無錯誤,何妨叫來一看。」花箋飛去,不到半小時,人就來了。
  • 女護士拒絕「約飯」遭解聘,詹主任被處理:領導私約刺痛職場人
    於是回復主任下班後和朋友約好了,要陪朋友去買東西,拒絕了科室主任的邀請。當事人和詹主任的聊天記錄領導"約飯「刺痛無數職場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和小麗一樣被領導「約飯」的女性不在少數,在很多單位,總是有極個別領導心懷不軌
  • 蘇曼殊:一個以淚和墨的現代禪僧
    ,創造了蘇曼殊作品拍賣最高價紀錄,此前其作品最高價是218.5萬元的《雪山行旅圖》。▲蘇曼殊1918年,34歲的蘇曼殊在上海病逝,臨死之前,寫下偈語:「一切有情,皆無掛礙。」蘇傑生有一妻三妾,其中一名小妾日本人河合仙,是蘇曼殊的養母,他的親生母親是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蘇曼殊出生三月,若子就離開了蘇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 蘇曼殊: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在一百年前那個風雲變幻新舊更替的時代,就有這麼一個傢伙橫空出世:自幼儀容出眾,天生驚才絕豔,精通英、法、日、梵諸多文字,還詩、畫、小說皆能信手拈來,才情、膽識、相貌俱稱一流,據說當時幾無能出其右者。其人還數度出家,卻全然不守任何清規戒律。這個集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各種封號於一身的「花和尚」,就是蘇曼殊。
  • 民國詩僧蘇曼殊與他翻譯的《拜倫詩選》
    蘇曼殊的詩為人傳頌,不為人熟知的是,他還是中國最早翻譯拜倫、雪萊詩作的詩人之一,中國翻譯史上第一部外國詩歌翻譯專集就出自這位天才之手。蘇曼殊是在上海第一次接觸到西方文化的。1896年,蘇曼殊十三歲時,他隨父來到上海,跟從西班牙牧師羅弼•莊湘博士學習英文,並開始了解西方文化。
  • 「革命和尚」蘇曼殊: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其中《斷鴻零雁記》是蘇曼殊寫的一本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書寫了自己坎坷的身世和充滿悲劇的愛情。這本小說還被譽為「民國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蘇曼殊一生五次出家,又屢次還俗。雖未成僧人,他也極少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風流倜儻的蘇曼殊時常犯下色戒、酒戒、殺戒,過著半僧半俗的生活。
  • 《春雨》樓頭尺八簫——情僧蘇曼殊的京都往事
    《春雨》 蘇曼殊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人。蘇曼殊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後人將其著作編成5卷《曼殊全集》。
  • 大型電影紀錄片《斷鴻——蘇曼殊》在香洲開拍啦
    9月23日上午,大型電影紀錄片《斷鴻——蘇曼殊》啟動儀式在石溪亦蘭亭公園順利舉行,該影片由蘇曼殊的故鄉——珠海香洲重磅推出。在香山縣的瀝溪村,一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受盡大媽打罵的小曼殊卻深受私塾先生的喜愛,香山文化滋養了啟蒙時代的蘇曼殊。
  • 一代奇僧蘇曼殊:本是多情種,袈裟鎖火焰
    1/14蘇曼殊法相蘇曼殊,1884—1918,父為廣東茶商,母為日本女子。曼殊幼年即遠離生母送回廣東教養,二人終生不復一見。5/14蘇曼殊的畫《琵琶湖記遊》蘇曼殊的畫格調不凡,意境深邃。8/14蘇曼殊法相蘇曼殊不僅是一個詩僧、畫僧,還是一個愛國的革命僧人,他在東京加入過興中會、光復會等革命組織。
  • 尾牙?
    尾牙是最美麗的牙?
  • 2016尾牙是幾月幾號 尾牙習俗是什麼?(附尾牙宴流程)
    根據傳統,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六月十六是「半年牙」,而十二月十六,也就是每年的最後的一個「牙期」,就被稱為「尾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牙期」。所以,尾牙一般是農曆臘月十六。2016尾牙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農曆臘月十六尾牙習俗  福建地區把做「尾牙」之後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
  • 又到一年「尾牙」季,問題來了:啥是「尾牙」?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啥是「尾牙」?古代「尾牙」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來帶你一探究竟!「尾牙」的由來「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
  • 蘇曼殊:無端狂笑無端哭 縱有歡腸已似冰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僧人中的文人,文人中的僧人,近百年來有兩人最出名,一是弘一法師,一是蘇曼殊。蘇曼殊究竟為何出家為僧?這個問題一直如迷霧般引人猜測。  蘇曼殊的父親蘇傑生年輕時赴日本橫濱經商,與某日本婦女交往而生蘇曼殊。15歲時,蘇曼殊隨表兄林紫垣再赴日本,就讀橫濱華僑設立的大同學校。
  • 傳奇花和尚蘇曼殊:偏愛女色卻不動凡心,生前一擲千金死後清貧
    蘇曼殊中日混血,其為父親日本小妾所生。自幼便離開父母,在祖屋長大。因飽受欺凌不堪忍受而出家,因偷吃鴿肉被逐出師門,以後便以和尚自稱。蘇曼殊一生能詩善畫,通曉漢文、英文、日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取得了不俗成績。
  • 蘇曼殊:不是我太荒唐,只是努力活得像自己
    直到他涅槃半個多世紀,通過他的九妹蘇慧珊,人們才知道,原來蘇曼殊的人生,竟是這般悽涼。蘇曼殊的父親蘇傑生,出身廣東望族,長年在日本橫濱經商。母親河合若,為日本人,養母河合仙,是蘇傑生的小妾,也是河合若的姐姐。在生下蘇曼殊三個月後,母親將其託付給姐姐河合仙,就被迫離開了蘇傑生,回鄉嫁給一位日本軍人。後來,蘇家家道中落,養母也被留在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