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牙將近,和蘇曼殊的約約飯,呼朋引伴,想必美食們通通要到碗裡來,熱鬧自然是特別熱鬧,話題還可以繞著地球跑一圈,況且,還可以與一種風雅遺世的文人性情相逢。
文 | 蓍婆
蘇曼殊,一位充滿藝術家氣質的男子,可以把時光過得如同畫卷一般美好。他行為乖張,狂放不羈,渾身散發的浪漫氣質讓人神魂顛倒。
蘇曼殊
頂級吃貨的飯局
倘若與蘇曼殊約飯,他絕然不會接受AA制。在他眼裡,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哪裡叫做問題。即使散盡千金,他也要換來口腹之慾與常來常往。他喜歡熱鬧的飯局,吃與因吃而來的熱鬧,都是蘇曼殊所刻意經營的人生樂事。
民國時期教師待遇非常高,每月有200銀元收入。雖然有如此豐厚的薪金,但蘇曼殊生活經常到了舉債的地步,其錢財大多揮霍在飯局之上。
他常大肆請客,每次廣邀眾人豪飲大嚼,若人少便叫當席的朋友再呼他人,直至人坐滿一大桌方罷休。席後眾人散去,他竟不記得入席皆為何人。這些還算不得令人驚嘆,他喜歡「叫局」,與一眾歌姬觥籌交錯,全然不顧及出家人的身份。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這樣一場飯局,必定是可以洗淨胸中鬱悶,有療傷治癒的功效。然而,飯局狂歡背後隱藏的自然是冷清、落寞甚至孤寂,再隨之而來的,是對下一次的喜樂、團聚與觥籌交錯的期許。
八寶飯、嘉興大頭菜、棗泥月餅、黃壚糟蛋……這些都是蘇曼殊的最愛。蘇曼殊是一枚正宗的吃貨。吃貨們往往是世俗生活的積極追逐者。但是蘇曼殊太敏感又太透徹,世俗生活的表象怎能蒙蔽他。狂歡與落寞,愛與非愛,空門與紅塵,這之中的徘徊與糾結喋喋不休,曼殊幡然醒悟,真相不過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不能苦了「糖僧」
如果吃有級別,蘇曼殊定是一枚頂級吃貨。他不僅酷愛飯局,而且有嗜糖癖,自稱「日食酥糖三十包」。去南洋教書時賺了不少錢,全部都拿來買糖,可以說是為了糖而一擲千金。
在所有糖果中,蘇曼殊最喜歡的糖果種類是摩爾登糖,摩爾登糖是舶來品,是時尚的象徵。他曾說:「據聞茶花女愛吃此糖。茶花女愛吃,我當然愛吃。」據說,當時上海棋盤街有一家店鋪出售摩爾登糖,裝在扁形的玻璃瓶內,粒粒如圍棋子,色澤淡黃或者淡紅色。蘇曼殊每天要去買三罐摩爾登糖。有一次,他沒有錢買糖,走投無路之際想敲掉自己的金牙換糖,此舉嚇得老闆只好請他免費吃糖。臨終前,蘇曼殊對糖的依賴絲毫未減,朋友從他的枕頭底下找出一大堆花花綠綠的糖紙。
蘇曼殊自號為「糖僧」,包天笑曾寫詩評價蘇曼殊喜食甜食:
松糖菊餅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開。
想是大師心裡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糖是甜的,蘇曼殊愛吃糖,也許是因為覺得人生苦短。甜是一種味覺。糖在分解融化之中自然會散發香味。嗅覺同樣是一種古老的感覺。嬰孩能夠辨識母親便是通過嗅覺。循著氣味這條線索,我們終於想到了蘇曼殊的母親。蘇曼殊自幼離開了母親,在一個冰冷的封建大家庭中成長。
有人分析,雪糕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雪糕裡面的香草味十分接近媽媽的味道。
摩爾登糖到底是否有媽媽的味道,這就無從考證了。天生敏感的蘇曼殊對於母愛的渴求無疑如同洪水猛獸,這也許是他對甜這種味道渴求的根源。
「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皆無掛礙。」蘇曼殊的臨終遺言掛念的正是日夜思念的從未相認的母親。
視規則如空氣
蘇曼殊雖然狂放,但是並不自大。在他的身上,難以看出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痕跡。甚至有時候,完全讓人摸不著他行為的邊界。例如,日常生活中,他常著僧衣僧袍。居然還以此身打扮,出入風月場所。
有一次,守門人嘲笑道:「如今竟是什麼光景,妓女邀起和尚來了,怕是要倒著貼了。真是開張晦氣!」
曼殊停了,一把揪住門房的領子怒罵道:「你給本尊看清了,明日我自帶著銀子堵死你這臭嘴。到時,你給我大念千聲『佛祖饒我』。」
門房不屑道:「你一個和尚來這裡,不怕下地獄?」
「此處就是地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曼殊說罷朗笑著上樓去了。
門房自是目瞪口呆,又無可奈何。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還有,蘇曼殊的畫不知讓多少人垂涎欲滴。蘇曼殊很少以畫來應對人情世故,他常常閉門作畫,稍有不滿就直接焚燼。此舉讓惦記著他的畫的人心裡直發癢。更有意思的是,他為亡友趙聲作畫一副,囑友人帶去趙聲墳頭焚燼,稱這是還畫債。這更讓吃畫的饕餮們氣得七竅生煙。
蘇曼殊的書畫作品
日常規則,在蘇曼殊眼中如同虛設。但是,叛逆的靈魂往往充滿了創新。蘇曼殊的叛逆,從何而來呢?
在一個家庭中,代表規則的往往是父親。孩子與父親的關係,會投射為孩子與規則的關係。蘇曼殊的父親是一位無力挽救家族衰敗的茶葉商。他情感涼薄,與蘇曼殊的交流甚少。與蘇曼殊的母親分手後,也是任該女子在世間漂泊,很少給予關懷與問候。詩歌,是蘇曼殊極其喜愛的用於抒發情感的藝術形式,蘇曼殊的詩歌的內容有關於吃的、關於朋友的、關於愛情的、關於母親的,但是未見其對父親的懷念。可以揣測,蘇曼殊與父親之間的親密關係始終沒有建立,這也為日後蘇曼殊的叛逆埋下了伏筆。
百轉千回的愛戀
15歲的蘇曼殊遇見了他的初戀。像所有愛情的打開方式一樣。他們在試探中靠近,在眼神中確認。如果沒有家人的反對,愛情也許就在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誰知菊子柔順的表面之下竟是決絕而堅韌。以眾人始料不及的方式將這段愛情定格於最唯美的初見之時。
逗子櫻山溫柔的月色中,蘇曼殊遇見了此生第一份愛情。他擁有了指尖初點的牽手,也經歷了窗前蜻蜓系紅箋的浪漫,還有那「見人羞澀卻回頭」的純美。兩小無猜的愛情永遠帶著夢幻的光暈,只可惜這段情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中,以菊子跳海自殺而告終。
失去了戀人的日本無疑成了傷心之地,許多情感必定要在歲月淘洗之後,在一個倚欄回眸的瞬間抑或風清月明的晚上,舊時光不自覺地浮現眼前,方知最是難得少年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菊子沒有走進蘇曼殊的家庭中,但是進入了蘇曼殊的生命,在蘇曼殊的生命裡,菊子以及她的行為是愛的符號,無人替代。沒人誰能夠說得清這段悽美愛戀對於蘇曼殊身心的影響。在蘇曼殊文學作品裡,幾乎所有的愛戀都是破碎的。其著名的《斷鴻零雁記》便是以此段戀愛為藍本,這一文本,也可視為蘇曼殊內心蘊積的巨大能量的投射。
失題
斜插蓮蓬美且鬈,曾教粉指印青編。
此後不知魂與夢,涉江同泛採蓮船。
過若松町有感
孤燈引夢記朦朧,風雨鄰庵夜半鍾。
我再來時人已去,涉江誰為採芙蓉?
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成冰。
十年之後,蘇曼殊再遊舊地,他寫下來三首詩歌懷念菊子。可見,十年的時光無法磨滅一個已經走入內心的人。菊子的殉情,在蘇曼殊遇見菊子以後短暫的二十年間,其影響依舊是無孔不入的。蘇曼殊從未走入婚姻,雖亦為許多女子動情,一段段愛戀的底色始終是陰沉的。
星光熠熠的朋友圈
蘇曼殊的朋友圈,不僅高級,還星光熠熠:孫中山、陳獨秀、黃興、章太炎、廖仲愷、柳亞子、魯迅、周作人、章士釗、葉楚傖、包天笑……他們因蘇曼殊的橫溢才華而錯愕。蘇曼殊天生有著繪畫天賦,詩歌寫得百轉千回、勾人心魄,語言方面更是有如神助。常人需要花七八年時間才學會的梵語,他兩年就輕鬆掌握。在翻譯與文學創作方面,蘇曼殊的氣場十分強大,在當時還捲起了一股曼殊熱。若以當下的標準來衡量,蘇曼殊是超級學霸,而且作品定然常居暢銷書榜榜首。蘇曼殊二十歲時就翻譯了《慘世界》《茶花女》《拜倫詩選》。他的原創長篇小說《斷鴻零雁記》則是被寫入文學史的名著。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說:「東洋留學生捧蘇曼殊,西洋留學生捧黃遵憲。留學生不知道蘇東坡、黃山谷,目間只有這一對蘇黃。」
印順大師說:「中國有兩大詩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鬱達夫說:「……他的詩比他的畫好,他的畫比他的小說好,而他的浪漫氣質,由這種浪漫氣質而來的行動風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
朋友圈的口碑非一日之功。定是眾人看到了蘇曼殊的可愛之處。蘇曼殊並不持才自傲,也不孤芳自賞。他待人總是溫和有禮,自洽一方。雖然有時一意孤行,卻也懂得保持距離。朋友在他內心中的份量十分重,他從來不逢場作戲、曲意逢迎,對巴結權貴的更是毫無興趣。蘇曼殊終身未婚,可以說,朋友即是他的家人。留學日本時,身邊陪伴的是朋友,南洋執教時,身邊陪伴的是朋友,臨終病榻前,陪伴的也是朋友。一個星光熠熠的朋友圈,也是蘇曼殊在世35年的一筆數額不小的財富。
尾牙將近,和蘇曼殊的約約飯,呼朋引伴,想必美食們通通要到碗裡來,熱鬧自然是特別熱鬧,話題還可以繞著地球跑一圈,況且,還可以與一種風雅遺世的文人性情相逢。
所以,約麼?
歡迎來評論區寫下你的留言,小南將會選取10位讀者,每人送一本《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
來源|南都周刊
END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newmedia@nbweekly.com。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