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走遍世界,也不一定心懷世界|心,卻能創造無限

2020-08-28 艾米影娛

《海上鋼琴師》是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作品,最初於1998年上映,2019年又被再次搬上熒幕,豆瓣評分9.2,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如此受觀眾喜愛?有的人從中看到自由,有的人從中看到選擇,有的人從中看到對夢想的執著,而我,從中看到心的大小,決定你世界的大小。

一.生於遊輪,終於遊輪,未曾遠離。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彈鋼琴時的模樣

電影講述的是天才鋼琴師1900的傳奇故事,他嬰兒時就被父母遺棄在遊輪上,有幸被煤礦工撿到,撫養在船上,因他在新世紀第一年的第一個月被發現,而得名1900。後來,煤礦工因工作意外逝世,1900從此便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孤獨一生。在船上,他展現出非凡的鋼琴天賦,無師自通,被船長收留,為客人演奏鋼琴,他的琴聲綺麗,變幻多端,一次專注的觀察,就是一段絕美樂章。後來,他在船上偶遇一名美麗女子,心生情愫,為她彈出一曲美妙樂曲,錄成碟片,卻一直沒機會送出手。

他願意為了尋找這位女子下船,但站在船舷那一刻,他猶豫了,遠方的世界,太多選擇,相比未知,1900更想選擇自由,用鋼琴創作的自由,自由生活的自由,即使他的一天,也不過是從船頭到船尾。

最終,1900留在船上度過短暫但卻意義非凡的一生,和船消失在爆炸中,他說:「希望天堂有鋼琴彈」。


二.最孤獨的靈魂,卻擁有最敏銳的洞察力,從未下過郵輪,卻胸有世界

影片用第三人的視角展開,這個人就是「麥克思」,通過他的講述,仿佛又讓我們看到那個有才華,一生執著的1900。

影片對於1900豐富的內心世界有極為細膩的刻畫,導演能夠抓住1900眼神的每一次專注。一次彈琴時,麥克思問1900:「你在彈琴的時候在想什麼?」接著,影片又以第三視角的麥克思旁白開始,為觀眾闡述1900的所想:

「他神遊著,他週遊四方。他能閱人,能發現人身上的一切細節,地點、聲音、氣味,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故事,身上盡顯的一切,他不但讀,還把一切信息編成目錄,整理之後,填入到腦海中那副無邊無際的地圖中。也許他從未見過真實的世界,但是近三十年來,世界一直向這艘船傳遞各種訊息。三十年來在船上的生活,他觀察世界,竊取世界的靈魂。」

麥克斯

看到遠處端坐抽菸的女人,他猜測那人看起來像是在年輕情夫幫助下,剛謀殺了親夫,現在要帶著所有的珠寶潛逃了,手下的琴鍵,也跟著譜出與女人相符合的音樂。


在年輕情夫幫助下,剛謀殺了親夫,現在要帶著所有的珠寶潛逃的女士

看到一位男士,他感受到:他的腦海裡裝滿了記憶,卻無能為力。此時,1900彈出的符合這位男士故事的旋律......

腦海裡裝滿了記憶,卻無能為力的男士

即使從未離開過這艘郵輪,1900仍然對人心有深刻的把握,導演將鏡頭在1900的眼神和被觀察者之間來回切換,這種來回變換,似乎更加應證1900那種對人確切的捕捉,讓人們更能體驗到1900觀察的細緻,以及觀察背後那種深深的寧靜,因為有寧靜,才能去深深觀察一個人,這種寧靜,來自於他的專注,來自於他對鋼琴音樂的執著,以及對內在世界的守護。

1900從未離開過郵輪,卻擁有對細節的敏感捕捉,他的雙眼,似乎可以洞察世界,即使身在郵輪,但是,他卻從狹小的世界,通過心的感受,到達無限。有了這樣善於發現和感悟的心靈之眼,狹小的郵輪又怎會乏味?

可以說,正是郵輪的狹小,鑄就了1900專注音樂天賦的性格,因為他的世界只有鋼琴。他的世界是孤獨的,所以,在遇到喜歡的女孩時,他小心翼翼,在滂沱大雨中站了很久,雨溼衣服卻不自知,手裡握著生命裡的第一張音樂碟片,卻最後也沒有送出手。因為孤獨,他在遇到這位讓他心動的女孩時,甚至生出想要離開郵輪,走向陸地的想法。

在雨中被1900拿在手中的碟片

但最後,這種孤獨,更讓他直面自己,站在船舷,看著遠方沒有盡頭的街道,錯綜複雜的高樓,他說:「是我所沒看到的讓我停下來,你永遠看不到盡頭。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琴鍵上所創作的音樂,也是無限的,成千上萬個琴鍵,永無止境,這就是事實,它們永遠沒有盡頭。那琴鍵是無限的,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無法去演奏,你坐在了錯誤的鋼琴前,這是上帝的鋼琴。」

1900

是啊,平凡人的人生有太多選擇,而1900的選擇從出生起就註定獨特,他不願拋棄生養他的地方,是因為,在這艘郵輪上,有他一直以來視為生命的音樂和鋼琴。他熟悉這裡的一切,所以生活自在,他能夠在這片熟悉的領土,創造出無限,就像鋼琴那88個可數的琴鍵,他能用這些可數的琴鍵,創造無限的音樂。

如果離開郵輪,他即將面臨陸地生活的未知,光是選擇要走哪條路線,就要耗費很長時間,1900認為這是對生命的浪費,他要的是在這孤獨的一生,用有限,創造無限,用已知燃燒未知。

這就是1900所認為的,有意義的一生。正如結尾處他所說:「我出生在這艘船上,我繞了世界好幾圈,但每次只有兩千人和我一起。這裡有夢想,但不會超過船頭和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表達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樣才是我的生活。陸地?陸地對我來說,只是一艘過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過長的旅途,太濃的香水。這支曲子我不知從何彈起,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但我可以結束這條生命,反正對別人來說,我從未出生過。」

對於1900來說,世界就是鋼琴和音樂,能夠和這兩樣東西相伴、相守,就是一生的幸運。因為熱愛,所以對周遭的世界更為敏感,他願意通過心靈的眼睛,把觀察到的,轉變為美妙的音符。也因為熱愛,在有限的空間內,活出無限,空間不能局限他飛舞的心靈,空間也不能限制他對世界的思考和想像。

如果對周圍的生活環境有覺察,那麼,即使不走遍世界,也能擁有世界的博大高遠。

三.反面人物塑造,更突顯1900心胸的開闊。心裡裝滿熱愛和真誠,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電影中的名場面,一定是1900和爵士樂創造者傑裡之間的鋼琴對決,1900對比賽沒有任何概念,他只是純粹欣賞音樂,在聽到傑裡的鋼琴演奏時,甚至會對麥克思真誠地說:「他彈得太好了」,並且還會因為美好的音樂流下淚水,並沒有因為傑裡是對手,連帶對他的音樂也充滿敵意。

相比之下,傑裡就非常傲慢,首先是,出場的時候,就毫不客氣地對1900下逐客令:「你坐了我的位置」,一句話就把1900推入尷尬的境地。後來,當1900伸手想要和他握手打招呼的時候,傑裡傲慢地刻意忽視。

1900伸手和傑裡打招呼,傑裡不搭理

鬥琴時,傑裡把本來平凡的樂曲,刻意彈奏得變幻多端,想藉此打擊1900,面對挑釁,前面兩次,1900都不為所動,直到最後一次,1900用他超群的彈奏技巧,狠狠打了傑裡的臉。

最經典的鏡頭,莫過於演奏結束,1900將一根未點燃的煙放到琴弦上,琴弦的溫度竟然讓煙無火自燃,這得要有多快的彈奏速度,才能讓琴弦溫度高到點燃香菸?這種無聲的驚豔,讓眾人紛紛感嘆。

高下立斷,觀眾們都是裁判,1900贏得漂亮。


琴弦讓煙無火自燃

1900是真正在用生命和靈魂在與音樂共舞的,只有真正尊重音樂的人,才會收穫音樂的厚重滋養。如果僅僅是技巧的堆疊,沒有情感的融入,終究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妄想用技巧打敗1900的傑裡,就失敗在這裡,最後只能灰溜溜遁走。

傑裡代表的,不就是就是現實世界中那些心裡裝滿名利的人嗎?他們不講求真情實感,只在乎浮華的技巧,不問心的感受,只尋求財富的收割,然而,沒有靈魂的灌注,最終也只是跳梁小丑,到達不了真正的高度,到了巔峰對決的時刻,一定敗下陣來。

四.走遍世界,也不一定心懷世界,最好的世界,就在心中

影片中的1900一生從未下過船,卻通過自己的感悟和洞察,將自己觀察到的人、事,融入到創作的音樂上,投入了最真摯的情感,也付出每一天的生命去練習。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一生,是與鋼琴相伴的一生,他只想在這個世界的一角,留下自己真實存在過的痕跡,與其不斷選擇、耗費生命,他更願意「擇一隅而安」,認定了,就做下去,不再為無限的選擇浪費一絲一毫的生命,這種選擇,本就是偉大的。因為,這種選擇,從根本上將自己和各種誘惑隔絕開來,現實中,我們總是看著這山,還想著那山更高,內心從未有過一刻的平靜,沒有停下來好好思考,好好觀察。

1900一生都在郵輪上,但是,憑藉他對船上人的觀察,卻能夠譜出一支支美妙的樂曲,人,並不一定是要走很遠的路,去很多的國家,見很多的人,才算得上成功的一生。

現在,很多人去旅遊,不過是留下幾張證明「我來過了」的照片,對旅程本身的意義也很少有思考,更不要說在旅途中審視自己。

而我們所熟知的霍金,全身癱瘓,不能發音,身體的缺陷限制了活動範圍,但限制不了他思維的運轉,心的專注,他成為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貝多芬在26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耳朵限制了他的世界,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因為心系音樂,最終創作出《第九交響曲》。這些例子,都很好地說明了,一個人的生命能到多遠的地方,和他實際去過多少國家,見過多少人,都沒關係,最關鍵的是,心到了哪裡?

用心,也意味著,活在當下,了悟自己真正熱愛的到底是什麼,之後,用整個餘生去燃燒,用心觀察與之相關的一切。不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的事情上,那些多餘的選擇,都是對生命的屠殺。1900面對近在眼前的陸地時,也有過這樣的思考,終究是因為那些未知的道路和選擇都太多,要耗費太多精力,最終,才選擇回到船上。

這樣的專注,也讓生命時間去到一生中最具價值的地方,最後為世界創造出價值。

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是有限的,但是依然可以創造出無限,關鍵是,滿足於已經擁有的,專注於它,儘量縮小選擇的範圍,然後在這個範圍內,用心去無限擴充已知的世界,把握住「有限」,才能創造出「無限」。

相關焦點

  • 經典電影排行榜top1《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世界,需要多大
    白露剛過,重看了《海上鋼琴師》,所以來聊聊我看這部電影的感受。當人人都走向新世紀時,黑人丹尼在船上發現了一個棄嬰,他眼睛那麼大,萌化了丹尼的心,於是他被丹尼撫養,丹尼把他取名為1900,意為新世紀的孩子。於是,關於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就此開始,時至今日,永不落幕。
  • 《海上鋼琴師》經典名句+影評
    11.世界是上帝的鋼琴。上帝負責洗牌,我們負責打牌。12.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13.在有限的鋼琴上,我自得其樂,我過慣那樣的日子。14.這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
  • 《海上鋼琴師》:與世界的有聲抗爭之路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於198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在1900的世界,音樂是他的第一位,他的技藝已經讓所有人膜拜和欣賞,他大可以藉助這股力量改變他的世界,可以有更多鮮花,更多榮譽和更高的地位,但是這些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電影當中,唯一一次讓他有下船的動力只是因為那個面龐清秀的女孩。他的所有行為和做法不是跟如今的文藝青年很像嗎?追求美的東西,不在乎物質方面的東西,很多行為方式只是因為追求浪漫。
  • 海上鋼琴師,你知道世界的盡頭嗎?一生活在輪船上你能受得了嗎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影片以馬克斯·康恩賣掉小號,吹奏最後一次告別音樂來展開劇情,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回憶了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
  • 由《海上鋼琴師》進入音樂電影的世界
    這部《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海上鋼琴師》改編自亞歷山大·巴利科1994 年的劇本《1900:獨白》。電影採用了閃回的表現手法,從小號手麥克斯的角度講述了鋼琴家 1900 的傳奇一生。1900 是在往返大西洋之間的豪華遊輪維吉尼亞號上被來自鍋爐房的煤礦工人丹尼發現的棄嬰。丹尼收養了他,用他的出生日期起名字叫做 1900。
  • 《海上鋼琴師》:1900活在自己內心世界的傳奇,你看懂了嗎?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一部電影,它被人們口口相傳,爭先朝聖,更被很多人推薦列入"人生必看"的電影名單之中,這就是被人們熟知的——《海上鋼琴師》。因著它的名氣,很多人對其充滿讚美,但你真的看得懂它嗎?我想只有真正有過人生經歷的人,才能讀懂《海上鋼琴師》背後的那份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這部——《海上鋼琴師》。影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場景非常簡單,全篇只圍繞著一艘船來進行,講述了一名傳奇鋼琴師的一生。
  • 《海上鋼琴師》
    只要在船上,他就可以自由,他就可以擁有世界,規則對他並不重要。1900就一直在這艘船上,音樂是他活下去的理由,自由是他的信仰。據說,當年《海上鋼琴師》要被送去柏林電影節參展,但是由於片長過長受到阻礙,導演堅持原有剪輯版本,因而錯過了柏林電影節。即使這樣,這部電影還是影迷心中還是最佳之一。
  • 他的世界,在舷梯之上——看《海上鋼琴師》
    大約看入了心的,就會這樣,讓人失魂落魄,讓人一言難盡。《月亮與六便士》如此,《象棋的故事》如此,似乎有什麼在五臟六腑翻滾,卻又不知從何說起。1900,片子的主人公,令人著迷,令人驚異,令人嘆息,是因為他生來就是和我們不一樣的人;也許,還因為在生命的某些時刻,我們的內心深處有可能曾和1900一樣,有過想和世界秩序訣別的一瞬。
  • 《海上鋼琴師》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一生
    生於大海終歸浩渺《海上鋼琴師》講述了在海上出生的一名棄嬰T·D·lemon被一位水手撫養長大,一生與大海相伴,在維吉尼亞號上無師自通演奏鋼琴最終魂歸大海的故事。影片以馬克斯·康恩賣掉小號,吹奏最後一次告別音樂來展開劇情,現實與回憶交錯進行,回憶了海上鋼琴師1900的傳奇一生。
  • 《海上鋼琴師》:一段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莫裡康內曾為義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三部經典作品配樂,是電影配樂史上的經典。本周推介的佳片就是二人合作的《海上鋼琴師》,一起去回顧那些念念不忘的音樂迴響。大海、遊輪、鋼琴,如果這三樣存在就構築起一個人的一生,那將是怎樣的世界?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了這樣一段充滿詩意浪漫的人生傳奇。
  • 影評|經典電影《海上鋼琴師》,你知道1900為何不下船?
    儘管已經算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老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影迷卻不斷增加。在很多影迷心裡,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神作。尤其是1900為何不下船,成了很多影迷心中永久的謎題。今年11月,21年來,從未在中國大陸上映過的神作《海上鋼琴師》,以4K修復版的全新版本登陸。國人終於可以去電影院欣賞這部全新畫質、音質的傑出電影。
  • 談談《海上鋼琴師》
    《天堂電影院》和我之前看過的所有電影都不一樣,十九歲的時候時常能看見眼前有一扇扇大門打開,透露出之前人生裡不曾見過的光景。現在我四十四歲,寫過那麼多字之後,卻沒有一段文字能和《天堂電影院》裡的那一幕比擬:一個中年男子坐在黑暗裡,面對閃閃發光的銀幕,銀幕上是一個個接吻的片段,仿佛全世界電影裡的接吻鏡頭都在那裡上映。
  • 電影《海上鋼琴師》|新世紀寓言
    雖然他再一次成為孤兒,但在丹尼的海上葬禮上,1900聽到了讓他之後為之奉獻一生的音樂聲,從此,他就在演奏音樂的道路上一去不返。在丹尼葬禮之後不久,美國警察上了船,要帶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文件能證明他存在過的1900上岸,但1900逃掉了,他只想待在這艘大船上。他這一躲就是十幾天,連船長都找不到他。
  • 《海上鋼琴師》:深度解析1900為什麼不下船?
    這一直是大家所疑惑的地方,有的人覺得他懦弱,不敢面對新的生活,只想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中;有的人覺得他是追求一種自由。無論什麼原因,今天我們來深度分析下1900為什麼不下船?一,從導演的角度,導演不想讓1900下船。《海上鋼琴師》的導演是朱塞佩.託納多雷,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拍過很多大片,得過很多獎項。
  • 《海上鋼琴師》:"這個世界沒有誰知道我",孤獨者永遠孤獨
    海上鋼琴師海報一《海上鋼琴師》(原名The Legend海上鋼琴師是一個傳奇式人物,獵人格拉胡是一個傳奇式靈魂。海上鋼琴師名叫1900,那是他出生的年份,他是一個棄兒,他生在船上,長在船上,一生從未離開那艘維尼吉亞號,只是守著一架鋼琴,往返於從歐洲到美國的大海之間。
  • 看《海上鋼琴師》有感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被遺棄在船上的孤兒~1900在船上生活一生的故事。八歲之前,他受到了收養他的養父的愛護並快樂的成長。
  • 《海上鋼琴師》:少即是多,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一部電影是《海上鋼琴師》,也期待大家都能加入我們的伴讀社群,一起看電影,聊人生。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念念不忘朗誦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就此開始,時至今日,永不落幕。 十多年前,我曾為電影最後的結局而感到遺憾;十多年後,當我再次打開海上鋼琴師,心中仍有滿滿的感動,只是曾經的遺憾,如今已經變成了釋然。 人生是一次孤獨的旅程,我們遇到了很多人,也告別了許多人,最終留下的是自己創造的那片世界。
  • 《海上鋼琴師》為何經典?
    沒錯,《海上鋼琴師》。我第一次看《海上鋼琴師》是十年以前,在我初中的音樂課上。那時我的音樂老師先放出了整部電影最抓人的部分,也就是鬥琴之後,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可那時的我還年輕,還看不懂。那時的我不知江湖深淺,不知人心險惡,滿腦子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聽徐老師談《海上鋼琴師》
    作為學鋼琴的人,不能說沒看過《海上鋼琴師》,那多不好意思呀!有人說《海上鋼琴師》是鋼琴系的教科書,一點不誇張,作品中有些片斷對於鋼琴音樂的解讀肯定是登峰造極。電影中不少片斷能使人感動得淚流滿面,比如鬥琴、錄音,還有那首主題曲……
  • 草根評《海上鋼琴師》:畫質提升 經典再現
    突然想到梵谷, 1900也如此,雖然最後陪伴他的是破敗和幾百噸炸藥,但他那雙孤單的手已經跟音樂融為一體,當他們最後一眼打量這個世界時,眼裡只有星空沒有人世。琴鍵有限,但人生無限,1900用有限的琴鍵和生命為我們演奏了無限的人生。@mythsh 10分非常感謝@新浪觀影團 讓我能在大熒幕上看到這部超級經典的《海上鋼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