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汾陽,子儀始王。德完道粹,功蓋於唐。宜享世澤,流如海長。」——王安石
郭子儀一生,雖說是功高蓋主,但是,皇帝卻從來都不懷疑他會擁兵自重。像他這等位極人臣之人,在歷史上確實很多,但是,能在功高蓋主的情況下,還相當受皇帝信賴,且不曾對他懷有疑心的人,則少之又少。世人評價郭子儀,說他是這整個的中國歷史上實屬是難得的「五福俱全」之人,可見其一生,是多麼地令人豔羨。
郭子儀出生在公元697年,是 唐朝時期享有大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早年的時候,郭子儀並未受到皇帝的重用,他憑藉著在武舉上的出色表現,進入仕途為官,只是一直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泛泛之輩。郭子儀人生的大轉變是在安史之亂後,在公元757年,郭子儀協助廣平王收復眾多失地,故而被封為了代國公,後續,雖說數次被解除了兵權,但是,依舊被朝廷啟用。在公元765年,郭子儀將大唐拯救於水火,單槍匹馬將回紇說降,隨後早在與吐蕃的大戰中又取得了勝利,立下了很多的汗馬功勞。
唐代宗將郭子儀任命為「尚書令」,這在當時是個相當大的職位,可以說是位高權重。當時,在郭子儀班師回朝之時,百官們都在城候迎,排場之大,可想而知,大家都對這位挽救了大唐的英雄表示自豪和尊崇,當時,皇帝唐代宗特意給郭子儀賞賜了500個射手騎兵在前面開道,可見,當時這唐代宗對這郭子儀也是相當重視的。不過,郭子儀倒是不願意接受。
在《資治通鑑》中,就將這一段描繪得很是詳細。當時,郭子儀特地向皇帝上表奏章,表示,自己不願當尚書令,這尚書令原是太子因功授位的,自己當尚書令實在是不適合;另外,郭子儀還將那500個親兵一同拒絕了,此時,郭子儀都已經75 歲了,不過,他還是向皇帝討了另一個賞賜——要6個大美女作為賞賜啊,這又是為何?
其實,郭子儀並非是好色,只是,想要轉換個方式來表明自己的態度。要美女,至少,在旁的人眼中,他就是個好色之人。自古以來,那些循規蹈矩的官員,最後善終的又有幾個呢?但凡是完美到挑不到壞處的,基本上都時皇帝懷疑的對象。你既不要錢,也不要女人,那麼,在皇帝看來,你就是想要權力。所以,郭子儀此舉雖說從表面上看是「為老不尊」,但是,實際上,他確是有著大智慧之人,令人佩服。
所以,為人臣子,有時候,稍微「放縱」些,讓自己「貪財好色」些,並不是什麼壞事情,「道德完人」在某些時候確實是令人追捧的,只是,在這朝堂之上,在那種封建君主專制的背景之下,這反倒會讓自己走向毀滅,或許,這就是那個朝代最為典型的特點之一吧。不得不說,古人的為官之道,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借鑑。
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從郭子儀這一類人的身上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可從他們的成敗中西區經驗。將這些智慧學到位,那麼,無論是在為人處世上,還是在學習工作上,都能遊刃有餘,將事情很好地處理,不至於碰壁。讀史使人明智,《資治通鑑》這本書,囊括了歷代的智慧,也濃縮了眾多人的經驗,讀一讀,將他人的經驗變為讓自己的,便像是在這世上多活了1000餘年,甚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