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75歲因功受賞,為何他只要6個美人?專家:此舉救了他的命

2020-11-17 騰訊網

在嬴政統一天下建立秦朝自稱皇帝之後,皇帝就成了封建時代地位最高最有權勢的人。而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朝中也會出現權傾朝野,勢力膨脹到能夠影響皇權的權臣。古往今來權臣要麼能夠將皇帝趕下臺,如西漢漢平帝時期的權臣王莽、魏國時期的司馬家族、南朝梁時期的陳霸先;要麼就是被皇帝誅殺九族,幾乎沒有人能夠像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那樣歷經七朝,雖然沒有篡位但最後享盡榮華而終。

郭子儀出生於武則天在位時期,因為在武舉過程中表現優異被封為左衛長上(從九品),之後便兢兢業業地為朝廷工作,為官正直清廉。到了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754年),57歲的郭子儀已經成為了天德軍使兼任九原郡都督。同年郭子儀的母親離世,郭子儀便毅然辭官回鄉為母親守孝。

755年11月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因為郭子儀在任時期素有帶兵有方的威名,尚在守孝期間的郭子儀被唐朝再次啟用,直接就被封為了衛尉卿(九卿之一)。收到朝廷的調遣郭子儀領兵出徵討伐叛軍、在討伐安祿山的過程中郭子儀斬殺叛軍,收復了山西大同、朔縣失地,又奪回了重鎮東陘關,為平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郭子儀因此被加封為御史大夫。

郭子儀乘勝追擊擊破了史思明數萬叛軍,收復河北全境。原先臣服於大唐的遊牧民族回紇想要趁火打劫,被郭子儀俘虜近萬之後倉皇逃竄,之後又被郭子儀收為己用。唐朝的兩都,都城長安和東都洛陽都是郭子儀帶領軍隊重新收復的。在收復了河東、河西、河南的大量失地之後郭子儀班師回朝,唐肅宗稱其為再造大唐之功臣。

可惜唐代宗登基之後受到了小人程元振的讒言影響,認為郭子儀功高蓋主恐有不臣之心,於是罷免了郭子儀的職務,收掉了郭子儀的所有兵權,僅僅讓郭子儀帶著一些工人組成的隊伍修建唐肅宗的陵墓。可是當時唐朝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國力非常薄弱,少數民族吐蕃也趁機發難,唐代宗沒有辦法只能再次請求郭子儀帶兵。

郭子儀並無怨言,率領唐朝軍隊打敗吐蕃,在凱旋儀式上唐代宗當眾向郭子儀表示歉意,賜給了郭子儀免死金牌,又在凌煙閣為郭子儀畫像。773年郭子儀入朝接受封賞,此前郭子儀已經拒絕了唐代宗想要賜給他的尚書令的官職,而這次他只要了六個美女。此事在《舊唐書》中有著明確記載:「遣內侍魚朝恩傳詔,賜美人盧氏等六人、從者八人。」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郭子儀為老不尊貪戀美色,75歲還想要美人作伴,但實際上這才是郭子儀聰明的地方,此舉就是為了向唐朝皇帝表示自己的忠心,畢竟以當時郭子儀的威勢想要當皇帝也就是向前一步罷了。此後郭子儀就在家中安享晚年,在自己兒子郭曖出言不遜的時候還狠狠教育了他(詳見典故醉打金枝)也正是此舉保得了日後郭家所有人的性命。

相關焦點

  • 唐代宗為75歲郭子儀升官,另送500騎兵,他:請賜我6個美人即可
    德完道粹,功蓋於唐。宜享世澤,流如海長。」——王安石郭子儀一生,雖說是功高蓋主,但是,皇帝卻從來都不懷疑他會擁兵自重。像他這等位極人臣之人,在歷史上確實很多,但是,能在功高蓋主的情況下,還相當受皇帝信賴,且不曾對他懷有疑心的人,則少之又少。
  • 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將軍,他建立的功勞即便是與古代的白起、李牧相比也要顯赫;他的名聲即便是與古代的呂不韋、周亞夫還要顯赫。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不過,生於697年的郭子儀是一個例外。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文/格子道歷史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以上這段話就是評價郭子儀的,在當時,他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將軍,但是,他究竟做了什麼,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 唐朝郭子儀為何要打開府門,讓外人自有出入?他有何目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這麼一位功臣,其功勞用功高震主都不足以來形容,用皇帝的話來說,只要他願意,皇位都是他的,按理來說功勞到了如此地步,想急流勇退都不太可能,然而他卻榮寵一生,得以善終,享年八十五歲,甚至死後還配饗皇家宗廟廷,陪葬於皇陵!他就是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
  • 郭子儀
    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他從小愛讀兵書,練武功,無論讀書還是習武都刻苦認真。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髮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
  • 郭子儀為何70歲向皇帝討賞歌姬?又為何害怕6名美女見書生盧杞?
    陝西華州人郭子儀(697-781年),於唐玄宗時期入仕從軍,儘管屢有升遷,但他仍然在寂寂無聞中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年底,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爆發,官至九原太守的郭子儀也已58歲。所謂時勢造英雄。為避難,唐玄宗逃走成都。
  • 出人意料的郭子儀.
    最著名的項羽,30歲不到就走了;霍去病,僅23歲;嶽飛39歲;李自成,39歲。雖然年齡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但是如果他們活得更長久一些,是不是會有更多精彩呢?唐朝名將郭子儀,打破了這個死循環。他的一生,活得實在太漂亮了。史書裡找不到第二個人。幾次當大元帥,皇上喊他乾爹(尚父),保四朝皇帝平安,滿朝文武皆部下。
  • 三千字解讀名將郭子儀:唐朝最能打的武狀元,功高一代而主不疑!
    也正是因為增添了武舉,後來文非所長的「白身青年」郭子儀才能脫穎而出,在20歲時就進入了直屬中央的府兵十二衛,成為了一名從九品的武官。史料記載,郭子儀的五世祖郭弘道早年和李淵十分要好,所以李淵建國後便封了他一個從三品的衛尉卿,賜爵郜國公。
  • 為何說郭子儀和許攸的事跡能夠證明這兩點呢?不爭功勞,不矜成就
    △唐代宗李豫畫像不過,唐皇帝又擔憂功高會震主,讓他鎮守其他地方去了。當然了,郭子儀接到聖旨二話不說,馬上移交清楚,坦然離去。△戰功顯赫,功高震主的郭子儀郭子儀不邀功,無過即是功,無怨就是德郭子儀不僅起著主導作用,他還帶頭做出榜樣,唐代宗大曆二年十月,郭子儀率兵於靈州與吐蕃作戰時
  • 唐代宗兵敗,郭子儀大戰吐蕃,即將取勝時驚聞:自家祖墳被人刨了
    公元758年,唐肅宗命郭子儀率六十萬大軍攻打「安史之亂」叛軍安慶緒,又任魚朝恩為大元帥督軍,魚朝恩狗屁不通瞎指揮,致使唐軍大敗,相州一戰唐軍大敗,魚朝恩把責任全部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順勢把他貶作一個閒官。
  • 明知郭子儀已70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但他不一樣,雖為領軍打仗的將軍,除了軍事頭腦,他還有深謀遠慮的政治頭腦。他就是擁有大唐''續命者''之稱的郭子儀。 乍一聽好像這個官職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而且就郭子儀的功績而言當個尚書令也是綽綽有餘的。但是「尚書令」這個官職卻有著一層特殊的意義,那就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當皇帝之前就是這個官職,所以自太宗之後唐朝廷為了避太宗之諱便很少再設「尚書令」之職,即使有也只是個沒有兵權的虛職罷了。
  • 回紇人見了都得叫「爸爸」,作為大唐戰神,郭子儀是如何煉成的
    後面5年的平叛戰爭基本是由諸如李光弼、僕固懷恩等人打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後人將平定之功算在郭子儀身上,因為在當時,郭子儀就是一面大旗,就連彪悍的回紇人見了他,也得叫聲「郭爸爸」,可見其威望之高,而且,郭子儀還是少有的活到了85歲,最後能夠善終的將領,其子孫後代也是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就讓我們來看看郭子儀作為大唐戰神是如何煉成的。
  • 皇帝給郭子儀升官,聽完聖旨郭子儀卻驚恐道:若接旨,我家必滅族
    而郭子儀呢?他在群小爭相構陷的情況下,仍「位重懇辭, 失寵無怨」,因此最終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重用,不僅位高權重、富甲天下,而且子孫滿堂,以84歲高齡而善終。 因此有人評價郭子儀:「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然而在郭子儀漫長的一生中,真沒有君主懷疑過他罵?真沒有臣子忌恨過他嗎?筆者通讀歷史,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郭子儀不僅屢次遭到君王的懷疑,還多次遭遇貶謫。
  • 沙僧一路任勞任怨,為何如來只封了他金身羅漢?專家:他是個臥底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唐僧乃是金蟬子轉世,他一路上共收了三個半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算半個),湊齊人數之後,他便正式開啟了西天取經的主線任務。然而,當取經小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之後,如來卻只封沙僧做了個金身羅漢,對於一路上任勞任怨的沙僧而言,這個獎賞是不是過於小氣了呢?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到底為什麼?800年前就有了答案
    其實,除了李世民和李适,唐朝還有一個人差點當上了尚書令,此人就是郭子儀。不過,以郭子儀的智慧,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尚書令這個職位的。郭子儀,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被後世稱為「功高而主不疑,位高而人不嫉」的「政治完人」,他功高震主,能夠以85歲高齡善終,足以證明他有非同常人的智慧。實際上,郭子儀的智慧,大多是吸取前人的經驗。
  • 同為興唐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的人生結局為何不同?
    郭子儀是個純粹的唐朝人,而李光弼更像一個現代人,一個被精緻利己主義思想滲透的現代精英。
  • 男子涪江溺水,綿陽75歲大爺一個動作救了他的命……
    8月28日下午,75歲的遊泳愛好者馬德錄正在綿陽東方紅大橋下遊仙區側岸稍作休息,此時,聽到有人呼救!東方紅大橋下,落水男子呼救75歲老人躍入水中救援28日下午5時許,馬德錄正在進行自己的日常鍛鍊。剛從水裡上岸到遊仙區,打算稍作休息,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在呼救!
  • 郭子儀的孫女郭太后一生經歷了八個皇帝
    郭子儀的後代眾多,有七子八婿,孫子三十多人。在郭子儀大壽的時候,孫子們一個個行跪拜之禮,但是郭子儀卻叫不出大部分人的名字,只能點頭示意。在這一幫孫子們中,有一個女子在日後寵冠後宮,戲劇性地經歷了八個皇帝,成為著名的郭太后。
  • 手握重兵的郭子儀祖墳被挖,為何不找宦官魚朝恩報仇?格局太大!
    郭子儀是千古一將,唐朝中後期最有名的將領,四朝元老,對唐朝有再造之功,但郭子儀功高而不自傲,處處謹慎自律,最終安享晚年至85歲,子孫後人也是唐朝重臣,這樣完美的家族在歷史中是極其罕見的。郭子儀原來,挖郭家祖墳的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大宦官魚朝恩。魚朝恩多次陷害郭子儀,魚朝恩指揮失誤,打了敗仗,卻把責任推給了郭子儀。郭子儀打了勝仗,他卻搶功勞。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落難時,救他的卻不是汪倫
    李白怎麼也沒有想到,朋友遍布天下的他,最後救他的只有郭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