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為何70歲向皇帝討賞歌姬?又為何害怕6名美女見書生盧杞?

2020-11-17 宋諞西遊

縱觀跌宕起伏的千年歷史,能被當朝皇帝心甘情願地敬稱為「尚父」的大臣不多,郭子儀就算一個。

陝西華州人郭子儀(697-781年),於唐玄宗時期入仕從軍,儘管屢有升遷,但他仍然在寂寂無聞中度過了三十多年的戎馬生涯,直至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年底,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爆發,官至九原太守的郭子儀也已58歲。

所謂時勢造英雄。

為避難,唐玄宗逃走成都。而太子李亨避駐平涼並在靈武登基稱帝,成為大唐歷史上第一個沒在長安登基的皇帝,是為唐肅宗,他果斷「奪情」啟用正在為母親守孝的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令他率軍勤王,討伐叛軍。

郭子儀

而郭子儀不負皇恩,他自「受恩塞下,制敵行間,東西十年,前後百戰」,屢敗叛軍,克復洛陽、長安兩京,可謂功居平亂之首,名震一時,被唐肅宗李亨譽為「國家再造」之臣,敕封汾陽郡王。

安史之亂後,郭子儀又計退吐蕃、說服回紇、平定河東,屢建奇功,大唐「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

作為大唐不世之臣,郭子儀一生歷經七朝、保駕唐玄宗李隆基、子唐肅宗李亨、孫子唐代宗李豫、曾孫子唐德宗李适四朝天子,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進位太尉、中書令,位極人臣,甚至於滿朝文武皆其部下,卻幾度上繳兵權,又幾度臨危受命,可謂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毫不矯情,絕不戀權,直至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然而,《舊唐書》記載,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功勳卓絕,卻能功成身退,實為史海罕見。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唐歌姬

相傳,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為了消除朝廷對自己可能產生的猜忌,在70歲高齡時有意向唐代宗李豫討賞六名美女,並故作整日忘情聲色犬馬狀,以示忠貞不二之心。

郭子儀每每會見來客,總是讓妻妾歌姬如潮水般將自己簇擁其中,毫不避諱。

但他聽說御史中丞盧奕之子盧杞來訪,就立刻屏退所有在場的女眷歌姬,才和盧杞會晤,這讓他的兒子們感到不解,一個小小書生,有什麼顧忌的?

郭子儀說:「盧杞這個傢伙雖然有些本領卻心胸狹窄,睚眥必報,關鍵是他相貌醜陋無比,歌姬們看見,必然忍不住要以貌取人,失聲嘲笑。而以盧杞的性格,自然懷恨在心,那天這廝萬一得志高升,免不了加以報復,那我們就成了長著嘴巴卻吃不了東西的死人了!」

【原文】郭令公每見客,姬侍滿前。乃聞盧杞至,悉屏去。諸子不解。公曰:「杞貌陋,婦女見之,未必不笑。他日杞得志,我屬無噍類矣!」

唐玄宗

事實上,郭子儀不僅具有卓越的將帥大才,更是擁有出色的處世智慧,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唐代宗繼位後,盧杞升任宰相,他嫉妒賢能,屢進讒言,黨同伐異,先後對楊炎、顏真卿、嚴郢等人橫加迫害,成為大唐奸相,為人所不齒。但卻因郭子儀曾經善待自己,屢屢對郭家曲予保全。

居功不傲,謙恭謹慎,不以忠奸劃線,只憑利害為量。這或許就是郭子儀在險惡宦海得以全功保身的智慧吧!

勘校譯文/老宋/宋諞西遊/讀史使人明智,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歡迎和老宋在「宋諞西遊」一起探究西遊神話和智慧故事。

相關焦點

  • 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
    但是他卻能夠安度晚年,活了80多歲,還備受皇帝的恩寵,他就是郭子儀。郭子儀是怎麼做到的呢?皇帝要重賞75歲郭子儀,郭老:我只要6個美人,10年後才知多高明!不過,生於697年的郭子儀是一個例外。作為臣子的,最怕的就是立下了「難賞之功」,郭子儀這其實就是難賞之功了,他這麼大的功勞,什麼東西能賞賜他呢?這一點,唐代宗心裡沒譜,郭子儀自己心裡也沒譜。所以他直接告訴皇帝,自己花了10年才平定叛亂,實在是有愧皇帝託付,不敢自居功勞。加上自己年紀已經很大了,所以希望皇帝能夠恩準自己回家養老。
  • 明知郭子儀已70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心思縝密的唐代宗假借「封賞」之名來探測郭子儀。而且封賞的這個官職也十分特殊,這個官職的名字叫「尚書令」。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到底為什麼?八百年前就有答案了
    即使如此,郭子儀在朝堂之上也小心翼翼,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覺得郭子儀雖然功高,但毫無高人一等的姿態,無人不服。為了躲避皇帝的猜疑,郭子儀每天都向外界敞開家門。無論是老百姓還是政府官員,都可以隨意進入他家。他的寬宏大量是歷史上罕見的。
  • 郭子儀
    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髮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梁之才,於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到底為什麼?800年前就有了答案
    其實,除了李世民和李适,唐朝還有一個人差點當上了尚書令,此人就是郭子儀。不過,以郭子儀的智慧,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尚書令這個職位的。郭子儀,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被後世稱為「功高而主不疑,位高而人不嫉」的「政治完人」,他功高震主,能夠以85歲高齡善終,足以證明他有非同常人的智慧。實際上,郭子儀的智慧,大多是吸取前人的經驗。
  • 唐代宗為75歲郭子儀升官,另送500騎兵,他:請賜我6個美人即可
    ——王安石郭子儀一生,雖說是功高蓋主,但是,皇帝卻從來都不懷疑他會擁兵自重。像他這等位極人臣之人,在歷史上確實很多,但是,能在功高蓋主的情況下,還相當受皇帝信賴,且不曾對他懷有疑心的人,則少之又少。世人評價郭子儀,說他是這整個的中國歷史上實屬是難得的「五福俱全」之人,可見其一生,是多麼地令人豔羨。
  • 唐朝郭子儀為何要打開府門,讓外人自有出入?他有何目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這麼一位功臣,其功勞用功高震主都不足以來形容,用皇帝的話來說,只要他願意,皇位都是他的,按理來說功勞到了如此地步,想急流勇退都不太可能,然而他卻榮寵一生,得以善終,享年八十五歲,甚至死後還配饗皇家宗廟廷,陪葬於皇陵!他就是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
  • 皇帝要賞賜75歲郭子儀,郭老:只要6個江南美女,10年後才知高明
    唐朝有一位名叫「郭子儀」的名將,手持方天畫戟,在安史之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在唐朝也算是一位排得上名號的名將,因為郭子儀的戰功赫赫,皇帝要給75歲的他賞賜,哪想郭子儀直言要6個江南美女,皇帝頓時疑惑了,但念在郭子儀是元老忠臣,便是答應了他的要求。不過說來10年後,皇帝才知道郭子儀有多高明。
  • 出人意料的郭子儀.
    郭子儀是也。如果不是他力挽狂瀾,大唐289年的生命,可能只剩一半。就是這麼牛。2郭子儀,陝西渭南人,又名郭令公、郭汾陽。跟曾國藩相比,他長得更帥,活得更長。存世時間:697年-781年,幾乎跨越了三分之一個唐朝。他就是為平定「安史之亂」而生的。
  • 郭子儀75歲因功受賞,為何他只要6個美人?專家:此舉救了他的命
    古往今來權臣要麼能夠將皇帝趕下臺,如西漢漢平帝時期的權臣王莽、魏國時期的司馬家族、南朝梁時期的陳霸先;要麼就是被皇帝誅殺九族,幾乎沒有人能夠像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那樣歷經七朝,雖然沒有篡位但最後享盡榮華而終。
  • 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後發現真高明
    然而,當時郭子儀已有七十高齡,唐代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四年後發現真高明!四朝元老,他為唐朝立下顯赫功績厲害的是,郭子儀是唐代社會轉型期的傳奇式人物。他自青年時以武舉從軍,掌管禁衛軍,到老年時被封為異姓汾陽郡王,八十五歲病逝。
  • 回紇人見了都得叫「爸爸」,作為大唐戰神,郭子儀是如何煉成的
    後面5年的平叛戰爭基本是由諸如李光弼、僕固懷恩等人打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後人將平定之功算在郭子儀身上,因為在當時,郭子儀就是一面大旗,就連彪悍的回紇人見了他,也得叫聲「郭爸爸」,可見其威望之高,而且,郭子儀還是少有的活到了85歲,最後能夠善終的將領,其子孫後代也是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就讓我們來看看郭子儀作為大唐戰神是如何煉成的。
  • 醜人多作怪的典型——盧杞
    關於奸相盧杞的外貌,或許可以用奇醜無比來形容。《新唐書》中有過描寫「杞有口才,體陋甚,鬼貌藍色,不恥惡衣菲食,人未悟其不情,鹹謂有祖風節。」就是說盧杞口才好,體貌不堪,臉長得像鬼一樣,膚色呈藍色,以生活簡樸為恥,人們不了解他的無情時,都稱有其祖父的風骨(盧杞祖父為盧懷慎,唐玄宗開元初年擔任過丞相,頗有清譽)。可惜後來證實,這些人都看錯了。或許是因為從小生得太過醜陋屢屢被人嘲諷而極其自卑,導致盧杞的心理逐漸扭曲。「既得志,險賊浸露。賢者媢,能者忌,小忤己,不傅死地不止。」
  • 皇帝給郭子儀升官,聽完聖旨郭子儀卻驚恐道:若接旨,我家必滅族
    而郭子儀呢?他在群小爭相構陷的情況下,仍「位重懇辭, 失寵無怨」,因此最終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重用,不僅位高權重、富甲天下,而且子孫滿堂,以84歲高齡而善終。 因此有人評價郭子儀:「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忌」。然而在郭子儀漫長的一生中,真沒有君主懷疑過他罵?真沒有臣子忌恨過他嗎?筆者通讀歷史,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郭子儀不僅屢次遭到君王的懷疑,還多次遭遇貶謫。
  • 這個奸相是小人的極致,郭子儀聞聽他前來,也趕忙令侍妾迴避
    說起古代的奸臣,每個人張口就能說出一長串:秦檜、賈似道、嚴嵩、和珅等等,但提到盧杞這個大奸賊,估計許多人連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將大唐中興希望一手斷送的小人。據《新唐書》記載,盧杞「體陋甚,鬼貌藍色」,堪稱醜到噁心。或許是因為從小生得太過醜陋屢屢被人嘲諷而極其自卑,導致盧杞的心理逐漸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