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漢子歷時近一年走完長徵路 走爛8雙鞋瘦30公斤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面對紅軍長徵曾經走過的草地,姜正雄堅毅前行。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李向 易哲韜

  2019年7月,他懷揣僅有的5000多元錢,背上簡陋的行囊,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界首鎮出發,徒步經過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省份,於2020年1月17日到達延安。接著,他又坐車從延安趕到雲南,於1月21日從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出發,徒步經過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江西、福建等地,於6月17日到達紅軍長徵出發地之一的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歷時近一年分段走完了長徵全程。

  在這一年裡,他風餐露宿徒步跋涉,每天夥食費控制在30元以內,走爛8雙解放鞋,經歷數次生死考驗,體重由出發時的90公斤降到如今的60多公斤,終於夢圓長徵路。

  他就是現年53歲的姜正雄,寧鄉黃材鎮石獅庵村一名普通農民。

  「紅軍將士們面對敵人圍追堵截,克服了多少困難,犧牲了多少人才走完長徵路的?我只有去走一遍,親身體驗一下,才知道他們當時有多辛苦、多艱難!」雖然姜正雄走完長徵路回到家中已一月有餘,但沿途發生的點滴故事,深深銘刻在他的腦海中。

姜正雄站在紅軍曾經翻越的雪山上。

  鞭炮+長刀,有驚無險過雪山草地

  姜正雄長徵路的第一站是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界首鎮,當時正值7月,他扛著紅旗,背包裡放著一床毛毯、換洗衣物,最多的是乾糧。

  一路向北,他每天提前計劃好徒步路線和歇腳之地,遇到有人煙的地方,就吃兩頓簡易的快餐,其餘則是靠著背包裡的包子饅頭餅乾度日,每天的夥食費控制在30元左右。當天到達目的地後,他就找一處建築工地、空置民房或者居民的屋簷下,最好是村部辦公地點,鋪上毛毯睡一晚,從沒有住賓館旅店。

  跨過大渡河,走過安順場,姜正雄於2019年11月趕到了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站在當年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的山腳下。

  「夾金山海拔4114米,當時半山腰以上全是積雪,翻山要走近40公裡路,高山缺氧,積雪終年不化,翻越十分困難。」姜正雄介紹,他以前沒到過高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過雪山。爬山之前,他在寶興縣一家衛生院裡進行了血壓測量和化驗,醫生告知他血壓太高,根本不適合爬雪山。

  「夾金山是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我都到了山下,一定要爬過去。我問醫生有沒有什麼辦法?醫生說帶上氧氣瓶和紅景天口服液吧,這是高原缺氧的救急措施。當地沒有氧氣瓶買,我就買了幾盒紅景天。」意志堅定的姜正雄出發了,為了克服高原反應,他決定慢慢爬,準備用3天時間翻越雪山。為了減輕負重,他還把隨身攜帶的、曾經抵禦過3條藏獒的大鋼管扔了。

  翻越雪山,除了高原反應外,還有隨時遇到狼群的危險。在當地群眾的建議下,姜正雄花了600元買了不少礦泉水瓶子粗細的大鞭炮,還把旗杆換成了小鋼管,並在鋼管一頭焊上長刀,既當登山杖,又作防身武器。

  「山谷背陰的地方漆黑,走幾個小時遇不到一個人,我心裡直發毛,心跳得像打鼓一樣,生怕遇到狼群。我按照當地群眾告訴我的辦法,每隔幾百米就放一個鞭炮,一路上大聲吼叫,這樣狼群就會遠離……」姜正雄回憶,正是靠著當地人傳授的經驗,他有驚無險地翻越了五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走過了草地。

艱難跋涉近一年,姜正雄走爛了8雙解放鞋。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報警+求助,如願走完長徵路

  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的紅軍長徵紀念碑,到若爾蓋縣城途中有個唐克鎮,距離若爾蓋縣城64公裡,沿途全是茫茫大草原,找不到投宿的地方。這段路程是姜正雄此次徒步長徵路上唯一搭乘過交通工具的路段,而他搭乘的是警車。

  當時,姜正雄到達唐克鎮後,天尚未黑,他想到距離若爾蓋縣城還有64公裡,一天時間根本無法趕到,沿途又沒有歇腳的地方。打聽到離唐克鎮10多公裡的地方有個牧場,住著近十戶牧民,他決定趕到牧場去投宿,但投宿無門。時間已是深夜,他只好報警求助,在當地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回到了唐克鎮。

  次日天沒亮,他重新出發,途中手機因電量不足而關機。冬天裡,海拔3000多米的草地上天寒地凍,他走到天黑時分,離若爾蓋縣城還有近一半路程,心中又焦急起來。在多次攔車無果的情況下,終於看到了一臺從若爾蓋方向開來的警車,他欣喜若狂地攔停了警車。

  警察得知姜正雄的情況後,載上他馬上調頭往若爾蓋縣城趕去。在距離縣城10公裡左右的地方,姜正雄堅持下了車,向警察道謝後重新邁開了前進的步伐。

  「這段路程真是多虧當地警察同志的幫助,到達若爾蓋縣城後,我馬上寫了兩封感謝信送到了若爾蓋公安局。」姜正雄感慨,一路走來,他得到了沿途村民、紅軍後代、遊客、警察等人的幫助,大家送水送食物,為他指路,留他住宿,他終於在2020年1月17日順利到達陝西省延安市,看到了心中一直念想的寶塔山。

  1月21日,姜正雄坐車趕到雲南省昆明市,從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開始另一段長徵路的徒步跋涉。「6月17日,我終於到達福建省長汀縣何叔衡紀念館,後來在南山鎮中復村結束了徒步長徵路的旅程,這裡是當年紅軍長徵出發地之一。」姜正雄告訴記者,6月20日,他坐車返回寧鄉老家。

  「走完長徵路後,我覺得平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真的算不了什麼,現在的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接下來,我計劃發展養殖業。等到家裡條件好了,我希望能夠走遍全國的紅色紀念地……」在姜正雄的心中,全新的生活藍圖已在描繪。

相關焦點

  • 跨越11個省,踏破8雙鞋!這位寧鄉漢子徒步重走長徵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紅網時刻8月13日訊(剪輯 吳思靜 實習生 張雨豪 通訊員 易哲韜 彭嘉蕙)跨越了11個省份,穿破了8雙鞋,2019年7月,他瞞著家裡人,毅然從廣西出發,歷時近一年時間,於2020年6月17日到達紅軍長徵第一村——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用自己的雙腳重新丈量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徵路。
  • 正步踢出10個長徵 閱兵訓練磨破了8雙鞋底 被譽為「天下第一兵」
    他26年的儀仗生涯,擔任了8年的三軍儀仗隊執行隊長,參加了1356次國家重大慶典和迎賓儀式(其中包括60周年國慶大閱兵、香港、澳門回歸等慶典)。他帶領的三軍儀仗隊經歷了100多個國家元首的檢閱。有人計算過程志強所踢的正步加起來相當於走了10個兩萬五千裡長徵讓程志強引以為豪的是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典禮,這個經歷讓他刻骨銘心。
  • 一塊門板一雙草鞋再現紅軍長徵 「十送紅軍」唱出離別情
    陳羅壽住在羅坳鎮步前村,長徵前夕,紅五軍團的團部就位於這裡的陳屋。陳羅壽老人的父親也是一位紅軍,長徵開始後不久便犧牲了。他聽母親講,當年陳雲等人就住在他家的斜對面。當得知紅軍即將長徵的消息時,母親連夜做好20雙草鞋,送給了即將遠徵的戰士們。後來,陳羅壽從母親那裡學會了打草鞋,到現在已經近70年了。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紅軍贈送的棉褲,成了傳家寶
    6月26日,2019年「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湖南邵陽城步站,就從南山牧場東南面的老山界開始。這裡也是1934年紅軍長徵途中從廣西資源縣進入湖南城步境內所攻克的第一道險關。一天半的採訪,從老山界到高山紅哨,從南山牧場到長安營鎮的紅軍橋,城步人的長徵故事說了一路,從戰火年代說到了現在。
  • 瀘州:他走了30多年「長徵路」 自費編纂《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大辭典》
    1972年去世的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不會知道,在8年後的重慶師範學院圖書館裡,他所寫的《西行漫記》會讓一個叫做朱發平的政史系大學生對長徵「著迷」。這種「著迷」不僅是當時的他會擠出有限的生活費去買一本《西行漫記》,而是他以幾乎窮其一生的精力和金錢去研究「長徵」。
  • 走川渝鄂贛,跨危險地區,重慶六旬大爺...
    為完成「尋夢長江」之旅,曾充血的趾甲、磨出的水泡見證他用時188天走完的3328公裡路。一年前,正待出發的吳剛勳65歲了。他背上20斤行囊,決定再瘋狂一把。腳,最直觀看腳的起因來得猝不及防。「要不要看看我的腳?放心,不臭!」採訪結束前,面對最後一個採訪問題,老吳突然放棄了之前一板一眼的一問一答。
  • 雪山草地見證大無畏的長徵精神
    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經日乾喬踏上了茫茫澤國的艱難徵程。  肖鋒的《長徵日記》中寫道:進入草地第四天,清晨出發,到分水嶺東南宿營,究竟走多遠無法正確計算,好多單位都沒糧食了,菜和肉乾也吃光了,軍團政治部民運部有位幹事,過分水嶺不久,就突然倒在了草地。
  • 【感動】隻身一人,重走374天長徵路,他想告訴年輕人……
    早在1995年8月,因為工作原因,左力接觸到了一群共和國的開國上將,他們講述的長徵路上的堅毅故事讓他無比觸動。2012年,當看完好友撰寫的《紅軍》一書,左力決心徒步走一次長徵之路。2013年10月10日  江西瑞金中央大禮堂 ,左力從這裡開始了一個人的長徵。
  • 簡陽老龍村農家除夕話收穫:住新房了 路也通了
    原標題:住新房,心房也被暖到了 路通了,產業路子也通了   2020年除夕。簡陽市鎮金鎮老龍村鞭炮聲此起彼伏,村口的紅燈籠、家家戶戶門前的大紅對聯和隨處可見的福字,將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襯託得格外喜慶祥和。   記者走近一幢嶄新的二層小樓,這裡是該村8組村民郭彬的家。還沒進屋記者就聞到飯菜的香味,歡聲伴著笑語,年夜飯開席了。
  •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紅歌,在代代傳唱(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2019年06月24日 09:48:00來源:中國青年網 本報記者 林小溪攝  陰雨綿綿,村路崎嶇,記者一行人踩著碎石子追隨紅軍當年的足跡,忽聞一段歌聲從街巷傳出,稚嫩清脆、宛轉悠揚,便立刻循聲而去。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誰來壓迫人……」在廣東韶關南雄市上朔村徐氏宗祠前,十來名身著紅軍裝的小學生正高唱著《當紅軍歌》。宗祠門口的石階布滿青苔,牆壁愈顯斑駁,右側牆上的詞譜原跡仍依稀可辨。
  • 姐弟四人參加紅軍,只有兩姐妹走完長徵,姐姐嫁元帥,妹妹嫁上將
    其中有一個家庭的姐弟四人參加了紅軍,只有姐妹兩人走完了長徵,姐姐嫁給元帥,妹妹嫁給上將。他們的父親叫蹇承晏。蹇承晏,出生於1871年8月,是湖南省慈利縣的富商,他深明大義,關心國家安危,多次資助革命,並支持4個子女先後參加了革命,包括大女兒叫蹇先任,次女叫蹇先佛,大兒子叫蹇先為,次子叫蹇先超。
  • 重走紅軍長徵路用哪種旅行方式比較好呢?徒步、騎行、自駕、包車
    中國工農紅軍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兩年中,紅軍長徵轉戰14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唱響了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我一直在想,我們用哪種方式重走長徵路呢?徒步、騎行、自駕、公共運輸,各種方式都有利弊,左思右想,舉棋不定。我們知道紅軍在轉移的時候,為了躲避敵人的圍追堵截,走的線路都是都是極其惡劣的,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地方。現在雖然交通條件好了,真要是實地走一遭,也是極具挑戰性的。
  • 盤點健身圈那些萌萌的女漢子們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俄羅斯金剛芭比茱莉亞·文斯18歲時,她就獲得了世界力量舉女子青年組冠軍,並且創造了世界紀錄:深蹲180公斤,臥推105公斤,硬拉165公斤,數據驚人。不久前她流出的一張背展雙背闊的照片,卻嚇尿了無數男性健身愛好者。看看那清晰的三角後束、大圓肌和小圓肌、拉絲的三頭和下背聖誕樹,和她相比,你好意思說自己是個男的?
  • 「法庭故事」走在「新長徵路」上的紅色法庭
    走在「新長徵路」上的紅色法庭「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南岸石棉縣境內的安順場,因是太平天國著名將領翼王石達開率部全軍覆滅之地,又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戰役獲勝之處而聞名於世。這裡聚居著彝、藏、漢三族人民,風光綺麗、人文豐富,素有「藏彝走廊」之稱。
  • 張惠妹神隱一年暴瘦20公斤復出,曾被嘲身材肥腫,情路坎坷常受傷
    闊別2020年張惠妹帶來全新歌曲《緩緩》,為動蕩不安的一年帶來撫慰心靈的動人歌聲。回首往事,深情演唱過不少動人情歌的張惠妹情路卻一直十分坎坷,她是如何慢慢走出情傷,用歌聲溫暖人心的呢?張惠妹新歌療愈人心,闊別一年暴瘦復出引熱議?天后張惠妹母親罹患大腸癌,據悉孝順的張惠妹因此停工近一年消失在熒幕前,專心陪伴母親,低調生活了一段時間,社交平臺也鮮少更新動態。
  • 這雙鞋逆天了!下雨不溼鞋,比雞蛋還輕,穿上走8個小時不累腳!
    它就是安第斯懶人輕跑鞋,輕、軟、彈、超透氣,穿上走一整天腳都不會累,也不會腳臭,超舒服;小編從去年穿到今年,一直捨不得換!飛織面料經過納米工藝處理後,可以輕鬆防水,穿上它,下雨天也不用擔心溼鞋;即使整瓶飲料倒下去,也不會髒鞋,簡直是「懶癌患者」的福星;有了它,一年可以少洗幾次鞋;腳底有防滑設計,可以有效防滑,遇到路滑的地面,可以多增加一份安全保障;最重要的是,它舒爽透氣不悶腳、不磨腳
  •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原標題:《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出版——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現在革命高潮起,小郎哥兒啥,你去當紅軍……」「紅軍是窮人的軍隊」「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1935年4月初到8月初,紅四方面軍長徵到綿陽,歷時100多天,這是當時在綿陽地區留下的歌謠
  • 兩年瘦了近30公斤,男方好友透露實情
    2018年結婚後,賴弘國近兩年瘦了近30公斤。好朋友透露,他已經兩年沒有買新T恤了,這些都是為了照顧阿嬌,把握好這段婚姻。在事業上,阿嬌也沒有幫到賴弘國。一位好朋友說,不是賴弘國管不了阿嬌,而是她根本就沒有對他付出過真感情。
  • 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且看世界對長徵是如何評論的?
    而且中央紅軍走的線路是最長,期間的艱難險阻是最大的,也是最考驗人類極限的。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路線 所以在後來不管是重走長徵路還是影視劇作,一般都選擇當年中央紅軍所走過的路線。
  • 【跑好我們這一棒】38歲的「白頭」扶貧幹部:3年駐村走爛8雙鞋 有...
    一晃三年飛逝,三年內他走遍村組,走遍山溝,走爛了8雙鞋,兩鬢已然斑白,他說:「我不後悔,能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我覺得很值得。」  「以前我總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要去走村入戶,為什麼和村民有那麼多聊的,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張海回憶,小時候因為沒人帶,母親王崇立總帶著自己一起去工作,「他們有時候開黨課,我就在邊上看著,下鄉我也跟著,去村民家也一起,僅小學階段,我和母親一起走村入戶就有上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