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香港新聞網9月22日電 臺灣農產品外銷量今年大幅銳減。作為島內農產品最大「消化」地的中國大陸,如今進口量卻出現下滑趨勢,究其原因,似乎不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這麼簡單。
-
民進黨罔顧臺灣農業依賴大陸事實,學者籲別當井底蛙
博恩博恩在節目中這一「半開玩笑的段子」,得到國臺辦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鄭重回應:嚴禁臺灣地區生產或經臺灣地區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大陸,並已加大查驗力度。博恩逞口舌之快,一方面引爆政治口水,另一方面兩岸農產品貿易的問題再次得到審視。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島內專家自信:大陸不會中止ECFA!
而臺灣地區就是擔心的一方,不少臺灣民眾認為,RCEP不包括臺灣,那麼在之後的發展中臺灣地區也會很被動,尤其是臺灣的農產外貿。但也有臺灣地區的專家認為,RCEP的出臺,對臺灣地區的農產外貿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
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兩岸區域合作
,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推動下,兩岸經貿合作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大陸對於臺灣經濟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在新形勢下兩岸要通過加強政治互信,堅持共同的政治基礎;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兩岸經貿合作新的著力點;要促進兩岸經貿多渠道交流,積極促進兩岸融合等路徑來實現兩岸經貿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和發展。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蔡當局期待的新南向銷路,由於東南亞國家也自產各種水果,想打入其市場,臺灣果農們並不看好,現實情況銷售的也是一塌糊塗。 屏東、臺南、雲林等地的果農們北上「砸鳳梨」抗議,打出「民進黨不倒,農產品價格不會好」的橫幅,要求臺灣當局重新建立兩岸穩定發展關係,為臺灣農產品打開外銷通路,呼籲幫忙把水果賣大陸。 臺灣輿論認為,大陸才是解決臺灣水果和農產品困境的關鍵。
-
只有大陸更願買臺灣農漁產品,臺議員:臺灣農業失去ECFA影響大
對此,朱信強表示,臺灣農產品有ECFA都可能滯銷了,如果沒有ECFA,執政當局能不能找到替代通路?就他觀察,臺灣周邊區域,就只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農漁產品有更積極的購買意願,如果未來增加關稅10至20%不等,這些利潤都會變薄,轉嫁到產地農民身上。如果要「脫中」,怎麼脫,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習題。
-
臺灣工業總會白皮書公布!疫情期間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想「離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臺灣經濟的重心到底維繫在哪裡?民進黨當局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中美衝突以及疫情爆發因素,進一步強化臺灣產業「全球多元化布局」的衝動。但臺灣最大工業行業組織臺灣工業總會近日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兩岸經濟深度融合使得臺灣已無法割捨大陸。尤其疫情以來,大陸對臺灣經濟模式的影響進一步凸顯。
-
臺灣業者擔心因疫情與政治因素失去大陸市場!高雄老字號餐廳相繼吹熄燈號
,過去陸客來臺鼎盛時期,創造驚人的糕餅伴手禮產值,臺灣糕餅的外銷市場也是以大陸為最大宗。蔡萬財說,假如未來兩岸因為政治因素,而失去大陸經貿市場,對糕餅業外銷衝擊劇烈,可能要轉向開拓東南亞、日韓市場,但訂單量應難以替代大陸市場。
-
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臺灣今年前10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要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ECFA效益遞減,島內業者:臺灣農民越來越辛苦
太平洋青果運銷合作社常務理事王麗田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年農產品外銷大陸銳減,與疫情和兩岸關係都有關係,空有ECFA架構執行不出效益也沒用,運銷商就做得很賣力,但看不到利潤,業者不敢籤契約收購、農民也不想賠錢檢驗、無法有效調節產量容易崩盤,都會造成產業連帶影響,農民是越來越辛苦。
-
ECFA可能被大陸廢止 臺灣學者警告大陸:廢止後兩岸越走越遠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俗稱ECFA)籤訂10年,外界不斷有可能大陸會終止ECFA的疑慮。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執行長李淳表示,ECFA沒有所謂的10年條款,只有內建的終止條款。不過如果ECFA終止,李淳斷言兩岸經濟上會越來越遠「永遠沒有回頭路」。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兩岸關係,或者更精確的說,陸美臺三方關係是臺灣生存發展的關鍵,臺灣處於陸美兩強之間,語云「兩大之間難為小」,身為兩隻大象之間的螞蟻,必須自謀生存之道。大陸稱臺灣為不可分割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透過臺灣尋求邁出太平洋的出海口。
-
法國美妝本土銷售銳減,對華出口逆勢增長3%
導讀:受疫情影響,法國化妝品在本土的銷量銳減,上半年營業額總體下降10%,然而在出口中國市場的化妝品卻保持了3%的增幅。在出口方面,前6個月,化妝品出口銷售額下降14%,低於全國出口銷售額18%這一平均降幅。法國Astérès事務所預計,2020全年,化妝品行業營業額將下降5%,低於法國經濟總體降幅,化妝品出口額可能下降9%,低於法國出口總額17%這一預估降幅。不過,出口額的下降按照地區有所不同,預計在美洲大陸的銷售額可能下降10%,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可能小幅增長3%。
-
臺灣出口商品43.8%銷往大陸,港媒:疫情放大了大陸對臺灣經濟的重要...
兩岸日趨緊密的經貿聯繫頗引人注目:據臺灣方面統計,今年1至11月臺對大陸(含港)貿易總額為195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9%,其中出口1367.4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43.8%。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回應韓國瑜「兩岸政策白皮書」 國臺辦指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鄭巧)2020年臺灣「大選」中國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日前提出「兩岸政策白皮書」,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6日在北京回應指出,臺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
-
專家預言:新冠肺炎疫情過後,臺灣經濟好不起來,只會更慘
楊坤鋒指出,臺灣目前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達到41.2%,將近五成,幾乎所有出口類別都是以大陸為大宗,而這次疫情光是大陸工廠產線停擺,就造成全球性的經濟風暴,對鄰近大陸的臺灣而言,衝擊更是劇烈。楊坤鋒說,臺灣要想在疫情趨緩後提振經濟,大陸經貿市場會是首要考量,但依目前兩岸緊繃的情勢,加上蔡當局在這次防疫政策中種種政治性質舉動。他預估,疫情過後,大陸拒絕兩岸經貿的可能性升高,臺灣的經濟恐怕在疫情過後仍無法好轉。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資料圖片來源於大公網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東協10國早前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逐漸消除關稅壁壘,但臺灣卻無法加入,日後臺灣的機械廠商、工具機、汽配零組件廠商,就完全沒有優勢與日、韓競爭,東南亞市場也玩完,搞不好就剩下一堆破銅爛鐵了。」
-
令臺灣農民崩潰的香蕉真相:山上的猴子都吃胖了,「軍隊」受不了了,大陸怎麼才出手!
臺灣市場小、內需量有限,而大陸市場龐大,所以長期以來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市場有較強的依賴性。民進黨執政後,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就造成了兩岸關係的大倒退,進而導致其大陸市場受影響。大陸,才是解決臺灣水果乃至農產品困境的關鍵。看看大陸與臺灣農業的關係就明白了。總體來看,目前大陸是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地區,2017年臺灣出口至大陸的農產品(農林漁畜)總額突破了10億美元,佔總出口的20.7%,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