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大陸更願買臺灣農漁產品,臺議員:臺灣農業失去ECFA影響大

2020-12-24 騰訊網

外界關注ECFA生效屆滿十年是否出現變數?選區在高雄市美濃、旗山等農業區的無黨籍議員朱信強7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很可惜!當初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時,全臺都會關注農業議題,但韓被罷免後,很多農業議題也自動消失了。」

朱信強

朱信強說,過去民進黨執政因為有韓國瑜這樣強勁的對手,綠營在農業議題上幾乎都是「直球對決」,但現在韓被罷免後,好像在玩「躲避球」一樣,很多農民委屈、困境都沒有辦法被彰顯出來。相關農政單位當初「邀功、搶功」的厲害,現在則是「能低調、就低調」,可惜了。

ECFA生效即將屆滿10年,但兩岸關係惡化恐有延續變數。臺「經濟部」雖強調沒有期滿終止問題,但主動權似乎掌握在大陸手上。蔡當局此時宣布開放進口瘦肉精美國豬肉、牛肉,被外界解讀積極推動臺美FTA(自由貿易協定)或BTA(雙邊貿易協定)。

對此,朱信強表示,臺灣農產品有ECFA都可能滯銷了,如果沒有ECFA,執政當局能不能找到替代通路?就他觀察,臺灣周邊區域,就只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農漁產品有更積極的購買意願,如果未來增加關稅10至20%不等,這些利潤都會變薄,轉嫁到產地農民身上。如果要「脫中」,怎麼脫,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習題。

朱信強說,「任何地區的任何一項經濟作物,一定要能暢行無阻」,否則就不具經濟價值。大陸消費端也分高、中、低多層次,臺灣的各種作物如何在大陸市場找到符合自身的消費客群很重要。

朱信強說,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每年約800至100億美金順差,今年農包括鳳梨、香蕉、釋迦都有一些問題。臺灣的地理位置距離中國大陸太近,船運今天一上,明天就到,是甚至白天一上、傍晚就到,一個距離臺灣這麼近、消費人口這麼多的市場有可能放棄嗎?唯一放棄的理由是什麼?執政當局要清楚告訴農民百姓。

朱信強說,臺灣的鳳梨種植面積將近1.1萬公頃,總量達43萬噸,如果不外銷,臺灣哪吃得完、加工的完?十年前有兩岸ECFA是因為彼此有政治默契「九二共識」,但現在已經沒有了,兩岸也沒有對談單位與機制。當兩岸沒辦法保持善意交流,大陸的進口商也不想進口臺灣的農產品。意願會打折,所以過去才有「臺獨水果」這類的稱呼。

臺灣農產品現在對大陸還有吸引力?

朱認為,臺灣農產品經小三通輸往大陸市場,是一條最便捷、食材保鮮度最佳的途徑。雖然沒有ECFA臺灣農產品也能銷陸,但產地農民利潤勢必下降。臺灣農業失去早收清單零關稅優惠,影響肯定大。就農漁民立場來講,他們還是迫切、希望大陸不要把這扇門關掉,兩岸保持經貿關係,不只對臺灣農漁民有利,相關石化業、紡織業也都有好處。畢竟ECFA影響層面太廣,除了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更有政治上的轉淚,蔡政府該如何因應?

來源:中評網

相關焦點

  • ECFA面臨終止?臺灣迫切希望大陸「拉它一把」!
    ECFA的影響,導致今年的產銷都沒有外售渠道,以往對大陸出口的水果幾乎佔據了臺灣果農大部分市場,這也使得果農感到十分焦慮。ECFA到期給臺灣帶來巨大損失 臺農香蕉產量無外銷渠道有數據表明,在端午節過後臺灣的香蕉價格就一路走低,巨大差價使香蕉的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臺灣不得不啟動去化收購來作為暫緩之計。可是有議員站出來表示,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不能緩解臺農的滯銷問題,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擴大外銷,以此來解決這些香蕉滯銷問題。
  • 民進黨揮刀砍向臺灣農漁民,千億財產「一句話」就沒收了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圖片來源臺媒)有臺灣媒體報導,臺立法機構2日在臨時會上三讀通過所謂「農田水利法」,依據該法,除農田水利會10月1日改制為公務機關後,溝渠、土地等財產會收歸公有。臺立法機構無視農民反彈,通過「修法」,將全臺農田水利會收歸公有,700億新臺幣現金,1500億新臺幣不動產,民進黨當局一句話就沒收了,這是何其的「鴨霸」!成立於1922年的農田水利會,是臺灣自治團體。修法之後,會長由民選改為「官派」,這些官位都將成為民進黨酬庸雞犬的肥缺。由此可見,所謂的「民主進步黨」在島內獨攬大權後,大開民主倒車,為鞏固政權無所不用其極。
  • 臺農漁經學者:臺灣農業高度依賴大陸,優勢正在流失
    國臺辦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中鄭重表示,嚴禁臺灣地區生產或經臺灣地區轉運的肉類產品輸入並已加大查驗力度。而臺灣當局的回應則是辯稱臺灣早有準備(130億新臺幣養豬基金),且臺灣「生鮮」豬肉(刻意迴避加工品)從來沒有出口到中國大陸,還稱該項禁令對臺灣養豬產業影響微乎其微。
  • 「兩岸一家親」遭破壞,誰買臺灣果蔬?蔡英文猖狂叫囂,害苦臺農
    大陸是臺灣小島經濟的重要依傍,兩岸長達30年和平發展經濟往來,被蔡當局等分裂宵小猖獗叫囂"獨立",甚至公然遏制兩岸往來與發展,這無疑是不顧臺灣民眾經濟利益與福祉,更是直接害苦了臺農。實際上,臺灣水果不管是從質量上還是種類上並非獨一無二,可以說與東南亞水果種類非常相似,而臺灣農產品多年來在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餑餑" 那時兩岸人民"一家親"的情懷以及國家的惠臺政策。而在蔡當局執意"謀獨"甚至打壓大陸民眾的局勢下,大陸民眾的消費熱情也正在急速下降。"兩岸一家親"遭破壞,誰買臺灣果蔬?
  • 島內專家: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相信ECFA不會輕易中止
    臺灣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副教授蕭仁傑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RCEP在農產貿易部分,採取高保護、低開放,所以對農產外貿影響不大,臺灣農業在ECFA的架構下,反而有望在RCEP之外保持競爭力,也凸顯出ECFA對臺外貿的重要性,失去ECFA才是臺灣真正需要擔心的事。
  •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
    日本對大陸援助卻遭臺灣人嘲笑?臺議員嘆息:臺灣到底怎麼了?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全世界範圍內的關注,很多國家都對大陸進行了物資支援,近日日本民間自發組織向大陸提供物資捐助,對於這種行為大陸網友表示感受到了溫暖,而臺灣的一部分網友竟然因此嘲笑日本民眾,對於這種現象,國民黨議員羅智強則感慨到:自己不願意支援大陸,沒有愛心,為什麼還要嘲笑其他國家付出愛心的人呢?
  • 現在想起大陸的好了?高雄議員迫切希望大陸「拉臺灣一把」
    撰寫:critical編輯:終風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市場活力下降,其中農產品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滯銷方想起大陸市場,大陸渠道優勢明顯其實臺灣地區在每年都會存在農產品滯銷這一問題,從近幾年的新聞就可見一二。臺當局在滯銷問題的處理上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低價滯銷似乎從根源上無法解決,這樣的情況也在不斷持續。
  • 民進黨罔顧臺灣農業依賴大陸事實,學者籲別當井底蛙
    臺灣農業漁業經濟學者李武忠昨日一篇關於《臺灣農業高度依賴大陸,優勢正在流失,別再當井底蛙》的文章,在兩岸社群網站上都成為熱議焦點。臺灣大學農業博士李武忠,曾任職於臺灣「農委會」、「農林廳」,並在花蓮、雲林等縣市農業處任職,此外,他也是學校導師、國際農企業高級顧問、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學經歷相當豐富。
  • 不是取消ECFA,大陸對臺灣經濟的真正狠招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不會引頸受戮,任美國擺布,除持續對美反擊外,也可能加大對臺灣的壓力作為牽制。這個美國大選前美陸臺三角關係的基本態勢,也主導了本次大變局2020兵推各種想定的推導方向。 在經濟層面上,2月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生效後,雙方的對抗性並未如外界預期獲得緩解。美國5月開始先是斷絕華為的代工供應鏈,緊接著宣布取消香港經貿的特殊待遇。
  • 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分析稱,除了受疫情影響,這種變化也與農產品品質問題、技術問題、還有兩岸關係問題相關。他表示,從今年1月臺灣「大選」、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到6月的「罷韓」,加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會不會延續,這些重大政治議題都讓臺灣貿易商和農民十分擔憂。另外,兩岸關係也會影響大陸民眾的喜好。
  • 宣傳畫上有一群逛街遊走的熊,臺議員解讀:臺灣服侍大陸
    臺媒消息稱,臺灣地鐵一幅意在吸引觀光遊客的「熊熊上河圖」,戳痛了臺北市議員陳怡君的心:畫中勞動的臺灣黑熊被他解讀為臺灣黑熊在服侍來自大陸的大熊貓。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昨天(26日),臺北市議員陳怡君突然發帖,稱「熊熊上河圖」「具有針對性、是極度的不尊重,令人感到不舒服。」她認為,畫中的臺灣黑熊看起來是在服侍來自大陸的大熊貓,「這樣的創意失去了應有的格局跟高度」。
  • 誰以後再對臺灣人「高看一眼」,我就罵他:臺灣對大陸禁運口罩,卻向澳洲捐贈口罩
    對此,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黃智賢24日在網上發文說,1月14日,因為澳大利亞野火,臺灣宣布捐贈10萬個N95口罩給澳大利亞。1月24日,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武漢封城後,向各界請求抗疫物資。同日,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臺灣禁止出口口罩。
  • 臺灣《旺報》:窮臺不如持續惠臺,大陸不應終止ECFA
    毫無疑問,統一臺灣是大陸的「陽謀」,對臺灣而言,不需要研究大陸對臺政策的「目的」,只需要研究「手段」。隨著兩岸關係惡化,「終止ECFA」、「文統無望,只能武統」已成為大陸熱議的話題,也在臺灣輿論場引起反彈。其實大陸過去談「惠臺」,如今考慮「窮臺」,過去強調「和統」,如今倡議「武統」,都屬於手段範疇,臺灣無需把手段當成目標。
  • 美議員提案臺灣對大陸動武 臺網民:今年聽過最大笑話
    昨日(19日)晚間至今天(20日)上午,島內多家媒體報導稱,有美國眾議員本周將提出一項所謂的「防止臺灣被侵犯法」(the 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國大陸出兵「侵犯臺灣」時動用武力。此事引發島內網民熱議,有島內網民「恍然大悟」稱,原來美國武力「協防臺灣」到現在都沒有法律依據。飛機軍艦繞來繞去純展示而已。
  • 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一)臺灣千年不遇的全民發展契機
    目錄: 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一)臺灣千年不遇的全民發展契機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二)高雄港外遠去的桅杆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三)宏基和HTC兵敗大陸的哀嘆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四)臺灣「晶圓雙雄」能雄幾何?臺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
  • 東莞將引進臺灣草莓農業 莞臺將建對接機制
    對此,剛剛結束東莞考察行程回到家鄉的苗慄大湖農會總幹事黃榮將回應,將在「臺博會」上展售大湖極具口碑且熱銷的各項精品,如草莓淡酒、草莓鮮果醬、草莓醋等產品。  草莓觀光一年進帳20億  「歡迎來到我的家鄉!」3月20日,葉春榮用熱情的笑臉迎接本報特派臺灣記者一行。
  • 高雄前議員:蔡英文執政4年多,臺灣中南部的農漁民其實很慘
    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落幕,兼任臺灣民眾黨主席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務實提出「兩岸三好、五互相」,讓民眾黨的兩岸論述更具指標。對此,前中國國民黨高雄市議員蔡慶源接受訪問時分析,國民黨若放棄國共關係,未來政治格局將越來越小。
  • 剛來過大陸,臺灣藍營議員竟惡意說大陸影院沒有洋人電影…
    在島內一些無良媒體和政客等的「精心包裝」下,不少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識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而像這樣「令人噴飯」的笑話仍層出不窮,近幾日又新增「臺灣司機問重慶有無馬路大樓」和「大陸影院不放好萊塢真人電影」兩項……最近兩天,兩個與臺灣相關的視頻,成為了大陸網友們的歡樂源泉。
  • 大陸暫停進口臺灣菠蘿,蔡英文跳腳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下午立刻表態譴責大陸,臺「農委會主委」更是語氣激動表示,無法接受大陸決定。臺灣菠蘿 圖自臺「農委會」蔡英文:大陸「突襲式通知」,表達譴責據「中央社」、「中時電子報」等臺媒報導,蔡英文今日下午在臉書發文稱,大陸以「突襲式的通知」,單方面暫停輸入臺灣菠蘿這件事,顯然是「非正常的貿易考慮」,她要表達譴責。
  • 臺灣鳳梨大陸年銷13億 售價貴5倍仍供不應求 果農盼兩岸關係穩定
    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水果業者估計,全臺近10年銷售鳳梨鮮果從約每年千餘噸,增加到目前年約3萬噸,「成長約20倍,且還有一些品種與技術上優勢,各地農民團體正透過各種努力,力保這些優勢不被超越及取代。」43歲的陳映延,本身家裡務農,就讀嘉義大學農業園藝系後,在嘉義、屏東兩地種植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