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鳳梨大陸年銷13億 售價貴5倍仍供不應求 果農盼兩岸關係穩定

2021-01-18 中國臺灣網

臺灣包袱鋪,鳳梨銷量新熱度。愛吃臺灣水果的撩叔來咯~自從蔡英文「女皇登基」之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幾乎接近冰點。不過在這層冰面之下,臺灣競爭力最強的鳳梨鮮果銷售,不僅銷量未消退,反而更加暢旺。臺媒直呼兩岸「民間熱得發燙」。

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水果業者估計,全臺近10年銷售鳳梨鮮果從約每年千餘噸,增加到目前年約3萬噸,「成長約20倍,且還有一些品種與技術上優勢,各地農民團體正透過各種努力,力保這些優勢不被超越及取代。」

43歲的陳映延,本身家裡務農,就讀嘉義大學農業園藝系後,在嘉義、屏東兩地種植鳳梨。對於鳳梨成為臺灣最強勢的外銷農產品,陳映延說,臺灣鳳梨品類繁多,產量最大,最受大陸歡迎,果然最讓臺灣農民「真賺」。

陳映延說,隨著大陸消費水平快速成長,越來越多的高端消費者會選擇臺灣產品。他說,臺灣目前在大陸的水果主要銷售管道「百果園」有兩、三千家水果專賣店,走的就是高端消費者。

近來亞馬遜、阿里巴巴集團分別領先推出的「無人商店零售方式」,陳映延認為,這對臺灣高檔農特產品,反而可以帶來較大優勢。

陳映延指出,通過計劃生產、穩定價格,可望改善因應,譬如這幾年的鳳梨鮮果離岸價格,每箱10公斤依品級在300至500元(新臺幣,下同)之間,到岸後加上報關運輸及利潤等,價位較高。隨著大陸高端收入者漸增,美味的臺灣鳳梨等水果愈受歡迎,全臺各地合作社果農代表都應珍惜,並共同維護現有優勢。

《旺報》指出,臺灣鳳梨在大陸年銷售額超過13億元新臺幣,果農期望兩岸關係穩定發展,不要有大變化,讓鳳梨在大陸地區銷售金額繼續維持長紅。

屏東青農生產合作社總經理李協倉說,10多年前,兩岸經過商談,將臺灣鳳梨列入23項水果中,初期銷售集散地以廣東省江南市場為主。當地消費者吃了臺灣鳳梨後,被其甜度及口感收服,從此成為當地消費者最喜愛的水果之一。

臺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瑞貴表示,臺灣鳳梨產季從每年11、12月到迄年3、4月,目前產地價每公斤約130元,以銷往大陸地區為主,每年銷售金額超過13億元,由於單價高,是臺灣地區銷往大陸金額最大的單一水果。

許瑞貴指出,臺東栽種鳳梨面積約有5500公頃。售價方面,在大陸比臺灣多4倍,「也就是臺灣一粒新臺幣100元、大陸要新臺幣500元」。栽種鳳梨10年的果農洪偉鍾說,臺灣的鳳梨甜度是23度到27度,非常適合大陸地區消費者口味,單價雖高,當地民眾還是趨之若鶩,供不應求。

他說,剛開始種了2公頃,看好後市,又租了6公頃土地栽種,目前產地每臺斤60至80元,由於春節將近,預計價格還會上漲。

大陸的海南島及廣東省廣州等地也有栽種這個品種的鳳梨,兩地氣候雖和臺灣差不多,但會下霜,影響它的品質及口感,短時間,還無法威脅臺東鳳梨釋迦在大陸地區地位。「果農比較擔心的還是兩岸關係,期盼維持穩定發展,不要產生大變化,讓臺東的鳳梨釋迦持續在大陸發光發熱」。

對比臺灣鳳梨的火爆銷售情況,臺灣蝨目魚養殖業者就沒這麼幸運了。原來與大陸合作時保障多多,每年遇颱風、宵小剪電線,或寒害等天災,都馬上獲得大陸合作單位派員緊急處理,捕撈送冷凍庫或獲得合理的補償價位,漁民能安心養殖,不怕心血泡湯。

不過蔡英文上臺後,停止了兩岸合作,所有困難立即湧現,漁民嘆無奈,期待臺當局早日承認「九二共識」讓他們解套。

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即指出,漁民與中盤商之間的紛爭,外界很難想像,沒有合作的保護,漁民遭遇各種風險,都只能自己承擔,中盤商不落井下石,趁機殺價就算很有良心了,遑論伸出援手。

臺媒評論指出,事實上,只要能打開銷陸市場,不僅合作戶受惠,也能影響非合作戶與盤商之間的交易,減少紛爭,刺激交易的良性循環,魚價也能趨於穩定,市場秩序將可因而獲得改善。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築在兩岸良好互動之下,漁民的心聲,蔡當局聽到了嗎?

要撩叔說,聽沒聽到是另一回事,蔡英文的問題是聽沒聽。忙於修補各種政策漏洞的蔡英文如今已是泥菩薩,連自己的從政之路都難以把控,遑論漁民的生死?還是把目光聚焦在兩岸民間交流吧,靠自己跟上大陸的發展節奏,這樣才更有前途。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相關焦點

  • 媒體:大陸菠蘿已滯銷 為什麼還要採購臺灣鳳梨?
    然而,近期徐聞菠蘿繼2016年後再次滯銷:即便價格由往年每斤1元左右跌至2毛,依舊無人問津。與此同時,臺灣的水果也出現了大量滯銷的現象,特別是鳳梨也同樣暴跌。恰逢此時,曾經集體訪問大陸的「泛藍八縣市」之一的臺東縣長黃健庭到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向福建省臺辦推銷臺東鳳梨並獲得了500噸訂單的消息也出現了在我們眼前。一個是徐聞菠蘿滯銷,一個是採購臺灣鳳梨,兩相比較下似乎很難讓人接受。
  • 臺灣鳳梨外銷中國大陸受阻,果農怒「懟」臺獨勢力:「管好嘴巴,別扯後腿!」
    金鑽鳳梨,是臺灣三大名果之一,因其出色的口感及品質,深得消費市場喜愛。近來正值臺灣鳳梨熱銷上市時節,中國大陸市場的火爆令當地果農樂開了花。
  • 令臺灣農民崩潰的香蕉真相:山上的猴子都吃胖了,「軍隊」受不了了,大陸怎麼才出手!
    2008年馬英九剛執政時,臺灣與大陸農產品是逆差,約3億美元,但在他力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臺灣與大陸的農產品貿易於2013年反轉為順差約2千萬美元,而臺灣農產品出口主要國家和地區中,日本從第一名降為第二名,第三名有時是香港地區,有時是美國。
  • 臺業者: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提高,外銷阻力增大
    每年5、6月為全臺鳳梨產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嘉義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訂單,相比去年減少許多,加上今年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相對提高,外銷阻力增大。嘉義縣大林鎮億鑫蔬果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兩岸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是今年鳳梨外銷大陸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至於嘉義縣政府推動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僅銷大陸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簡源松1958年生,從事水果貿易商數十年,現為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嘉義市黨部副主委。
  • 陽西1.3萬斤臺灣鳳梨上市
    近日,陽西一臺灣籍果農試種的鳳梨開始上市,每斤售價15元左右,仍然供不應求。在織篢鎮大泉村委會的採摘園裡,劍狀的葉子上託著黃綠色的鳳梨,個頭均勻,有些開始微微泛黃,飄著一陣鳳梨的清甜味兒。正在採收鳳梨的果農菀姐介紹,微微泛黃的鳳梨現在採收恰到好處,要是等到鳳梨全黃的時候,鳳梨已經退糖,口感就沒那麼甜了。果農 張婉菀:我們第一次在陽西這個地方試種,因為剛開始不知道這邊的氣候和環境適不適合種鳳梨。可是今年採收的時候,發覺陽西這個地方陽光充足,水分也足,很適合種鳳梨。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難,臺當局射3箭穩定價格
    南部縣市是臺灣鳳梨主產地,3月起進入產期,預料今年豐收,但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農民擔心供過於求,又無法比照往年外銷大陸,減少壓力,鳳梨價格恐跌。臺當局「農委會」昨祭出外銷加碼補助海空運費、直銷強化電子商務通路及宅配、開發鳳梨多元加工產品3支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可穩定鳳梨價格,維持去年以上水平。「農委會」統計,臺灣鳳梨面積今年有8100多公頃,產量約43萬噸,其中9成內銷、1成外銷,去年外銷5萬1千噸,9成7都銷往大陸,屏東縣種植面積最大,臺南市次之。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阻,屏東縣政府聲稱「價格穩定」
    臺灣鳳梨去年外銷逾5.1萬噸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有97%外銷大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銷量比去年同期掉了2成,島內不少農民憂心即將迎來鳳梨盛產期,外銷鳳梨卡關回堵島內市場造成價格崩盤。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鳳梨價格持穩,並陸續外銷且穩定供應臺灣本地市場。
  • 一顆鳳梨看盡兩岸關係,臺灣無黨籍鎮長勸民進黨先顧肚子
    無黨籍嘉義縣大林鎮長簡志偉接受訪問表示,蔡當局防疫期間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使得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大陸為臺灣水果最大出口地,「執政黨」應該負起最大責任,不要光談「主權」和理想,把臺灣搞得民不聊生。簡志偉為臺灣南華大學企管系碩士。
  • 只有大陸更願買臺灣農漁產品,臺議員:臺灣農業失去ECFA影響大
    ECFA生效即將屆滿10年,但兩岸關係惡化恐有延續變數。臺「經濟部」雖強調沒有期滿終止問題,但主動權似乎掌握在大陸手上。蔡當局此時宣布開放進口瘦肉精美國豬肉、牛肉,被外界解讀積極推動臺美FTA(自由貿易協定)或BTA(雙邊貿易協定)。
  • 出口大陸銳減!兩岸政治氣氛影響臺灣農產品銷售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臺灣「農委會」)  華夏經緯網9月21日訊:據香港媒體消息,臺灣農產品今年外銷量銳減許多,往年最大出口地為中國大陸,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表示,現在兩岸關係不好已經反映在臺灣水果出口「走走停停」,兩岸關係越走越冷,影響了大陸消費者的主觀意願。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前天,大陸為何突然,大規模停禁臺灣鳳梨?
    「報應來了」,「中國🇨🇳大陸開始出手了」,「臺灣經濟的最後末日開始來臨了」,「臺獨分子,已經進入了末日倒計時」。中視新聞認為,大陸封禁鳳梨,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政治性信號。它表明,中國🇨🇳大陸,在基本穩定了中美關係之後,在平息了西南邊陲與印度的領土衝突以後,開始騰出手來,「修理自2018年以來,一直跟中國🇨🇳大陸搞對抗,一直攻擊抹黑中國大陸,並高調謀求臺獨的民進黨當局」。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串香蕉等同於一顆茶葉蛋,3支鳳梨換不到一個便當,香蕉狂跌,菠蘿暴跌,20年最慘。有臺媒形容,農民看到堆積如山的廢棄香蕉欲哭無淚,「心如刀割寫在臉上」,眼睜睜地看著勞動成果爛在地裡,既無奈有無望。  近段時間以來,臺灣農民水果豐收卻未嘗到喜悅,產品滯銷難題,讓他們血本無歸,苦不堪言。
  • 【頭條】 大陸宣布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臺灣預計將失去九成外銷市場,果農憂心忡忡
    有部分臺灣人士開始嘴硬,一邊說著「這是小事沒問題」,一邊卻如臨大敵,各出「奇招」。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國臺辦宣布從3月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大陸後,先是蔡英文跳出來在臉書上召臺灣民眾吃鳳梨,桃園市長鄭文燦更是用日文在推特上寫下長文,稱臺灣農民種的鳳梨美味多汁,不僅臺灣人,日本人也很喜歡。
  • 臺媒:大陸消費市場逐步恢復 臺灣南部鳳梨陸續出貨
    臺灣南部鳳梨逐漸進入盛產期,農民都很擔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市場會明顯萎縮。近年來為農友努力開拓大陸市場的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說,大陸消費者買氣逐步恢復中,臺灣鳳梨已陸續出貨,但較去年少,會努力和通路商接洽,為農民爭取訂單。
  • 屏東高樹鄉長:臺灣鳳梨還是要靠大陸,日本市場太小
    屏東縣鳳梨佔全臺產量一半以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在今年底終止,會有何影響?無黨籍屏東縣高樹鄉鄉長王樹圍表示,高樹鄉是屏東縣鳳梨主要產區,在臺灣及日本市場都太小,只要外銷通路走不動就會影響內銷市場,還是要靠大陸市場才行,沒有關稅優惠會提高農民成本。
  • 大陸遊客吃不夠 臺灣鳳梨「量多價漲」
    大陸遊客吃不夠 臺灣鳳梨「量多價漲」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6-23 10:1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臺北6月23日電(記者 陳君 劉剛) 鳳梨酥是多數大陸遊客心中的臺灣「第一伴手禮」,短短幾年間,臺灣鳳梨酥產業隨著大陸遊客的湧入而同步成長,目前的年產值超過200億元(新臺幣,下同)。
  • 和鳳梨香蕉比慘,臺灣這一水果要懸
    開啟了搶答模式……近日,臺灣多種水果價格崩盤,香蕉、鳳梨、紅龍果(註:紅心火龍果)相繼「比慘」。7月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曾在談鳳梨價格時質問:「你們告訴我下一個會是哪種水果?」如今,木瓜來搶答了。有果農認為,木瓜價格暴跌與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的錯誤政策脫不了關係。「媽媽買得開心,但果農很傷心!」
  • 今年中國果農第一大劫,年銷18萬噸大客戶限制進口,降價潮將接踵而至!
    今日主題:今年中國果農第一大劫,年銷18萬噸大客戶限制進口,降價潮將接踵而至! 兩面夾擊之下,很多經營農業的農民就在2019年陷入了虧損的漩渦之中,而且這種趨勢並未因為2019年陽曆年的過去而改變,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又從國際社會傳來不利於中國果農的消息:俄羅斯將從1月6日起限制中國柑橘類水果進口!
  • 大陸禁菠蘿、臺灣遍地哀嚎,證明這次做的太對了!
    臺灣農委會主委繼前天帶著哭嗓之後,昨天又宣稱大陸是臺菠蘿最大出口地,此政策對臺產業影響嚴重,希望大陸用科學的角度回復交涉,這樣兩岸人民才能接受。他還說,兩岸需要正常的商業往來,陸方應告知,臺灣菠蘿哪些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