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鳳梨外銷大陸難,臺當局射3箭穩定價格

2020-12-23 海峽導報

南部縣市是臺灣鳳梨主產地,3月起進入產期,預料今年豐收,但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農民擔心供過於求,又無法比照往年外銷大陸,減少壓力,鳳梨價格恐跌。臺當局「農委會」昨祭出外銷加碼補助海空運費、直銷強化電子商務通路及宅配、開發鳳梨多元加工產品3支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可穩定鳳梨價格,維持去年以上水平。

「農委會」統計,臺灣鳳梨面積今年有8100多公頃,產量約43萬噸,其中9成內銷、1成外銷,去年外銷5萬1千噸,9成7都銷往大陸,屏東縣種植面積最大,臺南市次之。

臺南關廟鳳梨預計再過10天就要「大出」進入產期,大盤商吳吉雄說,他去年外銷大陸鳳梨60貨櫃,今年若斷了兩岸管道,下月鳳梨產量進入高峰,若臺當局未拿出有效措施,價格要不崩盤恐怕很難。

「農委會」昨在屏東召開座談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將祭出外銷加碼補助海空運費、直銷強化電子商務通路及宅配服務、開發鳳梨多元加工產品等3支箭,穩定鳳梨價格。陳吉仲表示,今年鳳梨外銷目標提高到6萬噸,內銷促銷全面啟動,加工次級品收購比照去年。

相關焦點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阻,屏東縣政府聲稱「價格穩定」
    臺灣鳳梨去年外銷逾5.1萬噸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有97%外銷大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銷量比去年同期掉了2成,島內不少農民憂心即將迎來鳳梨盛產期,外銷鳳梨卡關回堵島內市場造成價格崩盤。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鳳梨價格持穩,並陸續外銷且穩定供應臺灣本地市場。
  • 臺灣鳳梨外銷破萬噸 臺農委會高調直播
    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3月20日訊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鳳梨產銷再成話題,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示,今年鳳梨外銷數量可望突破3萬5000噸,陳表示,成立網絡小編、全程直播,主要是讓臺灣農民了解鳳梨真的可以賣到好價錢,遏止網絡假消息。
  • 臺業者: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提高,外銷阻力增大
    每年5、6月為全臺鳳梨產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嘉義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訂單,相比去年減少許多,加上今年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相對提高,外銷阻力增大。嘉義縣大林鎮億鑫蔬果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兩岸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是今年鳳梨外銷大陸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至於嘉義縣政府推動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僅銷大陸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簡源松1958年生,從事水果貿易商數十年,現為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嘉義市黨部副主委。
  • 臺灣鳳梨大陸年銷13億 售價貴5倍仍供不應求 果農盼兩岸關係穩定
    臺灣《旺報》報導,臺灣水果業者估計,全臺近10年銷售鳳梨鮮果從約每年千餘噸,增加到目前年約3萬噸,「成長約20倍,且還有一些品種與技術上優勢,各地農民團體正透過各種努力,力保這些優勢不被超越及取代。」43歲的陳映延,本身家裡務農,就讀嘉義大學農業園藝系後,在嘉義、屏東兩地種植鳳梨。
  • 屏東高樹鄉長:臺灣鳳梨還是要靠大陸,日本市場太小
    屏東縣鳳梨佔全臺產量一半以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若在今年底終止,會有何影響?無黨籍屏東縣高樹鄉鄉長王樹圍表示,高樹鄉是屏東縣鳳梨主要產區,在臺灣及日本市場都太小,只要外銷通路走不動就會影響內銷市場,還是要靠大陸市場才行,沒有關稅優惠會提高農民成本。
  • 【頭條】 大陸宣布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臺灣預計將失去九成外銷市場,果農憂心忡忡
    大陸宣布3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引發臺灣果農震撼。       有部分臺灣人士開始嘴硬,一邊說著「這是小事沒問題」,一邊卻如臨大敵,各出「奇招」。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國臺辦宣布從3月禁止臺灣鳳梨輸入大陸後,先是蔡英文跳出來在臉書上召臺灣民眾吃鳳梨,桃園市長鄭文燦更是用日文在推特上寫下長文,稱臺灣農民種的鳳梨美味多汁,不僅臺灣人,日本人也很喜歡。
  • 鳳梨滯銷賴清德「臺獨說」火上澆油 臺農民將北上抗議
    中國臺灣網7月4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鳳梨3日次級果的收購價1臺斤(約600g)2元(新臺幣,下同),價格崩盤,嘉雲南高屏等5縣市鳳梨農今(4日)將搭乘百輛遊覽車北上,預計11點至臺當局「行政院」抗議。
  • 臺灣鳳梨外銷受阻,農民鼓勵入菜,「鳳梨黑木耳」據說很好吃
    鳳梨已經從臺灣南部開始收成,到了5月、6月中部也都盛產,島內農民擔心今年外銷受阻,量產期會造成價格下跌,鼓勵新鮮吃之外,鳳梨入菜、打果汁、做果醬等吃法。目前鳳梨批發價27元(新臺幣,下同)左右,是生產成本的三倍多,還在合理範圍。
  • 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據報導,今年端午節過後,由於產銷失衡,島內的香蕉價格一直走低。往年兩岸關係熱絡時,還有大陸來解臺灣果農的燃眉之急。如今,外銷市場打不開,蕉農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香蕉爛在地裡,或是以低價賤賣給臺「農委會」當化肥,十分辛酸。 事實上,近來臺灣香蕉幾乎年年滯銷。然而,臺當局領導人卻多次以一些奇葩理由來掩蓋自己無力外銷、無力從根本解決農民問題的事實。
  • 蔡當局叫停「三通」自以為得計 臺灣鳳梨伯卻叫苦不迭
    疫情爆發後臺灣鳳梨產地收購價瞬間暴跌。(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網)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臺當局藉機宣布兩岸航空直航、海運交通及小「三通」10日起全面暫停,造成兩岸人貨不通,據香港中評網19日報導,臺灣高雄一位84歲的「鳳梨伯」林益接受採訪表示,今年臺灣鳳梨市場又要敗市。
  • 臺灣鳳梨外銷中國大陸受阻,果農怒「懟」臺獨勢力:「管好嘴巴,別扯後腿!」
    金鑽鳳梨,是臺灣三大名果之一,因其出色的口感及品質,深得消費市場喜愛。近來正值臺灣鳳梨熱銷上市時節,中國大陸市場的火爆令當地果農樂開了花。
  • 臺"鳳梨王子"得意爆料:好的賣日本,差的賣大陸
    儘管國臺辦已經兩次強調,暫停臺灣菠蘿輸入大陸是正常的生物安全防範舉措,但是民進黨當局仍然將此事政治化。值得一提的是,有「臺南關廟鳳梨王子」之稱的農民楊宇帆日前在政論節目中也承認,臺灣鳳梨出口大陸超簡單,只要「看起來像鳳梨就好」。臺灣網民譏諷,就是有這樣的心態存在,市場才會被別的國家和地區搶走。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串香蕉等同於一顆茶葉蛋,3支鳳梨換不到一個便當,香蕉狂跌,菠蘿暴跌,20年最慘。有臺媒形容,農民看到堆積如山的廢棄香蕉欲哭無淚,「心如刀割寫在臉上」,眼睜睜地看著勞動成果爛在地裡,既無奈有無望。  近段時間以來,臺灣農民水果豐收卻未嘗到喜悅,產品滯銷難題,讓他們血本無歸,苦不堪言。
  • 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受重創,島內業者:很多貿易商可能撐不住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農產外銷大陸,專營生鮮通路的臺品集團晶品匯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朝成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波疫情臺灣外銷業者損失慘重,損失不一,有的達7到8成,他自己則是3到4成,損失少是因為有自己的通路,譬如超市和電商。
  • 被臺當局玩了!臺農看著堆成山等著爛的鳳梨想哭 拒再當冤大頭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7月6日訊 近期臺灣鳳梨價格大崩盤,島內嘉雲南高屏等5縣市鳳梨農本周紛紛北上找蔡英文當局抗議,怒斥就因「行政院長」賴清德一句「我是務實『臺獨工作者』」,讓兩岸關係陷入冰點,影響銷陸訂單,致臺灣供需市場大亂。
  • 媒體:大陸菠蘿已滯銷 為什麼還要採購臺灣鳳梨?
    然而,近期徐聞菠蘿繼2016年後再次滯銷:即便價格由往年每斤1元左右跌至2毛,依舊無人問津。與此同時,臺灣的水果也出現了大量滯銷的現象,特別是鳳梨也同樣暴跌。恰逢此時,曾經集體訪問大陸的「泛藍八縣市」之一的臺東縣長黃健庭到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向福建省臺辦推銷臺東鳳梨並獲得了500噸訂單的消息也出現了在我們眼前。一個是徐聞菠蘿滯銷,一個是採購臺灣鳳梨,兩相比較下似乎很難讓人接受。
  • 臺灣菠蘿,驚起蛙聲一片!背後的水卻很深
    其實,國家海關總署在25日已通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平臺,通知了對方,因臺灣菠蘿被多次查出蚧殼蟲,將自3月1日起暫停臺灣菠蘿(鳳梨)輸入大陸。所謂「突襲」是不存的,但26日臺媒滿地打滾時,都不知道這件事,當時只有少數政客知道。臺當局25日還存著一絲幻想,以為可以通過「剎車皮」去求情能混過去。
  • 令臺灣農民崩潰的香蕉真相:山上的猴子都吃胖了,「軍隊」受不了了,大陸怎麼才出手!
    其實不光是臺灣水果,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關係走向冰凍後,臺灣觀光業和農漁產品外銷都大受影響,解決臺灣水果滯銷價跌問題,大陸市場很關鍵。文 | 庫叔本文由瞭望智庫綜合。 臺灣當局也深知開拓新興市場的必要,於是偏好「金黃色水果」的杜拜便成了臺當局的新目標!
  • 臺灣迫切希望大陸「拉它一把」!
    作者:淺陌審稿:萬裡據相關媒體報導,由於ECFA協議即將到期,關於兩岸經貿關係不穩定的消息造成了臺灣香蕉價格大跌,使得臺「農委會」啟動了去化作業,大部分臺灣香蕉農戶表示受到ECFA到期給臺灣帶來巨大損失 臺農香蕉產量無外銷渠道有數據表明,在端午節過後臺灣的香蕉價格就一路走低,巨大差價使香蕉的滯銷問題越來越嚴重,臺灣不得不啟動去化收購來作為暫緩之計。可是有議員站出來表示,這樣的方法治標不治本,不能緩解臺農的滯銷問題,眼下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擴大外銷,以此來解決這些香蕉滯銷問題。
  • 香蕉、鳳梨價崩後 臺學者:火龍果不會那麼嚴重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針對日前香蕉、鳳梨價格崩跌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今天表示,過去做得不好的地方,會深刻檢討。對此,學者表示,肯定農委會這次處理火龍果的快速和積極,但火龍果是連續採收,價格能否持續穩定,仍需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