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2020-12-23 騰訊網

香港新聞網9月22日電 臺灣農產品外銷量今年大幅銳減。作為島內農產品最大「消化」地的中國大陸,如今進口量卻出現下滑趨勢,究其原因,似乎不只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這麼簡單。

據臺「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月到8月主要出口地前三名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值為6.6億美金,佔比20.9%,年增長率為負21.6%,與去年同期出口值8.4億美金相比,整整少了1.8億美金。

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分析稱,除了受疫情影響,這種變化也與農產品品質問題、技術問題、還有兩岸關係問題相關。他表示,從今年1月臺灣「大選」、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到6月的「罷韓」,加之《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會不會延續,這些重大政治議題都讓臺灣貿易商和農民十分擔憂。另外,兩岸關係也會影響大陸民眾的喜好。兩岸關係越走越冷,就會影響到大陸消費者的主觀購買意願。

與之相似,南臺灣不少民眾也陷入了「蕉急」狀態。據報導,今年端午節過後,由於產銷失衡,島內的香蕉價格一直走低。往年兩岸關係熱絡時,還有大陸來解臺灣果農的燃眉之急。如今,外銷市場打不開,蕉農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香蕉爛在地裡,或是以低價賤賣給臺「農委會」當化肥,十分辛酸。

事實上,近來臺灣香蕉幾乎年年滯銷。然而,臺當局領導人卻多次以一些奇葩理由來掩蓋自己無力外銷、無力從根本解決農民問題的事實。

有臺灣「香蕉大王」之稱的李國輝也直言:「臺灣香蕉如果沒有外銷、只有內銷,臺灣蕉農一定倒。」他同時表示,ECFA是一座橋梁,讓臺灣農產品運到大陸可以零關稅,如果ECFA這條線都要切斷,明年臺灣蕉農勢必會過得很辛苦,可能大家都會沒飯吃。

自ECFA籤署以來,大陸方面切實履行承諾,保障了ECFA的順利實施。從2010年到2019年,早收清單中臺灣對大陸出口農產品的增長超過了2倍,大陸也成為了臺灣農產品外銷第一大市場。

然而,「眼盲心盲」的臺當局卻看不清形勢,大走「聯美抗陸」路線。一方面,臺當局為了「舔美」,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入臺,不僅危害島內民眾健康,還大大衝擊了本地豬肉養殖業;另一方面,臺當局展開大規模圍剿陸資行動,甚至攛掇「美國在臺協會」以及所謂日本、歐洲「駐臺代表」,討論「重組供應鏈」,暗示要與大陸「經濟脫鉤」。

真相是,臺灣與大陸「經濟脫鉤」純粹是個偽命題。據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統計,今年8月,臺灣對大陸

含香港

出口額為144.6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累計1至8月,臺灣對大陸

含香港

出口額為938.8億美元,出口規模創歷年同期新高。大陸依然穩居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中國國民黨「立委」李敏貴表示,國際經濟不會完全按照政治邏輯運轉,以現今兩岸經貿往來,臺灣無法脫離大陸產業鏈,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無法自絕於大陸之外。

相關焦點

  • 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受重創,島內業者:很多貿易商可能撐不住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農產外銷大陸,專營生鮮通路的臺品集團晶品匯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朝成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波疫情臺灣外銷業者損失慘重,損失不一,有的達7到8成,他自己則是3到4成,損失少是因為有自己的通路,譬如超市和電商。
  • 出口大陸銳減!兩岸政治氣氛影響臺灣農產品銷售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臺灣「農委會」)  華夏經緯網9月21日訊:據香港媒體消息,臺灣農產品今年外銷量銳減許多,往年最大出口地為中國大陸,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表示,現在兩岸關係不好已經反映在臺灣水果出口「走走停停」,兩岸關係越走越冷,影響了大陸消費者的主觀意願。
  • 島內專家: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相信ECFA不會輕易中止
    蕭仁傑說明,RCEP雖然沒有針對農業訂定專章,但相關項目開放程度低,農產品的撤稅率大約只有50%左右,這與RCEP之前亞太地區的農產貿易模式沒有太大差異,要說RCEP對臺灣農產外貿可能產生的衝擊,或許要等到後續長期深化後,RCEP成員細部談判,觀察農產品的互惠措施有無改變,屆時才有可能影響臺灣農業外貿競爭力。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阻,屏東縣政府聲稱「價格穩定」
    臺灣鳳梨去年外銷逾5.1萬噸創下新高紀錄,其中有97%外銷大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銷量比去年同期掉了2成,島內不少農民憂心即將迎來鳳梨盛產期,外銷鳳梨卡關回堵島內市場造成價格崩盤。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目前鳳梨價格持穩,並陸續外銷且穩定供應臺灣本地市場。
  • 臺業者: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提高,外銷阻力增大
    每年5、6月為全臺鳳梨產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嘉義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訂單,相比去年減少許多,加上今年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相對提高,外銷阻力增大。嘉義縣大林鎮億鑫蔬果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兩岸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是今年鳳梨外銷大陸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至於嘉義縣政府推動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僅銷大陸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簡源松1958年生,從事水果貿易商數十年,現為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嘉義市黨部副主委。
  • 臺灣鳳梨外銷破萬噸 臺農委會高調直播
    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3月20日訊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鳳梨產銷再成話題,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示,今年鳳梨外銷數量可望突破3萬5000噸,陳表示,成立網絡小編、全程直播,主要是讓臺灣農民了解鳳梨真的可以賣到好價錢,遏止網絡假消息。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難,臺當局射3箭穩定價格
    南部縣市是臺灣鳳梨主產地,3月起進入產期,預料今年豐收,但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農民擔心供過於求,又無法比照往年外銷大陸,減少壓力,鳳梨價格恐跌。臺當局「農委會」昨祭出外銷加碼補助海空運費、直銷強化電子商務通路及宅配、開發鳳梨多元加工產品3支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可穩定鳳梨價格,維持去年以上水平。「農委會」統計,臺灣鳳梨面積今年有8100多公頃,產量約43萬噸,其中9成內銷、1成外銷,去年外銷5萬1千噸,9成7都銷往大陸,屏東縣種植面積最大,臺南市次之。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蔡當局期待的新南向銷路,由於東南亞國家也自產各種水果,想打入其市場,臺灣果農們並不看好,現實情況銷售的也是一塌糊塗。  屏東、臺南、雲林等地的果農們北上「砸鳳梨」抗議,打出「民進黨不倒,農產品價格不會好」的橫幅,要求臺灣當局重新建立兩岸穩定發展關係,為臺灣農產品打開外銷通路,呼籲幫忙把水果賣大陸。  臺灣輿論認為,大陸才是解決臺灣水果和農產品困境的關鍵。
  • 臺灣漁產品外銷大陸受阻,漁工漁船幾乎全數停擺
    受到新冠肺炎影響,臺灣原本有活魚運搬船前往中國大陸多個港口,現在幾乎完全停擺。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漁業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外銷不能斷。由於島內石斑魚、白帶魚都依靠活魚運搬船外銷,為解決外銷受阻問題,臺「農委會漁業署」下周提出活魚運搬船的防檢疫方案,提交臺當局疫情指揮中心審視,希望儘快恢復活魚運搬船的外銷運作。
  • 臺灣漁界大佬:因ECFA,秋刀魚外銷大陸十年省60億新臺幣關稅
    針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已屆滿10周年,臺灣漁業界大佬、臺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同業公會理事長雷祖綱接受專訪時指出,臺灣秋刀魚每年產值近百億元(新臺幣,下同),過半產量需外銷大陸,一旦失去ECFA臺灣每年將多出12%約新臺幣6億元進口稅。過去10年來,臺灣秋刀魚產業已在ECFA架構下享受近60億元的免關稅優惠。
  • 現在想起大陸的好了?高雄議員迫切希望大陸「拉臺灣一把」
    在年初疫情期間的大陸不遺餘力的推銷滯銷的農產品,並且帶火了主播帶貨這一新形式銷售模式。反觀各地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就臺灣地區而言,出口業務一旦受到限制,就會造成農產品的大量囤積。按當地的換算方法來看,香蕉價格已經跌至低端農產品的價值,甚至幾乎沒有任何商用價值。果農為此還需支付大量的成本,包括人工和渠道運輸方面。對此臺當局「農委會」對此採取「去化」的方式對香蕉進行收購,並且用5元這一略高於市場價格的方式給果農止損。據報導,此次官方渠道收購香蕉,並且在登記工作完成之後將香蕉送往飼料廠或者當作低等農產品作為肥料原料來處理。
  • 民進黨罔顧臺灣農業依賴大陸事實,學者籲別當井底蛙
    李武忠李武忠指出,民進黨當局不能一面敵視中國大陸,卻又無視臺灣農產品出口高度依賴大陸的事實;一面維持「抗中」基調,卻又希望繼續維持ECFA。在針對「博恩事件」的回應時,民進黨當局辯稱臺灣「生鮮」豬肉(刻意迴避加工品)從來沒有出口到大陸,還稱該項禁令對臺灣養豬產業影響微乎其微。然而,數字直接打臉。根據「農委會」農業貿易統計資料,過去十年來,香腸、火腿等豬肉調製品和豬肉罐頭,一直都有出口或由臺灣轉運到大陸;且連同港澳一併看待,去年活豬、種豬、調製豬肉與罐頭出口量,就佔整體出口總量近九成之多。
  • 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島內專家自信:大陸不會中止ECFA!
    而臺灣地區就是擔心的一方,不少臺灣民眾認為,RCEP不包括臺灣,那麼在之後的發展中臺灣地區也會很被動,尤其是臺灣的農產外貿。但也有臺灣地區的專家認為,RCEP的出臺,對臺灣地區的農產外貿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 臺灣南投茶原以外銷大陸為主 今年銳減3.2億元
    (圖片來源:中評社)  華夏經緯網10月9日訊:據香港媒體消息,南投縣主辦的「世界茶葉博覽會」將在10月9日登場,中國國民黨縣長林明溱表示,受疫情影響,加上兩岸緊張,今年南投茶葉外銷情況不理想。本屆茶博會縣府加強力道推廣,期待開拓內需市場,彌補外銷損失。被問到銷售產值是否樂觀?林表示,今年大家無法出境,預期有望逆勢成長,希望可以達到新臺幣1.5億銷售額。
  • 血庫告急!傷者急需0型血!
    血庫告急!傷者急需0型血!9月21日,永昌縣境內發生一起貨車追尾車禍事故,受傷司機急需0型血救治,希望熱心市民奉獻愛心,捐獻熱血。現金昌市中心血站血液庫存告急,加之此患者又為外地人士,無親友幫助。為救助患者,保障全市臨床用血供應,金昌市中心血站呼籲廣大市民奉獻愛心,捐獻熱血。當前,全省血液庫存普遍偏低,因疫情原因影響加上臨床用血增加,金昌市中心血站血液庫存十分告急。我們也再一次號召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在身體健康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獻一份愛心,無償獻血,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 【頭條】 大陸宣布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臺灣預計將失去九成外銷市場,果農憂心忡忡
    「我們臺灣的經濟在吃大陸的奶水」,林正杰說,臺灣現在要是沒有從大陸的出超,臺灣的「國民所得」會降低1成多,「大陸是來讓利給臺灣,但是我們從來不感謝他們,我們一直把他當敵人。」林正杰質疑:在武漢發生嚴重疫情時,我們連口罩都不賣給大陸,有賣過去的廠商還被民進黨抓來處罰;中美在科技戰時,民進黨還禁止臺積電賣晶片到大陸,「當臺灣對大陸是一種不公平、充滿敵意的時候,你憑什麼要求大陸對我們友善呢?」
  • 臺灣農產品搶灘大陸市場
    據臺媒報導,臺灣「外貿協會」近日組織臺灣53家業者,將各式飲食帶往上海食品展臺灣館,與來自其他地區、超過3000家業者同臺競爭,力保臺灣農產品的大陸主力市場。
  • RCEP籤署打趴臺灣農業,屏東業者憂:臺灣水果有被取代危機
    中國大陸及東協都是臺灣重要農產品出口國,根據臺當局「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到10月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前十名為中國大陸20.7%,日本16.3%,美國13.7%,香港7.9%,越南7.2%,泰國4.6%,韓國4.5%,澳大利亞2.4%,馬來西亞2.2%,加拿大2.2%。
  • 深圳要求臺灣產品進入深圳,必須註明「中國臺灣」
    日前,深圳要求臺灣產品進入深圳,必須註明"中國臺灣"。否則不能入關!中國新聞社記者在採訪臺中市工業聯合會主席吳桂森時已得到證實。深圳已經給全國帶了一個好頭,這才叫祖國統一。估計不久全國各地將都會執行這一標準!以後在中國市場上只能有"中國臺灣"字樣,不會再有「臺灣商品」。否則,臺灣商品不能再進入大陸銷售!
  • 大陸暫停進口臺灣菠蘿 蔡英文放「大招」!
    為防範植物疫情風險,依據大陸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決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暫停臺灣地區菠蘿輸入大陸。隨後,臺灣省內臺獨勢力對於大陸的這一正常操作按己所需開始了政治解讀。據臺灣省媒體聯合新聞網報導稱,蔡英文政府發言人張惇涵今日表示,臺灣去年銷往大陸的菠蘿合格率達99.75%,所以這次暫停進口絕非善意的行為,不會得到臺灣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