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漁界大佬:因ECFA,秋刀魚外銷大陸十年省60億新臺幣關稅

2020-11-23 騰訊網

針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已屆滿10周年,臺灣漁業界大佬、臺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同業公會理事長雷祖綱接受專訪時指出,臺灣秋刀魚每年產值近百億元(新臺幣,下同),過半產量需外銷大陸,一旦失去ECFA臺灣每年將多出12%約新臺幣6億元進口稅。過去10年來,臺灣秋刀魚產業已在ECFA架構下享受近60億元的免關稅優惠。

雷祖綱

大陸給臺灣的ECFA早收清單共539項,雷祖綱認為,秋刀魚僅是其中一項,若臺灣每項都得損失個幾億,全部加總將是一筆很大數字,部分產業甚至可能因此活不下去。他說,希望執政當局能多以民生為念,不要真以為臺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雷祖綱過去曾隨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參加過幾次海峽論壇,對於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即將代表國民黨參與表示肯定。雷認為,最起碼大家希望兩岸之間能維持一個「最起碼的溝通」。現在的海基會、海協會已不能溝通,陸委會與國臺辦也斷了管道,不論如何兩岸總是要有溝通的機制存在,或許當前兩岸彼此不欣賞、不信任並切斷管道,但他相信這不是老百姓樂意見到的。

對於ECFA與臺灣秋刀魚產業的影響?

雷祖綱表示,過去這10年來臺灣秋刀魚產業大約發展至90艘遠洋漁船至北太平洋作業,依過去臺灣在NPFC(北太平洋漁業組織)裡的紀錄配額,每年可捕18萬噸秋刀魚,若一公斤以50元計價,18萬噸就是100億產值。臺灣秋刀魚需求量每年約6至8萬噸,換言之有近10萬噸秋刀魚必須仰賴外銷。

雷祖綱說,今天ECFA萬一終止,代表臺灣外銷到大陸的秋刀魚須繳交12%的進口稅,大約每年要付出6億元的關稅。相對於日本、韓國秋刀魚賣到大陸以零關稅計算,臺灣若回到沒有ECFA架構之前,每年12%的進口稅對產業就是壓力。代表臺灣秋刀魚售價沒法跟日韓競爭,除非臺灣產業界自己吸收,但全部靠自己吸收或分散到這些漁船上,每艘秋刀魚捕撈船每年就得承受近千萬的支出。

雷祖綱說,過去10年來,臺灣秋刀魚產業已在ECFA架構下享受近60億元的免關稅優惠,對產業真的不無小補,去掉了會是損失。況且秋刀魚不過是ECFA早收清單中的其一,若臺灣每項產業將來都損失個幾億,對臺灣總體收入的影響還是很大,這是大家會憂心的

雷祖綱指出,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一定會揭竿起義,不要以為臺灣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老百姓要的是「平平靜靜的過日子、健健康康的活下去」。

談到兩岸關係,雷祖綱說,不論臺灣現在在大陸生活的是100萬或300萬人,至少臺灣百萬家庭需要這些臺商、臺幹在大陸賺錢,把錢匯回臺灣吧。臺灣難道要因意識形態放棄這十分之一公民?除非這個政府不負責任,連百分之十的公民都不顧了。

來源:中評社

相關焦點

  • 蔡英文不希望中斷ECFA,高孔廉:臺灣商品外銷大陸十年省67億美元
    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高孔廉接受訪問時表示,2010年兩岸籤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至2020年2月止,臺灣出口大陸產品享受的免關稅金額達67.41億美元,而大陸出口臺灣產品的免關稅金額為6.52億美元,因為有成效,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及民進黨官員紛紛表示不希望中斷
  • 臺灣南投茶原以外銷大陸為主 今年銳減3.2億元
    (圖片來源:中評社)  華夏經緯網10月9日訊:據香港媒體消息,南投縣主辦的「世界茶葉博覽會」將在10月9日登場,中國國民黨縣長林明溱表示,受疫情影響,加上兩岸緊張,今年南投茶葉外銷情況不理想。本屆茶博會縣府加強力道推廣,期待開拓內需市場,彌補外銷損失。被問到銷售產值是否樂觀?林表示,今年大家無法出境,預期有望逆勢成長,希望可以達到新臺幣1.5億銷售額。
  • 臺灣農產品外銷告急,急需大陸來解救?
    據臺「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月到8月主要出口地前三名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其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值為6.6億美金,佔比20.9%,年增長率為負21.6%,與去年同期出口值8.4億美金相比,整整少了1.8億美金。
  • 澎湖石斑魚外銷大陸受阻,業者叫苦:月燒40萬飼料錢
    因為新冠疫情關係,全臺許多餐廳生意大幅下滑,以餐廳為外銷主力的澎湖養殖業者連帶受到衝擊,水產嚴重滯銷,而主要外銷到大陸的龍膽石斑,同樣賣不出去,業者叫苦連天,因為養殖了大約450噸的魚,每個月就要燒掉4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飼料費,他們也只能繼續苦撐。
  • 臺灣鳳梨外銷破萬噸 臺農委會高調直播
    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3月20日訊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鳳梨產銷再成話題,臺農委會今天(20日)大動作在臺灣屏東縣高樹鄉綠地生產合作社舉行鳳梨外銷破萬噸記者會,並且全程直播。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示,今年鳳梨外銷數量可望突破3萬5000噸,陳表示,成立網絡小編、全程直播,主要是讓臺灣農民了解鳳梨真的可以賣到好價錢,遏止網絡假消息。
  • 島內專家:臺灣農產品23%銷往大陸,相信ECFA不會輕易中止
    臺灣農業外貿競爭力的關鍵事實上仍在於ECFA,蕭仁傑指出,由於臺灣農業外銷市場,中國大陸仍然是大宗,比重佔達23%以上。RCEP在農產方面的關稅,至少短期內不可能全面撤稅,ECFA零關稅的早收清單,就成為臺灣的優勢,所以,與其憂心RCEP自貿區打擊臺灣農產外貿,不如設法保持甚至深化ECFA,失去ECFA才是臺灣所需要擔心的。
  • RCEP籤署後臺灣3大危機,若大陸此時終止ECFA,會要臺灣的「命」
    一,首先是出口危機,臺灣經濟或失最重要支撐。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最重要的內容是通過降低和消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服務貿易壁壘,建立統一的自由貿易市場。協定成員之間,未來會逐步實現95%甚至更多稅目產品的貿易零關稅。
  • 不是取消ECFA,大陸對臺灣經濟的真正狠招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不會引頸受戮,任美國擺布,除持續對美反擊外,也可能加大對臺灣的壓力作為牽制。這個美國大選前美陸臺三角關係的基本態勢,也主導了本次大變局2020兵推各種想定的推導方向。 在經濟層面上,2月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生效後,雙方的對抗性並未如外界預期獲得緩解。美國5月開始先是斷絕華為的代工供應鏈,緊接著宣布取消香港經貿的特殊待遇。
  • 臺灣工具機廠商大陸參展6天接單50億元新臺幣
    新華網臺北4月20日電 受惠於大陸「十二五」
  • 臺業者: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提高,外銷阻力增大
    每年5、6月為全臺鳳梨產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嘉義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訂單,相比去年減少許多,加上今年大陸對臺灣鳳梨藥檢標準相對提高,外銷阻力增大。嘉義縣大林鎮億鑫蔬果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表示,除了疫情影響,兩岸關係不佳也有可能是今年鳳梨外銷大陸訂單減少的原因之一。至於嘉義縣政府推動鳳梨外銷日本,數量約僅銷大陸的十分之一,差距很大。簡源松1958年生,從事水果貿易商數十年,現為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嘉義市黨部副主委。
  • 臺灣新聞臉:ECFA這十年
    從去年到現在,臺灣島內一直有「十年大限」的說法,因為根據世貿組織有關規定,像ECFA這類協議滿十年後,若相關內容沒有落實,又沒有合理理由可以延期,該協議就可能被終止。臺灣輿論因此對ECFA的存續充滿擔憂。 那麼,ECFA對臺灣到底意味著什麼?
  • 屏東高樹鄉長:臺灣鳳梨還是要靠大陸,日本市場太小
    無黨籍屏東縣高樹鄉鄉長王樹圍表示,高樹鄉是屏東縣鳳梨主要產區,在臺灣及日本市場都太小,只要外銷通路走不動就會影響內銷市場,還是要靠大陸市場才行,沒有關稅優惠會提高農民成本。大陸若不買臺灣鳳梨會導致滯銷,重演放著不採收的慘況,呼籲當局提早因應。
  • 【頭條】 大陸宣布暫停進口臺灣鳳梨後,臺灣預計將失去九成外銷市場,果農憂心忡忡
    「我們臺灣的經濟在吃大陸的奶水」,林正杰說,臺灣現在要是沒有從大陸的出超,臺灣的「國民所得」會降低1成多,「大陸是來讓利給臺灣,但是我們從來不感謝他們,我們一直把他當敵人。」鳳梨牛樟養生雞:鳳梨拌梅子粉: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28日獨家報導稱,臺灣高雄六龜區農會原本預計下周向大陸出口3000公斤蓮霧,但是在28日早,大陸貿易商致電當地弄會,要求暫停蓮霧進口。蓮霧是臺灣銷往大陸的五大水果之一,年產值約10億新臺幣(約合2億人民幣)。
  • 八八水災大陸捐款 臺灣實收已逾新臺幣33億
    臺海網8月26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陸委會
  • 島內石斑魚業者:大陸若制裁養殖戶會很慘
    高雄市永安石斑魚養殖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蘇有甲1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養殖漁民現在很擔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會因兩岸關係的惡化而終止,希望蔡英文520能遞出橄欖枝,勿再挑釁大陸。萬一對岸要向臺灣進行制裁,很多產業包括養殖漁業就很慘。
  • 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親情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而蔡當局期待的新南向銷路,由於東南亞國家也自產各種水果,想打入其市場,臺灣果農們並不看好,現實情況銷售的也是一塌糊塗。  屏東、臺南、雲林等地的果農們北上「砸鳳梨」抗議,打出「民進黨不倒,農產品價格不會好」的橫幅,要求臺灣當局重新建立兩岸穩定發展關係,為臺灣農產品打開外銷通路,呼籲幫忙把水果賣大陸。  臺灣輿論認為,大陸才是解決臺灣水果和農產品困境的關鍵。
  • ECFA效益遞減,島內業者:臺灣農民越來越辛苦
    臺灣芒果是外銷大陸市場的主力農產品之一,太平洋青果運銷合作社就位於芒果產地的屏東縣枋寮鄉,王麗田也坦言,就怕明年崩盤去化,今年開花季農民都在疏花減少結果實,真的怕了。根據「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到10月主要出口地前三名為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大陸出口值為8.3億美金,佔比20.7%,比去年同期少了2.2億美金,出口均銳減不少。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難,臺當局射3箭穩定價格
    南部縣市是臺灣鳳梨主產地,3月起進入產期,預料今年豐收,但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農民擔心供過於求,又無法比照往年外銷大陸,減少壓力,鳳梨價格恐跌。臺當局「農委會」昨祭出外銷加碼補助海空運費、直銷強化電子商務通路及宅配、開發鳳梨多元加工產品3支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可穩定鳳梨價格,維持去年以上水平。「農委會」統計,臺灣鳳梨面積今年有8100多公頃,產量約43萬噸,其中9成內銷、1成外銷,去年外銷5萬1千噸,9成7都銷往大陸,屏東縣種植面積最大,臺南市次之。
  • 羅慶生:大陸終止ECFA 臺灣不可承受之重
    此議題在島內引起重視後,原本因今年1月國臺辦表態「不希望看到這一重要成果得而復失」而止息,近日ECFA是否終止的議題再度被挑起。    不一樣的是,去年討論此議題多為臺灣學者,近日討論者多為大陸學者。大陸學界已注意到兩岸敵意滋長,單向惠臺不可行,開始評估ECFA終止的利弊,而結論多認為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