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願意停止工作,可能是因為沒人愛你 | Ta為什麼一停止忙碌就焦慮?

2021-12-23 KnowYourself

KY作者 / 羅勒

編輯 / KY主創們

你們相信嗎,曾經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曾經預言到2028年,我們每個人都將不再需要為賺錢煩惱,到那時我們每個人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時。這位經濟學家,就是被稱為「資本主義救星」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這樣的2028年,你覺得會到來嗎?

 

凱恩斯認為,在不惜一切進行原始積累的階段過去了之後,人們終將從瘋狂的工作勞動中解放出來,獲得大把的空閒時間。(as cited in, Kolbert, 2014)。

不知道2028年世界會不會發生一個劇變,至少目前,我們比起幾十年前已經是更加忙碌了。

 

一項美國的調查顯示,尤其在投行、諮詢、IT、律師等高薪領域中,94%的人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超過半數的人每周工作65小時以上,而且,這還不包括他們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用手機處理公務的時間(Perlow & Poter, 2009)。

 

有趣的是,當大家都以為不停加班都只是因為工作壓力、被逼無奈時,《紐約客》的專欄作家Surowiecki(2014)卻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續忙碌,其實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的。

 

而在這種自主選擇的忙碌背後,可能是一種深深的焦慮感,一旦停止忙碌,人們就會身陷其中。

對於許多超時工作、不停加班的人而言,「不忙就焦慮」是他們普遍的困擾,但其背後的原因卻是不盡相同的。正如我們曾提到過的,焦慮,是一枚情緒的通用貨幣,每個人的焦慮背後,都可能包含了千差萬別的認知想法與情緒需求。

A款焦慮:對被需要的渴望

無論你是否承認,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需要「被需要」。這種感覺,會讓我們獲得價值感與力量感——「我有能力幫助他人實現願望」、「我受他人重視和感激」,還會讓我們直觀感受到自己與世界上其他個體的聯結。

 

對於A款「不忙碌焦慮」的人群來說,你也許沒有意識到,其實你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在工作中被人需要的人際滿足感。

 

他們在家庭和感情生活中,很難感受到「被需要」。只有在工作的忙碌中,才能體會人際互動、以及他人對自己的依賴和肯定。因此,一旦停止忙碌,他們就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其實,他們是用焦慮掩蓋了內心最深處的恐懼——潛意識中,他們懷疑自己在工作以外的世界裡,不會被需要、也不會被愛。在工作以外的世界裡,他們感到自己失去價值,被他人和世界所遺忘。

 

他們以為自己享受的是忙碌,其實是人間煙火和溫情脈脈。

 

B款焦慮:誤把成功與忙碌劃等號

 

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催生了「永遠在線」(always on)的職場文化,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早已不存在絕對的區隔,在周末或度假的時候收發郵件、隨時隨地處理工作是常態。不妨試著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可以「完全不處理任何工作」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這種職場文化帶來的是人們對於「忙碌」與「休息」看法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僱主與員工都開始認為「不停忙碌才意味著盡職盡責」、「休息就是消極怠惰」、「越是忙碌的人,對公司價值越高」等等。在這種職場文化中,忙碌,逐漸被與「盡職」、「成功」畫上了等號。

 

永遠在線的職場文化,讓每個人都感染上了一種競爭壓力。如果不這麼忙,自己會不會就變成一個失敗者?沒出息的人?就算自己並不想忙碌,一旦悠閒下來,也可能真的被老闆和他人評價為 「懶惰」、「不盡責」、「不夠優秀」。

 

這個社會對於人忙碌程度的要求已經不再合理了。

 

C款焦慮:一種深刻的存在主義絕望(existential despair)

 

人們無時無刻忙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來自一種存在主義絕望。生活的意義,工作的目標,他人的期待等等,這些使得我們保持忙碌的事物,無論多麼世俗,都令我們的「存在感」/生命意義感得以存續(Tsilimparis, 2018)。

 

Tsilimparis(2018)認為當不再有這些可以讓自己去努力和付出的事情時,人們很容易陷入對於自我有限性的過度思考之中。我們可能會強烈地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平凡與渺小,懷疑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而陷入一種巨大的、難以承受的絕望。

 

芝加哥大學的Hsee等人(2010)的實驗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

 

他們邀請了一群參與者完成2個任務。這兩個任務之間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參與者需要在這段時間裡將任務一中填寫的調查表交還到指定地點。此時,這些參與者可以在兩個制定地點中任選其一:

 

「遠」:12分鐘在路上,3分鐘等待下一個任務

「近」:就在門口交表,15分鐘等待下一個任務

 

結果,大多數人選擇離自己較遠的地點交表格,力求減少一個人無所事事獨自等待的時間。人在純粹無事可做的獨處中,是很容易感到不舒服的。實驗結果也證明,走了更遠路的被試,在情緒反饋表上,比那些走得短但一直在等待的人,心情更加愉悅。

 

和對人際溫暖的需求相似又略有區別。C款不工作就焦慮的同學們,是用忙碌逃避一種停下來就是籠罩在身上的無意義感。人會因為過度思考「我為什麼活著」這一類存在主義的問題而產生負面感受。人很容易在這樣直面自身的過程中,陷入到虛無感中。「瞎忙」是很多人躲避陷入虛無感的自我保護手段,忙工作忙朋友聚餐忙四處旅行。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在停止忙碌之後倍感焦慮

 

重點人群1型:討好者

 

他們總是忍不住想取悅他人。他們會在討好別人的過程中表現出過度的責任心,試圖讓所有人都滿意,也試圖為所有人的工作負責。這就不可避免地會讓他們陷入過度的忙碌之中,且一旦停止忙碌,他們就開始擔心他人會對自己不滿。

 

重點人群2: 情緒無能者(愛無能的人)

 

Damaske等人(2014)的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正把辦公室當做情感寄託,他們不尋找生活伴侶,或者不投入太多精力在家庭中。辦公室對他們來說是更舒服的場景。對於情緒無能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我們曾介紹過,「情緒無能」的人對於深刻的愛、或深層的情感交流不感興趣也無所適從。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情緒是什麼,也不擅長共情他人的感受,也不知道如何溝通情緒和感受。於是,他們情願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無需情感投入的工作上,這樣自己就擁有了「我沒時間處理感情」的正當理由。

 

第1款惡果:

情感癱瘓(Emotional Basket Cases)

 

身處被焦慮感支配的忙碌之中,人們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很難真正放鬆。有研究發現,那些工作時間更長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從緊張的狀態中真正放鬆下來,讓身心得到修復(Virtanen, 2009)。

 

Gorden(2014)指出,在身體與心理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下,人們很容易陷入情感癱瘓,即在人際間解讀情緒的能力急劇下降,不能覺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需求,甚至也很容易誤讀他人的情緒,與他人產生誤會與摩擦。

 

比如,陷入情感癱瘓的人,常常不能意識到自己已經處在一種暴躁易怒的情緒當中,並且不自覺地說出了許多傷人的話,他們也無法從對方的表現裡「讀出」自己的話已經造成的傷害。

 

而這往往給人們的社交關係帶來很大的影響,導致伴侶、同事及家人朋友之間的失和,甚至關係的徹底破裂。

 

第2款惡果:

你會變胖、變笨

 

正如我們在「情緒性進食」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當我們焦慮的時候,我們會試圖吃點什麼來給自己安慰。又因為我們正被這種焦慮感支配的忙不迭,我們往往只能選擇一些方便易得的外賣或快餐來滿足口欲。於是,肥胖,就成為了忙碌的另一個代價。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發現,連續5年處於忙碌狀態(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的人,他們的大腦認知功能可能會下降,即他們在詞彙、推理、記憶與運算速度上都比5年前有明顯的下降;對照組中不那麼忙碌的被試,在5年前後的區別遠沒有這麼明顯(Virtanen, 2009)。也就是說,過度忙碌還會讓人變笨。

 

第3款惡果:

切換任務時反覆消耗的認知成本

 

另外,為了讓自己忙起來,我們還可能陷入一種不必要的「多線程工作」(multi-tasking)。比如,一個人明明可以先完成A項任務,再進行B任務。但Ta為了逃避焦慮感,就可能會在完成A任務的過程中,給自己穿插著安排B任務一起做,讓自己處於不必要的多線程工作中。

 

這種不必要的多線程工作,會讓我們產生一種「虛假的效能感」——自我感覺良好,感到自己很努力——但往往實際效率不高,工作質量也受到影響。

 

這是因為每當人們從A任務轉換到B任務中時,他們的注意力都仍有一部分被「殘留」(attention residue)在了A任務之中(Leroy, 2009)。每一次轉換任務,都是有成本的(shifting cost),是對一個人認知資源與注意力的消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很容易「忙中出錯」的原因(Dahl, 2015)。

 


 

首先,你需要意識到自己是上述哪一款焦慮寶寶。你用工作在逃避什麼?是逃避人際中的孤獨感?是擔心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是逃避一種停下來之後的空虛感?你的忙於工作,是不是因為感到自己不被人真心所愛、不被人保護、不被人需要。所以忙碌成為了一種替代性的可以讓生活有充實感、幸福感的途徑。

 

其次,你需要明白,忙碌只不過是暫時緩解了焦慮感,但它可能帶來更多長期的後果,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過度忙碌可能使人情感癱瘓,最終導致的人際關係的失和,甚至徹底破裂等等。

 

另外,你也要學會享受任務間歇的休息時間,不要總想一刻不停。有研究發現,在工作期間進行15~30分鐘的小睡,有助於提升記憶力,並且能讓人在睡覺的期間及時「清空」大腦,減少注意力殘留,為之後接觸新的信息作準備(Soong, 2010)。

 

最後,對於那些長期與存在主義絕望對抗的人而言,人和人之間真正的情感聯結才是你獲得生命意義感的來源。這種情感的聯結,是需要你付出嘗試——至少要有機會不斷接觸到新的人,同時雙方共同嘗試走近對方、信任對方,才最終慢慢達成的。這個過程對於很多優秀工作者來說,可比做好工作難太多了。

 

人們都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人,而傾向於躲避自己的表現成績不夠好的任務。這些優秀的工作者,更不喜歡面對「我不足夠優秀」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所以他們不斷選擇工作,放棄人與人之間的經營。最後前者越做越拿手,後者越來越落後同齡其他人群。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我們都得面對自己真實的、全面的需要。只有當你的自我價值感和幸福感,來自於各種不同的來源時——工作、家庭、朋友、愛好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高絲般如履薄冰,也不是有一方面出問題就能讓你粉碎。

 

如果你是一個一停止忙碌就焦慮的人,是時候讓自己停一段時間了。想一想,你缺的到底是什麼,你工作最終渴望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不要畏難,選擇自己最薄弱的方面做做練習、成長提升。

 

忙的正面意義只存在於當它真的能把你引向更好的生活時。而什麼是好生活,對每個人來說的定義都是很個人的。沒有人能幫你回答這個問題,包括所有會因為你看起來不夠忙批判你的人。你要自己回答好這個問題,然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你的工作與生活的節奏。

 

以上。

正文到此結束。

 

在這個時代,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種忙碌的幻覺,似乎只有夠忙夠累才是成功的標誌,才能從中獲取成就感。

 

你奮不顧身、負重前行,就好像一隻沒有腳的鳥,只能不斷地努力,讓自己飛得更高。你的世界裡沒有輕鬆二字,也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工作忙到忽略自己,生活節奏不可掌控,私人空間也慢慢被侵蝕。

但,今天的文章也是想要告訴大家,忙碌並不能緩解焦慮,一味地向上飛也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在飛行過程中不斷減負,才有可能越飛越高,達到你想要的終點。

在一往無前的路上,何不給自己減減負?從工作中最常用的工具——電腦開始吧。HUAWEI MateBook X 靈動商務筆記本可能是你給自己減負的好幫手,具有「輕薄小」的絕佳特點:

 

輕,1.05kg重量

薄,金屬一體化外觀,12.5mm厚度

小,13英寸的機身,小於一張普通4A紙

新年給自己減負,從換一臺筆記本開始吧!

以上是今天的廣告時間

References:

Monk, T. H., Buysse, D. J., Welsh, D. K.,Kennedy, K. S., & Rose, L. R. (2001). A sleep diary and questionnaire studyof naturally short sleepers.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0(3), 173-179.

Dahl, M. (2015). Every Weekend Should Be a3-Day Weekend. Science of Us.

Damaske, S., Smyth, J. M., & Zawadzki,M. J. (2014). Has work replaced home as a haven? Re-examining Arlie Hochs child'sTime Bind proposition with objective stress data.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115,130-138.

Gordon, A.M., & Chen, S. (2014). TheRole of Sleep in Interpersonal Conflict Do Sleepless Nights Mean Worse Fights? Social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5(2), 168-175.

Griffiths, M.S. & Karanika-Murray, M.(2012). Contextualizing over-engagement in work: Towards a more globalunderstanding of workaholism as an addiction.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1(3), 87-95.

Hsee, C.K., Yang, A.X., & Wang, L.Y.(2010). Idleness aversion and the need for justifiable busyness. PsychologicalScience, 21(7), 926-930.

Kolbert, E. (2014). No time. The NewYorker.

Leroy, S. (2009). Why is it so hard to domy work? The challenge of attention residue when switching between work tasks.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09(2), 168-181.

Perlow, L.A. & Porter, J.L. (2009).Making time off predictable and require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oong, J. (2010). The secret power of naps.WebMed.

Surowiecki, J. (2014). The cult ofoverwork. The New Yorker.

Tsilimparis, J. (2018). Existentialdespair: A deeper cause of human anxiety. PsychCentral.

Virtanen, M., Stansfeld, S. A.,Fuhrer, R.,Ferrie, J. E., & Kivimäki, M. (2012). Overtime work as a predictor of majordepressive episode: a 5-year 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II study. PloS one,7(1), 1-5.

@KY主創們

微博

mkt@knowyourself.cc

商務合作請洽

搜索文章/招聘/測試/轉載/請戳公號菜單欄

相關焦點

  • 伊能靜滔滔不絕地發言;不願意停止表達背後,其實是害怕沒人愛你
    >它的話沒你那麼多啊!」所以老公你要包容我,因為我小時候被教會的就是,我媽媽跟我說你不去賺錢的話,這個債還不了,別人會來家裡潑油漆,把你的家鎖住,所以你們不能了解那個東西在我心裡的陰影。」這番話,說哭了秦媽媽,也感動了秦昊。秦媽媽表示:「秦昊,你應該在這一點上理解小靜,包容她。」
  • 如何停止喜歡不喜歡你的人?
    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喜歡上那些並不喜歡我的人,因此我常常覺得很痛苦。而我現在雖然在戀愛,可很多時候也能感覺到對方並不是真的喜歡我……我想不明白這是為什麼,我是不是停止不了這種循環了?」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煩惱和困惑,別擔心,這並非什麼「命運的詛咒」,也不是罕見的「疑難雜症」。這背後有具體的原因,也有好的解決方法,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帶給你一些相關的幫助。
  • 那些自願「996」的人,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缺少愛
    忙碌,反而能幫他們緩解焦慮。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說起,他曾經預言到2028年,我們每個人都將不再需要為賺錢煩惱,到那時我們每個人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時。這位經濟學家,就是被稱為「資本主義救星」的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 《如何停止不開心》:越成功,越焦慮
    文/尹翕圖/網絡生活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僅擁有讓人羨慕的工作,而且一路升職、加薪,站上人生顛峰,卻常常惶恐,焦慮,覺得巔峰之後,等待他們的只能是下坡路。為什麼這些在外人眼中如此優秀,甚至是非常成功的人,會有這樣的心理表現?《如何停止不開心》這本書會給到你想要的答案。作者安德烈婭·歐文,是一位資深的心理顧問,在經歷了失業,丈夫出軌等一系列生活的沉重打擊後,開始自我療愈。現在,她不僅是知名的作家,演說家,也是一位人生導師。
  • 時間停止器
    就會在想,為什麼在我的人生裡不能出現這樣一個哆啦A夢呢?長大以後,知道那只是一個動畫,卻也在知道一個假結局以後哭的很難過,我現在還記得當時那個假結局,說野比大雄是一個精神病,哆啦A夢是他自己做的一個長達7年的夢。這個結局對於我來說,太過殘忍了。
  • 「孫豪同志,停止工作,即刻執行!」
    要求你立即停止工作,即刻執行!」近日,湖南株洲民警孫豪連續工作28天後收到了單位給他發的「強制休息令」↓↓↓「孫豪同志:近日獲悉你的妻子的預產期臨近,隨時有生產的可能,需要你的照顧和陪伴。雖然警力緊張、工作任務繁重,但你的妻子更需要你,現經支部班子研究決定:要求你立即停止工作,即刻執行!
  • 在線等一個讓我停止不開心的秘籍
    這些稻草就像我們生活中的不開心,如果不處理,沒有一根稻草是無辜的。但是不開心的事好像約好了似的,能排著隊來找你,絕不自己來。這個世界給我們的壓力很多,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焦慮之中。自身管理的壓力,工作金錢的壓力。本來是溫馨港灣的家庭,也要添油加醋,結婚生孩子買房養老等等壓力,讓人想想就頭大。為什麼我們每天都不開心!
  • 最忙碌的工廠,一天廢棄30萬個玻璃瓶,停止工作生產線就堵住了
    玻璃瓶透明無色,且灌裝熱水也不會熱到變形,也不會有刺鼻的氣味,因此很多人都喜歡用玻璃瓶。以前的玻璃瓶都是很普通的,造型也很單一,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玻璃瓶的造型也出現了很多變化,窄口的寬口的,身上的圖案也非常豐富。
  • 話題 | 你最希望時間停止在哪一天
    >讓你能享受當下的那份抑或難捨、抑或欣喜、又或平靜的情感 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或許讓你有些難以啟齒或許它企及了你內心最深的秘密又或許有你想與之分享的人 那麼,你最希望時間停止在哪一天? @嘎嘣脆0772016年4月18日的凌晨,在床邊我握著她的手看著她痛苦得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我有一句話堵在喉嚨裡很久很久很久。明明張口就能說出來, 直到最後一分鐘,我被很多人拽走蒙住了眼睛,也沒有說出來。如果時間可以停止,我想再看她一眼,把那句話說出來。「奶奶,我真的很愛你。」
  • 一個人停止成長的3個標誌
    停止成長的第一個標誌沉溺娛樂來逃避現實前陣子見了一位從上海過來的老朋友,將近2年沒見了,他的改變讓我挺吃驚的。他說自己正在創業,卻很久沒工作了,為什麼呢?每逢過節走訪時,叔叔A總能給我講很多的新鮮事,叔叔B說的最多一句話就是:「算了算了,老了,這個我學不來,不折騰了...」叔叔B雖然矜矜業業,其實是停止了成長,在自己的舒適的一畝三分地內不願走出來,任由時光匆匆流逝,錯失了太多機會和人生可能性。
  • 迪麗熱巴4年沒休息過1天,「懶癌」的你,也許是很幸運的一撮人
    隨之而來的就是忙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密不透風的行程讓她曾經連續4年沒有休息過一天。這樣的人和作風其實很受人追捧,因為她的忙碌代表了她的成功。但是當我讀過安德烈婭·歐文的《如何停止不開心》後,就有了新的想法。
  • 你是愛抱怨的人嗎?請停止你的烏鴉嘴吧
    只要你在抱怨,不管是口頭上抱怨還是心理上沉默地抗議,多少都是受害者心理在作祟,抱怨是最無效,也是對我們成長最沒有幫助的行為。我們的抱怨實際是幫我們在遠離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幸福快樂受害者的角色,就是不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負責,只會責怪別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如果有什麼該做但是做不到的,就會說:沒辦法,我就是這樣。受害者不停的抱怨,怨天尤人。
  • 停止體重焦慮!太瘦未必好看,不信你看朱一龍和羅雲熙
    但是沒想到吧,他們在公益短片《你好嗎》裡面飾演的是母子。有粉絲反駁這張照片是角度問題,把朱一龍拍老了,然而看了視頻,兩人的狀態跟照片上也沒多大差別。和以前稍微有點肉的狀態比起來,太瘦了真的不好看,而且還容易顯得頹廢和老氣。不止男明星,女明星太瘦了也一樣不好看。鄭爽早前就被網友勸增肥,因為她一度瘦得可怕,兩條腿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筷子腿」,整個人瘦到仿佛風一吹就能飛走。
  • 你的女朋友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我覺得莫名其妙,而且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然後今天她突然說:「人為什麼要結婚啊,我覺得我們這樣也挺好的。」而且下午,她沒打招呼就出去了,我問她去哪了,她說就想一個人去走走。我就有點生氣了,覺得都走到現在了,這算什麼,我說話也有點難聽,就問她你是不是喜歡上別人了。她說:我真的覺得你們男人沒什麼意思。
  • 「我們相處很好,ta卻突然消失」:為什麼有人熱衷於不告而別
    我們喜歡互相交談,而且無話不談。從工作到生活,我們漸漸開始了深度溝通,微信聯繫與私下見面越來越頻繁,更難可貴的是,他也喜歡看書。 我的共情能力開始泛濫,他慢慢的收服了我的荷爾蒙與信任。他說:「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奉陪到底。」,我問他為什麼對我這麼好,他說,「大概是因為惺惺相惜。」
  • 覺醒|| 當你停止抱怨,你的好運就開始了
    兒女對父母抱怨,父母會甘心情願付出愛嗎? 下屬對上司抱怨,上司會欣賞這樣的人嗎?過去的帝王,對於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對,臣子甚至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古人云:任勞是消業,任怨是積福,所以當一個人做事不辭勞苦,不怕別人埋怨,也沒有任何抱怨的時候,就是在消業積福,好運也就悄悄的向你而來。
  • 「碟中諜」靈魂人物湯姆·克魯斯:追求極致不停止
    同樣,在湯姆·克魯斯眼中,《碟中諜》的意義也遠非其他影片可比擬。1996年,由湯姆·克魯斯監製和主演的首部《碟中諜》公映並大獲成功,令他在躋身好萊塢頂尖動作男星行列的同時完成了演員到全能電影人的蛻變。近20年過去,《碟中諜》與湯姆·克魯斯見證著彼此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今,「阿湯哥」已經五度接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為了將這些不可能變成大銀幕上的可能,每一次他都渴望去挑戰新的極限。
  • 《抖音》不能停止我對你的愛好像時間都停止下來什麼歌
    18183首頁 毒藥 《抖音》不能停止我對你的愛好像時間都停止下來什麼歌 《抖音》不能停止我對你的愛好像時間都停止下來什麼歌
  • 從現在起,你要停止對自己做的30件事
    這就是生活的真相,但是,在開始這一轉變過程之前,你必須停止去做那些阻礙你前進的事情。1不要花時間在錯誤的人身上生命太短了,不要和無法讓你幸福的人呆在一起。永遠不要向一個忽視你價值的人做出妥協,因為在對的人面前,你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 【證道】不可停止聚會
    當我們榮耀神的時候,當我們用心靈誠實敬拜神的時候,神願意施恩與我們,與我們同在。 第二個好處,聚會能得到更大的恩典。個人的恩典遠小於團契的恩典,聖靈降臨在五旬節門徒們在一起禱告、讚美時,如果你沒來參加聚會,你就享受不到聖經降臨教會的恩典。基督徒想要得到更大、更多的恩典,就不要停止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