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和日產這場宮鬥劇還沒完結,不過雙方關係有所緩和。
路透社消息,雷諾和日產基本放棄了全面合併的計劃,這一計劃正是由聯盟前領導人戈恩提倡的,如今戈恩已落荒而逃,這一聯盟也越發鬆散。不過,雖然放棄合併,但雙方表示或於本周公布中期重組計劃,這就意味著雙方已著手修復陷入僵局的聯盟關係。
不得不慨嘆,沒有人比戈恩更了解日本公司經營管理之道,他的繼任者塞納德顯然不了解日產的個性。既沒有耐心也不願讓步的他曾公開表示放棄支持日產公司治理計劃,日產方面也是對其上任充滿了敵意,日產曾公開反對賽納德出任董事長。
搖搖欲墜的聯盟
成也戈恩,敗也戈恩,隨著戈恩事件的持續發酵,雙方關係也降入冰點,甚至中間出現了第三者。
與FCA的「緋聞」,同樣暴露了聯盟之間脆弱的信任與微妙的關係,「自大」的賽納德低估了日產的個性,在這段聯盟關係中處於弱勢的日產終於爆發,毅然拒絕支持同FCA合併的計劃。
除了放不下的「過去」,當前的全球環境也很難讓雙方徹底放下身段談全面合併,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升與逆全球化的潮流 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被迫選擇封閉。
這一切怪不得日產的不合作,因為在這樁「婚事」中雙方地位並不對等。
雷諾擁有日產43.4%的控股權,而日產擁有雷諾15%的股份,換而言之,日產並無表決權。
就連法國政府都認為修復雷諾日產的緊張關係才是當務之急,法國政府曾考慮削減雷諾的持股,以幫助鞏固與日產的聯盟。
時過境遷,或許是疫情帶來的壓力,雙方才主動去化解冤結,不過這終歸是一個好的開始, 畢竟信任堪比黃金。
難以為繼的寒冬?
停產、裁員、降薪、撤退……今年的汽車市場開啟了地獄挑戰。
亞洲車市雖開始緩慢復甦,但也遠沒有之前的活躍情形。今年一季度我國車市產銷下降四成,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347.4萬輛和36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中汽協預計今年二季度也難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雷諾在華銷量則遭遇腰斬,一季度中國市場銷售2.1萬輛,同比下降50.5%,更嚴重的是,雷諾宣布退出中國乘用車市場。
相較之下,日產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不過也打出了自2018年以來的最差成績。這個一季度在華日系品牌中,日產汽車銷量下滑最為嚴峻,與豐田汽車拉開較大差距。
即便是在大本營,雷諾的日子也不好過。4月歐洲汽車銷量下滑了78%,雷諾已經向法國政府提出50億歐元的貸款申請。日產也準備從歐洲市場撤退,主攻亞洲以及北美市場。
由此可見,雙方需要進一步深度捆綁以實現規模經濟,進而降低生產銷售成本。那麼問題來了,這回誰做主導?
從目前的境遇來看,日產顯然優於雷諾。就連日產自己都表示:「在同等工作時間內,日產工程師的產量比雷諾高40%」。
這一次,日產絕對不甘心當配角。
據外媒報導,雷諾、日產與三菱將採用「領導者-跟隨者」的新型合作模式,即一家公司主導一種車型的研發,其他公司跟隨。值得注意的是,這齣自日產COO阿什瓦尼·古普塔之手。
日產可能會在2023年前削減20%的全球產能,包括關閉西班牙工廠,並將生產移交給雷諾,這家工廠佔其歐洲產能的10%,而日產將在其英國工廠生產雷諾的相關車型。作為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日產和雷諾正力爭將車型的共享零部件比例從目前的40%提高到70%。
疫情讓雷諾與日產重新審視了對方,也讓它們重新搭建彼此的信任之橋,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帶來信心,而這都是堪比黃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