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半年份二十六集,主筆腳本伊上勝執筆十六本。臨近終盤時,參加過《惡魔君》的七條門有一本執筆。伊上以外輔助腳本用了松田寬夫,是五六十年代東映時代劇電影的王牌大監督松田定次的養子,這基本算平山開的個後門。
當年平山沒當企劃者和製片人而以映畫監督為職業生涯目標時,松田定次監督是他在東映京都攝影所的師父,詳細的事可以參考Anitama過去的另一篇《八手三郎誕生》。松田寬夫跟他爹一樣也進了東映就職,也以映畫監督為練級目標,而腳本方面其實這還是他的電視節目出道作。所以松田沒有一本是單獨執筆的,都是與另一輔助腳本安倍壽聯名共同執筆。
本篇演出陣,從《惡魔君》到《奧特艦長》連續參加的四個東映新人監督都在。第一人山田稔,後來昭和假面騎士系列演出本數最多的監督。這回第一次擔當大任,負責初回和最終回的監督,總共擔當八本為本作的最多演出。第二人竹本弘一,後來《假面騎士》和《秘密戰隊五連者》的導向監督,與山田監督同樣演出八本。接下來輔助的兩人各演出四本,一個是《假面騎士》的總合監督折田至,另一個是《假面騎士》的腳本兼監督田口勝彥。
此外還加入一個新人小西通雄演出兩本,同樣在松田定次監督的劇組做過演出助手。當時小西是出道不滿兩年的新手監督,後來在八十年代成為金屬英雄系列的主力監督。本片的助監督陣容,也同樣有《惡魔君》到《奧特艦長》連續參加的堀長文和富田義治兩名,以及《奧特艦長》時加入的小林義明。合起來今後三十年間支撐起東映超級英雄的監督陣容,《鐵甲人》包含了八人。
特攝演出陣,王牌矢島信男依然為主力特攝監督,加《惡魔君》和《奧特艦長》時輔助的小川康男。這回再加第三人成為特攝監督來分擔重任,是之前只擔當操演的市倉正男。東映特殊技術課缺人什麼都得推著上,之前小川是攝影技師出身的特攝監督,這回市倉是操演技師出身的特攝監督。
特攝班中,特殊攝影、特殊美術、合成三大塊,特殊照明屬特殊攝影的一部分,操演屬特殊美術的一部分。本片的主力攝影技是師林迪雄,主力照明技師是酒井信雄,都與《奧特艦長》時同樣,而且本篇班出身的酒井這回成特攝班專用了。特殊美術的主力井上繁,和合成的主力山田孝,更是《惡魔君》以來的人。操演技師也與《奧特艦長》時同樣,市倉正男和佐久間正光兩人為主,市倉在不用分擔特攝監督任務時也沒有丟掉本職。
《鐵甲人》在特攝的技術方面苦鬥之外,作劇方面主要目標是塑造主角少年草間大作與鐵甲人的友情紐帶,這在少年漫畫中仿佛玩成俗套的路線當時還很少的。鐵甲人本來只是一堆鐵塊和電子儀器,通過遙控來下達指令,鐵甲人的電子頭腦能識別聲紋來判別身份,所以才不是誰都拿到遙控裝置就能操縱。但是隨著一集一集進展,少年與鐵甲人之間逐漸走向交流了,人類的心開始發芽。到第二季度的劇情伏線中,出現了從長相到聲音都複製的假冒大作少年,被鐵甲人拒絕服從指令。
收視率要說絕對值那當然是不如《奧特艦長》,但兩者本來一開始也不是站在同一臺階上的,日本教育電視臺對收視率突破二十個百分點的《鐵甲人》很滿意。《奧特艦長》的時候是被電視臺喊著趕快搞完一邊兒去,這回則是被電視臺喊著趕快接著拍續下去,然而東映依然沒法繼續下去要迅速撤軍。原因仍是老問題,都已經有前車之鑑了,這片東映還是赤字了。
終究是那時商品化業務還沒開發出來,要在電視上長期玩特攝這種吸錢比吸血還厲害的,無論如何也無解,對門東寶的子公司圓谷特技製片廠當時慘多了。如果其他電視臺請求接著拍,東映可能還會考慮考慮,但日本教育電視臺反正是東映自己人,不敢說半個不字。之前說過的那個東映京都攝影所所長岡田茂,當時還是東映的常務董事,親自出面說這片不能搞了趕快停!所以《鐵甲人》決定半年就播完,於是最後大結局怎麼處理,會議室裡開始吵吵嚷嚷這個事,很久沒有出個定論結果。
最終回,鐵甲人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明明已經能量耗盡但是靠自己動了起來。而且無視通過遙控裝置發出的指令,把敵組織的大總統鉗制住抱著一起前往宇宙空間,用最後的手段同歸於盡。這是腳本家伊上提交的劇情大綱,平山製片人贊同就這樣結局,但植田製片人覺得同歸於盡不好。他說還是讓鐵甲人生還吧,戰鬥全都結束後讓鐵甲人在遊樂園成為一項遊樂設施,因為孩子們不是喜歡乘坐在巨大機器人手上的那種夢幻場景嗎,最後就再來一次以這一幕結束。
平山不要植田案,跟他說兩個理由。第一是劇情要表現那種絕對的危機下,鐵甲人終於以自主意識行動。你想想對上的是敵方最終boss,而且是在能量耗盡的情況下使出最後手段,這樣還能全身而退無事生還,說不過去對吧。第二是讓鐵甲人變成孩子們的遊樂設施不好,這不就相當於終於有了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又恢復成一堆鐵塊工具。我們用半年的節目給孩子們塑造了一個超級英雄,最後是為了給個成為工具在遊樂園裡風吹日曬雨淋的結局嗎,這立意就不像話了。
植田覺得有道理,確定採用鐵甲人犧牲的結局案了。腳本上描述最後死鬥的過程中,鐵甲人的能量耗盡了,於是橫過身子站著,再也一動不動。大作少年的操控裝置上,鐵甲人的電子頭腦也沒有反應,他於是衝上去爬上鐵甲人拼命喊。擔當最終回的山田監督在這裡獨自判斷,實行的演出是讓大作少年的眼淚滴在機械上加以火花,視覺上給觀眾一種鐵甲人發生了什麼變化的形象體現。這在八十年代後少年漫畫的動畫化時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手法,在當時是一種先驅。
六十年代的超級英雄題材節目中,首播當時在觀眾之間引起巨大反響的稱為「感動的最終回」的作品,除《奧特曼》和《奧特賽文》外《鐵甲人》也是一個太有名的例子。萬策已盡的場面下,產生自主意識鐵甲人為了保護少年和地球決定與敵方同歸於盡,抱著一起飛向宇宙撞上隕石消失為塵埃。少年吼著「住手!快停下!不準去!」但是鐵甲人無視指令,當時追看的觀眾長大成人後,這在他們的談話間成為傳說中的名場景。平山製片人有個外號叫愛哭鬼,來源就是他在《鐵甲人》最終回的試映會上,自己就簡直哭成鬼。
七十年代後完全定型的看超級英雄皮套人長大的各代孩子,往往喜歡上的初始契機是厲害和帥氣,可以幻想和代入自己成為超級英雄。與這類視角不同的是經歷過戰爭的那代人,更多的是幻想超級英雄的存在,而還沒到自己代入成為英雄好帥氣的那一步。所以五十年代時日本電視上最初的超級英雄《月光假面》,塑造的還完全是「可靠的大叔」這類形象,六十年代時奧特曼這種孩子們缺乏代入感的巨大宇宙人也還會出現。
平山個人理念向來強調超級英雄有自我犧牲精神,不過後來他聽說當年還有看完最終回後,三天三夜一直哭的觀眾。晚年平山也反省,徹底讓鐵甲人散華是不是真的做過頭了。像現代電視劇那樣搞個終戰後,過了一段時間的開放式後日談結局,似乎也是種選擇,你看《假面騎士555》就有點這種意思。當年節目明明大人氣,但因為特攝本身的體質太燒錢以及當時缺乏成本回收渠道,造成赤字不得不完結,平山覺得這也是結局採取壯絕自爆的一個催化劑。本作結束後,東映有半年間沒有製作任何特攝節目,這也是一九六五年東映東京製作所誕生以來至今五十三年間,絕無僅有的一個特異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