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牛肉麵和永和豆漿的發源地嗎?

2021-02-14 果陀劇場

編按:臺灣果陀劇場最新力作《接送情》,講述的是一段相知相守半世紀的感情,同時也講述「一個大時代,兩個小人物,三段扣人心弦的悲歡離合」。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大時代?這樣的大時代造就了哪些人什麼樣的故事?為了便於大家能對這個大時代有所了解,進而容易體會《接送情》主人公的處境與心情。百庭文化特地取得暢銷書《我們臺灣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的同意,節錄他作品中與《接送情》時代背景相關的內容,在百庭文化微信公眾號進行連載。


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

在臺灣,大家一提到山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島等標誌,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東西就是大饅頭,仿佛包子和饅頭已經成為山東的符號。包子、饅頭、燒餅、油條這些臺灣人原本沒在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外省人的移入才開始出現在臺灣社會。現在臺灣社會上有所謂「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當做懷舊料理來操作。眷村菜其實也不是多高明精緻的菜,它是指那個年代眷村裡的居民,這些老兵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臺灣本地的食材湊合著,想辦法做出家鄉口味的食物。

當年軍人津貼不一定能養活一個家庭,為了家計,許多眷村的婦女只好走出眷村,早上賣些豆漿、油條和燒餅,黃昏時兜售自己親手做的饅頭和花卷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漸漸地,這些眷村口味也為一般臺灣本省民眾接受,因為這些眷村口味用的是臺灣本地食材,常常沒辦法做得像家鄉那么正宗,再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左鄰右舍互相學習,串門子串出一堆新菜來,就好像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一樣,結果反而變成一種有新特色的口味,豐富了臺灣本地菜的種類。

比如臺灣南部高雄的崗山,最有名的特產是辣豆瓣醬。原來崗山也是「國軍」空軍官校所在地,空軍大部分都是四川人,旁邊眷村居住著1949年國民黨從成都帶走的最後一批空軍官兵,他們試著用臺灣食材做出四川口味的辣豆瓣醬,沒想到久而久之也做出名堂,打出名號,成為崗山當地的特產。

臺灣本省人飲食習慣也受到這些外省人很大的影響,比如臺灣本省人過去是不吃牛肉的,因為在早期臺灣農業社會裡,牛算是「工作夥伴」,一頭牛在農家裡從出生到終老就跟自己家人一樣,為了感念牛的辛勞與付出,在早期臺灣是不吃牛肉的。這種風俗成為一種家訓,直到現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所以,現在臺灣很有名的小吃「川味紅燒牛肉麵」,其實也是這些外省人到臺灣後湊合著做出的料理,辣豆瓣加上紅燒湯頭,再放大塊的紅燒牛肉,在臺灣本省人原本不吃牛、不吃麵的情況下,幾十年後反而變成人盡皆知的臺灣小吃。很多臺灣人後來跑到四川去尋找最正宗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結果當然找不到,因為它是在臺灣被發明的吃法。現在大陸很多「加州李先生」,就是臺灣人過個洋水後回大陸開的,不過跟臺灣口味落差真的蠻大的。

還有在大陸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漿」也是一樣,與臺北市一橋之隔的永和,一向是許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選擇定居之所。約在1950年代,一群大陸北方人士搬來永和,為了謀生便賣起了豆漿,每天凌晨兩三點鐘開始辛勤工作,磨豆漿、煮豆漿。一開始,臺灣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漿這種東西,就跟現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覺得豆汁味道噁心一樣,所以經營慘澹。直到後來幾年,臺灣的棒球小將屢屢在大賽拿到佳績,棒球隊到外面參加比賽可是大事,這也掀起一股熬夜看轉播的熱潮。因為時差關係,每回比賽結束後幾乎都已半夜或清晨,肚子也開始餓了,當時只有永和的豆漿店開得最早,也是唯一有早餐賣的店,大伙兒索性相約一起去吃早餐,豆漿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後來這種熬夜看棒球,清晨喝豆漿好像變成一種儀式,橋對面的臺北市人也跑過來喝,慢慢地豆漿也傳遍臺灣,成為臺灣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除了眷村裡的小食口味,當年國民黨大員也從各省帶來一流廚師,這些廚師退休後自己跑去開店,所以川、湘、淮揚菜在臺灣都有一定的市場。我到上海工作後,周圍的朋友覺得我怎麼吃得慣上海菜那麼甜還有赤油醬汁,就是因為我家樓下就有一家上海老頭開的上海菜餐館,從小吃到大。很多大陸的菜系在臺灣又進一步互相融合,發展出新做法,比如在歐美中餐館必有的名菜左宗棠雞(GeneralTso’s Chicken),就是發明者彭長貴當初融合了湘菜及淮揚菜做法而做出的新菜色。他後來到美國開餐廳,這道菜大受歡迎而流傳開來,倒是彭先生再過幾年又回到故鄉長沙開餐廳,當地人反而吃不慣,餐廳最後只好結束營業。

眷村區隔開了本省人跟外省人,很大程度阻斷了兩者直接交流的機會,很多臺灣本省的小朋友從小就被父母警告,沒事不要走到眷村裡面。眷村裡的小孩也很團結對外,因為他們也總覺得臺灣小孩都要欺負他們。對於大陸的看法,外省人跟本省人也有很大歧義。對於本省人來說,根本就很少人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僅從政府的宣傳中得到一個有關大陸的模糊概念,一點都不實際。對於外省人來說,大陸就是他們的家鄉,他們時常懷念著,就算對於在臺灣出生的下一代,也不斷向他們描述家鄉的美好,什麼「唉……臺灣的梨哪有老家的梨那麼大……」、「臺灣的區區小溪哪有黃河長江那麼壯闊」、「臺灣這個貧瘠小島……什麼都沒大陸好……」這些說法自然也在外省人的下一代中產生影響。

常常會看到,大陸這邊對臺灣人喊話總喜歡引用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試圖引起臺灣同胞共鳴,可這也僅僅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已,那種鄉愁只有那些1949年之後到臺灣的人以及他們第二代、第三代可能有,大部分臺灣本省人讀了,並沒什麼感覺,對大陸還是感到疏離且陌生。

(圖片均取自網絡)

臺灣果陀劇場2016最新力作《接送情》全球首演

時間:2016/1/15(五)-16(六)19:15、1/17(日)14:00

地點:上海人民大舞臺(九江路663號)

票價:880/680/480/380/280/180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線上支付購票,全場次、全票價一律9折優惠。

相關焦點

  • 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在臺灣,大家一提到山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島或藍翔等標誌,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東西居然是大饅頭,仿佛包子和饅頭已經成為山東的符號。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是的,「永和」原本並不是一個品牌,而是臺灣新北市的一個區,隔一條新店溪與臺北相鄰。因為房租便宜,生活機能好,不少臺灣北上打拼的年輕人,都會住在這裡。就像豆漿一樣,這裡與許多人的清晨和夜晚緊密相連。 可是,這個小地方,究竟為什麼會以「豆漿」出名?
  • 永和豆漿,給健康助力!
    豆漿營養豐富,是我國的傳統美食。永和豆漿更是極具代表的品質豆漿,消費者眾多,暢銷多年。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8月28日,林炳生和王九山如約在杭州會見,一位是豆漿餐飲品牌的扛把子,一位是新媒體的代表人物,高手與高手的對決,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和智慧呢?永和豆漿的成功,有什麼獨特的秘密嗎?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 來永和豆漿世紀店免費喝豆漿
    源自中國臺灣的美食品牌永和豆漿作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早餐工程」參與企業,永和豆漿也積極加入到了這場「美味總動員」中。  啟動儀式上,市商業聯合會發布了「上海小吃節尋味魔都小吃推薦榜」,永和豆漿成功入選「上海記憶」,該榜單由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市商業聯合會聯合阿里本地生活餓了麼、口碑兩大平臺不同推出,是對永和豆漿多年來奮鬥的又一次肯定!  啟動會現場,蔡總在接受媒體記者的採訪時,表達了此次永和豆漿獲獎的感受和對上海小吃節圓滿舉辦的祝福!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永和豆漿品牌一杯小小的豆漿便足以承受新零售的大夢想。
  • 【媒體傳真】臺灣中時報:永和豆漿登陸16年 追求微商機
  • 獨家專訪丨王九山對話林炳生:永和豆漿的前世今生
    8月28日,林炳生和王九山如約在杭州會見,一位是豆漿餐飲品牌的扛把子,一位是新媒體的代表人物,高手與高手的對決,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和智慧呢?永和豆漿的成功,有什麼獨特的秘密嗎?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 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全新定義豆漿飲品的營養升級新消費
    2020年,在特殊時期的加速催化下,植物基尤其是植物蛋白飲品迎來高熱升溫,作為中國植物基飲品的典型代表,豆漿產業進入新的上升階段。永和豆漿作為家喻戶曉的豆漿品牌,憑藉其強大的品牌背書和醇香濃鬱的豆漿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與好評。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永和豆漿不只有情懷更有營養和健康。
  • 2020金犢獎X永和豆漿 命題發布
    或許是一杯豆漿從口入心的距離。一顆顆大豆的研磨,堅持打造種、產、銷一體化產業鏈,精選東北三江平原的非轉基因大豆... ...每一道防線的嚴密只為了——豆漿沁入脾胃時的醇厚和爽滑。永和豆漿產品形象包裝設計獎(指定主題類)命題單位傳播/營銷目的:1、清晰表達出品牌與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族群)交流溝通的要點;2、以年輕人喜愛的包裝設計加深對品牌的認知和心佔率;3、以傳統豆漿文化的創新設計激發年輕消費人群的購買願望。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時代財經-北方網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
  • 永和豆漿致敬白衣天使,「漿」你溫暖守護
    早在疫情爆發初期的1月28日,永和食品公司就在臺協組織下,捐獻10萬元現金馳援湖北省重點疫區!中國臺商匯聚合力,兩岸團結一家親情,濃濃情意,溫暖傳遞!一個月後的2月28日,來自永和豆漿的溫暖持續加碼,帶著這份對於抗疫一線人員的敬意和關心,總計16680袋永和豆漿產品,被陸續送到上海浦東街道幹部和志願者們的手中!
  • 永和大王的那個永和
    新北市舊名臺北縣,我們面對外來客時說自己是臺北人,面對臺灣鄉親圍攻臺北時卻又強調「我們是新北市,可不是驕傲自大的臺北市。」 而我,習慣在大陸這麼介紹家鄉──我是臺北人,臺北縣永和,就是永和大王的那個永和!我面對大陸人時可有底氣了,因為我們永和人會做豆漿,「永和大王」遠近馳名。通常聽我這樣講,百分之六十的大陸朋友眼睛會睜大,「喔~~那是臺灣的?
  • 德克士老鄉雞永和加州牛肉麵大王,誰才是中國火車站快餐之王?
    但凡是稍具規模的國內火車站,你總能找到包括真功夫、永和大王、加州牛肉麵大王、德克士、老鄉雞等等,一系列的連鎖快餐品牌。而且你看看,加州牛肉麵,California Beef Noodles,這個構詞法和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塔基州炸雞)如出一轍。所以吐槽李先生,實在沒必要。可以說,如今火車站四大天王的盛世,就肇始於1987年這三件事上。
  • 永和豆漿獲獎作品 我們「豆」將不一樣
    6月18日,第28屆時報金犢獎大陸地區頒獎典禮在成都隆重舉行,6月22日,臺灣地區頒獎典禮也如期舉行,總共頒出138座獎盃。
  • 永和豆漿連鎖餐飲恭祝大家中秋快樂,團圓幸福!
    )、青椒、金針菇等,但是不管怎麼烤在臺灣烤肉醬都是必備的東西喔!假期當天從早上就有會有人開始烤肉,在當天可以看到在市區的小公園、美麗的風景區、河邊、運動場、學校操場、甚至馬路的兩邊與每個大樓公寓的頂樓都在烤肉,當天的臺灣是越夜越美麗。在臺灣最好吃的文旦是麻豆的文旦,麻豆的文旦好吃到有時你花很多錢還買不到當地的文旦,因為麻豆文旦盛產的季節,臺灣經常會有客到訪,這個客人的手筆很大,每次最少都包下產地一半的文旦,他就是臺灣的常客颱風。
  • 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在於深入挖掘豆漿的本真情懷
    在如今消費升級,品牌崛起的全新時代,一個小而美的豆漿,便足夠承載發揚中華傳統飲品的大夢想,永和豆漿也不例外。從成立之初,永和豆漿就為這個夢想而不懈努力著,希望能夠「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除卻情懷之外,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因為永和豆漿不僅口味醇正,而且營養豐富,是很多消費者信賴的豆漿飲品首選。
  • 山南永和豆漿店開業了!
    我大彭澤還有豆漿、油條、八寶粥、包子、麵食等等等等早餐的好嗎和滿居·永和豆漿11.2盛大開業豆漿是手工現磨的,一喝就知道跟那些普通衝泡的不同,更加醇厚,細膩綿密,沒有顆粒感。不管你是一人食,還是和三五好友,都可以在這找到合適的位子和合適的口味滿足一下自己的胃。
  • 雙旦狂歡,永和豆漿開啟聚會新潮流!
    "雙旦"節日來襲,年終聚會不能少"聖誕節出來逛街嗎?隔壁的商場擺了一棵巨大的聖誕樹,可好看了!""去哪裡過跨年夜更有氛圍啊?一起去聽新年鐘聲啊!""新年第一天的第一頓飯,要不要提前約起來?""聚會王者"登場,永和豆漿更百搭年終聚會喝什麼?自然是百搭又健康的永和豆漿了!
  • 美味總動員,永和豆漿誘惑難擋
    在首屆上海小吃節啟動儀式上,永和豆漿董事長助理蔡欽安出席活動,市商業聯合會發布了「上海小吃節尋味魔都小吃推薦榜」,永和豆漿發展20多年,成為上海的城市印象之一,成功成為「上海記憶」獲獎品牌,該榜單由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市商業聯合會聯合阿里本地生活餓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