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

2021-02-17 京彩臺灣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

這是一個臺灣青年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一封家書,主要講述了過去30年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在臺灣,大家一提到山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島或藍翔等標誌,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東西居然是大饅頭,仿佛包子和饅頭已經成為山東的符號。包子、饅頭、燒餅、油條,這些臺灣人原本沒在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外省人的引入才開始出現在臺灣社會。現在臺灣社會上有所謂「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當作懷舊料理來操作。眷村菜其實也不是多高明精緻的菜,它是指那個年代眷村裡的居民,這些老兵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臺灣本地的食材湊合著,想辦法做出家鄉口味的食物。

當年軍人津貼不一定能養活一個家庭,為了家計,許多眷村的婦女只好走出眷村,早上賣些豆漿、油條和燒餅,黃昏時兜售自己親手做的饅頭、花卷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漸漸地,這些眷村口味也為一般臺灣本省民眾接受。因為這些眷村口味用的是臺灣本地食材,常常沒辦法做得像家鄉那么正宗,再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左鄰右舍互相學習,串門子串出一堆新菜來,就好像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一樣,結果反而變成一種有新特色的口味,豐富了臺灣本地菜的種類。

比如臺灣南部高雄的崗山,最有名的特產是辣豆瓣醬。原來崗山也是「國軍」空軍官校所在地,空軍大部分都是四川人,旁邊眷村居住著1949年國民黨從成都帶走的最後一批空軍官兵,他們試著用臺灣食材做出四川口味的辣豆瓣醬,沒想到久而久之也做出名堂,打出名號,成為崗山當地的特產。

臺灣本省人飲食習慣也受到這些外省人很大的影響,比如臺灣本省人過去是不吃牛肉的,因為在早期臺灣農業社會裡,牛算是「工作夥伴」,一頭牛在農家裡從出生到終老就跟自己家人一樣,為了感念牛的辛勞與付出,在早期臺灣是不吃牛肉的。這種風俗成為一種家訓,直到現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所以,現在臺灣很有名的小吃「川味紅燒牛肉麵」,其實也是這些外省人到臺灣後湊合著做出的料理,辣豆瓣加上紅燒湯頭,再放美援品裡牛肉罐頭中的大塊牛肉,在臺灣本省人原本不吃牛肉、不吃麵的情況下,幾十年後反而變成人盡皆知的臺灣小吃。很多臺灣人後來跑到四川去尋找最正宗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結果當然找不到,因為它是在臺灣發明出來的吃法。現在大陸很多「加州李先生」,就是臺灣人過個洋水後回大陸開的,不過跟臺灣口味落差真的蠻大的。

還有在大陸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漿」也是一樣。與臺北市一橋之隔的永和,一向是許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選擇定居之所。約在20世紀50年代,一群大陸北方人士搬來永和,為了謀生便賣起了豆漿,每天凌晨兩三點鐘開始辛勤工作,磨豆漿、煮豆漿。一開始,臺灣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漿這種東西,就跟現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覺得豆汁味道噁心一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經營慘澹。

直到後來幾年,臺灣的棒球小將屢屢在大賽拿到佳績,棒球隊到外面參加比賽可是大事,這也掀起一股熬夜看轉播的熱潮。因為時差關係,每回比賽結束後幾乎都已半夜或清晨,肚子也開始餓了,當時只有永和豆漿店開得最早,也是唯一有早餐賣的店,大伙兒索性相約一起去吃早餐,豆漿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後來這種熬夜看棒球,清晨喝豆漿好像變成一種儀式,橋對面的臺北市人也跑過來喝,慢慢地豆漿也傳遍臺灣,成為臺灣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除了眷村裡的小食口味,當年國民黨大員也從各省帶來一流廚師,這些廚師退休後自己跑去開店,所以川、湘、淮揚菜在臺灣都有一定的市場。我到上海工作後,周圍的朋友覺得我怎麼吃得慣上海菜那麼甜還有赤油醬汁,就是因為我家樓下就有一家上海老頭開的上海菜餐館,從小吃到大。很多大陸的菜系在臺灣又進一步互相融合,發展出新做法,比如在歐美中餐館必有的名菜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就是發明者彭長貴當初融合了湘菜及淮揚菜做法而做出的新菜式。他後來到美國開餐廳,這道菜大受歡迎而流傳開來,倒是彭先生再過幾年又回到故鄉長沙開餐廳,當地人反而吃不慣,餐廳最後只好結束營業。

眷村區隔開了本省人跟外省人,很大程度阻斷了兩者直接交流的機會,很多臺灣本省的小朋友從小就被父母警告,沒事不要走到眷村裡面。眷村裡的小孩也很團結對外,因為他們也總覺得臺灣小孩都要欺負他們。

對於大陸的看法,外省人跟本省人也有很大歧義。對於本省人來說,根本就很少人知道大陸是什麼樣子,僅從政府的宣傳中得到一個有關大陸的模糊概念,一點都不實際。對於外省人來說,大陸就是他們的家鄉,他們時常懷念著,就算對於在臺灣出生的下一代,也不斷向他們描述家鄉的美好,什麼「唉……臺灣的梨哪有老家的梨那麼大……」「臺灣的區區小溪哪有黃河長江那麼壯闊」「臺灣這個貧瘠小島……什麼都沒大陸好……」,這些說法自然也在外省人的下一代中產生影響。

常常會看到,大陸這邊對臺灣人喊話總喜歡引用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試圖引起臺灣同胞共鳴,可這也僅僅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那種鄉愁只有那些1949年之後到臺灣的人以及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可能有,大部分臺灣本省人讀了,並沒什麼感覺,對大陸還是感到疏離且陌生。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牛肉麵和永和豆漿的發源地嗎?
    眷村飲食,有你吃過的牛肉麵和永和豆漿在臺灣,大家一提到山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島等標誌,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腦中浮出的第一個東西就是大饅頭,仿佛包子和饅頭已經成為山東的符號。包子、饅頭、燒餅、油條這些臺灣人原本沒在吃的東西,就是因為外省人的移入才開始出現在臺灣社會。現在臺灣社會上有所謂「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當做懷舊料理來操作。眷村菜其實也不是多高明精緻的菜,它是指那個年代眷村裡的居民,這些老兵在思鄉情緒之下,利用臺灣本地的食材湊合著,想辦法做出家鄉口味的食物。
  • 吃了那麼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1 | 永和,原來是一個地名?在晚上十點的臺北,從頂溪捷運站出來,你會看到騎樓下的食肆店家燈火通明,殷勤的小販沿街兜售各種貨品,而街上騎著機車的年輕人正尋找著吃宵夜的好去處。 2 | 上海-臺北:豆漿雙城記 其實,在臺灣光復(1945)以前,稀飯和米漿才是本地人的早餐標配;豆漿油條是1949年後,遷居此地的外省人帶來的飲食習慣。50年代,大批外省軍政人員的眷屬移居到永和。
  • 吃貨節,來杯永和豆漿,助你嗨吃一夏!
    吃,是人間一大樂事。與眾多志同道合的「吃貨」們一同吃遍天下名吃,更是讓人心潮澎湃。717「吃貨節」,正是萬千「吃貨」想吃就吃、吃個痛快的歡樂慶典。然而,在吃貨節前就到來的還有炎熱的三伏天。當然是來一杯營養健康的永和豆漿,喚醒你的夏日胃口!清涼解暑,一掃夏日炎熱你以為豆漿只能熱著喝?其實夏天來杯冰豆漿也別有一番風味!擺脫了自己購買食材再打豆漿的多種工序,永和豆漿為您解鎖get冰豆漿的簡便方法!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永和豆漿品牌一杯小小的豆漿便足以承受新零售的大夢想。
  • 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在於深入挖掘豆漿的本真情懷
    在如今消費升級,品牌崛起的全新時代,一個小而美的豆漿,便足夠承載發揚中華傳統飲品的大夢想,永和豆漿也不例外。從成立之初,永和豆漿就為這個夢想而不懈努力著,希望能夠「讓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能喝到永和豆漿」。除卻情懷之外,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因為永和豆漿不僅口味醇正,而且營養豐富,是很多消費者信賴的豆漿飲品首選。
  • 來永和豆漿世紀店免費喝豆漿
    本屆上海小吃節為期一個月,共計40多個品牌參與,覆蓋全市4700多個網點,不僅有上海老字號企業、早餐工程企業、扶貧企業、「網紅」餐飲品牌等參與,還引入了浙江、江蘇、山西、新疆等地特色小吃。  源自中國臺灣的美食品牌永和豆漿作為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早餐工程」參與企業,永和豆漿也積極加入到了這場「美味總動員」中。
  • 獨家:王九山專訪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新媒體之路
    林炳生:永和豆漿的標識形象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時代創新元素的完美結合,稻草人豆寶,象徵著豆漿的中華文化底蘊與本真情懷。中國紅寓意著對用戶飲食營養的孜孜追求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氣節。王九山: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作為老牌品牌,有沒有想過結合新的營銷玩法可以讓更多國人喝上永和豆漿?
  • 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全新定義豆漿飲品的營養升級新消費
    2020年,在特殊時期的加速催化下,植物基尤其是植物蛋白飲品迎來高熱升溫,作為中國植物基飲品的典型代表,豆漿產業進入新的上升階段。永和豆漿作為家喻戶曉的豆漿品牌,憑藉其強大的品牌背書和醇香濃鬱的豆漿口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與好評。永和豆漿為什麼好喝?永和豆漿不只有情懷更有營養和健康。
  • 永和豆漿,開啟便捷營養早餐新模式|易烊千璽第二部男主電影開機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睡眠時間不足,吃好早飯和睡個好覺之間,似乎尤為難以抉擇。對此現象,永和豆漿適應時代應運而生。這一類的豆漿固態產品種類繁多,像多維高鈣豆漿粉、女人豆漿粉、無添加蔗糖豆漿粉、玻璃瓶裝永和豆漿、PP瓶裝永和豆漿等。口味的不同,營養成分也不同,不同的產品也更有針對性,在滿足吃得便捷的基礎上也保證了豆漿本身的營養能被消費者吸收。二是永和豆漿連鎖店。這屬於中式快餐的範疇,一日三餐全部覆蓋。
  • 永和豆漿,給健康助力!
    豆漿營養豐富,是我國的傳統美食。永和豆漿更是極具代表的品質豆漿,消費者眾多,暢銷多年。
  • 豆漿飲品成國民網紅?永和豆漿加盟衝上熱門-時代財經-北方網
    做一個徵服年輕人的餐飲品牌既要滿足多元化的飲食需求,也要搭配營養健康的理念,因此,永和豆漿加盟以網紅豆漿飲品的形式再次走紅,成為了創業者的首選。符合在較高的生活品質以及富足的生活下,年輕人更加追求品質以及態度的餐飲方向。
  • 彭澤的朋友們有口福了!山南永和豆漿店開業了!
    我大彭澤還有豆漿、油條、八寶粥、包子、麵食等等等等早餐的好嗎和滿居·永和豆漿11.2盛大開業不管你是一人食,還是和三五好友,都可以在這找到合適的位子和合適的口味滿足一下自己的胃。你都看到這了當然有福利▽和滿居•永和豆漿11月2日盛大開業鉅惠✐
  • 獨家專訪丨王九山對話林炳生:永和豆漿的前世今生
    8月28日,林炳生和王九山如約在杭州會見,一位是豆漿餐飲品牌的扛把子,一位是新媒體的代表人物,高手與高手的對決,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和智慧呢?永和豆漿的成功,有什麼獨特的秘密嗎?又有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 桃園眷村:把豆漿油條變成詩 拒被定義網紅餐廳
    (贏商網報導)對桃園眷村(需求面積:200-300平方米)的是認識,你還停留在開在LV旁邊的那個豆漿油條店嗎?時隔三年,桃園眷村已經遍及12個城市,而近日也入駐深圳海岸城,並且是其3年來首進華南地區。除此之外,其總經理聶豹在接受贏商網採訪時透露,桃園眷村已經獲得首輪融資,並且要在3-5年開到500餘家店。
  • 永和豆漿致敬白衣天使,「漿」你溫暖守護
    較之其他月份,5月大大小小的節日顯得格外多,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5.10母親節、5.10中國品牌日,當然還有5.12國際護士節……受疫情的影響,從今年年初開始,無數醫護人員就辛苦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用堅強的毅力和同病毒奮戰到底的決心為全國人民築起一道安全之牆!他們的付出也讓大家對醫護人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崇高的敬意。
  • 國慶中秋,淨峰永和豆漿全面新升級,更有自助早餐隨你吃...
    國慶、中秋期間1-7號只要你走進淨峰永和豆漿老闆免費請您喝豆漿更多優惠內容如下活動 • 一轉發此軟文,進店都有一杯免費豆漿再加3元能得到一份         本店國慶10月1號開始,淨峰永和豆漿全面升級,更推出自助早餐:面線糊、地瓜或白粥、豆漿;以及水煮蛋、土豆炒肉絲、醬瓜科肉等多種每天不一樣的菜品
  • 眷村——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那裡不只有鄉愁,還有美好的人情
    但是在眷村裡,因為基本沒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多數都是青年。因為大家都是從大陸過來的,在臺灣都沒有親人,過年沒有老家可回去。就只好遠親不如近鄰了,把來自天南海北的鄰居當作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過個年。這時候,其實也挺好,大家能吃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有東北大娘做的餃子,有西北媽媽做的羊肉泡饃,有四川么妹做的辣子,還有江浙一帶的小籠包、灌湯包、生煎等,大家圍爐而坐,共同嘮著家常,也是很有愛的。
  • 德克士老鄉雞永和加州牛肉麵大王,誰才是中國火車站快餐之王?
    但凡是稍具規模的國內火車站,你總能找到包括真功夫、永和大王、加州牛肉麵大王、德克士、老鄉雞等等,一系列的連鎖快餐品牌。嗯,誰說四大天王只能有四個的?中國烹飪協會發表了一份中國快餐70強榜單,大概相當於快餐領域的封神榜。其中老鄉雞、德克士、真功夫分列4到6位,永和大王位居第9,而加州牛肉麵大王位居第11。
  • 眷村菜:我不是網紅!
    吃過飯補好口紅,和牆上藍白相間、繁體豎版的文字合個影,她就是今天朋友圈裡最文藝的仔。儘管新生代的臺灣年輕人,正在逐漸失去和眷村的情感聯結——住在眷村是他爺爺那輩的事了,但眷村菜已經滲透到臺灣飲食的方方面面。
  • 永和豆漿助力高考,一起「食」出好名次
    健康營養,從一杯永和豆漿開始   作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獨特標誌,豆漿一直備受大眾青睞,以豆漿油條為經典的早餐搭配更是滋養了幾代人的成長。除了美味外,豆漿也非常符合國人的體質,其中所富含的鈣、鐵、和礦物質極易被人體吸收,尤其對於備戰高考的學生來說,更是佳品,豆漿中所含有的植物蛋白和磷脂,以及維生素B1、B2等,可以幫助備戰高考的學生們及時補充營養,能量滿滿備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