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否認自己師法小津安二郎

2021-01-08 鳳凰網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出生於東京都。1995年的《幻之光》是其第一部電影長片,一經推出就引來各界的關注,在日本及海外獲獎無數。《幻之光》被認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這是一部講述愛、解釋不了的失去,還有希望與重生的影片。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國》,第三部作品《距離》也各有特色。代表作有《幻之光》《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 (資料圖)

坊間不少影評都把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和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相提並論,仿佛其中的平淡風味是一脈相承的。

對此,是枝裕和表示說,他拍攝這部電影時,並未特意和小津電影的聯繫。「這是非常個人的電影,我拍攝的目的是要表達對亡母和與父母關係的追憶(按影片的導演感言,是枝裕和是在母親去世後有感而發,開拍影片,他並提到在過去6年,其父母相繼去世,對他影響甚大。片中的母親,就是按照其母為原型塑造)。」

是枝裕和也表示,他明白,由於描寫了家庭中的隔閡,以及親子之間的溝通障礙,和小津電影中的人、事有點相似,所以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小津的作品。儘管並未不喜歡這些比較,但他指出,自己的父母其實更像成瀨己喜男作品中的角色。「我覺得小津電影內的人物都比較正直,他們處世特別平和;相對來說,成瀨電影內的人物比較狡詐,有些很壞,而且在片中看不到成長。所以我覺得我的父母若真成為電影人物,他們會比較適合在成瀨的電影內出現,多於小津的電影。」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下一個小津安二郎?
    說到日本電影,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這些影響了世界對日本電影印象的大師的名字,還在熠熠生輝。到了90年代,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巖井俊二的青春物語,書寫了全新的日本電影記憶。而不知不覺中,另一個名字越來越多地被日本電影迷提及,隨著他的名字閃耀於世界影壇,他逐漸成了日系電影新美學的代表人物,不斷有人將他與小津安二郎對比,而他會是下一個小津安二郎嗎?
  • 高峰秀子:我眼中的小津安二郎
    工作現場氣氛靜肅,笑聲和說話聲如和風細雨般,攝影棚內一塵不染,哪怕是作為道具的小茶碗也是千挑萬選的逸品,只有演員在表演時,才感覺到空氣在流動。雖說小津安二郎常說笑話,但是指導表演時,非常嚴格。如果他對臺詞和動作不滿意的話,就會十次、二十次、三十次地重拍。但小津安二郎唯獨對我格外寬容。
  • 小津安二郎——亞洲最溫暖的導演
    小津安二郎一個導演不管是在自己最巔峰還是最低谷的時候能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理念不容易。一個導演拍出的作品能受到業內和觀眾的廣泛讚譽,就是我們常說的雅俗共賞也不容易。一個導演能在自己死後近半個世紀以來他的作品還會給觀眾帶來溫暖和思考更不容易。而這所有的不容易小津安二郎都做到了。小津的作品永遠都是那樣的不急不慢,永遠講述的都是家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和朋友,老同學之間的情感。從小家庭,小的社會個體來反映當時大的社會背景。在小津的電影裡沒有恢宏龐大的敘事視角,展現的都是小老百姓生活當中的瑣碎之事。
  • 小津安二郎 膠片,料理和酒
    ——這是小津安二郎於1963年12月12日早上所作的一首俳句。那一天,是小津安二郎六十歲的生日。也是那一天,小津永遠離開我們了。2012年12月12日,我從東京坐車去鎌倉。這不是我第一次去鎌倉,不過,卻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去尋找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的墓。
  • 小津安二郎和黑澤明齊名,為何晚年被批「過時」?
    唐納德·裡奇所著的一部《小津》十分精彩,不過,即使裡奇認為小津具備反傳統性和創造性,他也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其歸入了傳統藝術家的陣營。要想對小津的性格和電影觀有更清晰的認識,資料的輔助無疑很重要,在已有的小津研究的基礎上,近日翻譯出版的《小津安二郎劇本集》和《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又為我們了解小津提供了一些新的幫助。
  • 【特】小津安二郎 的罕見番外篇
    編劇野田高梧便是其中的典範,小津安二郞與野田聯合創作的劇本,佔據了他電影作品的大半,另兩位重要的夥伴則是伏見晁和齋藤達雄。相比之下,他為其他導演所作的劇本則少之又少。遺憾的是,除了不久前重見天日的電視劇《青春放課後》,其餘幾部編劇作品或不曾出影碟,或已然亡佚。
  • 我非常喜歡小津安二郎和是枝裕和的導演風格,他們擅用長鏡頭...
    我非常喜歡小津安二郎和是枝裕和的導演風格,他們擅用長鏡頭、固定鏡頭的影像風格和日本的禪道文化是否有關聯性?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您如果翻看一些歐美的日本電影評論,或者關於小津電影的研究專著,應該很快就能找到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小津電影風格與「禪」有關聯(不過,在這裡請注意:他們在談到小津電影風格的時候,關於長鏡頭和固定鏡頭的手法只是其中的一個構成部分)這樣的見解,最早是西方人對小津電影的解讀,後來傳到日本,成為對小津電影的常識性的解讀,而是枝裕和則是後來者。
  • 小津安二郎:戀愛不比炸豬排
  • 《浮草》小津安二郎掠影之一地雞毛
    接連看了小津安二郎九片。《早安》。《東京物語》。《彼岸花》。《秋刀魚之味》。《秋日和》。《早春》。《小早川家之秋》。《東京暮色》。《浮草》。手頭還餘《浮草物語》、《青春之夢今何在》、《非常線之女》等數片,翻了翻,均是默片,估計看不動了,全部放低。查了下,居然全是小津安二郎的最後作品。都是囫圇吞棗,但估計整體風格應該脫不出這些了,沒精力一一細說,攏在一起作個小結,也算了卻一樁心事。
  • 小津安二郎:最熟悉的日本導演和他日記裡的秘密
    我們從來看不到小津試圖去批判人性,或者說,去批判這個社會。這也是他的徒弟今村昌平對他極其不滿的原因。在一次拍攝小孩子走路的時候,小津安二郎希望孩子們一個個規規矩矩地經過,而今村昌平卻對此不屑一顧,因為他知道現實中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們毫無紀律,散漫如脫韁野馬。現實世界絕不像小津電影中表現得那樣規矩和安穩,人性也絕不會像他電影裡面的那樣純良溫和。
  • 小津安二郎:以餘味定輸贏
    小津安二郎和他導演的電影《東京物語》海報  如果小津安二郎還活著,你問他是怎麼當上導演的,他一定會很幽默地告訴你,他當助理導演時肚子餓跑到餐廳佔座,等了很久,店員卻把咖喱飯端到了沒排隊的導演面前  然而現實就像一個悖論,小津的故事越少,關於他的傳說就越多;他把自己敘述得越簡單,有關他的註解就越複雜;小津的電影散發著濃濃的東方哲學趣味和價值觀,卻吸引了更多西方電影人的注意。美國電影理論家大衛·波德維爾對其電影有著非常禪意的描述:「影片平靜地映入眼帘,沒試圖攫住觀眾,也沒有花言巧語。一個低訴著的簡單的故事,一目了然,僅此而已。
  • 著名的電影導演,還是冷血的劊子手,侵華日軍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在他的電影裡充滿了陽光與溫馨,人性與美麗,可是就是一個拍出了許許多多好片子的知名導演卻是一個手中沾滿了中國人鮮血裕仁天皇作為一個接受了西式教育,做著上等人工作的導演,小津安二郎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特殊而不去參加天皇的聖戰,反而他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報名參軍
  • 從東京到鎌倉,揭密獨一無二的小津安二郎 | 一周贈書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是日本世界級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 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在淡淡的日常記錄中,他的生涯與作品重合,成為一幕獨特的人生劇。
  • 小津安二郎 | 人生百味,往往在餐桌前顯露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對食物同樣有著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在生活還是電影裡,那些看似普通的食物與飲食場所,都被他賦予了特殊的意味。誰是小津安二郎?▲小津安二郎(1903.12.12 — 1963.12.12),出生於日本東京,日本電影導演、編劇。小津安二郎和溝口健二、黑澤明一起,被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
  • 小津安二郎與原節子
    原節子已經與她在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角色綁在一起,以至於她經常被看作是小津電影女性角色的原型,她的其他角色則被世人遺忘。然而她的事業卻和任何一個女演員一樣,多彩多姿。原節子生於1920年。1935年,她由她的姐夫、導演熊谷久虎介紹進入日活電影公司,但她是在被阿諾德·芬克(Arnold Fanck)選中出演德日合拍片《新土》(1937年)後才走紅的。
  • 小津安二郎《晚春》研讀
    這種態度,恰恰是使小津電影中的家庭成員,除年紀最小的,都充盈著活力和生機的原因。導演小津安二郎出生於1903年,時年46歲。        《晚春》講述的故事非常的簡單:曾宮教授的女兒紀子已經27歲了,教授聽取紀子姑媽等人就意見,著手為女兒找婆家出嫁。而紀子安於現在的生活,又害怕自己離去後,年邁的父親沒有人照顧,不願意結婚。教授騙女兒說自己將要再婚。紀子終於出嫁。
  • 小津安二郎 | 電影和人生,都是以餘味定輸贏的
    你甚至不會在小津這些人物上見到小津自己,沒有激動的情緒或強烈的批判,甚至很少見到許多藝術家藏於作品之中的「態度」,他將自己隱形,攝影之眼從榻榻米之上靜觀著所有平靜之下的狂流。提起榻榻米視角的低機位拍攝,小津曾自我解釋道:我這個人對事物的好惡比較分明,因此我的作品中也包含有各種各樣的傾向。其中之一就是將攝影機放得低低的,常常是由下往上進行構圖。
  • 歷史今天:1903年12月12日,日本戰犯導演小津安二郎出生
    頑劣少年1903年12月12日,小津安二郎生於東京。1916年開始在宇治市上中學,在那時他是個頑劣不堪的孩子而且一直酗酒。他在上學期間便養成了看電影的習慣。1920年小津安二郎在一個離名古屋有些距離的小山村中取得一個老師助理的工作。那段時間他一直在酗酒,他的父親給他錢去還喝酒欠下的債。他的叔叔了解到他對於電影的喜愛,便把他介紹到松竹株式會社的一位管理人那去工作。
  • 天堂電影院 小津安二郎:寂寥的《秋刀魚之味》
    CC即將發布的《秋刀魚之味》藍光DVD這是小津在寫《秋刀魚之味》劇本時留在日記裡的詩句,終於講到他的這部壓卷之作了。我必須坦白說,在我的CD包裡它本來不排在最後,我一直想要遵循一個偶然的順序重溫小津,最終沒有完全做到,目光在「秋刀魚之味」幾個字上掠過,直奔了《小早川家之秋》。
  • 《晚春》:帶你進入小津安二郎電影世界,體會70年前的父女親情
    《晚春》是由日本知名導演小津安二郎執導,笠智眾、原節子主演的家庭溫情電影,上映於1949年,在當年《電影旬報》的十大佳片中,《晚春》名列第一。這部距今70多年的電影,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當你願意靜下心來認真品味這部電影,卻能感覺到不一樣的溫暖,沉浸在小津安二郎締造的平淡、真實、溫情、透徹的感情世界裡,這也是小津安二郎電影的風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