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一堂寶貴的實踐課

2020-11-20 中國西藏網

  【一線講述】

  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一堂寶貴的實踐課

  講述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與文物保護室工作人員 吳振華

  2014年末,南昌海昏侯劉賀墓考古工作漸入高潮,發掘清理的任務離主槨室越來越近了。國家文物局指派專家組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成立一支專門的文物保護力量,為劉賀墓現場考古發掘「保駕護航」。2015年1月,文物保護小組進場,25歲的我有幸成為該組一員。

  考古界一直有個說法,「漢墓十室九空」,但海昏侯劉賀墓中的物品卻琳琅滿目,讓我大飽眼福,又無從下手。好在有專家及考古前輩的指導,我逐漸在現場的考古發掘中遊刃有餘,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印象最深的環節,是對劉賀墓槨室迴廊漆皮和西迴廊文書檔案庫竹簡的提取。

  槨室迴廊西北角有大量漆木笥(漆箱)堆積疊壓形成的漆皮堆積。槨室發掘初期,現場文物遍布,根本沒有下腳站立的工作檯面,臨時搭建的簡易跳板是唯一的落腳點。跳板與漆皮堆積有一定高度差,為了方便清理、提取,我每天都平趴在跳板上工作6到7個小時。一個多月時間裡,我成天滿身泥土地在考古發掘現場和住宿地兩點一線間穿梭,最後足足提取出十六層漆皮堆積。春季的南昌陰雨不斷,不管是在考古發掘現場還是住宿處,衣服總是潮溼的,床鋪被褥簡直可以擰出水來。雖然充滿苦累,但我每天都收穫著巨大的成就感、滿足感。

  在劉賀墓槨室西側迴廊中,發現了一堆雜亂的類似藤條的器物,竹木漆器專家鑑定出它們是刻有文字的竹簡。這是江西考古的重大發現。這些歷經兩千餘年時光的竹簡是脆弱的有機質文物,出土後會輕度失水,出現幹縮現象,提取和保護刻不容緩。在專家指導下,我們不停地探索改進,最終成功清理並提取出5200餘枚珍貴的竹簡。

  這段經歷就像一堂實踐課,讓我積累了寶貴經驗。俗話說,學無止境,考古學亦是如此。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作為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我深受鼓舞。今後,我將堅持學習與探索,為中國考古學的建設與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陳之殷、胡曉軍、晉浩天、王斯敏)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國家記憶》推出《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國家記憶》8月24日起推出五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 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央視播出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8月24日起,5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晚8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
  • 【追蹤】考古價值超過馬王堆?西漢海昏侯墓最新猜測!
    有專家認為,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價值超過長沙馬王堆漢墓。◆◆隨著墓園內的細節逐一披露,關於這座墓又有很多新猜測:7座祔葬墓主人很可能都是侯妾?5號墓主人是最受寵的侯妾?3號墓主人曾是府內下人?是否有汗血寶馬陪葬?明天,主槨室將正式啟動發掘,謎底值得期待……◆◆海昏侯墓園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
  • 江西出土海昏侯墓,10餘噸寶物被挖出,單挖掘工作就用了五年
    於是乎,每當有新的古物發現,往往會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被譽為考古價值或超"馬王堆"的海昏侯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人員挖出了十多噸的寶物,僅僅是挖掘工作就開展了五年之久。
  •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大字 日期:2020-01-21 來源:南昌新聞網   1月1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考古項目成果匯報會。省考古院的13名考古工作者就包括主動性調查勘探項目、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基本建設考古發掘項目等方面在內的《宜春嚴家橋遺址考古發掘》《南昌罈子口明墓考古發掘》《樟樹國字山1號墓考古發掘》《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南昌繩金塔民俗風情街區A08地塊墓葬發掘》《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南昌江西建材大市場明墓發掘》《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考古資料整理》等共19個項目進行了系統匯報。
  • 首博副館長:海昏侯、婦好墓展是如何策劃的
    這是公共考古的一個重要議題,我們整理了楊館長的演講內容,以飧讀者。博物館辦的考古展覽是公眾考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公眾通過參觀展覽學習考古知識、了解研究成果,這種形式最直觀、最便捷,也最受公眾歡迎。可以說展覽架起了考古與公眾之間的一座橋梁。那麼,海昏侯和婦好墓這兩個特別展覽是如何策劃的呢?
  • 海昏侯墓後,安靜的人 世界的美意
    離南昌市區將近50公裡的海昏侯墓,開車需一個多小時。考古所租下當地村民的房子,既當辦公室,也是集體宿舍。這份工作註定遠離城市、遠離家庭,是大部分考古隊員一開始就接受的事實。海昏侯墓發掘前,42歲的裘以龍是當地的一個普通村民,只有初中文化,靠發展一些農副業,比如抓魚、網龍蝦過日子,一個月有幾千元收入,進入海昏侯墓考古隊後,收入反而降低了。眼下又到了摸龍蝦的季節,但他決定不再回去做這些農活了,他特別懊惱地告訴《人物》記者,他特別希望多學一些考古知識,「可惜自己文化低了一點」。30歲左右、平頭、北方人,「你別採訪我了,你去採訪那些領導。」
  • 海昏侯墓現失傳千年《齊論語》 還有四個未解之謎等著你……
    2011年3月,因為群眾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沉睡了兩千年的海昏侯墓有機會重見天日。那時,大家都還不知道,這座墓穴就是後來震驚中外的海昏侯劉賀墓。「古墓現場有盜洞。根據考古經驗,我來到盜洞頂部,當時就眩暈了,因為盜洞太深了。」考古隊長楊軍回憶說,盜洞深15米,看不到底。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直到等來了湖北荊州文保中心保護出土飽水文物的國際頂尖專家吳順清,才確定下這團不明物品就是海昏侯墓中價值最高的文物,漢代竹簡。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後來想想都後怕,差一點就把價值連城的寶貝當成泥巴清走了。海昏侯墓文保組原組長、江西省博物館副館長管理回憶起來也是心有餘悸,「竹簡堆積在迴廊西北角,看上去像是一堆沒用的漆皮。」
  • 考古探秘,海昏侯之墓重見天日,劉賀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談起海昏侯,有朋友可能聽過有一些印象。 那是2011年的時候,當時海昏侯劉賀的墓葬群,首次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被發現。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轟動一時的重大考古發現,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或許只有史學界的人才會偶有提及吧。
  • 揭秘|海昏侯墓主身份終於確認 遺骸腰邊有塊印章刻了他的名字……
    來源:央視新聞 新京報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館召開發布會,宣布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終於確定,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僅僅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劉賀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
  • 海昏侯墓「熊形玉飾」的文化解讀
    海昏侯墓出現熊形玉飾與劉賀的思想觀念、漢代的黃老之學、熊圖騰信仰等密不可分。從民俗文化意義上講,這件熊形玉飾具有驅邪避惡、保護墓主人靈魂不受侵擾、肉體不受侵害的作用,最終目的是幫助墓主人完成鍊形,升入仙界。這既是對熊圖騰文化的繼承,又是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新發展。海昏侯劉賀墓自發掘以來,已清理出1萬餘件(套)遺物,給考古界、藝術界、史學界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 直擊現場丨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
    一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一幅奢華精緻的西漢畫卷一場跟蹤多年的實時記錄……馬蹄金、麟趾金、金餅、金板、水晶、血珀……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8月24日-8月28日全網首播在央視頻App海昏侯大墓發掘現場全紀錄坐等漢墓考古之最!倒計時即將結束——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新建區,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海昏侯墓還原真實的「漢廢帝」劉賀
    在5年的考古發掘中,「家財萬貫」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昨日,謎底揭開,考古專家在首博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確認墓主人為漢武帝之孫、西漢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史書記載,劉賀稱帝27天即被廢,「行淫亂」三個字總結了劉賀為何被廢。
  • 圖解考古紀錄片《海昏侯》| 帶你進入真寶藏男孩的地下宮殿
    可這座海昏侯墓,卻在眾多網民的關注之下,成為著名的「網紅」...從2011年被發現,開始搶救性挖掘,到一件件文物出土,開棺…2016年,首都博物館舉辦海昏侯墓特展,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盛況。到底為什麼這座墓這麼引人注意,一句話就是:真的很豪!
  • 海昏侯墓出的衣鏡顛覆認知
    從「屏風」到衣鏡    2015年江西南昌發現蜚聲海內外的海昏侯劉賀墓,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馬蹄金、麒趾金、金餅、金板和各種玉器、漆器、200多萬枚五銖錢,其巨量財富令世人詫異和驚嘆。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奇珍異寶外海昏侯墓還出土了一套國寶級別的,學術價值極高的文物:孔子衣鏡。
  • 解密海昏侯墓為何出土文物堪稱現考古發現歷史之最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目前已經發掘了,海昏侯和侯夫人墓,有兩座主墓,主墓周圍有祠堂、寢、便殿、廂房和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等,這次發掘出土文物1萬餘件。另外,還出土了10餘噸五銖錢約200萬枚,相當於現在的50公斤黃金。
  • 海昏侯墓出土失傳的《齊論語》,揭露劉賀被廢真相:他不是昏君
    有人說考古很枯燥,那是你沒看過央視爸爸在去年出品的三集考古紀錄片——《海昏侯》。哦,海昏侯,我知道嘛,這不就是2016在江西新建區發掘的王侯墓嗎?墓主叫啥來著?對了,叫劉賀,網上還因為墓中出土的遺體爛成了沫沫狀,從而很多網友戲稱他為:劉沫沫。也真夠親切的。說到這個海昏侯墓,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這個墓可能是至今為止中國已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了。
  • 海昏侯槨底現字跡和符號 出土竹書或為棋譜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自10月11日開幕以來,受到許多市民的歡迎,海昏侯再度成為網絡焦點。日前,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現場傳來了最新消息,記者現場了解到,海昏侯劉賀墓已進入「槨室拆解」的最後階段,考古人員在槨底板發現了很多字跡和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