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
一幅奢華精緻的西漢畫卷
一場跟蹤多年的實時記錄
……
馬蹄金、麟趾金、金餅、
金板、水晶、血珀……
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
8月24日-8月28日
全網首播
在央視頻App
海昏侯大墓發掘現場全紀錄
坐等漢墓考古之最!
倒計時即將結束——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新建區,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眾舉報,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墎墩山上,有座古代墓葬好像被打了盜洞。
這座險遭盜掘的古代墓葬,正是西漢海昏侯墓。
從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歷時近5年時間,在這片鄱陽湖畔的土地上,考古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考古勘探、發掘,共勘探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在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的墓園中,發現園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大小8座墓葬和1座車馬坑。
2015年11月14日上午,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這標誌著對主槨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開帷幕。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員在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木櫝、金器及一枚印章確認墓主人身份。
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工藝水平最高的墓葬。自2011年發掘以來,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其中尤以數量驚人的「金器堆」轟動一時,被稱為「黃金大墓」。但遺址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多金」,它還創造了若干個紀錄:
在長江以南發現了唯一的真車馬陪葬坑;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出土的一件青銅豆上清晰刻有的「南昌」二字是關於「南昌」城最早的實物資料。
出土的10餘噸200餘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下來相當於現在的50公斤黃金,反映了西漢王朝的「賻贈」制度。
成功獲得了漢代銅錢以1000文作為一個基礎單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證明唐宋以來以1000文銅錢為一貫的校量方式最遲起源於西漢。
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牘是中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
發現了我國古代最早的中藥炮製品實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