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現場丨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

2021-02-26 亞洲考古

一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

一幅奢華精緻的西漢畫卷

一場跟蹤多年的實時記錄

……

馬蹄金、麟趾金、金餅、

金板、水晶、血珀……

海昏侯大墓的發掘現場有多耀眼?

8月24日-8月28日

全網首播

在央視頻App

海昏侯大墓發掘現場全紀錄

坐等漢墓考古之最!

倒計時即將結束——

海昏侯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新建區,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到群眾舉報,在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老裘村民小組東北約500米的墎墩山上,有座古代墓葬好像被打了盜洞。

這座險遭盜掘的古代墓葬,正是西漢海昏侯墓。

從2011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歷時近5年時間,在這片鄱陽湖畔的土地上,考古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考古勘探、發掘,共勘探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在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的墓園中,發現園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大小8座墓葬和1座車馬坑。

2015年11月14日上午,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這標誌著對主槨室的清理工作就此拉開帷幕。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員在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木櫝、金器及一枚印章確認墓主人身份。

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工藝水平最高的墓葬。自2011年發掘以來,出土1萬餘件(套)珍貴文物,其中尤以數量驚人的「金器堆」轟動一時,被稱為「黃金大墓」。但遺址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多金」,它還創造了若干個紀錄:


在長江以南發現了唯一的真車馬陪葬坑;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出土的一件青銅豆上清晰刻有的「南昌」二字是關於「南昌」城最早的實物資料。


出土的10餘噸200餘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下來相當於現在的50公斤黃金,反映了西漢王朝的「賻贈」制度。


成功獲得了漢代銅錢以1000文作為一個基礎單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證明唐宋以來以1000文銅錢為一貫的校量方式最遲起源於西漢。


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牘是中國簡牘發現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

發現了我國古代最早的中藥炮製品實物。

……

相關焦點

  • 西漢海昏侯墓最新猜測!
    海昏侯墓發掘現場(來源網絡)  據專家考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兩座主墓為中心建成,共有7座祔葬墓和一座車馬坑。◆◆有些車馬器具可能來自西域◆◆在南昌西漢海昏侯主墓的西側,有一個約80平方米的長方形土坑,此坑為真車馬陪葬坑。據介紹,考古人員從坑裡出土文物3000餘件。「出土的車馬器具中有些不是中原的東西,如繪有大角羊圖案的當盧,就有可能來自西域。」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胡東波說。
  •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成果 大字 日期:2020-01-21 來源:南昌新聞網   1月17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考古項目成果匯報會。省考古院的13名考古工作者就包括主動性調查勘探項目、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基本建設考古發掘項目等方面在內的《宜春嚴家橋遺址考古發掘》《南昌罈子口明墓考古發掘》《樟樹國字山1號墓考古發掘》《海昏侯2號墓考古發掘》《南昌繩金塔民俗風情街區A08地塊墓葬發掘》《贛江新區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南昌江西建材大市場明墓發掘》《鷹潭大上清宮遺址考古資料整理》等共19個項目進行了系統匯報。
  • 海昏侯墓後,安靜的人 世界的美意
    2015年12月24日,考古工作人員對主棺南側的金器進行清理,共提取了90多塊金餅、12個大馬蹄金、20餘枚小馬蹄金,10多枚麟趾金,還發現了5塊以上的金板一起發掘的同事也注意到了,他們小聲交談了幾句,
  • 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一堂寶貴的實踐課
    【一線講述】   海昏侯墓考古挖掘,一堂寶貴的實踐課  講述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與文物保護室工作人員 吳振華  2014年末,南昌海昏侯劉賀墓考古工作漸入高潮,發掘清理的任務離主槨室越來越近了。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直到等來了湖北荊州文保中心保護出土飽水文物的國際頂尖專家吳順清,才確定下這團不明物品就是海昏侯墓中價值最高的文物,漢代竹簡。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後來想想都後怕,差一點就把價值連城的寶貝當成泥巴清走了。海昏侯墓文保組原組長、江西省博物館副館長管理回憶起來也是心有餘悸,「竹簡堆積在迴廊西北角,看上去像是一堆沒用的漆皮。」
  • 海昏侯墓現失傳千年《齊論語》 還有四個未解之謎等著你……
    目前,已完全修復的青銅器為80多件,仍有20餘件正在修復中。其中,一件青銅甬鍾剛出土時碎成了20多塊,經過文保人員兩個多月的努力,已經器型完整、紋飾清晰、光澤如新。2011年3月,因為群眾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沉睡了兩千年的海昏侯墓有機會重見天日。那時,大家都還不知道,這座墓穴就是後來震驚中外的海昏侯劉賀墓。「古墓現場有盜洞。根據考古經驗,我來到盜洞頂部,當時就眩暈了,因為盜洞太深了。」考古隊長楊軍回憶說,盜洞深15米,看不到底。
  •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發掘至今已經出土了萬餘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五千多枚竹簡,三百多斤金器,十餘噸五銖錢,三千多件銅車馬及各種玉器、瑪瑙等。 在中國,許多的古墓被發掘都是因為被盜,劉沫沫也沒能被免俗。躲過了發丘中郎將郭沫若,躲過了摸金校尉吳晗;躲過了搬山道人溫韜,躲過了卸嶺力士孫殿英;卻沒躲過拿著現代化工具的21世紀盜墓賊。
  • 《國家記憶》推出《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國家記憶》8月24日起推出五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 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央視播出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8月24日起,5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晚8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
  • 首博副館長:海昏侯、婦好墓展是如何策劃的
    經過三方一個多月的密切合作,從3月2日起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內容策劃也經過雙方的溝通。當時考古發掘出來那麼多金子,觀眾非常期待,但是我們的定位仍然是在展覽中一定要有考古挖掘工作、文物保護的體現。江西博物館的同志採納了我們的意見,所以內容上大家可以看到四個部分:一、驚現侯國,講的是考古發掘的情況。二、王侯威儀,三、劉賀其人,這兩部分展出的主要是考古發掘的文物。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
  • 海昏侯槨底現字跡和符號 出土竹書或為棋譜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自10月11日開幕以來,受到許多市民的歡迎,海昏侯再度成為網絡焦點。日前,海昏侯劉賀墓考古現場傳來了最新消息,記者現場了解到,海昏侯劉賀墓已進入「槨室拆解」的最後階段,考古人員在槨底板發現了很多字跡和符號。
  • 現場|海昏侯國遺址開園四大看點,穿越兩千年前的西漢侯國
    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介紹,考古界對於海昏侯墓的定位是「典型的西漢時期列侯墓」,出土文物是西漢王朝燦爛文化的一個縮影,「很多漢墓十室九空,但海昏侯墓保存基本完好,非常難得。漢代對於喪葬的禮器、規模是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的。因此,在制度有明文規定的地方,比如封土規模、黃腸題湊、金縷玉衣這些層面,海昏侯墓都沒有,因此說它是一個典型的列侯墓。
  • 海昏侯墓「熊形玉飾」的文化解讀
    海昏侯墓出現熊形玉飾與劉賀的思想觀念、漢代的黃老之學、熊圖騰信仰等密不可分。從民俗文化意義上講,這件熊形玉飾具有驅邪避惡、保護墓主人靈魂不受侵擾、肉體不受侵害的作用,最終目的是幫助墓主人完成鍊形,升入仙界。這既是對熊圖騰文化的繼承,又是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新發展。海昏侯劉賀墓自發掘以來,已清理出1萬餘件(套)遺物,給考古界、藝術界、史學界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 揭秘|海昏侯墓主身份終於確認 遺骸腰邊有塊印章刻了他的名字……
    歷經五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兩萬餘件,當中不乏被稱為「漢代考古之最」的378件金器以及相當於現在百萬人民幣的10餘噸五銖錢……海昏侯墓的考古價值被認為超過「馬王堆」。今天,考古人員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金器、印章等確認墓主人身份。
  • 海昏侯墓還原真實的「漢廢帝」劉賀
    這是2016年1月17日的南昌海昏侯墓地,前一天,內棺剛被打開。棺內,是一具被玉器蓋住的遺體。橫向、縱向,都擺放著玉璧。6號文保用房,白色卷閘門緊閉,這是海昏侯墓內棺的開啟地。一道公安、一道武警、一道工作人員,三重關把守,寧靜、森嚴。經歷了將近五年的發掘後,墓主的身份在這一天得以最終確認。
  • 考古發掘千年大墓,出土10噸「黃金」,專家:生前富可敵國
    冶煉技術在古代,可沒有現代那麼多的冶煉設備,能夠開採和生產的金屬有限,銅在古代還是相當珍貴的金屬,當然比起黃金白銀還是要差一點。皇帝賜金多少錢、多少貫,其實就是指賜多少文銅錢,只有用賜金多少兩的時候,賜的才是真正的黃金白銀。
  • 江西出土海昏侯墓,10餘噸寶物被挖出,單挖掘工作就用了五年
    於是乎,每當有新的古物發現,往往會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被譽為考古價值或超"馬王堆"的海昏侯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人員挖出了十多噸的寶物,僅僅是挖掘工作就開展了五年之久。
  • 海昏侯墓出土失傳的《齊論語》,揭露劉賀被廢真相:他不是昏君
    哦,海昏侯,我知道嘛,這不就是2016在江西新建區發掘的王侯墓嗎?墓主叫啥來著?對了,叫劉賀,網上還因為墓中出土的遺體爛成了沫沫狀,從而很多網友戲稱他為:劉沫沫。說到這個海昏侯墓,大家可能有所不知,這個墓可能是至今為止中國已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了。
  • 解密海昏侯墓為何出土文物堪稱現考古發現歷史之最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目前已經發掘了,海昏侯和侯夫人墓,有兩座主墓,主墓周圍有祠堂、寢、便殿、廂房和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等,這次發掘出土文物1萬餘件。另外,還出土了10餘噸五銖錢約200萬枚,相當於現在的50公斤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