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2020-12-24 瀟湘晨報

猜猜看這是啥?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

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

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

最初考古人員發現這些竹簡時,差點因其年代久遠、外形形似「泥土」,將其直接當「淤泥」清理。

直到等來了湖北荊州文保中心保護出土飽水文物的國際頂尖專家吳順清,才確定下這團不明物品就是海昏侯墓中價值最高的文物,漢代竹簡。

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後來想想都後怕,差一點就把價值連城的寶貝當成泥巴清走了。海昏侯墓文保組原組長、江西省博物館副館長管理回憶起來也是心有餘悸,「竹簡堆積在迴廊西北角,看上去像是一堆沒用的漆皮。」

在海昏侯墓文物保護工作站,最早一批工作人員已經在此駐紮了四年時間,他們致力於恢復這些出土文物的真容。絕大多數青銅器、金器、玉器等,都已經完成了保護性的修復清理。而出土竹木漆器,尤其是竹木簡牘的清理工作卻進展緩慢。

面對數量龐大且難辨真容的竹簡,首先要做的是清理剝離。剝離並不像想像中那樣簡單,竹簡的內部結構已經被破壞,有時輕輕一碰就會碎成幾片,所以光是完成這5000多枚竹簡的清理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文保人員們經常開玩笑:不能手抖,一抖國有資產就增值了,一根簡變成兩根了。

剝離工作進行的同時,他們還要對每根竹簡進行紅外掃描。要想看清楚竹簡上的字,就必須清洗掉淤泥,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損傷了竹簡表面,可能就會給歷史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在淤泥中埋藏了數千年的竹簡,剛一出土就發生了大量斷裂、捲曲、變形、幹縮的情況,這讓所有工作人員都不敢輕易動手,直到吳順清和團隊的到來。

湖北荊州文保中心是國際上修復飽水簡牘最權威的機構,其飽水竹木漆器脫色脫水技術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吳順清是該中心的首任主任,國內只要有飽水竹木簡牘出土,他和團隊就會第一時間來到現場。

為了讓這些簡牘恢復原來的顏色,吳順清的團隊一直在研製各種能夠「妙手回春」的藥劑。

在浸泡中,簡牘的黑色逐漸褪去,字跡變得清晰起來。

他們還用乙醇、高級醇填充脫水法,置換出竹簡內部水分,讓結構坍縮得像一根牙籤的竹簡恢復原狀。但這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竹簡才會漸漸變得結實。

此外,團隊還研究出了新辦法,讓出土時就已經失水幹縮的竹簡恢復原貌,比如開篇提到的這枚捲曲竹簡,現在的人們才得以聽到那些竹簡字字千金的述說。

看著這場「穿越千年的舒展」,不免令人驚呼「真·化腐朽為神奇」。

竹簡復原帶來的歷史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隨便列幾個都是一絕。

論語中已經失傳的一篇,隨著海昏侯墓出土竹簡而重見天日,有網友還調侃「等論語這一番的更新足足等了2000年」;

海昏簡本《春秋》的發現也是春秋經傳在出土文獻中的首次發現;

他們還首次發現了「六博」棋的行棋口訣,有助於研究漢代的社會風尚。

據新華社報導,豐富的考古成果還有助於深化人們對昭宣時期情節複雜政治史的認識。在史書中,漢廢帝劉賀被打上了「行昏亂,恐危社稷」的標籤,但考古發現可能帶來另一種真實。

「所謂『荒淫』不足為憑。」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認為,從出土文物能判斷,劉賀受過良好教育,史書上也有關於他「簪筆持牘」形象的描述,他被廢黜可能是誤判朝中局勢以及過早地鋒芒外露了。

隨著出土簡牘進一步的釋讀工作,相信更多竹簡中沉睡的靈魂將會被喚醒,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2000多年前的文化、藝術、社會生活。

來源 江西日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曾佳佳

流程編輯 邰紹峰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考古團隊讓稀碎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18日,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發布了一個「簡牘復活」的故事。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
  • 歷史穿越千年的舒展…絕了!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竹簡|歷史穿越千年的舒展…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海昏侯墓現失傳千年《齊論語》 還有四個未解之謎等著你……
    除了燦燦發亮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外,海昏侯墓裡還有5000多枚竹簡!2011年3月,因為群眾舉報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墎墩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沉睡了兩千年的海昏侯墓有機會重見天日。那時,大家都還不知道,這座墓穴就是後來震驚中外的海昏侯劉賀墓。「古墓現場有盜洞。根據考古經驗,我來到盜洞頂部,當時就眩暈了,因為盜洞太深了。」考古隊長楊軍回憶說,盜洞深15米,看不到底。
  • 圍觀海昏侯|跟「南楚」的海昏侯較個真
    還沒等到孰是孰非的判斷揭曉,卻又冒出了「南楚海昏侯」的新說,又增添了一點迷茫之色。 何來 「南楚」 海昏侯? 最近有簡牘研究專家發表高見,(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512)首先否定了 「南海」 之說,認為劉賀不會自稱為 「南海海昏侯」。
  • 海昏侯墓「熊形玉飾」的文化解讀
    造型為跪坐狀熊。熊張口捲舌,有雙翼,右前掌平託靈芝仙草,左前掌垂直,後雙足聚攏於身下。上述玉熊造型多樣,均出自王侯等地位顯赫者的墓中,這為海昏侯墓出土熊形玉飾提供形象的參考和象徵寓意的佐證。2016年11月份,在英國倫敦市中心克利福德街10號舉行的亞洲藝術周中展出了一件漢代的鎏金嵌寶石銅熊(圖七),高10.6釐米。這件青銅製品,外表鎏金,鑲嵌了綠松石和瑪瑙。
  • 海昏侯墓後,安靜的人 世界的美意
    在考古界,運氣具有微妙而決定性的意義,能否遇到一個真正重大的考古發現,憑藉的是一些偶然因素,比如海昏侯墓的突然被盜導致它必須進行搶救性發掘,而南昌歷史上發生過的地質運動使得過去的兩千年間,這座墓不易被盜,避免了漢墓「十室九空」的慘狀。2008年博士畢業後,管理來到江西省考古所工作。
  • 海昏侯的墓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海昏侯墓是漢武帝孫子、漢廢帝劉賀的墓葬,它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 這次的這個海昏侯墓之所以能得以保存,得益於一場自然災害——地震。
  • 江西出土海昏侯墓,10餘噸寶物被挖出,單挖掘工作就用了五年
    於是乎,每當有新的古物發現,往往會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被譽為考古價值或超"馬王堆"的海昏侯墓,位於江西省南昌市,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人員挖出了十多噸的寶物,僅僅是挖掘工作就開展了五年之久。
  • 西漢海昏侯墓最新猜測!
    海昏侯墓發掘現場(來源網絡)  據專家考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兩座主墓為中心建成,共有7座祔葬墓和一座車馬坑。  楊軍介紹說,最初大部分專家認為,整個墓園除1號主墓為男性外,7座祔葬墓的主人都是女性。也就是說,如果1號主墓的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那麼,7座祔葬墓的主人極可能是劉賀的侯妾。  據《漢書·卷六十三·武五子列傳》記載,劉賀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按照文獻記載,除了侯夫人外,劉賀還有15個侯妾,為什麼只有7個埋進了海昏侯墓的墓園呢?
  • 海昏侯槨底現字跡和符號 出土竹書或為棋譜
    槨底板驚現字跡和符號  ◆現場  槨底板驚現字跡和符號  今年9月,海昏侯墓主槨室開始拆解,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三層槨墓的提取和拆解,第三層底下還有枕木和木炭。枕木為第四次提取,待枕木提取完後,考古人員將發掘槨墓,專家推測下面也許還留有某些遺蹟、祭祀方面的遺存等。
  • 海昏侯墓馬蹄金紐約登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秦漢文明」特別展於4月3日正式開始,100餘件珍貴的中國秦漢時期文物與觀眾見面,來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馬蹄金和金餅也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紐約參展
  • 山西境內首次出土漢簡,推測為西漢代王墓
    太原重 大 發 現還記得轟動一時的海昏侯墓嗎?還記得大墓中發現的竹簡吧?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簡牘據稱填補了史籍空白|北京大學現在,在山西太原東山地區,也發現了漢代簡牘,而且墓主等級之高也極為罕見。>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出土竹簡二百一十五枚,竹籤兩枚,墓主為曾侯乙,墓葬年代戰國早期,今藏湖北省博物館。
  • 揭秘|海昏侯墓主身份終於確認 遺骸腰邊有塊印章刻了他的名字……
    來源:央視新聞 新京報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館召開發布會,宣布南昌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終於確定,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僅僅當了27天皇帝的漢廢帝劉賀
  • 《國家記憶》推出《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國家記憶》8月24日起推出五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
  • 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央視播出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為了完整還原此次震驚中外的考古發掘全過程,展現中國一流的考古水平和先進的文物發掘、保護、修復水平,8月24日起,5集紀錄片《海昏侯墓考古之謎》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晚8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  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墓葬——海昏侯墓,2011年在江西南昌發現。
  • 海昏侯墓超有紋藝範 專家建議納入非遺
    出土的黑色貼金箔漆盒和貼金箔漆奩上發現不少等腰三角形的組合紋飾頂角均為135度左右,兩個底角分別為225度左右,如同一個大屋頂。鳳鳥在漢族傳說中為群鳥之長,飛行時百鳥相隨。  海昏侯墓中的鳳鳥紋多姿多彩。比如,一組玉飾件是3隻美麗的鳳頭,長冠高聳後卷,眼睛圓睜,曲頸直伸,神氣十足。又如一組玉質的韘形佩上,透雕的龍、虎、鳳紋飾中,那隻回首而望的鳳鳥紋十分傳神。這些鳳鳥紋,無疑都寓意著生活的美好與吉祥。  ◆龜背紋——富貴吉祥  寓意代表「富甲天下」
  • 海昏侯劉賀墓地的盜洞:主槨板被鋸開,寶藏近在眼前卻無緣盜走
    海昏侯墓在沉寂了千年之久後,在五代十國時期迎來了第一次被盜的經歷。經過相關部門的鑑定,確定這是一座漢代古墓,海昏侯墓漸漸的走近世人。
  • 海昏侯墓還原真實的「漢廢帝」劉賀
    從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底面世,在地下沉眠千年的這位海昏侯,因其豐富的隨葬品名聲大噪,墓內出土的378件金器已成漢代考古之最,再加上墓穴中清理出的10噸銅錢,以及僅「一步之遙」就被盜墓賊「摸金」的傳奇經歷,為這位墓主人和他的隨葬品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