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考古團隊讓稀碎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2020-12-22 微知天下

18日,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發布了一個「簡牘復活」的故事。江西南昌海昏侯劉賀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中出土的5000多枚竹木簡牘,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最初考古人員發現這些竹簡時,差點因其年代久遠、外形形似「泥土」,將其直接當「淤泥」清理,後發現是竹簡,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專門進行清理。

清理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文物損壞的嚴重後果,為了讓這些簡牘恢復原來的顏色,考古專家團隊一直在研製各種能夠「妙手回春」的藥劑,通過侵泡,可以使一根出土時就已經失水幹縮的簡牘恢復原貌。

黑色逐漸褪去,字跡也變得清晰起來。

但這些竹簡需要侵泡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使完全恢復原貌,變得結實起來

媽媽!這些人真的會魔法!

穿越千年的舒展,解封復活

有一種化龍的感覺

更神奇的是2000年前的字我居然能認得

這就是民族自帶buff吧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更深入了解一下海昏侯劉賀。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海昏侯墓裡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歷史穿越千年的舒展…絕了!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竹簡|歷史穿越千年的舒展…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地灣漢簡的發現及價值
    1930年,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成員、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在居延考古發掘的近三十個出簡遺址中,地灣遺址是其一。當時,貝格曼將此地標為A33,開挖十八個地點(見《居延漢簡甲乙編》下冊第314頁)。出土漢簡兩千三百八十多枚,是當年居延漢簡的組成部分。  此次居延發掘歷時十一個月,從1930年4月27日到1931年3月27日。
  • 外國人在敦煌廢墟中挖掘出許多漢簡,從此揭露了一個兩千年古遺址
    一直以來,關於「玉門關」由來的說法比較多,其中一種就是絲綢之路開闢後,來自新疆地區的和田玉深受漢代統治者及貴族的喜愛,每一塊玉都是途經小方盤城運往內陸的,所以時人將這裡稱作「玉門關」。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說法,古代商人自西域回到中原時,往往會在戈壁灘上迷失方向,每年死於迷途的商旅不計其數。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數萬枚千年簡牘「安身立命之所」封頂
    馮志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18日電(記者 馮志軍)歷時一年多建設,甘肅簡牘博物館建設項目主體18日封頂,這意味著「漢簡之鄉」甘肅長期「沉睡」在庫房的數萬枚千年簡牘擁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過不了多久,這批珍貴文物將走出「深閨」,得到有效展示和合理利用。
  • 隋唐洛陽城玄武門遺址考古發現千年前人手印紋
    隨著近一年的考古發掘,沉睡在地下一千多年的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初露真容。1月14日,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了解到,目前,玄武門的建築形制、沿革變化基本明朗。令人驚喜的是,在考古發掘中,發現該處遺址是唐宋兩代遺蹟的疊壓,城磚上留有千餘年前匠人留下的手印,清晰可見。同時,還發現了花圃,有疑似種植牡丹的跡象。
  • 漢簡中的「河西四郡精兵」
    考察河西漢簡騎士名籍的籍貫,主要是張掖郡的觻得、昭武、日勒、屋蘭、氐池等地,可見河西騎士一般來自河西本地。漢簡中有騎士名籍冠以軍事編制的信息,如簡文記載了「中營左騎士」「中營右騎士」「左前騎士」「右前騎士」等稱謂,是騎士軍事化管理的體現。
  • 千年楚漢城,不為人知的辛追「復活」之謎.
    隨著舞臺劇《大漢伊人》持續上演 人們超越時空的界限,在親眼目睹辛追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勾出了一段塵封2000多年的「復活」之謎。在長沙馬王堆「沉睡」近2200年的古長沙國丞相夫人辛追,在眾位吃瓜群眾親眼目睹其秀美面容之後,也命運般地「復活」了一次。
  • 一隻沉睡了千年的九尾狐(香爐)
    我是個故事黨 設計我會先去找尋其背後的故事 先在腦子裡形成屬於自己的影像和理解 李白千年之狐官方背景故事描述較簡 遐想空間卻很大 原文如下兩千年?旅途無休無止,看盡了人間滄海桑田,悲歡離合,揮別了擦肩而過的情緣。縱使漫長的時光也無法動搖信念:青丘之靈不會永遠漂泊。終有一天,一族的魂靈將渡過輪迴的彼岸,再度回到人間,繁衍出新的國度。守護元魂珠,直到那一天……「永恆與剎那間,隔著我和我的劍。」]]
  • 揭秘古中山國考古:喚醒沉睡的神秘古國!
    然而,卻又在盛極一時後,倏忽之間,王廈傾覆,就此沉寂。 少有史籍記載,幾乎無人問津。兩千餘年,它被人遺忘。 直到上世紀70年代,考古發掘將古中山國從沉睡中喚醒。
  • 少年試吃長生不老藥後成為秦俑沉睡千年,穿越千年與嫂子續緣!
    故事講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求長生不老,先是派出徐福去求仙藥,徐福去了一直沒動靜之後,秦始皇讓墨門「天工機要」的首席大師墨太乙研究長生不老藥,藥弄出來後,
  • 考古學者進入地宮後,發現千年奧秘
    這還得從雷峰塔倒塌後說起,在19世紀時,雷峰塔就曾坍塌過一次,但無奈當時戰亂所以一直耽擱著。直到2001年時,人們決定重新修建雷峰塔,延續它的存在。當考古學者進入地宮後,竟發現千年奧秘,因為這裡並沒有什麼白蛇存在,而是大批文物!在重達兩百多斤的鐵函裡,專家們發現了「阿育王塔」,也可以叫它金塗塔。
  • 對話|從敦煌漢簡到武威三簡,簡牘何以持續成為國際性顯學
    第三次是1930年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漢代張掖郡居延邊塞遺址(今甘肅酒泉市金塔縣和內蒙古額濟納旗轄區內)所發掘的1萬多枚漢簡,習稱「居延漢簡」。此批漢簡現保存於中國臺灣史語所。居延漢簡與敦煌學一樣,簡牘學從一開始就是一門國際性的顯學。
  • 仙俠文,魔尊沉睡千年醒來:一統六界沒意思,還是找個老婆有趣點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仙俠文,魔尊沉睡千年醒來:一統六界沒意思,還是找個老婆有趣點第1本:《魔尊大人,寵翻天》作者:考拉熊寶寶簡介:現代21世紀,她是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的白富美。因為一次意外,她的鮮血竟然喚醒了封印中的魔神。從此,開始了兩個時空,來回穿越的精彩人生並成功走上巔峰。到了戰亂時代,一個凡人竟然也敢自稱神明,還意圖染指他的同修之人?
  • (醫衛)在千年藥都,看見沉睡與新生
    新華社南昌10月19日電題:在千年藥都,看見沉睡與新生 新華社記者李嘉盈、孫楠 「鈴鈴鈴……」慢搖串鈴,聲音清脆悅耳,這是過去遊醫到來的獨特信號。
  • 千年大墓深藏石頭山,專家苦尋10年未果,老漢一句話驚醒考古專家
    千年古墓的蹤跡山村裡的孩子上學、放學的時候,這裡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有求學的孩子從這裡經過並不奇怪,然而,在1984年的這一天,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當時有幾個山村的孩子放學路上,與往常一樣路過獅子山的這個採土場,孩子都有頑皮的天性,他們也不例外,在路過採土場的時候,就用路邊的一個「土疙瘩」當成球踢。
  • 張家山漢簡中的田制等問題
    張家山漢簡公布後,學界即熱烈討論,取得了許多可喜成果。[1]特別是《二年律令》中的田制問題,更受到高度重視與關注,[2]並形成了一些共識,但仍然存在一些爭議和疏漏,值得進一步研究或商榷。一、年代問題涉及田制的年代問題,是研究漢初土地制度的關鍵和前提。與此相關的漢簡主要有《二年律令》和《算數書》。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二年律令》的頒行時間問題。
  • 超級好看的4部網劇:沉睡千年的古人、外星人、神仙,題材超豐富
    超級好看的4部網劇:沉睡千年的古人、外星人、神仙,題材超豐富1、快把我哥帶走在剛開播的時候,《快把我哥帶走》這部劇頗受質疑,不少網友大呼不敢看,擔心毀了自己心中的原著。不少網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點開了一集,誰知一發不可收拾,看到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