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踢球的孩子,足球如何帶給他們更好的出路?

2021-01-17 懂球帝官方

關心中國足球的人很多,人們常說,在中國踢球的孩子太少, 卻忽略了踢球究竟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出路,足球可以給人生帶來怎樣的可能性?仔細看看我們身處的足球環境與教育環境,再回溯我們自己是如何妥協了曾經的足球夢想,其實不難發現,在孩子們前方的足球道路並不寬闊。

1、「踢球是為了踢職業」

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是很多男孩兒時的夢想。在部分國家,比如近二十年的日本,調查顯示小學男生的第一職業夢想就是成為足球運動員。而在中國,孩子從小被教育著「惟有讀書高」,擁有足球夢想的一定會少很多。伴隨早教、幼兒教育興起,學業壓力已越來越低齡化,如何在中考、高考或留學申請的競爭中勝出,才是家長及孩子考慮得越來越早的問題,也是最「靠譜」的考慮。更何況,在我國職業足球與校園足球基本沒有接軌的情況下,讓孩子以成為職業球員為目標去踢球,無疑是選擇了一條兇險的獨木橋。

日本校園足球氛圍

但即便家長願意讓孩子做出勇敢的選擇,這一條路也充滿坎坷。目前我國職業足球聯賽僅有三個級別,註冊的職業球員人數區區不到2000人,想要成為名利雙收的職業足球運動員,除了過人的天賦和努力以外,還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大家看到的,都是已經成名的職業球員的光鮮,卻不知球員成材率極低,無數年輕人付出了汗水和淚水,最終因種種原因無法走上這一道路。

2、「踢球可以參與校園足球,上更好的學校」

踢職業太難,那麼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做一個擁有足球技能的體育特長生呢?想必我們身邊都不乏這樣的例子:從小接受足球訓練,以足球特長生的身份進入足球傳統中學,在擁有升學加分的優勢下,進入相對優秀的國內大學讀書。只要擁有一定的足球天賦,這條道路並不算太坎坷,但這條路上的風景卻很難說得上精彩。

首先,足球特長生的文化課學習一直以來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是在足球傳統中學,還是在接收高水平足球運動員的高校裡,學業和足球訓練的矛盾始終存在,學校過於強調「特長生」這一身份標籤,忽視了對於孩子們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這樣的現狀下,大多數足球特長生在大學畢業後缺乏在社會及職場上的競爭力,只能繼續在足球行業尋求發展,大多成為了青訓教練,很少能進入其他行業成為社會精英。

其次,我國的大學體育未能形成產業,也沒有跟職業體育接軌,足球特長生的運動技能水平很難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以創辦了18年的大學生足球聯賽為例,作為大體協唯一認可的全國性大學生足球賽事,賽事的發展和運營幾經周折,卻並未得到社會和高校屆的廣泛關注。即使是大學校隊最重要的比賽,除了球員的三兩朋友以外,基本無人關注。缺乏關注度和社會效應,各所高校對於大學校隊的投入也自然嚴重不足,參加大足聯賽的球隊很多都是由一兩名教練帶領,沒有醫療、康復、體能等專業團隊保障,訓練水平也難以保證。我們身邊有不少踢大足聯賽的球員,發出了「自己的競技狀態或許還不如高中時期」的感嘆。足球特長生想要在這樣的訓練和比賽環境中再進入職業足球,是非常困難的。

未能接受到完善的精英教育,也未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大學體育特長生往往陷於這樣高低難就的尷尬狀態中。

3、「另一種可能性」

當我們在談論體教結合時,在強調「體育特長生」的標籤時,幾乎快忘了體育本就是一種高級的教育方式。而有一個國家深刻地詮釋了這一教育方式,並且把大學體育做成了良性發展的產業,那就是美國。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覆蓋1000多所美國大學,數十個聯盟,進行23個體育項目的比賽,自收自支且擁有巨大商業價值。擁有運動技能並且代表學校參賽的學生被稱為學生運動員(「student athlete」),他們不但可以享受名校的全額獎學金,也在各自的大學內擁有超級明星一般的光環和榮譽。

「學生運動員」與我國的「體育特長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學生身份大於運動員身份。學生運動員入學可自主選擇專業,並且大學對於學生運動員的入學後的成績要求並不會低於其他普通學生。如果有參加校隊的學生出現了曠課、掛科等學業問題,美國大學會強制其停訓,安排專門職員進行學術輔導,在達到學業要求後再恢復其學生運動員的訓練日程。嚴格的學術要求,使得大多數體育生可以順利畢業,在自己所學專業上取得成就。

NCAA官網

更令人豔羨的是美國大學體育的專業程度。從比賽場館、訓練基地、康復設備等硬體,到教練組人員,全部都是職業隊甚至是國家集訓隊級別的配置。學生運動員可以在最好的條件下投入訓練,提升自己的運動技能,然後在全國關注的賽事中展現自己。在美國,每當最受歡迎的大學籃球和橄欖球賽事舉辦時,學校所在城市一票難求,體育場館內座無虛席,上萬名觀眾為自己支持的學校傾情吶喊。足球雖不算是NCAA中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但其競技水平和專業運營程度也讓人吃驚。我曾就讀過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屬於NCAA第一級別的學校,曾獲得過八屆NCAA足球賽冠軍,球隊的訓練比賽水平都很高,且每場主場比賽都能吸引近4000名觀眾到場。

大學體育的專業性和產業化使得和職業體育接軌變成了可能。我們知道大多數NBA球員都是通過美國大學選秀進入聯盟,成為了職業運動員,而能力突出的足球項目學生運動員,也可以通過美職聯的超級選秀(MLS Superdraft)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以2017年的美職聯超級選秀為例,有多達78名的NCAA足球項目的學生運動員被美國職業俱樂部選中,走上職業足球道路,選秀比例高達1.4%,這是我國大學足球難以想像的一個數量。

「為了熱愛足球的你們」

回到我們的初衷,不管是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還是讓他們通過大學體育提升運動技能,我們都希望熱愛足球的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通道和出路,不辜負他們的堅持和汗水。

今年初,我們與擁有同樣理念的國內體育留學品牌WEsport和海外專業球探團隊FirstPoint達成合作,希望能幫助擁有足球運動技能的孩子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運動員獎學金。在今年1月,WEsport和FirstPoint在北京和上海舉辦了兩站選秀營,由熟悉美國運動員獎學金體系的外籍教練對學生進行足球運動技能的評定,並詳細講解了NCAA學生運動員獎學金申請的流程和要點。

五月,我們將在成都和西安各舉辦一站選秀營,誠邀所有對美國學生運動員留學有興趣的同學和家長前來參加,解答大家的疑問,並提供專業的訓練及評估,判斷學生球員的能力是否足以申請美國大學。報名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宇任拓足球  或者微博:宇任拓足球

感謝選擇堅持熱愛的孩子,感謝選擇支持孩子的家長。希望能盡我們的力量為足球夢想打通另一條道路,讓這條道路少一些荊棘,多一些美麗的風景。

相關焦點

  • 學習和踢球只能二選一,校園足球的無奈,中國足球的障礙
    他抱著拯救中國足球的宏願投身足球。由他這個看似狂妄的想法開始,志丹足球生態發生改變,人工草皮球場從0增加到了32塊,常年踢球的人口由60變成了6000,球隊成績由倒數第一變成了第一,並培養出了職業球員。而校園足球的啟動,是中國足球邁出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但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卻需克服一個巨大的無形阻力。
  • 上海足球青訓:好球員很"精貴" 讀書踢球怎麼選?
    如果放在十幾、二十年前,這部分是佔相當比例的;第二種,踢踢球讀讀書,兩條腿走路,看看到後來小孩球踢得好還是書讀得好再做決定;第三種比較多,他們讓小孩來踢球,但這是為了讀書服務的。因為作為足球特長生,就可以享受更好的政策,比如憑藉加分進更好的學校。現在校園足球已經出來這種政策了,如果被評上一級或者二級足球運動員,有些大學是有特招生的。」
  • 中國基層足球教練患癌 生命最後時刻還教孩子們踢球
    初見荊永興,是大約兩年前北京的一個青少年足球活動。那時候他就挺瘦,個子不高,性格開朗。寥寥數句交談後我們互留了聯繫方式。印象中他的朋友圈更新很勤,發的都是他的小球員、他的妻子兒女、他鍾愛的曼聯隊,還有他對中國足球的思考。透過屏幕,他看上去精力充沛。「我教過很多小孩踢球,不能教自己兩歲的兒子踢球,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我想讓兒子長大後知道爸爸做過什麼事,有過什麼夢想。」
  • (體育)足球改變人生
    這僅僅是志丹足球成績的冰山一角。目前代表志丹足球最高水平的是一位名叫付傑的職業球員,19歲,效力於北京人和俱樂部。作為首個在中甲賽場亮相的志丹球員,作為一個從志丹走出的孩子,付傑珍惜足球帶給他的一切。付傑說,他的信條是:足球改變人生,付出定有回報。
  • 這裡的孩子愛踢球(體育大看臺)——青島市城陽區校園足球一瞥
    「選定足球的時候,我們經過了充分調研,發現足球運動深受孩子歡迎,器材簡單、參與面廣,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們的意志品質。」牛秀娟說,學校還專門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工作實施方案」「風險防控方法」等配套制度。2011年後,城陽區將足球教育納入整體教育規劃,作為中小學校必學科目,2012年起,所有學生每周都能上一節足球課。
  • 上海農商主教練水慶霞:中國這麼大,應該有更多的女孩去踢球
    中國女足官方採訪了上海農商銀行女足主教練水慶霞,這位前國腳已經在上海女足執教多年,球隊本賽季表現出色,水慶霞教練功不可沒。8、踢球多年,退役後又執教女足多年,您感覺現在的女足球員和20年前的女足球員,在哪些方面有明顯的不同?水慶霞: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現在的年輕和我們當時沒有可比性。
  • 你熱愛足球,但你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走向職業足球道路嗎?
    舉國體制大力發展足球運動是不錯的方針,但如何落實到實際卻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國民對於足球的認知其實是有限的,他們只是當作娛樂消遣的愛好而已,導致我國社會無法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足球文化。 當足球文化無法形成,就好比蓋大樓一樣連地基都沒弄好,怎麼能蓋起萬丈高樓。
  • 泰國足球創造歷史,中國足球或許更應該學習泰國和越南模式
    日韓足球是亞洲一流隊伍,各自有多名球員效力於歐洲五大聯賽,其國家隊層面實力領先中國足球已經有很長一段距離,中國足球與日韓可以說完全是隔著層次的隊伍。中國足球此時才想起來學習日韓模式,這未必是最佳選擇,畢竟日韓足球發展從九十年代就已打下堅實基礎,且持之以恆,穩步發展二十多年。
  • 厄瓜多前國腳麥譚巴:我在番禺教孩子踢球(圖)
    有時候孩子們攪在一起爭球,麥子就不得不讓女兒兼翻譯的珍妮弗進場維持秩序。這也是一旁中國家長們的緊張時刻——擔心自家孩子受傷。  「球進了!」珍妮弗和孩子們歡呼起來。兩個教練也開心地笑著露出白牙。  只要條件允許,這樣的戶外訓練每周都在番禺兩個小區內進行。參加足球興趣班的孩子分兩個級別,4~7歲上小班,8~12歲是中班。一堂課一個半小時,收費只要幾十元。
  • 日韓足球球員收入趕不上中國,但實力碾壓國足,全憑精神?
    日韓足球球員收入趕不上中國,但實力碾壓國足,全憑精神? 如果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按西方足球俱樂部的財政平衡政策,中國幾乎所有俱樂部都得關門。
  • 白巖松的這場專訪永遠停更了……馬拉度納曾寄語中國青少年:足球是...
    如果我辦一間足球學校的話,學校要有完備的設施、完整的體系,我要教他們頭球、控制球、過人等基本技術,還有很多很多東西。但我不喜歡利用我個人形象。如果我們去上馬拉度納足球學校,結果一年只能見到一次馬拉度納,這樣不行,這是一種偷竊,我就成了小偷。 白巖松:你覺得中國的孩子幾歲應該開始踢球了?
  • 專家:中國青訓三十年培養不出一個特謝拉,踢球的基本都是有錢人
    國內足球專家馬韌立認為,中國的青訓三十年都培養不出一個特謝拉,因為在踢球的花費實在太大,根本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所以現在踢球的基本都是有錢家庭的孩子;龐大的青訓人口,才會產生足夠的足球人才源源不斷地支撐足球發展;總是在「矮子裡面挑將軍」,中國足球又如何能夠培養出天賦異稟的新星。
  • 十年後、當我們坐在足球場看臺上,還能看見有一群孩子踢球嗎?
    國內這樣的環境會直接抹殺年輕孩子踢足球的想法,或者換一下說法抹殺孩子家長支持他踢球的想法。 而其他國家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他們在疫情期間雖然進行了降薪,他是他們的系統依舊是完善的。天才球員之間的轉會依舊可以拿到自己努力過而應該得到的薪資,但國內真的沒有能夠吸引孩子去踢球的條件。
  • 中國足球名宿高豐文去世曾帶隊打進奧運會
    幾十年間,中國足球的球員、教練員一批批老去,然後離去。但中國足球似乎一直就沒站到過球迷所期待的高度。如何讓高豐文的離去不只剩下一聲無奈?如何不讓中國足球只剩下一聲無奈?舉個例子,下午放學之後,全瀋陽所有的足球場、操場都被踢球的人佔滿了,而且外面站著看的人比踢球的人還多,這是一個很誘人的場面。」很多年後,高豐文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自己是被這樣熱火朝天的場面「誘惑了」。高豐文籌辦足球學校時的艱辛,本文因篇幅問題略過。不過學校開辦之後,確實很火。當時中國足球剛剛職業化,踢球成為球星賺大錢,成為不少家長的心願。
  • 米蘭達:中國的基礎建設是世界最佳 合同到期後想返回巴西踢球
    直播吧12月9日訊 現年36歲的江蘇蘇寧後衛米蘭達在接受巴西媒體Uol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基礎建設是世界最好的,同時球員表示合同到期後希望返回巴西踢球。「足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事情,它在過去的六個月發生了很大變化,我的想法是返回巴西。
  • 女足播種者|高紅的一堂課:別渲染苦難,足球的本質是快樂
    她讓自己曾帶過的幾個球員幫忙錄製了視頻,用個人經歷詮釋足球帶來的快樂和改變:有人在國內大學讀書有人在美國求學,有人在踢職業隊且同時為國效力。視頻放在課件開頭,學員們看得無比認真。女足名宿高紅也是眾多鄉村教練的偶像。視頻展現的是姑娘們自信、開朗、獨立的一面。課程的主題是《「玫瑰公開課」,足球如何更好的幫助女孩成長》,很多人已經習慣的「鏗鏘」二字沒有出現在這裡。
  • 為何日韓足球能夠提升,成為世界強隊,而中國已淪為亞洲三流?
    中國踢球的人太少看到這個小標,或許很多人會嘲笑,中國10幾億人口,你和我說踢球的人太少,但是實際上我們應該明白一個概念,踢球的人和註冊的足球運動員是兩個概念,國家隊的選拔不會從民間,而是從這些人中間去選,中國有多少註冊足球運動員呢?滿打滿算8000人,而日本和韓國有多少呢?日本和韓國註冊足球運動員早就超過了50萬。
  • 張路談中國足球:國家隊靠歸化沒戲!小學校隊三年必死!
    你把孩子都練壞了,學習也耽誤了,也不喜歡足球了,都不想踢球了,家長也不讓孩子踢球了。你說中國足球還能好得了嗎?所以說,不是多練、多比賽就一定好。這事過了反而不好。我們過去就是發力太猛。不反對歸化,但中國隊沒戲首先我聲明我不反對歸化。
  • 【翻譯官】德羅巴亨利都服他 小人物的足球夢想
    我喜歡足球,也喜歡和朋友們踢球。每周五我都得和魁北克省的足球隊一起訓練,我討厭這一點,因為放了學我就得直接去訓練,也就不能和朋友們一起踢球了。有一天我對母親說:「媽媽,我不想去訓練了。」但她告訴我:「你明白嗎?你的朋友也希望擁有和你一樣的機會,他們不會說自己想和朋友踢球,進而浪費這個機會。」
  • 嶄新的陽光照在中國足球的老路上足球少年,依然難踏上夢想的路
    而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孩子甚至沒有一堂像樣的足球課。 去年7月,深足工作人員前往廣東河源的農村小學參加足球公益活動,他們給這所小學捐贈了球衣,足球以及訓練設備,並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快樂的足球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