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層足球教練患癌 生命最後時刻還教孩子們踢球

2020-12-24 網易體育

如果生命只剩三年,你要怎麼活?如果知道自己即將告別這個世界,你會想留下什麼……

「您好,您還在新華社工作嗎?」6月16日晚,突然收到基層足球教練荊永興的信息。我有些詫異,這是我們成為微信好友後第一次對話。夜已經很深了。


重病中的荊永興

「您看看我的故事值不值得報導。」他的第二句話顯得小心翼翼。隨後發來的資料裡,「癌症晚期」「病危」的字眼赫然驚心,我騰地坐起來——他應該只有30多歲啊!照片裡的人形銷骨立,一時竟難以辨認。

初見荊永興,是大約兩年前北京的一個青少年足球活動。那時候他就挺瘦,個子不高,性格開朗。寥寥數句交談後我們互留了聯繫方式。印象中他的朋友圈更新很勤,發的都是他的小球員、他的妻子兒女、他鍾愛的曼聯隊,還有他對中國足球的思考。透過屏幕,他看上去精力充沛。

「我教過很多小孩踢球,不能教自己兩歲的兒子踢球,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我想讓兒子長大後知道爸爸做過什麼事,有過什麼夢想。」他又發來幾行文字,「我還想呼籲更多人關注中國足球,關注青少年足球。」

他的回覆很慢,時斷時續。我不忍打擾他,於是聯繫了他的夫人沈嬋,看到了病歷。我這才知道,我認識的荊永興,在成為一名足球教練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位癌症晚期病人。在沈嬋的講述中,荊永興的形象漸漸清晰起來。

他始終是一名普通的基層足球教練,他又從來都不是一名普通的教練。這是一個用足球與生命賽跑的故事。

倒數

29歲那年,醫生告訴荊永興,最多還能活三年。倒計時嘀嗒作響,在冷酷流逝的時間裡他問自己:我要怎麼活?

就在半年前,荊永興還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是2012年,他和同為曼聯球迷的妻子生下一個漂亮的女兒,他在旅遊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他還通過了曼聯足球學校的教練員培訓,距離足球教練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荊永興(左二)在曼聯足球學校教練員培訓中

沈嬋記得她懷孕時,兩人去參加球迷活動,荊永興拿起一個足球塞到衣服裡,兩個「大肚子」相對大笑。

不料命運弄人。2013年3月,荊永興確診胃癌晚期,腫瘤惡性程度很高。沈嬋不敢相信,從不抽菸喝酒,愛好只有足球的丈夫,怎麼會得這個病?

經過全胃切除手術和八個周期的化療,荊永興從138斤瘦到95斤。「醫生說,這種情況存活一年的概率在50%左右。想要存活三年以上,需要奇蹟。」沈嬋回憶。

看著襁褓裡的女兒,夫妻倆沒有時間流淚。2014年初,荊永興身體有所好轉,他開始籌劃做些事情。「他太愛足球了。雖然不能劇烈運動,但他還是想教小孩踢球。他是想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去過。」沈嬋這樣理解丈夫的選擇。


荊永興、沈嬋與當時一歲的女兒

沒有運作、沒有宣傳、沒有團隊,荊永興的萊亞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就這樣成立了。他在河北燕郊找了塊場地,拉了個橫幅就開始培訓。「有人願意踢我就教」,荊永興這樣想。

俱樂部剛創建,沈肖楠就帶著兒子報了名。他回憶,荊教練從來只象徵性收一點費用,「有時候忘記交費他也從不提醒,都是後面想起來再補交。」

他的課程給另一個家長馮永亮留下這樣的印象:「荊教練會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整個訓練課一個半小時從來都不懈怠。輸球的時候他都是鼓勵孩子,告訴他們輸在哪裡。他不僅僅是在教孩子踢球,更是通過訓練教孩子如何做人。」

馮永亮自己也是足球愛好者。「把兒子交給他我一直很放心,孩子也特別喜歡他。」

新生

俱樂部漸漸有了起色,報名的孩子多了起來。荊永興找著機會就帶孩子們去參加北京的各項比賽,更是在燕郊的多項賽事中獲得冠軍。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高質量的訓練,荊永興考取了中國足協D級教練員資格證,成為專業足球教練。沈嬋有些驚訝,沒想到半路出家的丈夫,竟然把這個事情真的做成了。

活起來的俱樂部似乎也給荊永興的生命注入了生氣,三年轉瞬即逝。除了飯後短暫難受外,荊永興的生活似乎和常人沒有太大區別。沈嬋覺得,這簡直是「上蒼開恩」。

「上蒼」的恩賜不止於此。2017年春天,沈嬋發現自己意外懷孕。荊永興對她說,是否留下這個孩子,他沒有任何發言權,因為他的身體情況無法做出任何承諾。

在現實壓力面前,沈嬋猶豫了很久,決定放棄這個孩子。到了醫院,她竟掛錯了號,本應去計劃生育科卻跑去了婦科,孩子暫時留了下來。回到家裡,看著若有所思的丈夫和眼含淚水的女兒,沈嬋改變了主意。「所有人都說我腦子進水了。」


5月31日,小球員們探望荊永興

2018年3月,小兒子出生,荊永興很是高興。他在朋友圈寫道:「姐姐是對足球不感興趣了!兒子快快長大!好和爸爸一起踢足球、看足球比賽。」他開始憧憬帶著兒子在足球場飛奔的畫面。

這時的荊永興在業內已小有名氣。他收到北京一家專業青少年運動公司的邀約,成為足球項目策劃總監,主要負責校園足球教練培訓工作。重新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荊永興計劃著,等兒子長到兩三歲,攢夠了錢,就帶著全家人去老特拉福德看曼聯隊的比賽。

日常工作加上周末帶隊訓練、參加公益活動,荊永興的生活被足球填滿。有時候,沈嬋都忘記了自己忙碌的丈夫是個病人。


荊永興與中國男足隊員于大寶一同參加「紅粉筆」公益支教活動

沉默

腫瘤在他身體裡埋下的不定時炸彈終究還是炸了。

2019年2月,荊永興平靜的生活被打斷。他病情惡化,癌細胞轉移至腸道。幾次大手術過後,關於足球的夢想不得不戛然而止。沈嬋說,這是命運帶來的一場驚慌失措。

荊永興解散了俱樂部,把球員們一個個推薦到其他球隊,家長們紛紛嘆息。他也辭去了在青少年運動公司的工作,老闆誠懇挽留,讓他養好病隨時回去。然而對於真實的病情,荊永興卻閉口不談。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們的荊教練其實早就是一位癌症晚期病人。


荊永興為校園足球教師授課

接到記者的電話,張榮晉才第一次了解自己這位前同事的病情。「那時他只說自己胃不好、吸收不好,所以才這麼瘦。身體的事情他從來沒有提。我不知道,完全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張榮晉一連說了三遍。

「不管是備課還是做項目,他都非常細緻、認真。」張榮晉說,「給老師們培訓,反響都很好。」

荊永興的小球員們,直到今年5月底才得知他的情況,第一次去看望了他。荊永興默默解散俱樂部時,只告訴家長是身體原因。「沒想到會是這樣,他還這麼年輕。」沈肖楠沉重地嘆了口氣。

沈嬋說,丈夫從不願拿自己的病說事,他害怕被別人照顧。「他只想做一個足球教練,教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個球員。」


5月31日,小球員們探望荊永興

念想

「我現在就是希望我在這世上能有個念想!我家孩子以後百度爸爸的名字能找到我!而且能為有這樣的爸爸感到欣慰。」我的手機屏幕再度亮起,彈出這樣一段話。

以沈嬋對丈夫的了解,主動找人說出自己的故事甚至比他身患重病還要去當教練,更加需要勇氣和決心。

現在荊永興住在醫院裡,因為疫情原因,家屬無法探望。醫院已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沈嬋說,女兒已經長大了,但兒子還很小,荊永興總擔心兒子不記得自己,所以想儘可能多地留下一些痕跡。

其實,36歲的荊永興已經留下了許多痕跡。

在萊亞俱樂部簡介中,荊永興寫道:「俱樂部宗旨是讓孩子通過快樂足球運動能更全面、更健康地成長。在增強體魄的同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責任感,提升專注力以及建立自信;同時發揮足球很好的交流溝通載體作用,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們相信,足球對青少年而言具備非常全面的素質提升特質,我們正在為此努力!」

足球無關生死,足球高於生死。儘管它無法逆轉生命,但卻給了熱愛它的人面對一切的勇氣。

等到小兒子長大,他會看到,他的爸爸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走到生命終點之前從未放棄理想。

祝福他的世界,也常有足球相伴。

本文來源:新華社 作者:肖世堯 責任編輯:劉頔_NS4812

相關焦點

  • 學習和踢球只能二選一,校園足球的無奈,中國足球的障礙
    他抱著拯救中國足球的宏願投身足球。由他這個看似狂妄的想法開始,志丹足球生態發生改變,人工草皮球場從0增加到了32塊,常年踢球的人口由60變成了6000,球隊成績由倒數第一變成了第一,並培養出了職業球員。而校園足球的啟動,是中國足球邁出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但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卻需克服一個巨大的無形阻力。
  • 在中國踢球的孩子,足球如何帶給他們更好的出路?
    關心中國足球的人很多,人們常說,在中國踢球的孩子太少, 卻忽略了踢球究竟能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出路,足球可以給人生帶來怎樣的可能性?仔細看看我們身處的足球環境與教育環境,再回溯我們自己是如何妥協了曾經的足球夢想,其實不難發現,在孩子們前方的足球道路並不寬闊。
  • 沒有功夫的足球,力量也可以很深厚!
    這句人人都耳熟能詳的臺詞出自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電影裡天性樂觀,擁有少林大力金剛腿的五師兄阿星,成為星爺影史中一個傳奇又勵志的喜劇人物,而一手發掘拾荒少年阿星的潦倒大叔(吳孟達飾)也是一個值得被記住角色。在現實中,中國足球界也有千千萬萬的基層足球教練在默默地付出,出於心底對足球熱愛,以及不被看好的對國足未來的希望。
  • 一名足球教練的正確打開方式!除了冠軍,這位「超級英雄」還想為...
    從在中學教體育玩足球,到負責江濱小學各個年級的足球教學,周曉偉一開始接手時也不適應。面對從未接觸過足球的低年級學生,他採取「遊戲式」教學,更注重興趣調動,讓孩子們在接觸和體驗足球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在小學裡教足球,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喜歡上你,和你做朋友,和足球做朋友。」現在,只要他一站到操場上,小朋友們就會圍上來,讓「白鬍子爺爺」帶他們踢球。說起這些時,周教練一臉的幸福。也有家長擔心孩子因為踢球而荒廢了學業。家長的拒絕讓周曉偉意識到了「學習」與「踢球」的平衡問題。面對這類問題,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解決辦法。
  • 前國腳做小學教練月薪只有4000,批評小孩踢球天天開大腳
    1個月4000去教小學生踢球,不找兼職還真是難以維持生計,前國腳汪強在採訪中的話,也揭示了中國足球以及體育教育現有的諸多問題。他說道:「我現在一個月4000塊錢,沒有五險一金,我也不是正式編制。刨除開車的油錢和生活基本開銷,就剩1000多塊。
  • 女足播種者|高紅的一堂課:別渲染苦難,足球的本質是快樂
    高紅在追風計劃的講堂上給鄉村女足教練們上課。對足球的熱愛與執著,以及持續不斷的付出,多年以來都是高紅堅持的東西——一如她那未曾更改的短髮造型。曾是中國女足名將,後來又執教過女足國少隊的她,如今成為了鄉村基層教練的培訓講師,又以新的方式為女足而播種。
  • 範志毅楊晨加盟真人秀 這種嘗試能救中國足球嗎?
    不需要急功近利,中國足球,需要的是要真正喜歡和熱愛足球的孩子們。興趣讓成功事半功倍,「前浪」國腳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一檔足球真人秀節目,讓更多的孩子們喜歡上這個黑白精靈,讓足球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最好的夥伴,能做到這一點,中國足球還愁後繼無人嗎?
  • 嶄新的陽光照在中國足球的老路上足球少年,依然難踏上夢想的路
    常常有偽球迷嚷嚷著「14億人找不出11個踢球的」,每每此時,我真想懟回去:我們有14億人,可你能保他一路順利地成為最後的那11個人嗎? 去年7月,深足工作人員前往廣東河源的農村小學參加足球公益活動,他們給這所小學捐贈了球衣,足球以及訓練設備,並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快樂的足球課。
  • 上海足球青訓:好球員很"精貴" 讀書踢球怎麼選?
    「我們最大的困惑在於,小朋友和家長在參加培訓的時候確實很現實面臨到的就是學業尤其是升學的壓力,怎麼兼顧踢球和學習的時間,小朋友功課壓力太大了,小學高年級到初中以後,很少有時間參加足球訓練。現在全中國校園足球也好,青訓也好,大家比以前真的是重視了。
  • 厄瓜多前國腳麥譚巴:我在番禺教孩子踢球(圖)
    我在番禺教少兒足球  三月的廣州「回南天」已許久,周末的番禺某小區足球場,「教練來啦!」一群少兒足球興趣班的孩子們的聲音格外清澈。這也是一旁中國家長們的緊張時刻——擔心自家孩子受傷。  「球進了!」珍妮弗和孩子們歡呼起來。兩個教練也開心地笑著露出白牙。  只要條件允許,這樣的戶外訓練每周都在番禺兩個小區內進行。參加足球興趣班的孩子分兩個級別,4~7歲上小班,8~12歲是中班。一堂課一個半小時,收費只要幾十元。  與南美培養足球專業人才不一樣,觀賽的家長說,「就是讓娃鍛鍊鍛鍊身體」。
  • 二更導演:中國足球最好的時代已經來臨
    我從初中開始踢球,2002年世界盃是我足球世界的啟蒙老師,那屆世界盃中國隊的表現,無需多言,再之後2004年亞洲杯決賽,1:3負於日本隊,再往後,國足日漸沒落……但是估計除去球迷外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曾經出了一個球王---李惠堂。一個在農村長大,放學後就在私塾前的草坪上踢出來的世界球王,他就來自梅州市的五華縣。片子的其中一位主角:溫麗梅,就來自五華的轉水鎮。
  • 這裡的孩子愛踢球(體育大看臺)——青島市城陽區校園足球一瞥
    王 超攝茵茵綠地,少年如風,黑白相間的足球在腳下回傳,射門!不中,隊友攔截、傳球,瞅準機會,一記遠射,球進了!一時間,孩子們歡呼雀躍,很快又投入了新的「戰鬥」。每天放學後,這樣熱鬧的景象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的中小學校可謂常見。校園足球在城陽區已歷經10年發展,以此為起點,幼兒足球、社會足球也呈蓬勃之勢。
  • 以後踢球還敢再頭球嗎
    近日,英足總和蘇格蘭足協、愛爾蘭足協發表聯合聲明,建議教練們在足球訓練中不再對11歲及以下的兒童教授頭球技法。足球運動不能頭球?如此規定似乎有些「奇葩」,但關於頭球是否會對腦部造成損傷,其實一直是近些年的爭議話題。2012年歐冠決賽切爾西名宿德羅巴最後時刻頭球扳平,成就經典之戰。
  • 首檔足球綜藝《超球少年》即將播出,讓更多人理解足球
    啟動儀式據介紹,節目將緊緊圍繞「體教融合」、以十四億人做孩子們球迷的「新理念」,國足黃金一代範志毅、楊晨、李瑋鋒、曲波、董路、肖山等人化身超球執教團、打造22場頂配比賽的「新玩法」、加入重磅明星的「新解說」等角度為切入點。集結84位來自全國各地12歲以下的少年,組成六支中國當今最具典型,兼具國際標準的U12強隊。
  • (體育)一片情懷與一方足球
    他抱著拯救中國足球的宏願投身足球。由他這個看似狂妄的想法開始,志丹足球生態發生改變,人工草皮球場從0增加到了32塊,常年踢球的人口由60變成了6000,球隊成績由倒數第一變成了第一,並培養出了職業球員。讓丁常保尤其驕傲的是:足球改變了246個孩子的命運。他們或進入專業隊,或上大學,藉助足球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擁抱更加精彩的未來。
  • 白巖松的這場專訪永遠停更了……馬拉度納曾寄語中國青少年:足球是...
    如果我辦一間足球學校的話,學校要有完備的設施、完整的體系,我要教他們頭球、控制球、過人等基本技術,還有很多很多東西。但我不喜歡利用我個人形象。如果我們去上馬拉度納足球學校,結果一年只能見到一次馬拉度納,這樣不行,這是一種偷竊,我就成了小偷。 白巖松:你覺得中國的孩子幾歲應該開始踢球了?
  • 農村娃的足球夢在鄉野綻放
    其間,他們將帶著孩子們開展日常的足球訓練,激發他們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並針對初級足球水平學生的基本足球技術進行訓練指導。而這樣的足球送教活動,淮北師大足球學院已堅持了兩年多,為近千個鄉村孩子送去了足球希望,幫助數十位鄉村教師提高了足球技能。「90後」教師孫鵬有幸參與了學校第一屆足球支教行動。2018年4月,孫鵬被選派前往安徽省宿松縣曹湖中學,經歷了一段難忘的支教生活。
  • 懷化體育老師陳新:做校園足球的「中場組織者」
    還在天津體育學院讀研時,陳新參加了一場校園足球培訓會,第一次接觸到校園足球這個概念。在他最初的認知裡,這無非是在學校裡多開幾節課,教孩子們踢球而已。陳新決定,要做懷化市校園足球的「中場組織者」。陳新近照。首先要做的就是「招兵買馬」。花了半個月時間一個班一個班地詢問發動,結果有3000多名學生的四中,最後只有2個孩子報名,算上自己,陳新笑稱這是「四中鐵三角」。一大兩小每天只能放學後在操場練練顛球和傳球。第二年,新入學的學生裡來了幾個踢過球的孩子,陳新如獲至寶。
  • 貴陽雲巖校園足球:夢想從腳下起飛
    「據統計,目前貴州籍在國家隊、國青隊、中超、國外比較重要的俱樂部踢球的球員有21人,其中有20人都是實驗二小足球隊輸送的。」談及學校足球的不凡成績,校長劉明蓉頗為自豪。她告訴記者,實驗二小確實不僅享譽全省,更多次被評為全國、貴州省及貴陽市「體育傳統(足球)項目學校」和「先進單位」,今年還被評為貴陽市唯一的「貴州省級體育特色學校」。
  • (體育)足球改變人生
    志丹足協自2007年成立之日起,主席丁常保率領志同道合的團隊,認認真真地按照國際通行的足球規律發展足球,踏踏實實地走普及惠民的道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志丹的足球實踐證明,一些國際通行的足球發展規律,在中國一樣可行。志丹足協耕耘基層足球不過13年,而今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