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參賽選手在青島市城陽區的小學男子組足球賽中。
王 超攝
茵茵綠地,少年如風,黑白相間的足球在腳下回傳,射門!不中,隊友攔截、傳球,瞅準機會,一記遠射,球進了!一時間,孩子們歡呼雀躍,很快又投入了新的「戰鬥」。
每天放學後,這樣熱鬧的景象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的中小學校可謂常見。校園足球在城陽區已歷經10年發展,以此為起點,幼兒足球、社會足球也呈蓬勃之勢。
足球運動深受孩子歡迎,能增強體質,還能培養意志品質
走進青島市城陽區實驗小學教學樓,滿牆的獎盃都是學校在各類足球比賽中取得的榮譽,校長牛秀娟笑著說:「這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放不下了,在榮譽室呢。」足球主題的手抄報、漫畫、攝影作品在校園中也隨處可見。據了解,該校每個班都有男、女各一支足球隊,校隊有男、女共6支足球隊。
2007年,國家啟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提倡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2009年,城陽區實驗小學成為青島市第一批陽光體育試點學校。
「選定足球的時候,我們經過了充分調研,發現足球運動深受孩子歡迎,器材簡單、參與面廣,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們的意志品質。」牛秀娟說,學校還專門制定了「三年發展規劃」「工作實施方案」「風險防控方法」等配套制度。
2011年後,城陽區將足球教育納入整體教育規劃,作為中小學校必學科目,2012年起,所有學生每周都能上一節足球課。「校園足球不單是抓幾個孩子、抓幾項技能,而是全員參與、全面普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城陽區體育發展中心分管負責人楊雷說,設計課時、評價標準之後,各學校可自行編寫校本課程。
2017年,城陽區又將幼兒足球納入全區教育規劃,出臺了幼兒足球工作實施方案、園本教材、評價標準。目前,全區參與足球運動的幼兒近2萬名,公辦幼兒園普及率達到100%。
城陽實驗二小體育老師衣妮妮說,足球教學每個年齡段要求不同,比如三四年級可以學習傳球、停球等技術,而一二年級以提高球性和身體協調性為主,幼兒園則以培養興趣為主。
校園足球在普及的基礎上,也要培養精英、出人才
衣妮妮是原女足國家隊隊員,2005年退役後回到城陽老家,成為一名體育老師,隨著校園足球在城陽普及,她發揮專業所長,課堂上發掘足球苗子,吸收到校隊,利用課後、周末時間訓練。
「在普及的基礎上,校園足球也要緊抓提高,培養精英隊伍,使命是出人才,這需要高水平、有經驗的教練,師資力量是一大掣肘。」楊雷坦言,「以前青島各級足球賽事中,城陽是不參加的,主要原因是師資薄弱,訓練水平不高。2011年以來,城陽區拿到了很多市級足球賽冠軍。」
楊雷說,青島是「足球之城」,城陽就挖掘這個優勢,加強與黃海、中能、鯤鵬、喬倫等俱樂部合作,甚至與巴西桑託斯俱樂部建立了合作關係,聘請專業教練參與全區青訓,提高教練員專業化水平。此外,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有職業足球經歷的專業教練,或者直接引進高水平教練。目前,全區專業足球教練達到160餘名。
2018年,青島市教育局啟動「十個一」項目行動計劃,其中的「一項體育技能」,就是狠抓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強健體魄、錘鍊意志。多年來,城陽已經形成了三級競賽體系,足球競賽氛圍濃厚,為組建各年齡段精英球隊奠定了基礎。近三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城陽實驗小學合格率均為100%,城陽區合格率達到96%以上,位居青島市前列。
「以前踢球只能走職業路線,進俱樂部,要體現商業價值,太難了。上大學也只能進體育院校。」衣妮妮說,現在路子越來越寬了,高水平的運動員在高考時有機會享受體育單招等政策,在城陽,踢球的孩子小學、初中、高中的升學通道也十分暢通,參加比賽耽誤了課程,學校也會統籌安排補課。
建成標準足球場122片,形成「15分鐘足球運動圈」
今年8月,青島白沙灣足球基地熱鬧非凡,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397支球隊、7000名運動員在此參加「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據了解,這項賽事將共進行1000多場比賽,需42片足球場地,其中主場地放在白沙灣足球基地。
這個超大足球基地就在城陽區,佔地400畝,有大小17座足球場,下一步還將積極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和項目運營,滿足重大足球賽事和高水平訓練需求。今年,中國足協全國室內五人制足球甲級聯賽、中韓青少年足球賽、中日韓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各類專業足球賽事就先後在城陽舉辦。
「以前城陽找不出這樣的場地,現在並不是難事。」城陽區政府副區長呂永翠說,經過10年持續投入建設,目前,全區共有標準足球場122片,平均每萬人擁有2.6片,還建有籠式足球場、簡易足球場100餘處,場地不再是制約足球運動發展的「難點」和「痛點」。
為了最大限度拓展足球空間,城陽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城市邊角地塊,在實施垃圾場填埋、河道暗渠、高壓線長廊環境整治過程中,見縫插針建球場。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城陽區堅持財政投、社會籌、招商引、政策補,實現多渠道合作、多元化融資,在一些產城融合項目、舊村改造項目中,把體育設施配建作為約定條件,撬動社會資本參與。
「現在區裡可以實現『15分鐘足球運動圈』,家門口就能踢球。」呂永翠說,城陽區還有「8分鐘健身圈」。作為首批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區創建單位,城陽區累計投入12億元,修建免費登山路徑400餘公裡、健身步道100多公裡、口袋公園72處、運動公園37處,全區人均擁有公共體育設施面積已達5.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