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

2021-01-08 娛樂開心夢

《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

《刺蝟的優雅》是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也是導演莫娜·阿查切2009年執導的處女作。影片全片以芭洛瑪和看門人荷妮兩個人為主線,講述了古靈精怪的女孩芭洛瑪想要脫離已經被安排好得生活,秘密計劃著在自己生日那天自殺;看門人荷妮是一個肥胖卑微的寡婦,也是一名標準的看門人,然而在其平凡的外表之下卻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在新鄰居小津先生的引導下,逐漸戰勝自卑走出原本孤單的生活,並且開始學會愛人。荷妮對待人生的積極態度也逐漸轉變著小女孩芭洛瑪對生和死的看法。

這是一部非常平淡又耐人尋味的電影,電影中每一幕都在講述著再簡單不過的日常生活,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觀眾在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感受到溫情,讓人們覺得這是一部如同巧克力一般回味無窮的電影,每一處小細節都透露出生活的恬靜美好。

影片的開頭,分別介紹了兩位主人公各自的生活狀態,芭洛瑪正對著自己的舊攝像機拍攝自己的個人獨白,她認為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魚缸裡的金魚,最終總會走向死亡。影片這時候引出了最經典的一句臺詞,這也是芭洛瑪的人生信條: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在人生的終點前你在做什麼。小女孩芭洛瑪厭惡著循規蹈矩的一成不變得生活,每天面對的父母和姐姐,在她看來這就是在已經安排好的生活軌跡上,走向死亡。而她唯一能想到的逃脫這樣的生活方式的方法就是死亡。

芭洛瑪認為自己無法反抗自己既定的生活軌跡,於是選擇自殺,她每天從媽媽安眠藥裡偷取一點保存起來,在死亡之前她選擇用攝像機記錄下自己厭惡的生活,看到這裡我驚訝於小女孩對生活思考的如此透徹且敏感的發現了生活中的不合理所在。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麻木的,都在刻板的生活裡沿著同樣的生活軌跡前進,很少能有人去思考這個看似尋常的軌跡是否正常,是否理應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生活本是珍貴的,無法定義的,我們通過規定和秩序讓它變得更加真實,但卻漸漸的誤認為這些規定和秩序才是生活的本質。

另一邊,看門人荷妮在自己的屋子裡打開電視機,卻把聲音關掉,她走進了屋裡打開書閱讀,在這裡可以看出荷妮和我們的小芭洛瑪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生活態度的人,小芭洛瑪渴望掙脫生活的秩序,而荷妮則更願意用這種被定義好的生活,讓自己按部就班的過成該有的樣子。她打開電視機,因為作為一個肥胖、刻薄的看門人就應該每天看看電視,消磨孤獨的時光,荷妮渴望成為一個透明人,渴望能夠在平凡的偽裝之下孤獨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世界。

影片穿插著描述了兩個擁有截然不同生活觀念的人,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人們發現每個人都身處在一個無形的小宇宙裡,我們有著獨立的靈魂和不同的價值觀,同樣的生活也在每個人眼裡呈現不同的視角。

小津先生在這部影片裡是扮演了一個擺渡人的角色,他是彬彬有禮的,充滿東方文化色彩的男人,與兩個女主人公的生活截然不同。他的出現促使荷妮走出原本偽裝的外殼,能夠重新審視自己。電影中小津先生和荷妮的這段感情,是超越外在的,小津先生透過荷妮肥胖醜陋的外表,看到了她真實躍動的豐富靈魂,電影中與小津先生一起看電影的午後,是荷妮一生最幸福的一個下午。

電影中有一處場景,精心打扮後的荷妮同小津先生一起去吃晚餐,在公寓門口遇到了鄰居太太,鄰居禮貌的跟她打了招呼卻並沒有發現她是看門人的事實,荷妮很驚訝,小津先生說:「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您」。生活裡我們往往通過表象去認識人和物,認為這就是它們原本的樣子,卻並不知道這只是它們在我們眼中的樣子,我們常常帶著偏見去看待,而每一次的評判和設定都帶有各種附加的標籤——身份、階級、背景等等。

在小津先生的引導下,荷妮逐漸戰勝了自己的自卑,不再龜縮在原本給自己的人物設定外殼下,勇敢的展露出了自己的美麗和聰慧。電影在這裡也對美與醜進行了追問,美和醜究竟應如何判別,內在與外在的美醜需要一個怎樣的標準。

影片中荷妮的改變也漸漸影響著芭洛瑪對生與死的思考,愛使荷妮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也改變了對自己的認識,所以芭洛瑪開始矛盾,她發現愛可以產生奇蹟,愛可以改變她原本以為無法改變的生活秩序,但是她又無法確定這種奇蹟能否發生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超越秩序能否成為可能。

電影中偷藏媽媽安眠藥的芭洛瑪,將一片藥片投入魚缸中讓金魚服下,不久金魚就票上水面,芭洛瑪將金魚從廁所衝走。在我們都以為金魚已經死了的時候,它卻在荷妮的家裡奇蹟般地復活了。影片中這一處細節也預示了生與死的轉換,預示了荷妮的死亡。

片尾處導演以將要死去的荷妮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與影片開頭芭洛瑪的臺詞相呼應,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在生命終點前你在做什麼,荷妮在死亡的這一刻看到了小津先生,他難過的走過來脫下自己的外套,溫柔的蓋在荷妮的身上,結束了荷妮這一生的生活。荷妮在死亡的前一刻是在想著自己的愛情,可惜的是,荷妮很想要生,卻最終卻得到了死亡。我想死亡總是伴隨著遺憾和重生的,有了遺憾我們才能夠記憶更久。荷妮的死讓我們對她和小津先生的愛情感到惋惜,卻讓本來想死的巴洛塔看到了生的可能。

在整部電影平淡的生活場景下,我們看到了影片人物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看到了對不同個體靈魂世界的關切。我們可以從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從荷妮的人生中重拾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與信任。

相關焦點

  • 哲學與智慧的優雅靈魂——《刺蝟的優雅》#法國電影推薦#
    自殺前芭洛瑪決定拍一部「生命為何如此荒謬」的電影作為告別儀式,於是她拿起攝像機,將鏡頭對準身邊的人,她的家庭,她的鄰居,以及路人。很快,她發現了公寓女門房荷妮的秘密。荷妮年老肥胖且醜陋,在外小心翼翼的維持著門房粗俗的形象,但卻在自己的秘密房間裡喝茶研讀小說、哲學、電影,有著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 推薦一部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法國電影有一種特殊魔力,它能深深察覺到女人或深或淺的優雅氣質並且能將這股「優雅」很好地安插在片中以此來表現主題。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很優雅很格調。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優雅是落寞的,也是熾熱的;是風情的,也是孤僻的。
  • 電影|《刺蝟的優雅》
    文|周幾裡電影臺詞: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剛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不叫《優雅的刺蝟》,而是《刺蝟的優雅》,看完之後才知道影片一直在以細膩的女性導演視角解讀「優雅」。
  • 《刺蝟的優雅》:典型的法國風格電影,表達的卻是日本文化的審美
    ——《刺蝟的優雅》影評三萬人打五星好評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電影改編由法國作家莉葉·芭貝裡撰寫的小說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一所高級公寓中居住的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帕洛瑪以及新租客小津先生的故事,以女性視角反映了社會的不合理現實,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 《刺蝟的優雅》:兩顆優雅而孤獨的靈魂,是法國女性主義的崛起
    影片《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原版小說自從問世以來,先後獲得了包括法國書商獎在內的五大文學獎 。而在2009年上映的改編電影版,又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大獎,再次颳起一股「刺蝟熱」。影片講述了巴黎左岸的一幢高級公寓中的人生百態。公寓裡有一位早熟的11歲天才少女帕洛瑪,一位博學的門房荷妮,和一位剛剛搬進來的日本紳士小津格朗。
  • 刺蝟的優雅:通過獨特的視角、多重對比和隱喻,折射出生命的意義
    《刺蝟的優雅》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電影,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8。它是根據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1歲的早慧少女芭洛瑪,想通過自殺來擺脫自己荒誕的命運。但在死前,她想拍攝出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在等待死亡的日子裡,她發現了門房勒妮的秘密,遇見了來自日本的新鄰居小津格郎。
  • 《刺蝟的優雅》:一部評分高達8.8的極有味道的文青電影
    文 / 橘子喜喜電影《刺蝟的優雅》改編自妙莉葉·芭貝裡寫的小說,豆瓣評分8.8分。是無意中發現的影片,沒有大肆宣傳但卻出奇的好看,適合獨自一個人看,因為它是一部孤獨的片子。影片講述的是生活在同一所公寓裡兩類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態度。
  •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對於孤獨的人來說,無論他們之前是否相識,是否曾經有過交集,在他們走到一起的那一刻,就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不約而同的共鳴。《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在一棟大樓裡,住這幾個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的孤獨,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卻在某一天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走到了一起,而從他們相識的那一刻開始,孤獨的靈魂產生了共鳴,他們起了身上的刺,不再是扎人的刺蝟,生活中的一切都隨之發生了改變,至於心中的那份孤獨感,好像也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
    1969年出生,本身為哲學教授, 以《刺蝟的優雅》成為當代法國知名暢銷作家。並獲法國外交部補助,於2008年月日本京都的關西日法交流會館進行駐地交流,著手第三本小說的寫作。《刺蝟的優雅》是她的第二部作品,小說熱銷的同時也獲得評論界的讚譽。近期,該作品的中文簡體字版面世。在法國,2年半的時間裡,這冊小說賣掉了200萬冊。小說其他語言的版本賣得也不錯。對芭貝裡來說,「這部小說的暢銷是非典型性的,完全出乎意料」,因為「在法國文學史上,沒有一本書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賣出這麼多」
  • 刺蝟的優雅,十年前的一部法國文藝電影經典依然
    刺蝟的優雅。魯迅曾說過,知識階級就像豪豬,渾身長滿了刺,但是冬天到了,他們想抱團取暖,可是礙於對方身上的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像刺蝟那樣渾身是刺防備著周遭,內心卻懷著優雅。一個小女孩躲在幽暗的房間裡,打開手持攝像機,拍攝著一條魚缸裡的金魚。
  • 《刺蝟的優雅》:為了不受傷害,我偽裝成一隻扎人的刺蝟
    "我希望從書中得到慰籍、治癒和一顆淡然的心」點擊上方「關注」,和你一起靜心閱讀人人都只看到刺蝟滿身的刺,卻沒有人知道刺蝟的內心是多麼的優雅。—— 《刺蝟的優雅》012006年,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發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這部小說一經出版便得到了關注和暢銷。
  • 《刺蝟的優雅》:靈魂契合是上天給你最浪漫的一次相遇
    浮生偷得半日閒,無意之間在圖書館裡尋到《刺蝟的優雅》,如獲至寶。前幾日剛剛看了同名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既文藝又養眼又有深度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7年。《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2009年7月3日在法國上映。
  • 《刺蝟的優雅》:也是脫離了狹隘魚缸的那條金魚
    上映於2009年7月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小說本身出版後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先後獲得法國書商獎、國際扶輪社獎等5項文學獎。在我們談論關於電影《刺蝟的優雅》的觀影感受之前,先對目前已有的對小說和電影的解讀進行簡單的梳理和歸納,目前對電影可見的中國觀眾具有代表性的解讀大致可以主要分為:一是電影充滿了女性主義的意味,表現了女性視角下的隱喻敘事對男權中心文化的反叛和抗爭、對法國電影傳統女性形象的顛覆、對「灰姑娘」式愛情童話的現實表現,再現了女性在現代社會的真實生活境遇以及女性對自身命運、生命意義的追問與思考
  • 電影隨筆|《刺蝟的優雅》
    好些書,就像一個驚鴻一瞥感覺良好的路人,要轉化成熟人甚至朋友,得看機緣。至於說與書之間產生愛情,那不是讀者自己能夠掌控的,那是神跡;在人一生的閱讀史中,這種美妙的遭遇並不多的。現在,我讀了《刺蝟的優雅》。當然,我跟《刺蝟的優雅》之間沒有愛情關係。是類似於女友那種溫軟的感覺。這對於我來說,已經就是很滿足的收穫了。
  • 《刺蝟的優雅》,即使生活卑微,依舊能擁有優雅的人生
    《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妙莉葉本身是哲學教授,她寫的這部小說充滿了對生命意義和藝術真諦的哲學思考。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是一部法國小眾的文藝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8分。
  • 《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我想看完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刺蝟的優雅》的那部同名電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該部電影由法國女莫娜·阿查切導演在2009年拍攝。儘管導演名氣不大,但這部電影卻感動了很多人,在豆瓣贏得了8.8的高分口碑。
  • 做一隻優雅的刺蝟
    截圖電影《刺蝟的優雅》1刺蝟身上的刺是為了保護自己,它們一出生就知道傷害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它們長出了自己的堅硬,以此來與邪惡抗衡。看過一部電影《刺蝟的優雅》,看門人米歇爾夫人總是一副冷臉面對人群,與周圍的人保持著一扇門的距離。門裡就是她自己的世界,她被人貼上了很多標籤,又老又醜又矮,尖酸刻薄,乖戾孤僻。可是她無視別人的眼光,泰然自若地恪盡職守,冷傲地回應所有的敵意。
  • 《刺蝟的優雅》,我是一隻刺蝟,在時光的長河中,仰望天上繁星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靈魂深處的優雅。-《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電影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刺蝟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賦予的意義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是一部社會倫理劇,影片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渲染、沒有刻意設計的戲劇性衝突,卻將社會多個層面的人際關係的差異,即平實又富於哲理的重疊在一個簡單而深刻的故事當中。影片中三位主人公,代言了生活在當代社會中人所共有的基本情態,家庭倫理、情感關係和社會層級的歸屬,將觀眾對不同人物命運的期許與無奈,一一交代在一棟上流社會的高級公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