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典型的法國風格電影,表達的卻是日本文化的審美

2021-01-08 浮世人物誌

「將真實的自己展露給別人,就意味著受傷的可能性越高;而偽裝著生活,意味著能理解自己的人就會越少。」——《刺蝟的優雅》影評

三萬人打五星好評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電影改編由法國作家莉葉·芭貝裡撰寫的小說改編而來。

影片講述了一所高級公寓中居住的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帕洛瑪以及新租客小津先生的故事,以女性視角反映了社會的不合理現實,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影片在09年上映的同時,便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銀金字塔獎」,是一部法國標準式的慢節奏影片。

這部十一年前的影片,至今在豆瓣上保持著8.8分的高分,要好於96%的劇情片。

電影中沒有特別複雜的情節,但這樣一部法國式電影卻選擇以日本文化作為故事的載體,不禁讓人思考日本文化在法國社會中究竟有何地位?

一、禪意與恬適:《刺蝟的優雅》表現了日本的傳統文化

在電影《刺蝟的優雅》中,電影人物蕾內和帕洛瑪都在不經意間表達了對日本文化的喜愛之情。

影片伊始,辛苦工作了一天的蕾內在閒暇之時,隨手拿起了一本書籍,而這本書籍正是古崎潤一郎的隨筆集《陰翳禮讚》。

無獨有偶,影片中主要人物十一歲的天才少女帕洛瑪在自己的錄像中不止一次提到了日本登山運動員古口佳,並對其永不放棄的精神表示欽佩。

自從新租客小津先生搬進公寓之後,這部法國影片儼然成為日本文化的一種載體:

無論是天才少女帕洛瑪與小津先生學習日語,還是蕾內與小津先生共同觀賞日本電影的情節,都是在全方位展示日本的藝術、文學等人文特徵。

小說的作者芭貝裡曾經在日本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對於日本文化有著很深的了解,影片中側重對日本文化表達固然有芭貝裡的偏愛因素存在。

但是,之所以能夠在法國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還在於法國大多數人都對日本文化有著一定的了解。

事實上,法國人對於日本文化的推崇是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的。

在19世紀中期,日本開展明治維新之後,全面學習西方的文化,並且允許西方傳教士在日本傳教。

緊接著日本與法國之間的貿易交流逐漸頻繁起來,在這種頻繁的交流之中,法國逐漸對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家熟悉起來。

1867年在法國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成為日本文化展示的一個窗口,日本人甚至為此準備了自己國家的展館。

一些法國的藝術家在對日本的文化進行研究時,逐漸創造出帶有「和風」的藝術作品。

到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法國的藝術家們往返於歐洲和亞洲之間,各種介紹日本藝術文化的文章如雨後春筍一般層出不窮。

與此同時,日本的各種工藝製品大量流入法國社會,類似於木雕繪畫更是成為法國貴族身份的一種標誌。

影片中帕洛瑪繪製日式禪畫的場面更是日本文化砸法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其中,日本的浮世繪對歐洲的印象畫派影響巨大。

1886年,第一次在法國巴黎看到日本浮世繪的梵谷,就被其中大膽的構圖以及濃厚的色彩深深吸引。

帶著對日本浮世繪的良好印象,梵谷又在法國著名日本藝術品商人西格菲爾德·比英的畫廊瀏覽了幾千部日本繪畫作,並且其中學習了日本的一些畫風。

次年,梵谷接連臨摹了著名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的木刻作品《雨中的橋》以及畫作《花魁》,並且在不斷地臨摹當中獲得自己畫作的靈感。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梵谷後期畫作當中強烈的色彩對比,不正是對日本畫作風格的一種繼承嗎?

自二戰以後,日美關係的改善,日本強烈地表達出一種「脫亞入歐」的傾向,將歐美等國視為自己的同盟,自然也包括了法國。

日本人的開放心態以及日本政府的積極扶持,使得日本文化在法國得到了迅速的傳播。

《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中的一個細節更是將日本人的這種態度展現的淋漓盡致,新租客小津先生在第一次見到天才少女帕洛瑪主動詢問她是否在學習日語。

當帕洛瑪主動展示了自己的日語之後,小津先生對於少女的發音進行了友善的糾正。

與西方其他電影當中塑造的冷酷東方面孔相比,小津先生的面孔無疑具有特殊的親和性,這也在側面表現了法國社會中日本文化的一種發展狀態。

二、《刺蝟的優雅》:日本生活方式、價值觀、審美的一種滲透

在《刺蝟的優雅》這部電影當中不僅展現了日本的傳統文化,更是表達了對日本通俗文化的一種嚮往。

電影中人物蕾內第一次在小津先生家做客時,便一眼認出了小津先生家所掛畫作描寫的是日本京都的群山。

不僅如此,蕾內更是直接說出了日本電影《宗方姐妹》中的經典臺詞:「京都山脈擁有紅豆布丁的顏色」,這讓小津先生都為之驚訝。

提到日本電影在法國社會的影響,自然離不開日本的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具體來說在小津安二郎在生前一直在歐洲社會都是寂寂無名的存在,這種情況發生改變是在他去世近二十年後。

上個世紀80年代,著名電影評論家大衛·裡奇第一次將這個名字帶入歐洲社會,直接讓小津安二郎成為在歐洲社會著名的亞洲電影人。

小津安二郎的榮譽不止於此,在 2012 年全球著名電影雜誌《影像與聲音》評選出人類電影史上的最優秀影片中,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更是位列電影導演票選第一位。

小津安二郎電影克制而內斂的風格與好萊塢戲劇化的風格格格不入,但是卻十分契合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氣質,這也成為小津安二郎作品能夠在法國社會獲得認可的重要原因。

當然,在法國赫赫有名的日本導演不止小津安二郎一個人,黑澤明、小林正樹和溝口健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被譽為20世紀50年代黃金一代的三人的成名比起小津安二郎來說要更加順利,當然也更早。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就成功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等諸多獎項,更是成為日本電影打開世界窗口的一把鑰匙。

緊接著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也不甘落後,成功斬獲了威尼斯電影銀獅獎,並且得到「每一個鏡頭都充滿詩意」的極高評價。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巖井俊二、北野武和宮崎駿更是橫空出世,成為法國家喻戶曉的日本導演。

與此前的傳統文化相比,日本電影中的通俗文化在法國社會的受眾面則顯得更為窄小,只集中在有著獨特品味的藝術圈內。

但是這並不妨礙日本電影展示東方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當然也少不了日本電影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刺蝟的優雅》:日本商人形象的一種演變

在《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中,還隱藏著一個難以覺察的因素,那便是日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商業文化。

而商業文化的最直接表現自然是商人形象。

小津先生不僅是電影中公寓的新租客,同時他還是一名來自日本的大商人。

他擁有著常人難以觸及的財富,能夠入住法國社會最昂貴的場所,甚至與法國的外交官成為鄰居。

在電影的一些細節中對於小津先生的財力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例如他送給蕾內價值不菲的高檔服裝,並且以遠高於法國社會的價格僱傭當地的人作為傭人。

與一般商人富而驕、貴而奢的性格相比,小津先生可以稱的上是一個完美的人。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對於服務都彬彬有禮,並且自己的居室也十分簡樸。

影片當中,小津先生的法語也有很高的造詣,與法國人交流完全看不出任何差別。

並且小津先生還具有很敏銳的觀察力,可以通過一些細枝末節得出交流之人背後的故事,例如通過他通過與蕾內的隨意交流,便得知其喜歡託爾斯泰。

這一切都使得小津先生這個商人形象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當然小津先生的商人形象可以看作是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公司戰略調整的一個方向。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日本人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為了經營的方便,通常會選擇僱傭當地人在公司裡工作,甚至是成為執行長。

很多日本本土公司的員工在歐美工作時,都至少要掌握一門外國語言,最起碼對於英語的精通有著嚴格的標準。

事實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商人一直給歐美人留下的印象是高傲冷酷,因為他們不斷兼併歐美國家的公司,給歐美人造成了很深的憂慮。

所以在當時的法國電影中,日本商人的形象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大多數的日本商人被描繪成行為粗鄙、嗜酒如命的樣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商人一直在改變自身孤傲刻板的形象,對於日本資本的運作來說,就是一改長期以來的高調策略,以期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

現實中,日本商人的這種形象改變或許沒有完全成功,但是在電影中,這種商人形象的轉變無疑是令人驚嘆的,小津先生則是其中的典型。

結語《刺蝟的優雅》一部典型的法國慢節奏風格影片,體現的卻是日本文化中價值觀以及審美。

在影片當中,日本文化成為與歐美文化對標的產物,是影片中主人公嚮往的存在,這一點與法國社會現實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和諧共生的典範。

相關焦點

  • 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剛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不叫《優雅的刺蝟》,而是《刺蝟的優雅》,看完之後才知道影片一直在以細膩的女性導演視角解讀「優雅」。
  • 《刺蝟的優雅》:兩顆優雅而孤獨的靈魂,是法國女性主義的崛起
    影片《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原版小說自從問世以來,先後獲得了包括法國書商獎在內的五大文學獎 。而在2009年上映的改編電影版,又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大獎,再次颳起一股「刺蝟熱」。影片講述了巴黎左岸的一幢高級公寓中的人生百態。公寓裡有一位早熟的11歲天才少女帕洛瑪,一位博學的門房荷妮,和一位剛剛搬進來的日本紳士小津格朗。
  • 哲學與智慧的優雅靈魂——《刺蝟的優雅》#法國電影推薦#
    【人文·法國·電影學堂】版權所有,引用或轉發請註明出處*****************
  • 電影隨筆|《刺蝟的優雅》
    好些書,就像一個驚鴻一瞥感覺良好的路人,要轉化成熟人甚至朋友,得看機緣。至於說與書之間產生愛情,那不是讀者自己能夠掌控的,那是神跡;在人一生的閱讀史中,這種美妙的遭遇並不多的。現在,我讀了《刺蝟的優雅》。當然,我跟《刺蝟的優雅》之間沒有愛情關係。是類似於女友那種溫軟的感覺。這對於我來說,已經就是很滿足的收穫了。
  • 推薦一部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法國電影有一種特殊魔力,它能深深察覺到女人或深或淺的優雅氣質並且能將這股「優雅」很好地安插在片中以此來表現主題。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很優雅很格調。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優雅是落寞的,也是熾熱的;是風情的,也是孤僻的。
  • 電影|《刺蝟的優雅》
    文|周幾裡電影臺詞: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 《刺蝟的優雅》:也是脫離了狹隘魚缸的那條金魚
    上映於2009年7月的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小說本身出版後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先後獲得法國書商獎、國際扶輪社獎等5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十分的精彩,電影以巴黎左岸的一幢上流人士居住的豪華公寓為故事的開展空間,通過交替穿插的敘事手法來結構電影,為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一個愛思考的富家天才女孩、一個溫文爾雅的日本男人以及一個看起來孤僻低調卻酷愛讀書、內心豐富優雅的門房女人的故事。
  •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著 可一書店·南藝店 有售   1969年出生,本身為哲學教授, 以《刺蝟的優雅》成為當代法國知名暢銷作家。並獲法國外交部補助,於2008年月日本京都的關西日法交流會館進行駐地交流,著手第三本小說的寫作。
  • 影評|刺蝟的優雅:陌生人間的偽裝,與突然之間的被了解
    這,是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對法國電影一向有點排斥。也許是因為法語的緣故。它聽起來多少有點拗口,並不像英語那麼優美,儘管它被歐美稱為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還因為法國電影多少總有點莫名其妙的幽默,和一種只有法國人才懂的深刻。尤其是未經過中文翻譯的法國電影,更讓人覺得有點晦澀。還記得早前央視8套常在夜間播放譯製片,其中一些演繹十幾世紀法國社會的影視劇還是非常好看的。
  • 電影《刺蝟的優雅》:死亡前的愛情
    在虛度了許多個白天黑夜後,我掙扎著從宿舍起床,奔往圖書館,只為讓時間充實一點,然後我讀到了一本書中作者推薦了一部電影《刺蝟的優雅》,其中描繪了一個老年女子,她是優雅的,也是封閉的,這令我很好奇,越發使我想了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優雅女子。
  • 高分劇情片《刺蝟的優雅》:你逃避的樣子,像極了一隻刺蝟
    就像一隻刺蝟,渾身長滿尖刺,拒人於千裡之外,害怕每一個人來傷害自己。內心深處住著一顆孤獨的靈魂,彷徨度日,期待最後的審判。2009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法國劇情片,電影的名字叫《刺蝟的優雅》。第1次看的時候,只覺得這是一部風格迥異的電影,但究竟奇怪在哪裡?內心深處也沒有辦法說出個123。許久之後再次回顧,猛然發現,電影世界所發生的故事,在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
  • 怪影幻象:日本妖怪類型電影的風格嬗變與文化探究
    尤其日本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再結合妖怪這種形象本身的幻想性,日本的妖怪題材電影很多都是以動畫電影的形式被創作出來的,如《千與千尋》。此外,《夏目友人帳: 結緣空蟬》也是很典型的妖怪電影。這些妖怪題材電影的創作,都是日本妖怪文化的體現。因此在研究日本妖怪題材的奇幻類型電影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
  • 《刺蝟的優雅》,我是一隻刺蝟,在時光的長河中,仰望天上繁星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靈魂深處的優雅。-《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電影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刺蝟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人性的高貴與地位和財富無關,它來自靈魂的優雅
    我想看完改編自法國暢銷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刺蝟的優雅》的那部同名電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該部電影由法國女莫娜·阿查切導演在2009年拍攝。儘管導演名氣不大,但這部電影卻感動了很多人,在豆瓣贏得了8.8的高分口碑。
  • 魏如萱《優雅的刺蝟》 優雅之下的多重意境(圖)
    聽魏如萱《優雅的刺蝟》專輯之前,碰巧看了根據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刺蝟的優雅》。除了對文字靈感的借用之外,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還在於,它們都帶有左岸卓爾不群的先鋒氣質,都應是文藝女青年珍愛的口袋收藏。
  •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對於孤獨的人來說,無論他們之前是否相識,是否曾經有過交集,在他們走到一起的那一刻,就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不約而同的共鳴。《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在一棟大樓裡,住這幾個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的孤獨,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卻在某一天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走到了一起,而從他們相識的那一刻開始,孤獨的靈魂產生了共鳴,他們起了身上的刺,不再是扎人的刺蝟,生活中的一切都隨之發生了改變,至於心中的那份孤獨感,好像也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 刺蝟的優雅,十年前的一部法國文藝電影經典依然
    刺蝟的優雅。魯迅曾說過,知識階級就像豪豬,渾身長滿了刺,但是冬天到了,他們想抱團取暖,可是礙於對方身上的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像刺蝟那樣渾身是刺防備著周遭,內心卻懷著優雅。一個小女孩躲在幽暗的房間裡,打開手持攝像機,拍攝著一條魚缸裡的金魚。
  • 《刺蝟的優雅》:看見自己,成為自己,遇見你
    刺蝟的外表,孔雀的內在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深處那隻優雅的孔雀安利一部冷門法國電影現實的哲學故事,如沐春風同時又讓人芒刺在背《刺蝟的優雅》帕洛瑪是當地有錢人家的小孩,她敏感、聰明、有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她認為人生就像魚缸裡面的金魚用一生的時間撞來撞去,也逃不出被豢養的牢籠。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刺蝟,只是多半不怎麼優雅
    在掩人耳目的背後她的心靈密室塞滿胡塞爾現象學、弗洛伊德、中世紀哲學……一少一老的奇異邂逅,她們如何蛻變、重生……兩隻孤獨的刺蝟喜歡《刺蝟的優雅》這部影片,溫吞細碎的情節裡閃礫的生活哲學和智慧,溫暖的情感,機智與精巧,充滿了哲理的語言,都讓我心動不已。生活的氣息,像曾經和現在、未來,有過的理想、失望和期待。
  • 《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
    《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刺蝟的優雅》是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也是導演莫娜·阿查切2009年執導的處女作。這是一部非常平淡又耐人尋味的電影,電影中每一幕都在講述著再簡單不過的日常生活,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觀眾在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感受到溫情,讓人們覺得這是一部如同巧克力一般回味無窮的電影,每一處小細節都透露出生活的恬靜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