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2021-02-08 大頭影評

剛看到這個片名的時候很奇怪為什麼不叫《優雅的刺蝟》,而是《刺蝟的優雅》,看完之後才知道影片一直在以細膩的女性導演視角解讀「優雅」。

 

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一棟豪華公寓裡。帕洛瑪是位出身中產的小姑娘,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父親是位議員,這一切註定了她將來會是一位有錢的小姐。但她卻為此覺得生命沒有價值,於是策劃了一部揭示人類荒唐的紀錄片電影,並計劃在12歲生日那天完成電影拍攝,同時以自殺的方式來結束生命的妄誕。

 

勒妮,是這棟豪華公寓的看門人,54歲,體態臃腫,出身貧寒,卻酷愛讀書。寧願睡摺疊沙發,也要把臥室變成書房。為了與周遭融入,她外表隨意,甚至有點邋遢,但她禮貌待人,公寓的住戶也都接納她。

 

小津格郎,一位新搬進來的日本房客,是一位十足的紳士,禮貌、得體,又很博學。

 

影片第一個情節點通過大量細節描述,用中產家庭成員的虛偽、冷漠、粗魯反襯看門人勒妮的真實、善良、優雅。

 

 

(帕洛瑪姐姐的男友帶著父母來家裡做客,圍棋和象棋不分的客人對圍棋侃侃而談,帕羅納上前指正,卻給大家帶來了不悅,被父親打發回自己的屋子。)

(帕洛瑪借送貓的機會,闖入勒妮家裡攝像,翻亂了勒妮正在讀的《陰翳禮讚》。勒妮回家後發現頁碼不對,隨手翻了回去。勒妮是真正的沉浸在讀書樂趣中。)

 

(帕洛瑪說要成為一名看門人,爸爸媽媽說著正確的謊言—我們一直都很支持你的選擇;只有勒妮不加掩飾地告訴她:「你將來將會成為公主」。)

 

(帕洛瑪的父親是一名表面光鮮的議員,晚上回家趁四下無人時將菸頭扔在門外,進門前還不忘把痰吐外面。)

 

 

(小津格郎邀請勒妮到家裡晚餐,勒妮的好朋友為她「借」了一套裙子,還幫她約了理髮師。換造型後,流浪漢說:「您真優雅」。每天和她照面的樓上中產主婦卻沒認出她,勒妮很詫異,喃喃之際,小津格郎告訴她: 「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您」。)

 

而她的美好好像不是世間應有之物。帕洛瑪讀懂了勒妮,用「刺蝟」和「藏身之處」形容勒妮的外表只是她隱藏自己的工具。一個內在豐富的人,是不會依賴外界的評價而生活,而這些卻是影片裡的中產用盡虛偽甚至醜陋的言語和行為去極力維持的。他們和勒妮相反,沒有內在建構,只能執著於外在自我的修飾,以求其他中產的認可。

 

誠懇真實地向內建構自我,這應該是優雅應有之意。

 

帕洛瑪與小津格郎第一次在電梯裡面相遇,小津格郎很紳士的詢問帕洛瑪是否可以幫她糾正發音,帕洛瑪感到平等而被尊重,欣然接受(這與帕洛瑪爸爸無理訓斥形成對比)。兩人對勒妮不約而同的欣賞使彼此的友誼升華,正如影片所言「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那人未必是戀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種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從這一刻起,冷漠寡言的帕洛瑪開始很節制的微笑。

 

 

因為在黑暗中遇到了彼此,所以我們不再孤獨,愛隨之而來,微笑便情不自禁的掛在嘴邊,愛充盈了優雅。

 

再回頭看勒妮和小津格郎,兩人除了俗世強行給他們貼的身份標籤之外,幾乎可以看到相同的兩個靈魂。他們真實、善良,有共同的文學和審美偏好,甚至連兩人養的貓都和託爾斯泰相關。這在那個沉悶單調、虛妄荒謬的中產公寓裡顯得十分耀眼。唯一不同的是小津格郎的性格裡有一種歡快、明亮的生本能,而勒妮的謹小慎微、刻意隱藏,不知不覺將自己領入死本能的生存方式,兩人遇見後自然得面對這個矛盾。

 

這裡插入一個細節:小津格郎養了兩隻貓一個叫列文、一個叫基蒂,這是《安娜卡列尼娜》一對幸福的夫妻的名字,說明小津格郎應該有過很幸福的家庭。勒妮的貓索性就叫託爾斯泰。我想作者沒安排一隻叫安娜的貓進去,是因為安娜在勒妮眼裡只是一個犧牲品,雖然對安娜的特立獨行、敢愛敢恨、無畏死亡充滿嚮往,但從未敢跨出舒適區,自己複製一個安娜。勒妮在遇到小津格郎之前已經宣布自己在追求愛與幸福方面的死刑,這與帕洛瑪的主動選擇自殺有殊途同歸的不謀而合。

 

於是,故事的衝突就轉入三人之間,勒妮拒絕小津格郎的晚餐邀請後面對帕洛瑪失聲痛哭,帕洛瑪給了她一個深切的擁抱。(對比:勒妮去世後帕洛瑪媽媽倍感驚愕卻不知道勒妮是誰,轉身要擁抱帕洛瑪的時候,她躲開了媽媽的擁抱)正是這個擁抱帕洛瑪將愛與信心傳遞給了勒妮,她答應了小津格郎的邀請。

 

 


坦然面對自己,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請勇敢的歡迎她。優雅的外表下應該住著一個堅而不摧的自己。

 

帕洛瑪選擇結束生命有一個前提假設:生活在魚缸,一眼望穿結局的人生太痛苦,與其如此,不如立即自殺結束痛苦。但是這位12歲的小姑娘真是這麼毅然決然嗎?不見得,影片中她多次把頭髮卡進眼鏡裡,很狼狽的拆解,映射出她矛盾的內心。特別是遇到小津格郎和深入了解勒妮後,一種不一樣的人生在她眼前慢慢展開,而她先後也模仿了三個人的死亡,似乎都不盡人意,甚至荒唐,帕洛瑪內心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到勒妮突然離去。

 

勒妮出車禍前的一個晚上與小津格郎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那一刻她卸下了所有的武裝打算接納格朗,突如其來的輕鬆感讓勒妮忘記了小心謹慎,她似乎一夜未眠。早晨鬧鐘震耳欲聾,她蓬鬆著頭髮,穿著前一晚和小津格郎在一起的衣服、捧著那本《安娜卡列尼娜》從書房走了出來。神志恍惚的勒妮連煤氣都差點沒點著就出門,善良的她看到正處馬路中央跳舞的醉酒流浪漢,想拉他回到安全的地方,自然沒看到疾馳而來的貨車……

 

死亡與愛情竟然如此緊密相連,帕洛瑪設計了很多種死亡,唯獨沒想到還有這一種。

 

勒妮的離去使帕洛瑪感到了痛苦,這與她之前平淡、虛偽、一眼望穿的黑白生活形成了強烈反差,她開始理解人間的悲劇。死亡變得如此荒誕不經,原來作為結束這一切虛妄的方式本身也是如此的虛妄。

 

勒妮離世前最後的獨白裡,想到好友為她自責終身,竟覺得幾份搞笑。唯獨讓她牽掛的是不能和小津格郎再能小酌幾杯。

 

勒妮,就這樣,用她的方式闡釋了優雅,不管是繁華紛擾還是死亡突襲,我自安靜從容,心若止水。

 

人們應該怎樣定義生命的價值呢?勒妮問道。

 

勒妮挽救了帕洛瑪,但卻沒有回答這一哲學問題。也許是因為尋找生命的價值本身就是讓人很著迷的事情吧。

(曾經有個法國教育部部長在加拿大一所中學講話時,抬手看了看表,說法國的中學生現在正看笛卡爾的《哲學的沉思》第122頁。所以,影片中這位年僅12歲的中產家庭小姑娘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也不足為怪。)

 

 

 

 

本片最歡樂的部分

被帕羅納餵食了抗抑鬱藥片的金魚君嗝屁的姿勢:嘴巴一吞,肚皮一翻。

只是,幾天之後,藥勁一過換個馬桶,本魚又是一條好魚。

 

 

BTW,本片最大困擾是:我試著用較長時間去理解幾乎完美的小津格郎確實因為一句幾乎爛掉的經典臺詞發現了一文不名卻高貴優雅的勒妮。

 

 

相關焦點

  • 哲學與智慧的優雅靈魂——《刺蝟的優雅》#法國電影推薦#
    【人文·法國·電影學堂】版權所有,引用或轉發請註明出處*****************
  • 《刺蝟的優雅》:典型的法國風格電影,表達的卻是日本文化的審美
    ——《刺蝟的優雅》影評三萬人打五星好評的電影《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該電影改編由法國作家莉葉·芭貝裡撰寫的小說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一所高級公寓中居住的醜陋的門房米謝太太、十一歲的天才小女孩帕洛瑪以及新租客小津先生的故事,以女性視角反映了社會的不合理現實,引發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 電影|《刺蝟的優雅》
    文|周幾裡電影臺詞: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 推薦一部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
    法國電影有一種特殊魔力,它能深深察覺到女人或深或淺的優雅氣質並且能將這股「優雅」很好地安插在片中以此來表現主題。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很優雅很格調。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優雅是落寞的,也是熾熱的;是風情的,也是孤僻的。
  • 電影隨筆|《刺蝟的優雅》
    好些書,就像一個驚鴻一瞥感覺良好的路人,要轉化成熟人甚至朋友,得看機緣。至於說與書之間產生愛情,那不是讀者自己能夠掌控的,那是神跡;在人一生的閱讀史中,這種美妙的遭遇並不多的。現在,我讀了《刺蝟的優雅》。當然,我跟《刺蝟的優雅》之間沒有愛情關係。是類似於女友那種溫軟的感覺。這對於我來說,已經就是很滿足的收穫了。
  • 《刺蝟的優雅》:兩顆優雅而孤獨的靈魂,是法國女性主義的崛起
    影片《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繆麗葉·巴貝裡的同名小說。原版小說自從問世以來,先後獲得了包括法國書商獎在內的五大文學獎 。而在2009年上映的改編電影版,又獲得了開羅國際電影節大獎,再次颳起一股「刺蝟熱」。影片講述了巴黎左岸的一幢高級公寓中的人生百態。公寓裡有一位早熟的11歲天才少女帕洛瑪,一位博學的門房荷妮,和一位剛剛搬進來的日本紳士小津格朗。
  •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
    《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裡著 可一書店·南藝店 有售   1969年出生,本身為哲學教授, 以《刺蝟的優雅》成為當代法國知名暢銷作家。並獲法國外交部補助,於2008年月日本京都的關西日法交流會館進行駐地交流,著手第三本小說的寫作。
  • 《刺蝟的優雅》,我是一隻刺蝟,在時光的長河中,仰望天上繁星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靈魂深處的優雅。-《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是Les Films des Tournelles公司出品的劇情片,電影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刺蝟的優雅》。
  •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
    《刺蝟的優雅》: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對於孤獨的人來說,無論他們之前是否相識,是否曾經有過交集,在他們走到一起的那一刻,就會發自內心地產生一種不約而同的共鳴。《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小說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在一棟大樓裡,住這幾個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的孤獨,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卻在某一天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走到了一起,而從他們相識的那一刻開始,孤獨的靈魂產生了共鳴,他們起了身上的刺,不再是扎人的刺蝟,生活中的一切都隨之發生了改變,至於心中的那份孤獨感,好像也逐漸變得不一樣了。
  • 《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
    《刺蝟的優雅》: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展現了生與死的意義《刺蝟的優雅》是一部法國高評分電影,也是導演莫娜·阿查切2009年執導的處女作。這是一部非常平淡又耐人尋味的電影,電影中每一幕都在講述著再簡單不過的日常生活,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讓觀眾在在幽默、諷刺和溫情中感受到溫情,讓人們覺得這是一部如同巧克力一般回味無窮的電影,每一處小細節都透露出生活的恬靜美好。
  • 魏如萱《優雅的刺蝟》 優雅之下的多重意境(圖)
    聽魏如萱《優雅的刺蝟》專輯之前,碰巧看了根據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刺蝟的優雅》。除了對文字靈感的借用之外,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還在於,它們都帶有左岸卓爾不群的先鋒氣質,都應是文藝女青年珍愛的口袋收藏。
  • 《刺蝟的優雅》|生活中我們都是刺蝟,只不過多半不怎麼優雅
    /米歇爾女士讓我想起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城堡。但我認為,她和這些表面慵懶的小傢伙一樣,內心深處其實很細膩,性喜孤獨,而且異乎尋常的優雅/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原來理解看懂一個人不需要一年兩年,有時候只需要一瞬間,只需要你用心。
  • 電影《刺蝟的優雅》:死亡前的愛情
    在虛度了許多個白天黑夜後,我掙扎著從宿舍起床,奔往圖書館,只為讓時間充實一點,然後我讀到了一本書中作者推薦了一部電影《刺蝟的優雅》,其中描繪了一個老年女子,她是優雅的,也是封閉的,這令我很好奇,越發使我想了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優雅女子。
  • 《刺蝟的優雅》:為了不受傷害,我偽裝成一隻扎人的刺蝟
    "我希望從書中得到慰籍、治癒和一顆淡然的心」點擊上方「關注」,和你一起靜心閱讀人人都只看到刺蝟滿身的刺,卻沒有人知道刺蝟的內心是多麼的優雅。—— 《刺蝟的優雅》012006年,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發表了她的第二部小說《刺蝟的優雅》,這部小說一經出版便得到了關注和暢銷。
  • 《刺蝟的優雅》刺蝟的優雅短評
    整部電影節奏慢,對話少,情節簡單。如果說勒尼的死是悲劇,那麼她之前那種屬於底層人民被忽略、被鄙夷、被嘲諷的光環將一輩子套牢她這何嘗不比死亡更可怕?有人會說勒尼在即將收穫的時刻失去了所有。不,她並沒有失去。她帶著溫暖和愛,還有帕洛瑪嚮往的死亡離開了。
  • 《刺蝟的優雅》,即使生活卑微,依舊能擁有優雅的人生
    《刺蝟的優雅》改編自法國女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妙莉葉本身是哲學教授,她寫的這部小說充滿了對生命意義和藝術真諦的哲學思考。這部電影也是如此,它是一部法國小眾的文藝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8分。
  • 電影|《刺蝟的優雅》與我,
    -47-請打開音樂/我需要找一首歌來做這個電影的配樂,怎麼都不夠「優雅」,所以最後放了Song Before You Came,在你到來之前的歌
  • 《刺蝟的優雅》:那些有稜角的人都有一個優雅的魂
    電影《刺蝟的優雅》是由法國哲學教授妙莉葉·芭貝裡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是一部深刻的生活哲學電影。它主要講述了在法國的某所高級公寓裡,一群光鮮亮麗、地位顯赫的上流人士過著荒誕的、虛偽的「幸福」生活。高貴的優雅之下隱藏的是醜陋和不堪。
  • 刺蝟的優雅,十年前的一部法國文藝電影經典依然
    刺蝟的優雅。魯迅曾說過,知識階級就像豪豬,渾身長滿了刺,但是冬天到了,他們想抱團取暖,可是礙於對方身上的刺。成年人的世界就是這樣,像刺蝟那樣渾身是刺防備著周遭,內心卻懷著優雅。一個小女孩躲在幽暗的房間裡,打開手持攝像機,拍攝著一條魚缸裡的金魚。
  •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但也可以活得很優雅
    「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堅不可摧的堡壘,但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法國電影《刺蝟的優雅》裡,12歲的富家小姐芭洛瑪這樣評價她的門房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