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榮哲: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

2021-01-08 澎湃新聞

「丈夫和妻子到湖畔露營,在寧靜美好的氛圍下,丈夫向妻子坦白,他愛上了另一個女人,但問題是他並沒有因此而少愛妻子一些,他還是像以前那樣深愛著妻子。當時,妻子沒有多說什麼,那一晚他們依舊同床而眠,一切似乎跟以前一樣。隔天清晨,丈夫起床,發現妻子不見了,他裡裡外外找了好幾遍,最後在湖裡發現了妻子的屍體。故事最後,包括丈夫在內,沒有人知道妻子究竟是死於意外,還是投湖自殺。

馬爾克說得極好,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

有了謎,就帶來了折磨。」

作家許榮哲在其新書《小說課》的開篇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以此來進一步引出自己的觀點:「平庸的讀者像檢察官,他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找出正確答案上。對他而言,『真相』最重要。然而聰慧的讀者在意的不是正確答案,他在意的是哪一項選擇,才能呈現出人性的複雜度。」

《小說課(壹)——折磨讀者的秘密》

《小說課(貳)——偷故事的人》

許榮哲新書《小說課》分上下兩冊,以65部經典的文學作品為例,每一節圍繞一個小說元素或小說技法展開,結合經典作品中的橋段和手法進行分析。八月初,澎湃新聞專訪了許榮哲。

如第14節——小說時間的花式跳水。這一節先由兩個影片橋段入手,第一場中出現的電風扇和第二場出現的螺旋槳,因二者的相似,將不相干的戲很好地連接起來。接著引出「將前後兩場不同時空背景的戲連接起來,就叫轉場」的觀點;之後他舉了黃凡的小說《賴索》中的片段:


「八格牙路!」日本人(田中一郎)罵道。唾沫飛到賴索臉上,他舉起手來擦臉,發現臉上長了一顆顆的青春痘。

當這些青春痘開始膨脹,有幾顆甚至化了膿時,他正走在大稻埕的街上,一面走一面用指甲去擠,弄得臉上紅一片白一片,擠到第五顆時,同伴小林用肩膀撞撞他。

「快看!」小林壓低聲音說,「那不是田中一郎嗎?兩年前教我們歷史的日本人。」

寫賴索痘痘的一段,很好地將時間滯留住,再切到現實中時,已經是兩年之後。「一次漂亮且流暢的時間跳水完成了」許哲榮說。

「希望沒寫作過的人知道自己也可能會成功」

許哲榮《小說課(壹)》的標題是《折磨讀者的秘密》,《小說課(貳)》的標題是《偷影子的人》,書中牽涉進中外作家的經典作品如《三國演義》《紅玫瑰與白玫瑰》《百年孤獨》《哈姆雷特》《變形記》等65部多。

每一節討論的諸如 「開場」「敘述者」「遲滯效應」「自訂規則」等關鍵詞加以展開闡釋。講述的過程中除了有邏輯分析,更不乏用數學比例式來倒推例證,找出小說創作的規律所在。「我去看電影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先知道結局。先知道答案,然後去理解每個步驟是想要通往答案的哪裡。」許榮哲告訴澎湃新聞,這樣的分析與自己學習理科的背景密不可分。

如他談俳句:

一顆痣因肉體的白

成為一座島:我想念

你衣服裡波光萬頃的海

他說正如數學1:2=3:6,痣:肉體=島:海,「作者利用譬喻的手法,將痣和身體,島嶼和海兩組相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痣和身體是小情小愛,變成島和海的豐饒,不管是大小規模,精神層次,還是情感的豐沛度,皆不可同日而語。」

許榮哲說:「因為我是理工科背景,我的某一種思維確實是比較數學化、理科化的。數學是簡單的,而文學有它的抽象性。我們通常拿我們熟悉的東西來比喻不熟悉的,剛好對我而言這些數學的東西是我熟悉的,所以我就挑裡面簡單的部分來說明其中複雜的部分。」

許榮哲用美國作家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子》為例分析,「《最後一片葉子》講的是為他人付出,但是為他人付出這件事情可以用什麼方法完成,我教你技術,讓你看看這些作家如何用技術完成情感的傳遞。」談到這套「文學工具書」的時候,許榮哲說: 「有些小學生也在看這部書,讓我覺得很開心,小學生也看得懂,代表真的是能夠雅俗共賞。」

「我不會用各種套語、理論,我希望讓一個沒有寫作過的人也知道,其實你也是有可能(寫作成功)的。」 他將寫作的目標定義為情感的表達,而其中寫作的技巧則是手段,通過技巧手段把情感傳遞出去。「我教你這些技巧,是當你面對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有東西可以用。」 許榮哲說,希望自己能把一個複雜的概念簡化後講給大家聽。

許榮哲

怎麼樣講述一個好的故事

「講好一個小說,基本上就是兩件事情,一個是故事,一個是人物。人物與故事基本上是相輔相成的。」當記者問到一個好的小說哪些因素是必不可少時,許榮哲就《哈姆雷特》的例子來闡述自己的理解,並且分析了東西方塑造人物和故事的不同側重點。

「《哈姆雷特》講的是一個丹麥的王子,他的父親被殺,叔叔篡位,他去復仇的故事。可是《哈姆雷特》來到了中國,它的題目就會變成《王子復仇記》。」許榮哲解釋,因為東方人對故事本身有強烈的渴望,使得在東方《王子復仇記》這個名字可能會比較吸引人。「可是為什麼在西方作品要叫《哈姆雷特》?因為哈姆雷特有個特質就是優柔寡斷,他的優柔寡斷造成他的悲劇,西方更看重傳達哈姆雷特這種優柔寡斷的性格所造成的悲劇。」許榮哲說,「所以對我們而言,東方比較側重的是故事,我們追求的是《王子復仇記》的戲劇性,可是他們(西方)追求的是哈姆雷特代表的人物的背後的悲劇性格。」

許榮哲認為,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很重要,但是有時候大家往往會忘記驅動情節的是誰,忽略了人的重要性。「情節會淡會忘掉,但是人物不會忘掉。所以要抓緊核心,是通過情節去創作的那個人,所以情節是手段,人物是目標。」

此外,他認為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場景。他舉了史鐵生《命若琴弦》中的片段為例:

方圓幾百上千裡的這片大山中,峰巒疊嶂,溝壑縱橫,人煙稀疏,走一天才能見一片開闊地,有幾個村落。荒草叢中隨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隻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獸……

這地方偏僻荒涼,群山不斷。荒草叢中隨時會飛起一對山雞,跳出一隻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獸……

「一個是故事最初的場景,一個是故事最末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到了重複的地步,但讀者讀時的心情已經和當初大不相同,開頭的場景不過是個場景,而最後的場景,則象徵了兩個瞎子的人生:重複、輪迴。」許榮哲說。

「雖然場景是被動的、沉默的,無法跳出來大聲疾呼,但聰明的小說家卻懂得利用它來說一個不斷重複、輪迴的悲傷故事,沉默的場景一樣可以感動人。」 許榮哲說。

網絡文學是金字塔的底端

在《小說課》中,許榮哲提到了之前紅極一時的《甄嬛傳》。當記者問到對於網絡文學作品的看法時,許榮哲用「開拓邊疆」這一概念來解釋。

「網絡文學或者通俗文學幫我們創造了一群讀者,它先幫我們建立了一個金字塔底端比較大的基數,而這個量可能會慢慢縮減,慢慢地可能會變成一個嚴肅文學的讀者,網絡文學培養讀者群這一現象,就像是在開疆拓土一樣。」

許榮哲認為,網絡文學較之純文學,其更大的意義在於吸引讀者,提高大家對文學的關注,是橫向的;而純文學則更側重於深入人心的挖掘,更縱向一些。「假設現在都沒有人看小說了,網絡文學出來後很多人再繼續看,那不就是貢獻了嗎?它做的貢獻跟純文學是不一樣的。純文學是往下走,網絡文學則是拉更多人進來,拉更多的人進來以後,或許以後會有20%跑到純文學那邊去。」許榮哲解釋。

現下關於網絡文學的褒貶不一,而對於網絡文學的批評幾乎是如出一轍,尤其是隨著IP改編這一概念的喧囂塵上,許多人認為行業內出現了對IP資源的哄搶現象。對於這一問題,許榮哲說:「網絡寫作會造成一種互動性,我寫了一個章節,大家跟我互動,隔天又寫了一個章節,整個書寫的模式跟以前的傳統是不一樣的。」許榮哲認為,許多網絡文學的創作者的創作初衷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小說家,他們是在跟讀者不斷互動的過程中進行的,他們本質就是要迎合。「他們某種程度上受歡迎是因為網絡世界的流動太快了,他們有比較大的群眾基礎,或許最初只是在網絡,但是因為網絡文學的作品紅了,所以就有人想要把他從網絡上拉到實體書店、拉到影視媒體上,因為他有流量,有觀眾,有讀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 之六•許榮哲
    理工科系出身的他,擅長解謎,更擅長出謎題;進而用理性邏輯的手法,去設計一座通往感性詩意,乃至「黑暗之心」的迷宮──是的,我說到關鍵詞了。和許榮哲稍微熟一點的讀者,想必對「黑暗之心」這個詞不陌生,這是他始終念茲在茲、一再反覆講述的小說命題,而正如他那臭屁到不行的「老子說了算」原則,這招「黑暗之心」也是他發明的獨門功夫。但這卻是小說技巧中,最難以被理解或學習的部分,只因它不是技藝,而是人的本質。
  • 許榮哲的寫作課:3分鐘解鎖1個小知識,Get?
    文學之謎馬爾克斯說,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大概這個意思,你Get到了嗎?這是文學之謎,也是文學的魅力所在。折磨讀者的秘密好的小說家,只要運用他深厚的講故事功力,就算寫論文、寫教材,依舊能讓人手不釋卷。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好文字是讀出來的。這句話不能同意更多。
  • 許榮哲:故事就是迂迴的方法,有效的詭計
    晶報:在你那套書中,除了《神鵰俠侶》一例是大眾小說外,多是舉經典小說作為實例,這些經典的文學,對現在的年輕人還有什麼意義呢? 許榮哲: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的設定就是用「小說」來教一些「小說」,所以我的課就叫做「小說課」。小說裡的一個核心其實就是故事。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區別,就在於嚴肅文學除了講故事,也著重刻畫人性,通俗文學則只偏重講故事。
  • 許榮哲:從對岸來的「故事大師」 三明治寫作者訪談之四
    相比起一門心思扎入文學世界中的作者而言,許榮哲的寫作經歷非常發散。從最開始學理工,到跑去學編劇,再後來去寫小說,接著在綠光表演學堂教劇本,後來又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在各地做演講。  24歲對於許榮哲來說是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雖然大學本科學的是理工科的專業,但是他自認為沒有科學的嚴謹性,想要逃離理工的世界,於是出去報班學習編劇。
  • 《小說課》許榮哲帶你不再錯過精彩
    我自認為是一個有趣的人,朋友評價幽默感十足,但這種有趣落紙上,想要依然有趣,卻讓我大傷腦筋,有趣故事,為何寫出來卻變得了無生趣了?自己讀都覺得像一杯涼白開,毫無滋味可言,更別說拿發出去別人看了。太太說是因為描述毫無技巧,文筆差,推薦了這本書給我,說有可能對我會有所幫助。
  • 臺灣作家許榮哲:講故事如同探險之旅
    《故事課》的作者許榮哲先生是臺灣大學、東華大學雙碩士,曾任《聯合文學》主編,現任「走電人」電影公司負責人,跨足小說、編劇、導演、演講等領域。長期從事小說、編劇、演講、營銷培訓等眾多以故事為核心的創意工作,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套以編劇學的創造性思維和市場營銷的實用性思維為兩大基石的「故事營銷」體系。
  • 小說的入門課丨三分鐘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許榮哲: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的設定就是用「小說」來教一些「小說」,所以我的課就叫做「小說課」。小說裡的一個核心其實就是故事。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區別,就在於嚴肅文學除了講故事,也著重刻畫人性,通俗文學則只偏重講故事。
  • 許榮哲:世界上最純粹的愛是不求回報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來自臺灣的作家許榮哲,號稱臺灣70後最會說故事的人。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即將在臺灣出版的新書《小說課之王》。小女孩左挑右挑,最後挑上了一個藍色串珠項鍊,也就是小說的名字《藍色串珠項鍊》。這個項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是禮品店的老闆想要送給他女朋友的結婚禮品,但很不幸的是,禮品店老闆的女朋友在不久前因為一場車禍過世了。為什麼這麼珍貴的禮物他最後選擇賣給了這個小女孩,而且是以極低的價錢?因為這小女孩頭髮是金黃色的,眼珠是藍色的,跟男主角的女朋友一模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情感的轉移。
  • 《SCI謎案集》by耳雅——一本小說,一個世界
    >推薦人:雪姬韶舞推薦度:強推排 雷:鼠貓,連載中,有點血腥萌 點:錦策,爵爺霸氣,心理學破案攻屬性:刑警隊長攻受屬性:心理學家受文評:一本小說,一個世界文/雪姬韶舞「有時候,一本小說即為一個世界。」我們暫時還無從得知,但作者會引領SCI的眾人將事情的謎底揭開。心理專家展小貓,刑警隊長白老鼠,一臉殺手相的冷傲法醫公孫策,腹黑霸道的商業地王白錦堂,萬眾矚目的壞心眼魔術師趙幀……作者通過一個個的故事,將《SCI謎案集》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描寫的栩栩如生,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好像就在我們身邊,卻又是我們無法進入的世界。
  • 讓學寫作的你意想不到——許榮哲《小說課》
    全文共1069字閱讀需4-5分鐘序言理論的世界非我所屬,這裡的文字是一個實踐者的反思。——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小說的藝術性,就在於它施展了什麼魔法,讓讀者親眼看見現實世界裡不可能存在的事物。02請記得創作小說的你,擁有至高無上的訂製規則的權力,千萬別被現實這個可怕的敵人牽著鼻子走,只要你有更重要的話要說,千萬別客氣,大膽定下你自己的規則吧。但請同時記得,規則訂得越早,反駁你的傢伙就越少。
  • 當薩提亞遇上小說家,李儀婷、許榮哲:溝通不是為了改變對方
    身為家中唯一的女孩,父親與兄長對她嚴厲管教,致使她成為人母、生了3個孩子,自然而然採用了打罵教育,響應她的卻是情緒崩潰的孩子。小說家許榮哲,成長於農夫家庭,從小因父母農事繁忙被送到私立學校,當他成為人父後,也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參與太多孩子的成長,偶有介入,往往成了親子衝突的引爆點……。李儀婷和許榮哲這對夫妻,組成家庭後,是一連串的調整與互相學習。
  • 只有那些不會講故事的人是沒有故事的學生許榮哲《故事課》
    我記得第一次聽到許榮哲的名字,或是在《洛記》的思考專欄裡,聽《小說課1:偷故事的人》和《小說課2:折磨讀者的秘密》兩本書《小說課1:偷故事的人》和《小說課2:折磨讀者的秘密》),然後興致勃勃地來讀,我沒有失望,我佩服作者博覽群書的閱讀能力,隨手拿起經典童話、電影片段好萊塢、熱門電視劇、中外優秀文學作品選集等最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分析小說閱讀中的內在心理技巧和技巧。
  • 讀書筆記-許榮哲《故事課》
    之前看許榮哲的《小說課》,只記住了講故事的七步法:目標-挫折-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後來許榮哲又出了《故事課》在小說課基礎上再延展,引入了很多廣告營銷案例,很值得讀。下冊寫的是故事廣告案例:牛逼,一個個好故事,一氣呵成看完。 上冊寫模型:第一章,寫「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彎-結局」這個模型,舉例褚時健和賈伯斯。
  • 每個勵志成為小說家的人必讀書目1-許榮哲《小說課》
    岸語Sunday,Jan 142018「我想寫一部小說!」「我想成為作家!」這類的口號,我已經喊了20多年了。已經出版了數本暢銷書的師傅,上個月還在揶揄我:「構思構思,20多歲你就構思,這都過10年了還構思呢。」
  • 《小說課》:小說就是折磨讀者?也許你一直不會閱讀小說
    文/雨竹你讀過世界上超短篇小說嗎?這篇小說只有一句話,它說 「世界上最後一個人,坐在自己家裡,突然響起了敲門聲。」雖僅有一句話,卻極具戲劇化,意義非常豐富,給讀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折磨,同時也描繪了一種孤獨與恐懼的意境。
  • 28個小說創作關鍵詞,建立一套人人可學的寫故事公式
    談到故事,我們都不陌生,小說、電視劇、電影,甚至廣告,大部分都是以講故事為主,新媒體寫作中,軟文推廣、追蹤熱點、影評書評等都離不開講故事,但同一個故事,有的人講得平淡無奇,我們完全沒有看下去的欲望,有的人講得妙趣橫生,我們看完連連叫好,差別在哪兒?作家許榮哲,認為「隱藏在故事裡的內在邏輯,都有一張大同小異的相似面孔」。
  •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中國臺灣的編劇、作家許榮哲寫過《故事課1、2》兩本書。比起講道理,講故事更容易說服人,而且對象不分大人和孩子。講故事當然需要技巧和方法,所以作者開篇就說:講故事不是天賦,而是一個人人都能學會的事情。平心而論,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論斷。
  • 真實的推理小說1:寫樂之謎
    可見,被改編成推理小說的真實事件、現實謎團是非常多的。今年新開的這個欄目,擼擼姐會介紹一些被推理小說引用的真實世界之謎。第一期,我們來講講日本美術史上最神秘的天才——東洲齋寫樂之謎。1794年,日本橫空出世一位浮世繪的天才,其風格大膽、誇張、幽默、殘酷、強烈(有點像《超能力偵探事務所》哦,硬插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