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苗族「笙笙」不息的秘密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文化 | 苗族「笙笙」不息的秘密

2020-12-20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與蘆笙密不可分的生活

在雷山,一切的節慶假日,婚喪嫁娶甚至是家中慶典都一定會有蘆笙的美妙旋律,可以沒有魚、沒有肉,但一定不能少了蘆笙、舞蹈和香甜的米酒。這就是苗族,一個簡單而又純粹的民族。

想要感受那簡單、純粹的快樂,

不妨跟隨小編的步伐

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雷山苗族有著悠久文化歷史背景的蘆笙製作技術、技能——苗族蘆笙製作技藝。這是一門經過苗族蘆笙製作師傅在實踐中用蘆葦竹、黃銅、木料構造部位和組件,口吹耳聽調音才能掌握的技藝。蘆笙由簧片、竹管、氣鬥、共鳴筒四個部分組成。傳統蘆笙為6管5音律,經過改良,現能做出8管、10管、24管等各種多管蘆笙。2006年6月,苗族蘆笙製作技藝申遺成功,成為了雷山縣十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蘆笙之鄉

位於雷山縣丹江鎮的排卡村,就是著名的「蘆笙製作第一村」,這裡的蘆笙製作已有400多年歷史,村中有80餘戶,其中大部分都是以製作蘆笙為生。據了解,排卡村每年年產手工蘆笙萬餘只,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質量。而像莫裡學、莫厭學這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就居住在這裡,並從事著蘆笙製作。

蘆笙屬於簧管樂器,由六根長短不一,內裝大小不同的銅簧片、並開有音孔的竹管組成。吹奏時只需按其音控就可以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形成和音和弦的一種樂器。它由聲鬥、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蘆笙種類較多,音質各有區別,形體大小也各不相同。苗族蘆笙製作必須具備樂理、物理知識。主要製作工具有風箱、錘子、黃銅、斧子、鑿子、鋸、鑽、苦竹、桐油、石灰等。

蘆笙種類

高排蘆笙,這是方祥地區苗族的蘆笙,是世界上最高的蘆笙。雷山地區的蘆笙多數是三支為一付,唯方祥地區的蘆笙與眾不同,高達五六米,七支以上為一組,所以叫高排蘆笙,聲音宏亮。

芒筒蘆笙,是芒筒加蘆笙的合稱。當地苗族叫「敢懂」,即芒筒蘆笙之意。芒筒若干對,加蘆笙若干支,吹奏時高、中、低音互和,組成和諧的曲子。芒筒由單音簧管加上竹音筒做成,亦有高、中、低音製品。

大蘆笙,是在普通蘆笙的基礎上笙管加高,音量放大的大蘆笙。這種蘆笙製作工藝精湛,美觀大方,吹奏時音調悠揚。另有一種用楊山竹經過精製加工成小喇叭形和一個倒掛竹筒,配裝在蘆笙中管上端用於擴大音量的蘆笙,也叫大蘆笙,當地苗語叫「敢折」。若吹奏小調時,婉轉動聽,柔情綿纏,動人心扉。多管蘆笙,是經過改良而成的品種,少的十二管,多的達十八管。多管多音,完全可以演奏音樂。

另有一種小蘆笙,僅長尺許,音鬥氣管安銜接口,可裝可卸,方便攜帶,工藝別致,十分美觀,既是蘆笙,又是工藝品,很受顧客歡迎,遠銷國內外。

內容來源:悠然雷山

原標題:《文化 | 苗族「笙笙」不息的秘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笙笙入我心》今日上線 趙傑上演霸道總裁勇敢追愛
    由愛奇藝文學、上海天湧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天津淘夢銀漢天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淘夢銀河事業一部獨家宣發的影片《笙笙入我心》於今日正式登陸愛奇藝。影片講述了千金小姐羽笙與前男友景顏在工作中偶然相遇,彼時已是模特和品牌總監的兩人,在吵鬧而又溫暖的相處之中逐漸發現了分手背後真正的秘密,而羽笙也不得不面對人生中的重要抉擇……
  • 凱棠苗族大歌——苗族文化的奇葩
    《凱棠苗族大歌》是苗族文化的奇葩,流傳於黔東南州府不遠的山村——距凱裡城僅30公裡的凱棠鄉,由於多種原因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近現代,由於黔東南州苗族巫文化與現代文明持續、深入地接觸並受之影響,所以發生了文化變異,逐漸失去本土文化的特點而成為現代文化的一部分。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是世界上服裝種類最多的民族,苗族服飾是中國服飾的活化石。湘西苗族服飾是中國苗族服飾的發源地之一,以其歷史悠久、古樸典雅、文化積澱深厚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凡來過湘西苗族地區的人,無不為他們身上所穿戴的絢麗服飾所傾倒。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首族龍頭上長牛角便是農業意象的典型描寫,苗族認為牛、龍相通,有時視牛、龍為一物,牛變龍(龍牛),牛角龍,都有牛,可見苗族龍頭上的那對牛角象徵牛、龍合一,不是隨意添畫的。苗族龍、牛合體有兩個根源:(1)龍主水,牛耕地,它們與農業生產有關係重大的一致性。苗龍有山龍、水龍之分,按苗族的說法,山龍居地上管莊稼,水龍居河海管雨水,山龍實際上就是牛的屬性。
  • 苗族文化趣事多!
    小編決定今天給大家講講苗族文化,相信大多數小夥伴對苗族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美麗的苗族女子身居深山,頭戴銀帽,頂著一身銀飾,對遠方的客人十分熱情。那麼今天小編就撩開苗族文化的神秘面紗,帶大家來欣賞苗族文化。1,苗族人為什麼佩戴銀飾?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正在吹奏蘆笙的苗族男孩    記者 劉琦 攝苗族蘆笙和苗族刺繡作為苗族世代相傳的歷史文化瑰寶,在苗族發展史起到了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相傳,在苗族歷史三次大遷徙中,苗族男子吹笙開路,吹笙結伴,吹笙尋友,以苗族蘆笙曲調形式把苗族喜悅悲傷感情表達其中;在遷徙途中,苗族姑娘則以刺繡記路,待最後抵達可以落腳的聚居地時,從衣領到褲腳已全部繡滿,從此,每逢佳節,苗家姑娘都要穿盛裝,緬懷離去的故土,紀念英勇聰慧的前輩,同時也為了承繼前輩流傳下的這份美麗,不忘祖業,激勵後人。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黃平苗族,盛裝設計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黃平縣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縣人口近30萬,苗族人口16萬多,約佔全縣人口總數的56%。故對黃平苗族服飾的介紹與探析可窺見整個苗族服飾文化之一斑。本文擬著重談談黃平苗族服飾款式風貌、製作工藝特色及其發展變化。筆者雖系黃平苗族,但見識膚淺,水平有限,論述也許有偏頗之處,期冀讀者指教。
  • 傳承苗族非遺文化 阿苗千千迎新年音樂會在長沙舉行
    一曲悠揚婉轉的《苗家迎客歌》拉開音樂會序幕, 濃鬱的苗族風情撲面而來,令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接著,阿苗千千演唱了飽含苗族民間音樂元素的原創歌曲《苗家歡歌》《阿苗千千》《幸福苗寨》《苗家美》等,一展新創苗歌的魅力與央視《星光大道》冠軍歌手歌唱的實力。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龍鳳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龍是神物,如向龍祈雨、龍鳳呈祥、望子成龍、雙龍掄寶等,龍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也是一種前進、向上、健旺、豐美、無所畏懼的象徵」因而龍成為苗、漢等民族在服飾上的重要裝飾題材。
  • 阿苗千千舉辦迎新年音樂會 推介苗族非遺文化
    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紅網時刻1月4日訊(通訊員 袁學龍)全面小康,非遺同行。2020年12月31日晚,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音樂會上,群星薈萃,苗歌醉人,一場宣傳推介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盛宴給省城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音樂會由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南阿苗千千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承辦,著名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
  • 阿苗千千:舉辦迎新年音樂會 推介苗族非遺文化
    2020年12月31日晚,綏寧縣苗歌文化傳承人阿苗千千在長沙舉辦迎新年音樂會。音樂會上,群星薈萃,苗歌醉人,一場宣傳推介綏寧的苗族非遺文化盛宴給省城市民帶來了不一樣的音樂享受。     音樂會由長沙市音樂家協會、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主辦,湖南阿苗千千民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承辦,著名歌手春雷、葉丹、熊貓等現場助演。
  • 「清和夜話」專訪羅國錦:畢節苗族歷史文化的探路人
    ,引導苗族群眾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投入文化保護和開發利用;第四,主動參與全國各地苗族學術交流活動,不斷發出畢節苗族好聲音,進一步提高畢節苗族歷史文化的公眾認同度和國際知名度,為深度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和助力畢節各項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開班
    9月1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苗族服飾培訓班在貴陽開班。來自全省54名從事苗族服飾製作的工藝師,參加為期20天的培訓。培訓期間,主辦方邀請省內苗族文化研究學者和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進行授課,授課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中國非遺保護、苗族服飾文化及高質量發展、苗族服飾紋樣解讀、苗族刺繡蠟染藝術傳統紋樣與現代創新設計、服飾民俗與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時尚、苗族服飾色彩搭配與應用以及苗族元素時尚化構思與設計等內容。
  • 貴州丹寨:「80後」苗族男青年13年收藏100件苗族服裝
    王石丹到村裡收購苗族繡衣王石丹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的一名自由設計師,但更多人知道他,卻是因為「80後」的他收藏了100件苗族服裝。他說自己藏品其實不算多,但因為喜歡苗族服飾文化,想把這份文化保留和傳承下去,所以13年來一直在堅持這件事。1999年,王石丹參加凱裡市第一屆國家蘆笙節。蘆笙節是苗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來自黔東南各縣和全國各地的苗族同胞都會穿上自家的苗族服裝盛裝出席。那是王石丹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精美的苗族服裝,他被震撼到了。
  • 貴州六盤水苗族風採
    苗族是我國眾多民族中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一個勤勞、勇敢、純樸、善良、智慧、且具開拓精神的民族,在幾千年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該文化同我國其他民族的文化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
  • 貴州第一家溫泉——中國唯一的苗族文化主題溫泉
    劍河溫泉城按照國家五星級溫泉標準建設,融入特色苗族、侗族文化符號,打造成以室內外溫泉和水樂園體驗為主導,兼顧保健按摩、特色餐飲、棋牌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內首家苗侗文化主題溫泉」。核心區總佔地約445畝,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
  • 苗族歌師顧慶基:讓更多人學會唱苗族古歌
    顧慶基張淑芬夫婦 顧穎珍 攝今年76歲的顧慶基,是凱裡周邊遠近聞名的苗族歌師,與苗族古歌相伴一生。他的老家凱裡市凱棠鎮凱棠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寨。在苗寨,歌師就是當地最有文化的人,每逢大事,必請歌師開歌。
  • 織金縣後寨苗族跳花節,今年有哪些苗族歌手獻唱?
    就說跳花節,它是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苗族最具特色的文化表現形式之一,每個花坡都有不同的形成原因,有的是為紀念開拓創業、興建家園,有的是為紀念蒙難首領,有的是為紀念苗族青年男女美麗曲折的愛情悲劇,有的則是為了子孫繁榮而祈求祖先神靈的庇護等。 公雞山跳花節就是為了祈求祖先庇護,生兒育女、繁榮昌盛和追求美好的愛情,源於1964年,已跳了半個多世紀。
  • 貴州省將舉辦首屆苗族春晚
    中國(貴州)2019首屆苗族春晚將於2019年元月19日晚在白雲區貴州非遺大劇院舉行。本次春晚將邀請省內外的知名藝術家和民間非遺傳承人登臺展現苗族的文化藝術,通過文化藝術的方式更多的展現苗族地區在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優異成績,謳歌在黨的關心幫助下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