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時代,深度調查報導如何破局?

2020-11-20 騰訊網

關注「騰訊媒體研究院」

「傳媒前線」是騰訊媒體研究院推出的一檔人物採訪欄目。每一期我們都將邀請到媒體業界資深從業者分享自身對行業的理解,幫助媒體人抓住不斷變革中的行業機遇。

本期我們邀請到津雲採訪中心主任白冬梅為我們講述媒體融合時代「津雲新聞」深度報導及調查報導的打法,分享「津雲新聞」在新聞同質化時代抓「第一落點」的經驗。

個人簡介

白冬梅,擁有20多年媒體從業經驗,2018年4月進入津雲新媒體集團,擔任採訪中心主任一職,高級記者。

01

媒體融合時代,

深度報導的挑戰與機遇

媒體融合是當前我國新媒體時代最具表象的一種傳播環境特點,也是傳媒呈現出的一種發展態勢。在當下的新媒體時代,電視、廣播、報紙、網際網路、手機等媒介全面融合發展,深度調查報導也趨於多樣化。

在紙媒時代,內容的呈現更多是一個完整的、有始有終的調查報導,很多時候一篇就足夠了。而新媒體環境下,直播、短視頻、圖片、文字甚至聲音可以交替或者配合使用,從而不定時地展現碎片化信息、事件階段性進展以及整個事件的深度調查,擴大了信息傳播的全面性,能夠滿足不同受眾對信息接收形式的不同要求。

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深度調查報導面臨著三大挑戰:

一是信息源的不確定性加大。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一個新聞事件出來,就有各種聲音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有所謂爆料的,有猜測的,有虛假的,有當鍵盤俠的。這就考驗記者的鑑別力,把有用的信息篩選出來作為支撐調查性報導的證據;

二是選題和報導的同質化。媒體融合下,越來越多的主流媒體、官方媒體都有了自己的客戶端和公眾號,也組建了特稿團隊,一旦有一個比較重大的事件發生,各路媒體都會圍繞這件事進行報導,這很容易導致報導角度、深度的同質化,讓網友「審美疲勞」;

三是片面性報導增多。由於新媒體之間競爭激烈,記者們常常因為「搶時效」,而在沒有充分調查的基礎上搶發稿件,讓內容流於片面甚至失實。

但同時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也給機構媒體帶來了機遇,那就是在如今的媒體「戰國時代」,誰能保持專業主義,誰能跟上技術的革新,誰能保持新聞的獨立思考和縝密判斷力,誰就能夠搶佔先機站穩腳跟。

津雲特稿團隊因為媒體融合的緣故,在人員構成上包含10多人的採訪團隊(不包括部門主管、策劃人),由原天津日報社的新聞117、原北方網旗下前沿客戶端和原《每日新報》的記者構成。崗位職責分兩部分:既要負責全國各地特稿的採訪,還要兼顧天津市熱線新聞的採寫。

整個團隊成立於2018年4月,在成立之前多數記者沒有特稿採寫經驗,經過2年多的運轉,隨著內容生產的增多和影響力的提高,如今慢慢拓展和積累了律師、公安系統、媒體同行等採訪資源,並與騰訊新聞等平臺達成了深度合作。

02

選題兩面觀:

「必跟項」與「慎重項」

津雲新聞選題的篩選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必須要跟進的選題——

其一是重大突發事件。如普吉島沉船事件,如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如張家口爆炸案;

其二是抓到第一落點,預判有可能成為社會焦點的事件。如最先報導大連10歲女童在小區內被害案;

其三是已成的熱點,津雲會尋找自己的角度。如中國遊客被扔公墓事件,立即連線駐瑞使館採訪到最新進展,如杭州殺妻案,津雲第一個爆出在化糞池找到屍體;

其四是也許新聞是「冷點」,但具有調查和探討價值。如《6歲白血病男童之死——花費超400萬後離世,北京博仁醫院拿他當「小白鼠」?》《14歲河南籍上海初中生之死:咽下去的農藥,和咽不下去的「嘲笑」》。

搶救時的情況。

掃上圖中二維碼查看報導《14歲河南籍上海初中生之死:咽下去的農藥,和咽不下去的「嘲笑」》。

第二類是要慎重的選題——

比如涉及未成年人的,比如鮑毓明性侵案,津雲記者找到了鮑毓明的家,也從中了解到一些事情,但因涉及未成年人,且當事人李星星和其親屬沒有採訪到,就決定放棄。

部門一般每周一開例會,會上報備一周選題,記者先就選題拿出自己的可行性報導方案,大家參與討論。而日常操作更多是一題一議,因為記者去了一線,面對的情況會跟當初預判的不一樣,這時候前後方就要加強溝通,適時進行調整。

選題線索一方面通過採訪中積累的各種資源,如律師、公安、媒體同行等;另一方面,記者自己也會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尋找,因為這個自媒體時代,很多人選擇社交平臺發聲。

選題除了從我們自身出發,也要從大眾視角去看他們更關心什麼議題。除了重大政治事件,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如今大眾較為關心的議題:

1、與他們利益相關的典型事件,這涉及到公正公平問題,這很容易讓讀者推人及己,比較典型的就是苟晶高考頂替事件,這種事情大家都有可能遇到,所以一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讀者的反響就會很強烈;

2、重大突發事件,如張家口爆炸案、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上海小學生被砍身亡等,因為事件本身的轟動效應,讓讀者也有尋求真相的欲望;

3、熱點事件,比如鮑毓明性侵案、比如杭州殺妻案;

4、有可挖掘價值的案件,最近的比如張玉環案;

5、有故事性的新聞人物。強調細節、人情味與精巧的敘述。

津雲評估一篇新聞報導是否值得去做,主要在於其獨特性、典型性和可挖掘性。一般會經歷的流程是:選題報備—討論關注側重點—記者採訪—審核把關—補充內容—再審核通過後刊發。

以2019年12月刊發的《被冒名頂替23年,男子接到電話「掏10萬,工作還你」》為例,記者是在河南採訪另一個案件時意外獲得這一信息,迅速報備選題,我們意識到這將是一個非常有調查價值的線索。

對於這個選題,我們側重於:當事人怎麼發現被頂替的?被改變了怎樣的人生?頂替者是誰?如今在做什麼?這一系列事情的鏈條部門都有哪些?他們有什麼說法?等等。

記者發回稿件後,沒有急於刊發,而是要求記者再跟隨當事人一天,以便進一步了解對方,就是在這一天,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應該是記者的調查驚動了頂替者,頂替者託人給當事人打來電話說「掏10萬,工作還你」,這個電話,記者也是聽了一個滿耳。也正是這句話,為這篇報導「畫龍點睛」地呈現出了頂替者的「面目」。

所以我們認為,有時一則新聞報導不能太急,等一會兒、看一會兒,多問問多聊聊,總是會有「出其不意」的東西讓你的報導更出彩兒。

03

重大突發不缺位,

狠抓事件「第一落點」

重大突發事件上,記者一定不能缺位。特稿記者接下任務的一刻,其他記者就會成為採訪記者的輔助力量,大家會儘可能多地提供相關新聞連結、人脈幫助以及可以採訪的角度。對於我們這個團隊來說,就是快速反應、互相借力。

比如2018年7.5普吉島沉船,事件一發生,我們就迅速做出外派記者的決定。這對於剛剛經歷媒體融合,團隊也是各媒體人員整合而成的新部門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決定。

兩位記者轉天向現場出發,陸續用直播、短視頻和特寫、調查等多種形式快速發回現場報導。在前方記者去採訪的路上,後方有人脈的記者就把泰國當地可以對接的志願者信息發了過去。正是通過這一渠道,津雲記者到了當地後,沒有急於去做那些已經鋪天蓋地發布的常規新聞,而是從沉船所在公司和沉船底部到底有沒有違規裝載2噸水泥下手進行調查。

稿子刊發後,面臨不少質疑,當地有關部門也否認了這一說法,但經過了幾個月調查後,發布公告確定了我們調查的信息。

誠然,對於突發報導來說,如何更快到現場、更快聯繫到當事人是決定報導能否迅速發出的關鍵,津雲對於新媒體特稿記者的要求是,在真實的基礎上「唯快不破」。

相關焦點

  • 太子伯郎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破局創新,傾情獻上純正俄羅斯伏特加
    (原標題:太子伯郎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破局創新,傾情獻上純正俄羅斯伏特加)
  • 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報導更出彩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報、網、端、微等平臺全媒體發布信息,對地方黨報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地方黨報承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地方黨報媒體人要掙脫思想束縛,改變傳統媒體的老思維,適應變革,掌握主動權,創新採寫手段、傳播方式,才能推出有力度有深度,群眾愛看的新聞報導。
  • 復旦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如何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變革之中,有成就更有挑戰。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看來,應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技術應用與創新管理為抓手,切實提升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從而真正實現媒體融合轉型的「往前一步」。
  • 「三朵雲」將如何推動京津冀媒體融合協同發展?
    那麼,北京雲、津雲、冀雲這「三朵雲」是如何把京津冀媒體融合發展進一步落到實處,向縱深發展的呢?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宏志,天津津雲新媒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穎新和河北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趙兵分別分享了北京雲、津雲和冀雲對推動京津冀媒體融合協同發展的相關建議。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一談:央視網創新「三部曲」為深度融合賦能
    AI時代的到來,「智能+」是各方爭奪的制高點,而對於正在試圖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主流媒體來說,人工智慧更是角逐的重要陣地。面對智能時代和未來入口,央視網等主流媒體如何以「智」突圍,是必須面對的時代之問。應當說,央視網對「智」平臺的布局早有動作,也因此擁有了寶貴的「智媒經驗」。
  • 全媒體時代,如何做好深度融合這篇文章?4位大咖送來「錦囊妙計」……
    就在中國新媒體大會開幕前夕,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和湖南省記協主辦的「增強『四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專題培訓班上,4位媒體大咖從增強「四力」出發,縱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路徑。 湘伴君現場聆聽,發現乾貨還是蠻多的。他們說了啥?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送來了怎樣的「錦囊妙計」? 走,跟湘伴君一起去看看。
  • 媒體深度融合,技術發揮哪些作用?
    原創 匡文波 高鈺辰 網絡傳播雜誌網際網路正在媒體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新聞媒體要不斷適應變化的媒體生態環境和輿論環境,深化媒體融合發展。其中,對媒體融合發展起支撐性作用的是媒介技術的深度融合。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如何實現創新引領?
  • 雲網融合助力媒體融合 推動融時代新傳播
    12月2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在北京啟幕。本屆年會主題聚焦「融時代﹒新傳播」,政企媒學各界領軍代表人物著眼全媒體時代,共同探討媒體深度融合,現場思想碰撞共話趨勢。
  • 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王君超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信息化趨勢,作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
  • 蕭仲文:除舊布新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新聞媒體是輿論喉舌,事關發展穩定大局,不能掉以輕心廢弛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新聞輿論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把加快媒體融合發展和創新新興媒體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布局來抓。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下,通過層層努力,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在制度創新、政策激勵、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成績,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服務大局、振興經濟社會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 全媒體時代下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
    全媒體主要是指適應媒體形式、內容、渠道、功能層面的融合,是實現資訊、運營的整合。全媒體主要包含了全程、全息、全員和全效媒體,其中全程媒體是指媒體報導時間的開端及結果;全息媒體是指信息的傳播形式更加立體化;全員媒體是指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全效媒體是指媒體內容更加精準高效的分類。
  • 【媒體聚焦】索貝玲瓏直播破局 助力客戶加速布局新媒體
    提前布局 鋒芒初現一個嶄新的「雲時代」正在撲面而來,在廣電行業裡深耕20餘年的索貝獨具慧眼,已提前洞察這一趨勢,早在2019年年底,索貝專業媒體雲能力已涵蓋內容採集、管理、製作、發布、運營、能效等所有媒體報導環節,充分滿足了雲上媒體新需求,打造出多場景、多角度、智能化的全新宣傳範式。
  • 「看看新聞」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穩中有進、進中有為
    ,增強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引導力,為新型主流媒體發展提供了可學可鑑的示範案例。「看看新聞」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推出的融媒體新聞平臺。其適應新形勢發展,按照新時代媒體融合要求,在全媒體傳播格局下不斷優化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資源,紮實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豐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視聽需求,在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 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新知新覺)
    全媒體時代,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和信息化趨勢,作出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
  • 砥礪奮進—人民國肽出席2020中國經濟媒體融合高峰論壇
    12月26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辦,傳媒茶話會、中國財經媒體版權保護聯盟承辦的「2020中國經濟媒體融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很多的傳統媒體面臨用戶增長困局、經營困局、人才困局。破局,突圍關鍵在於「奮進」,面對媒體深度融合大潮中的各種激流險灘,經濟媒體要有時代緊迫感,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挺進主陣地,為構建網上、網下一體聯動的主流媒體格局作出新貢獻。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三談:山東新聞頻道的誕生成為又一個融媒新模式
    山東廣播電視臺官方微博@山東廣播電視臺發布消息稱:以「網際網路+電視」思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打造閃電新聞的「增幅器」「外掛器」,即日起,山東電視新聞頻道全新開播,24小時新聞與您相伴!
  • 融合大考,你怎麼看?2020年貴州媒體深度融合案例分享會即將開啟
    12月18日上午9:30,「2020年貴州媒體深度融合案例分享會」將於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13樓中央廚房舉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將以「大考之下,主流新聞的100種表達方式」為主題,邀請貴州省部分縣級融媒體中心負責人及報刊社、集團業務骨幹分享授課、交流研討。
  • 智媒南都創新「新聞+政務服務商務」 打造媒體深度融合新樣本
    12月26日,以「新政務,新服務,新商務」為主題的2020南都智庫產品發布周主論壇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南方網訊 12月26日,作為第三屆南都智庫產品發布周的重磅盛會,以「新政務 新服務 新商務」為主題的2020南都智庫產品發布周主論壇暨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
  • 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原標題:淺析「四全媒體」如何為兩會報導賦能   什麼是「四全媒體」?探究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在兩會報導中的發展軌跡和作用機制,不僅對做好兩會報導,而且對媒體在常態報導中運用融合發展成果增強「四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新時代誦讀與詩歌如何深度融合?業內人士共探路
    談及誦讀與詩歌相融合,《深圳詩歌》主編李犁如是說道。他認為,詩歌寫作不僅要及言,更要及情及物及時,與語義零距離,不繞、不隔、不虛,見真理和真相,以及真感情真景物,拒絕大而空,求小而真、生而活,言之有物,詩以載道。以近日舉行的第五屆現代誦讀藝術範讀導師全國選拔總決賽、第五屆「中國誦讀藝術家頒獎盛典」為契機,大型詩歌品牌項目「中國詩歌萬裡行」走進「為你誦讀」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