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總編輯 雷明輝
現代社會科技進步迅速,基於網絡出現的新媒體,自出現後,迅速得到大眾的認可。新媒體的發展,為黨報尤其地方黨報帶來巨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報、網、端、微等平臺全媒體發布信息,對地方黨報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地方黨報承擔著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橋梁紐帶作用,地方黨報媒體人要掙脫思想束縛,改變傳統媒體的老思維,適應變革,掌握主動權,創新採寫手段、傳播方式,才能推出有力度有深度,群眾愛看的新聞報導。
近年來,郴州日報緊扣強責、提質、增效主題,全面改革,走創新、轉型之路,促進媒體融合發展。尤其在主題報導創新上,圍繞大局,服務中心,先後推出了與新華社現場雲合作的「再走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縣市區委書記直播訪談、京廣線T179次列車側翻事故報導、「我與河流的故事」等重大主題融媒體報導,探索出一條獨具郴州日報特色的融媒體轉型創新之路。
一是堅持內容為王,創新表達方式,提升新聞輿論引導力和公信力
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傳統媒體、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不論如何競爭,制勝的首要法寶還是靠內容。實踐中,郴州日報始終堅持將「內容為王」作為黨報應對全媒體變革的利器。
在融媒體時代,遇到突發事件,媒體如何更好地發揮輿論主導作用?筆者以今年郴州日報社對京廣線T179次列車側翻事故報導突發事件的報導為例,從策劃、採編等方面闡述融媒體時代如何做出有品質的突發新聞,讓報導更出彩。
3月30日11時40分許,從濟南開往廣州的T179次客運列車行經京廣線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路段時,因突發山體滑坡,導致列車撞上塌方體脫軌。在「人人都有話語權」的融媒體時代,網絡謠言頓時漫天飛。得知線索後,社領導迅速做出反應,郴州日報迅速啟動全媒體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派出記者及時趕往永興火車脫軌事故現場,採訪火車脫軌的背後故事,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第一時間發布機制,在傳播中搶得了先機。同步組建高效率後方指揮部,建立暢通的網絡傳稿通道,全程關注事件進展。同時,後續根據事情的發展態勢,各平臺根據策劃全面展開工作,兼顧速度和質量,多角度採寫,多渠道播發,運用全媒體手段向受眾傳遞第一手新聞信息,積極搶佔新媒體輿論場的話語主導權,成功報導這次突發事件。郴州日報在這次突發事件應急新聞報導中踐行了「四全媒體」建設理念,提升了郴州日報全媒體報導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內容為王」依然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媒體融合的前提是應正確看待「變」與「不變」的關係。同時,應深刻認識到,無論技術、環境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真實性是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隨著媒體融合的逐漸深入,「內容為王」的內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已不僅是原來字面意義上的狹義內容,而是指那些具有創新個性,不能被迅速複製的內容,應是指「內容生產+產品包裝+渠道佔有」為一體的廣義內容。
二是創新傳播渠道,構建「四合一」全媒體矩陣,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好作品還要有好傳播,好傳播才有好影響力。「我與河流的故事」專題宣傳策劃之初,我們就構建報紙+網站+微信+視頻「四合一」全媒體矩陣協同平臺,全時段發布、實時發布、多屏發布、立體發布,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補、互融、互動的傳播新格局。
郴州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之一的城市,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此,郴州日報策劃了「我與河流的故事」專欄,派出全媒體記者深入郴州各縣市區的東江湖、舂陵江、武水河、西河、熱水河等當地的「母親河」。記者發揮聚合作用,精心準備、協同作戰、火力全開,全方位、多角度對每一條河流進行創新報導,尤其是把短視頻運用到報導中,視覺化表達,情景真實性使得新聞受眾者感官體驗度方面堪稱經典。
「我與河流的故事」報導形式力求豐富多樣,文字、圖片、視頻全景式記錄。全媒體時代的記者分工不再刻板局限,文字記者抓拍,攝影記者攝像,新媒體記者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反應迅速、即時採集、即時推送,每一篇融媒體報導通過一個平凡人與河流的不平凡故事,以小見大,全篇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大主題。
在融媒體報導上,郴州日報在報紙上開闢「我與河流的故事」專欄,並用連版的方式推出了《一江春水在舂陵》《紮根熱水河畔的追夢人》《流淌在東江的美好時光》《郴江幸自繞郴山》《草色花香醉湯河》《百裡丹霞入夢來》《青山疊翠映東江》等7篇系列報導特刊,並同步推出7個視頻報導刊發在郴州發布、今日郴州、郴州新聞等新媒體平臺上。同時,社內各媒體根據讀者對象、媒體特徵,在語言風格、表現形式上各有不同、各有側重,總計閱讀點擊量超過 萬人次,通過全媒體融合報導、立體推送,大力度推進了郴州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落實,大篇幅介紹了郴州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等知識,實現了擴大覆蓋面、拓展影響力的傳播效果。
報導刊發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大型主流媒體、網站等轉發和關注,「我與河流的故事」視頻和稿件被新華社分為上下兩集刊登採用,「我與河流的故事」融媒體報導產品走出郴州,走向全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三是創新體制機制,推行項目負責制,實現全媒體融合
媒體轉型發展、融合發展,根本在於體制機制創新。郴州日報一些主題報導之所以獲得成功,關鍵在體制機制創新——成立郴州日報社融媒體平臺指揮中心,實行項目負責制。
近些年來,郴州日報主題宣傳均實行主創人員項目負責制,制定項目負責人「責權利」相匹配的制度,從人員抽調、採訪內容、版面安排、全媒體發布體系構成、經營方式等,實行「統一指揮,統一把關」,「滾動採訪,滾動發布」;實行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媒傳播」,打破了原有日報、網站、微信各自為政、單打獨鬥的固有模式,建立一套從理念、流程、技術、產品、渠道、人才、市場等多方面統籌於一體的融媒體運行機制,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共生、共融、共擔、共享。
傳統媒體創新融合發展最關鍵的是體制機制,最難的也是體制機制。近年來,郴州日報以創新融媒體報導為契機,逐步探索建立起「精選議題——高端策劃——項目運作——全員聯動——全媒融合——立體傳播——促進共贏」的新鏈式體制機制,效果明顯。
體制機制理順之後,激活了郴州日報社的採編隊伍。融媒體時代,要求每人都為全媒體記者,既要寫文稿,還要拍圖片和視頻,既要會寫黨報政宣稿件,還要會用新媒體語言、新媒體技術,通過項目運作、全媒傳播,倒逼傳統紙媒記者走上融合發展之路,切實提高黨報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融媒體」要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目標。近年來,郴州日報社搶抓發展機遇,以融媒體中心建設為契機,重點解決了思想觀念、採編流程、組織架構、平臺載體、內容形式、管理機制、技術應用、人才隊伍、經營管理9個方面「融」的問題,從單一的紙媒發展成了融媒體平臺下的報紙、數字報、微信、微博、客戶端、新聞網、抖音、學習強國、新華社現場雲、今日頭條號、人民號、新華號、快手、微視、騰訊視頻、西瓜視頻等16個全媒體矩陣,有效促進了「策、採、編、審、發」的新聞生產發布過程更加科學、簡約、及時、高效和精準。